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1238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精品.docx

最新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精品

政治必修四单元框架,政治必修四复习框架

  篇一: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___每个单元的总体框架《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第一单元线索: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基本问题:

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基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基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基本特征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体系辩证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主义哲学构成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思想:

精髓、活的灵魂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

主题、提出意义1《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2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二、认识论(怎样了解物质世界的存在)4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唯物辩证法线索图:

总特征(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概根本观点:

矛盾的观点论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5篇二: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框架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美好生活的向导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的本义真正的哲学的作用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何者为第一性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唯物主义有无同一性与生活的关系对哲学的影响根本观点基本形态根本观点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百舸争流的思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1、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任务: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4、哲学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5、什么是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6、哲学和世界观的联系: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7、关于世界观:

(1)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2)世界观人人都有(3)世界观有正确、错误之分8、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9、方法论:

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10、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1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13、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5、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1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17、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意识。

  18、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意识决定物质。

  19、唯物主义分成三大部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0、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1、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存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自然界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性人类社会社会物质生活基本要素的客观性探的物质性究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世运动的含义界运动是物质的的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本认识运动根本属性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辩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证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的物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本质论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作用特有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1、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理: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尊重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的含义:

物质不依赖篇三:

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的知识框架哲学考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5)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

(1)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

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3)辩证唯物主义(特点: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

它是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产生: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构成: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规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绝运动与相对静止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③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5、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表现: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表现: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

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是什么: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为什么:

、哲学依据: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物、意关系原理)。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方法论)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原理),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方法论)。

  、现实意义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③怎么样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实践

(1)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

真理性的认识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9、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4)真理与谬误:

比较——见上

(1)—(3)10、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①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

矛盾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注意:

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区别含义不同(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地位不同(整体位于主导和统率地位;部分位于服从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

○1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方法论:

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两个极端:

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5、矛盾的观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①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③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

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