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165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新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15页

《毫米的认识》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

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

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设计意图:

通过测量书本的长、宽等,为学习毫米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量前先思考:

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尺子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在投影仪上演示,课件再演示.)一般0刻度线对一端,刻度再看另一端.把本子捏紧再量.

(2)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3)教师概括:

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

20厘米多,多多少?

不到15厘米,差多少?

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板书课题:

毫米的认识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师:

从这里我们谁发现了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

生:

10个,也就是:

1厘米=10毫米。

(教师板书)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尺子上1毫米是这么长,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或宽度,大约是1毫米呢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

然后动手量一量,看说的对不对。

(硬币、磁卡、钥匙等)然后摸一摸,感觉一下1毫米的大小。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3)说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设计意图:

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4、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1)电脑显示图,分别是:

18毫米、28毫米

(2)在第一张图时提问:

你怎么知道1厘米8毫米是18毫米?

(3)在第二张图时提问:

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

你是怎么读的?

你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是2厘米8毫米啊?

(引出在尺子上的半厘米刻度线)

追问:

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的刻度线,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这样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

通过读出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读出测量刻度的准确度和速度,同时引导学生发现5毫米刻度线的特点】

三、巩固提高:

练习五第1、2题、第3题、7题。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毫米、厘米、米的认识。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啊?

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的什么?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分米的认识》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测量记录单、1分米长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师:

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你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想要知道我们教室的长度是多少,该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

生:

米。

(板书:

米)

师:

你们再想一想,1米大约有多长呢?

谁会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米一般用来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师:

当我们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时我们该选用哪一个长度单位呢?

(板书厘米)那么

1厘米有多长呢?

谁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同意吗?

师:

同学们,看来你们对米和厘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就会闹出笑话来的,你们看:

4月10日,星期五

今天早晨,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坐到4米高的凳子上,开始认真地听讲。

(课件出示)

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你能帮他改一改吗?

师:

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

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1、估一估

(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

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汇报)

2、量一量

(1)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

(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请学生量一量。

师: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好吗?

生:

用小棒的一端对准格尺的0刻度,另一端指向几就是几厘米。

(及时表扬你的测量方法准确)

师:

同学们通过测量已经知道了我们手中小棒的长度是10厘米。

10厘米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分米。

(板书分米)分米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

(师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师:

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

dm

师:

老师请同学们用手拈住小棒,像老师一样,然后再用另一只手地将小棒这样抽出来,现在来看看,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

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1分米。

好,现在大家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吗?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来,在你的尺上找一找,从几刻度到几刻度是1分米?

师:

同学们,你们太棒了,看来你们已经基本的掌握了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1dm=10cm)

接下来我们一起在练习本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吧。

学生自己动手画,教师及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你能找到吗?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毛巾,它的长度是60厘米,你知道它是几分米吗?

为什么?

说说你的想法?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知道吗?

现在你们可以小组之间相互研究一下,利用手中的米尺,看能不能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

他发现用长度是1分米的小棒测量一共量了10次,认为1米=10分米。

(板书)课件展示过程。

师: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们排排队吗?

(从大到小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从小到大是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

同学们,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小淘气日记中的错误,谁能帮他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三、巩固提高:

师:

小淘气有几道题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你们愿意帮忙吗?

1、填一填

7m=(  )dm    90dm=(  )m    60cm=(  )dm  

2m=(  )cm    800cm=(  )m    10m=(  )dm

2、你能根据他们的身高选择合适的单位吗?

小花狗高50()    熊猫高7()      长颈鹿高5(),

小猩猩高90()    猩爸爸高1()猩妈妈高12()。

3、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4、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课堂作业本》第2页。

 

《练习五》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确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更加清晰。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会用它们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加深学生对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

2.举例说说生活中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米)的物体。

3.互相说说这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巩固提高。

1.第1题。

要求:

先判断、再测量。

(注意提醒学生回忆正方形的特征)

2.第4题。

要求:

独立完成,老师订正。

(注意先把单位换算成同一等级单位,再进行计算)

3.第5题。

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后学生汇报,集体纠错。

三.发展练习。

1.第6题。

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评讲时课件演示。

2.练习一第7题。

要求: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四.补充练习

1、连线:

     楼房高               135厘米

     小明身高             60毫米

     小刀长               15米

     黑板长               18厘米

     铅笔长               4米

2、画线段

(1)35毫米

(2)1分米

(3)比35毫米短10毫米

3、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毛巾长9厘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4、计算:

 5分米-20厘米=( )厘米  36毫米+64毫米=( )分米

 1米-60毫米=()毫米2米-10分米=(  )米

5.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1米、80厘米、5分米、100毫米。

(2)63厘米、63分米、6米、63毫米。

 

《千米的认识》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进率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

课件、米尺

2、早一天体育课让每个学生跑2圈(500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

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

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1米呢?

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7();

课桌面的宽4();

一棵大树高8();

丹阳到窦庄的公路长18()。

发现问题:

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

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同时板书“千米”。

二、自主探索:

1.像这种计算比较长的路程,我们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3.感受1千米的长度。

(1)师问:

1米有多长?

50米有多长?

100米有多长?

(2)昨天我们在体育课上跑了2圈,我们的运动场跑道的一圈是250米,那大家跑了两圈是多少米啊?

那么,跑4圈呢?

生:

1000米。

师:

对,1000米就是跑4圈那么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的长度。

三、巩固提高:

1.4千米=()米(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教师引导:

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

2.6000米=()千米(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1000米是1千米,6000米里有6个1000米,就是6千米。

3.练习:

3千米=()米7千米=()米

9000米=()千米8000米=()千米

4.2千米600米=()米(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想:

2千米600米=2千米+600米

=()米+600米

=()米

3520千米=()千米()米

想:

3520米=3000米+520米

=()千米+520米

=()千米()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练习六》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1千米长度的体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学会有序的思考。

3、通过直观生动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能估测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长度单位

师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吗?

它们都用哪些字母表示呢?

生说教师板书。

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mmcmdmmkm

2、用手势比划并交流记忆方法。

这些长度单位都有多长呢?

老师说长度单位,你用手来比划,看谁表示的又快又准。

记得这么准,你是怎么记住的呢?

生交流。

你能用手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吗?

为什么不能表示出1千米有多长呢?

(因为1千米太长)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同学们这种借助身边事物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很好,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其他的长度,比如教室的高大约几米?

那我们在遇到3米时,马上想想教室的高,我们学校操场西面笔直的跑道大约100米,当遇到100米时,马上可以想到这一段,对吧?

还有……

3、相邻两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010101000

(3)请学生说说什么情况用千米作单位等。

二、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2题:

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说理由。

2、独立完成练习六第4题:

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师:

以后计算这样的题目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

注意单位)

3、练习六第3题

(1)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生:

2个50米是100米,10个100米的1000米,10个2是20,所以20个50米是1000米。

三、巩固提高:

1、练习六第10题

(1)请同学们观察路线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有几条路可以走?

路线1:

可以从小伟家出发,经过少年宫、再到医院最后到体育场。

路线2:

 也可以从小伟家出发,经过学校、再到医院最后到体育场。

路线3:

 也可以从小伟家出发,经过少年宫、再到医院最后到体育场。

(3)哪条路最近?

要走多少米?

指名学生说说理由

(4)请同学们用笔画出路线

2、出示图片(练习六第12题)

这些图片你见过吗?

在哪里见过?

这些图片都是交通标识,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学生交流,指名汇报。

(交通安全教育。

3、练习六第14题。

(课件出示图片)

师:

看完图后,你能想到什么?

此题安排了三组情境,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

师:

他们该怎样去?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师小结:

同学们已经根据图中的数据帮助他们设计了出行方案,看来同学们对千米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4、思考题:

第15题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师: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知道什么?

(生:

汽车一共行驶的路程。

师:

那题目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信息?

(没有)

师: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求什么?

(汽车一共行驶的路程)

师:

你会计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完成后,集体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2-8=4(时)这个算式你在计算什么?

为什么要算汽车行驶的时间?

80×4=320(千米)为什么用乘法来计算。

320>308

答:

中午12时能到达。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随堂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触了这么多的长度单位,都来自生活,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长度单位呢。

1、下课后请你用自己的方法估计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远。

2、完成数学书第28页第5题,29页8、9、11题,30页第13题。

五、板书设计:

            练习课

    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

    1米=10厘米1米=1000分米

    1厘米=10分米

    1分米=10毫米

《练习六》课外作业设计

【作业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1分米、1毫米和1千米长度的体会,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分米、毫米、厘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基础题

1、填一填

7000米+8000米=()千米8千米=()米

4米=()分米1分米=()厘米

3千米-1000米=()米9000米-5千米=()米

56厘米=()分米()厘米8厘米-3厘米=()毫米

6千米-2000米=()米500毫米=()分米

2、判断:

运动场环形跑道长400米。

()

飞机每分钟可以飞行10千米。

()

火车每分钟可以行驶80千米。

()

我国的长城全长大约为6700米。

()

鹰每小时可以飞行60千米。

()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座大厦高22()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大约是8800()

黄河的长大约是8000()桌子的高大约是70()

【设计意图】主要针对目标1、2设计。

通过练习,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巩固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综合练习

1、在()里填上“<”、“>”或“=”(7分)

600米()1千米5吨()5000千克

4分米()39厘米20厘米+90厘米()1米

400千克+600千克()1吨8000米-2千米()7千米

2、一个长方形操场一圈长300米,小红跑了3圈后还差多少米就是1千米?

3、小红和妈妈乘车去游乐园玩,总路程长135千米,汽车从早上7:

00钟出发,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行驶,上午9:

00汽车能到达吗?

【设计意图】主要针对目标2、3设计。

通过练习,巩固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进行大小比较,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思维训练

1、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每段8分米的短绳,可以剪成几段,要剪几次?

【设计意图】主要针对目标3设计,通过练习,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吨的认识》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1、3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和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计重量的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并通过学习渗透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