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154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一单元课时教案1

 

课时编号:

01-02

课型:

精读

1、山中访友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

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理念

本文的叙述方式独具匠心,运用想像的手法与自然界的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朋友们互诉心声,动情的叙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文章灵气飞扬、新奇丰富的特色。

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4、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四、重点与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

(学生背诵: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

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二)合作交流

1、悬测:

文题为《山中访友》,按照惯常的阅读经验判断,作者到山中去寻访友人,那么课文中叙述的友人是这样的吗?

请同学们速读全文印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作者所说的山中访友指的是进山看风景,山中朋友指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自然界的景物。

2、学生轻声诵读,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利用词典疏解。

投影:

⑴注音:

栀子()唱和()禅心()湛蓝()

憔悴()逝川()

⑵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

②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

③玄秘深奥。

()

④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

⑤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

⑥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的说道。

()

⑦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体验

1、课文亲切感人、生动活泼,优美、精彩的语句俯拾皆是。

请勾画标注出喜欢的语句并理解、积累。

⑴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⑵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⑶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⑷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听读课文录音,(或:

指名语感较好的学生美读课文的精彩片断)学生丰富地想像作者动情叙述的充满诗意的画面,尽享童心童趣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的心境。

2、体验交流

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你累吗?

”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

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⑵“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⑶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⑷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使用呼告语,如本段文字中的“德高望重的老桥”。

⑵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的手法,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之情。

⑶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用的是拟人化说法。

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等自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巩固延伸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和同学交流交流。

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七、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我”的朋友

“我”树林—-“我”的知己丰

爱我的朋友山泉、溪流、白云富

大瀑布、悬崖、石头“我”的朋友想

然落叶、小花、阵雨像

蚂蚁、归鸟

八、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03

课型:

略读课文

2*山雨

一、教材简析:

《山雨》一文区别于《山中访友》,《山中访友》是全景式的,写了许多景,而本文只是写一种景物“雨”。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教学理念:

根据本课特点,课前,教师可以准备课文插图的彩色挂图或投影片。

有条件的还可剪辑制作类似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的录像片,录制雨声的磁带和轻音乐磁带。

学习这篇课文,要多读,多想,多感受”,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

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

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

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教学目标:

 1、会认四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学会积累语言。

2、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五、教学难点:

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六、教学准备:

课件

七、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启发谈话: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以下读音

     水淋淋(lín)啼啭(zhuàn)倾吐(tù)

  5.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6.提出疑难之处。

 

(二)合作交流

   1.自读感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品读体验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④播放雨声的录音,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点击教学软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同时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

  ④“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点拨:

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从而使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组内朗读比赛。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四)拓展延伸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山雨》

八、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04--05

课型:

精读课文

3、草虫的村落

一、教材分析:

《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教学理念:

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在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把握。

细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体悟课文,思考揣摩。

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读后会让每一个人深受感动。

因此导读本文的一个重点,应是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童心童趣。

让学生在回忆自己亲近自然、观察小虫的生活经历中引起共鸣,培养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更要在品读课文思情并茂、形神俱美的文字中感受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和那种向往大自然的童趣。

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

三、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四、重点与难点:

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感受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和那种向往大自然的童趣。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交流:

你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二)预习探究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

(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品读体验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3.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4.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

(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

好在哪里?

(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5.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五)巩固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随堂落实“小练笔”)

七、板书设计:

草虫的村落

亲情友爱艺术勤勉智慧

和谐的世界

八、教学反思:

 

课时编号:

06

课型:

精读

4、索溪峪的“野”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描写索溪峪美景的作品。

作者对索溪峪的景物观察细致,构思精巧。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使文章言辞精美,文采飞扬。

例如:

文章第2自然段用三个相对整齐的大排比句式描写了索溪峪的山惊险齐绝的美,这种美是纯天然的自然美、野性美,文章的气势因排比句式而更加不同凡响。

文中还有不少生动的比喻,如,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把婀娜多姿的索溪峪的山描写得生动、逼真、形象。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不但表现出溪水和山路相依相绕的密切关系,而且也使文章妙趣横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野”,由野质疑,引导学生探索教材,把自主学习贯穿其中,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既重“文本”又超“文本”。

使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正得到放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二类词,并能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四、重点与难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索溪峪的野性美,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

五、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索溪峪风景区的资料,课前欣赏张家界的风光。

六、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

索溪峪的“野”

简介索溪峪

(二)预习探究,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三)合作交流,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四)品读体验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

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是一种惊险的美。

是一种磅礴的美。

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

“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板书:

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

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

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拓展延伸,回归整体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

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

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

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

又是怎样表达的?

(六)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动物野“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游人野

八、教学反思

 

课型:

习作指导

习作一

一、习作内容: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写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

二、习作目标:

1、打通习作与阅读的通道,明白作文之前必须考虑的两个关键问题;

2、通过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陶醉大自然,从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习“以人拟物”的习作方法。

三、学习难点

将自己想象成自然界当中的某一动物或植物或现象,然后用笔写下其生活或成长。

三、习作准备:

教师:

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

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四、习作过程:

(一)积累

1、定向观察收集素材。

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导语”的两个体会,知道学习文章要特别注意两个体会:

一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中心,即作者写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二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即作者怎样来表达这种思想情感的。

同样,我们写作文,就要考虑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即作文的目的,作文的中心;二是怎样来写这篇作文,即作文的表达方法。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最突出的表达方法是:

采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尝试

1、交流评说丰富语言

(1)阅读精彩“练笔”,激起习作兴趣。

让学生读出小练笔中有关“联想和想象”的精彩语段(课件展示),然后欣赏评析,(当然将想象不充分的进行讨论、充实),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懂得“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来作文,是很简单的、很有趣的,让他们乐意去习作。

(2)激发学生想象,进行联想练习。

联想就是从这样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联想能力越强,创造能力就越强,因此,我们要锻炼自己的联想能力。

练习题目:

鸟儿在叫。

(唱歌、讨论、开会、争吵……)

树叶落下来。

(蝴蝶飞舞;寄给大地的贺卡、书信、情书……)

山间云雾飘浮。

(披薄纱、围纱巾;挥之不去的思绪、思念……)

鸡叫(不同叫法)

我们作文中联想的主要方法: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何培养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

《心理健康》第一课告诉我们:

一是多观察事物,平时多注意身边的人和事,二是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勤于记录,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积累多了,你的想象能力就越来越强了。

(3)交流“自然”感受,驱动内心表达。

先让学生读出本次的习作要求,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大胆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或自然现象,并设想自己就是这动物或植物或这自然现象,这其中会发生的有趣的事或情景。

(4)阅读同伴习作,整体感悟写法。

让学生阅读同伴优秀习作(以前学生写的发表的习作《水的旅行记》),讨论习作的优点和缺点,以切实懂得方法。

2、放胆试写实现迁移。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自己是大自然中的成员,然后把陶醉大自然的场景在眼前“放映”,再拿笔静心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