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0921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乘法

第二课时有多少名观众

教学内容:

课文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位数第六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质疑探讨。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你有什么感想?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教师:

你能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

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

肯定。

学生1:

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

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

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

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精彩展示

(1)课件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

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

12×6×28或72×28

(3)估算算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

70×30=2100

(4)小结:

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

的数,方便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3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然后全班交流。

2、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5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

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

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有多少名观众

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教学反思:

能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进行估算,要不断总结自己估计的方法,并能与同学交流合作。

会灵活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养成良好的探索意识。

 

第三单元乘法

第三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内容:

课文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难点:

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1.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设计教案之前进行了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

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作补充,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认识与运用上。

学具准备: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

猜一猜,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

认识计算器。

板书:

神奇的计算工具。

2、教师:

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

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

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

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老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0认识计算器。

①有0、1、2、3、4、5、6、7、8、9这些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

数字键)。

自己指一指你手中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

运算符号键)。

自己指一指你手中计算器的运算符号键。

③有ON字母的是开机键(板书:

开机键)。

你能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开机键吗?

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他功能吗?

(清零,或者利用清零键——AC键)

④有OFF字母的是关机键(板书:

关机键)。

你能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关机键吗?

有些计算器上没有关机键,又是怎样关机的呢?

(自动关机)

⑤如果按错了,你知道用哪个键清除你按错的数字吗?

清零键——AC键或者ON键。

⑥其他一些键的名称和功能又是什么呢?

我们以后慢慢认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配套的说明书。

三、精彩展示

(1)计算25×4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实物投影呈现:

菜单

酒:

14元凉拌豆腐:

3元

肉丝:

5元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

12元甜点:

8元

青菜:

3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四、巩固练习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999×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

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

①1+2+3+4+······+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发现:

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

9999999×9

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后作业

课本36页第1、3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1)计算25×4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菜单酒:

14元凉拌豆腐:

3元

肉丝:

5元清蒸鱼:

16元

三鲜汤:

12元甜点:

8元

青菜:

3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设计教案之前进行了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

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作补充,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认识与运用上。

第三单元乘法

第四课时有趣的算式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重难点:

重点:

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电子计算器。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

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

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一起出发。

板书:

有趣的算式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第一关:

奇妙的宝塔。

(1)实物投影呈现:

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讨论:

1111×1111的结果。

(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234321

(5)依据规律填得数。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第二关:

神奇的9。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

999×999=998001

(2)猜一猜:

9999×9999的结果。

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

(3)了现规律并归纳:

(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3、第三关:

奇怪的142857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

(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

(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

(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142857×5=714285

142857×6=857142

4、第四关:

寻找神秘的数。

(1)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

(2)让学生在这个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取4个数字。

教师:

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3)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

6、1、7、4。

(4)“卖关子”。

教师:

你到底是好孩子呢,还是坏孩子,老师可以从你选的4个数字中,推出来,你相信吗?

学生A:

不相信!

学生B:

老师怎么讲呢。

学生C:

感到迷惑。

(5)运算规则。

规则:

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

1,2,5,0。

最大四位数:

5210最小四位数:

1025然后两数相减,并把结果的四个数字得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

521085418730

-1025-1458-3078

418570835652

6552996366427641

-2556-3699-2466-1467

3996626441766174

这样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你得到的最后结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好孩子,否则就不是好孩子。

(6)学生探索。

①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

学生发觉大家都是好孩子,笑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有趣的算式

第一关:

奇妙的宝塔。

第二关:

神奇的9。

第三关:

奇怪的142857。

第四关:

寻找神秘的数。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着重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好处。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我设计了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

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地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作了有效的铺垫。

 

第三单元乘法

第五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第39-41页。

教学目标:

1、练习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乘法竖式、乘法估算。

难点: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巩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单元小结结:

同学们,第三单元“乘法”的学习到这儿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多少?

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大数的估计,在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可以把它分成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每部分的数量,再估计总数;也可以列出乘法算式,估计出算式的积,再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

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用电子计算器计算时,先用数字键按出第一个数,再按运算符号键,接着按出第二个数,最后按等号键得出结果。

寻找有规律算式的规律时,需要连续求出几个算式的结果,最后观察算式与结果,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二、乘法计算

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巩固竖式运算的知识。

(课件出示:

教材第39页第2题)

淘气:

先用136×20=2720,再用136×4=544,再把两个乘积相加,即2720+544=3264。

这种分步算法,前面的一步是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后面的一步是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运用起来比较复杂。

笑笑:

直接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计算,首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和三位数相乘,写下乘积;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和三位数相乘,写下乘积。

把两个乘积相加,就是最后的结果。

相比较而言,是不是觉得笑笑的算法要简单很多啊?

三、乘法估算练习

第1题:

先读懂题目,然后在估算。

独立完成,然后和同学交流。

第3题:

不用计算判断乘法计算的对错。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的方法。

第6题: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

看教材第40页第6题,请大家动动手,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根玉米,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交流,老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4、数学游戏:

(练习三第7题)

这个游戏的策略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先占领棋盘上的哪个格子;

二是,怎样估计格子上的积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

让学生通过自己玩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游戏的策略。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六、课后作业:

课本41页第9题。

板书设计:

练 习 三

三位数乘两位数 估算 计算器 有趣的算

教学反思:

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使算法与算理有效地融合。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独立试做、互动交流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在学生初步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准确地估算及口算。

 

 

第三单元乘法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内容:

课本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引导质疑,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3圈、4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

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说一说:

“114×10“你是怎么算的?

 

三、精彩展示 

1、提出问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2、 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

比2000多 

学生2:

比2500少 

4、具体计算:

 

教师: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一难点。

算一算,说一说:

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汇报运算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把旧知迁移应用到新知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在规律,学好每一块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巩固练习 

1、课文第31页的“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练一练第6题: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会观察图上的信息。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其次再让他们估计结果。

5、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会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

教师只要稍微指点一下,就很容易找到最简便、最具普遍性的方法。

我认为这样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