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518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45江西省红色七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档格式.docx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掌眼

刘志学

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

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

比如说京城里的宣统爷退位、从陈州府起家的洪宪大皇帝被气死、冯玉祥打下开封等等,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

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

金辨芝的高祖是穿四爪正蟒袍的贝勒爷,到他这一辈儿,才搬来开封府。

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

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瞜一眼。

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的寺后街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幅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俩人就到了骑河镇。

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幅《古道青藤图》:

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

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

再踱一阵,再看……

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

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咕噜咕噜又抽了几口烟,问:

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

二……二百块现洋!

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缘分!

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

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

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

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

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

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

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

听开封城行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

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从黄河北岸调兵,在骑河镇以南的贯台口架浮桥。

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镇上的人都逃了,但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

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

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

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

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

金辨芝的,有请!

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

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

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

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

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

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

啊?

!

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来。

那幅画,是新活儿!

金辨芝忽然说。

你说啥?

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

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

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

那这次,你何苦刺目?

还那样说,不就得了?

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

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

这次?

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

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

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

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有删改)

4.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一口的‘里城音儿’等外貌描写充分体现了旗人金辨芝的风采神韵。

B.金辨芝为《古道青藤图》搭个眼儿时只看不语这一细节为小说结尾揭示画作是新活儿埋下了伏笔。

C.金辨芝擅长鉴定字画,明知画作是赝品,却做出了违心的判别,是出于对朋友的保护,怕陈四仙得知真相有性命之虞。

D.小说写金辨芝有一双法眼、看画也看人,到最后刺瞎了双眼,在照应题目的同时,塑造了金辨芝的光彩形象。

5、文中画线句子着重描写了陈四仙的呼吸,请逐一分析其内涵。

(5分)

6、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金辨刺瞎双眼这一情节的设置并不合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

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

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

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

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

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

古语云:

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

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

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

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

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

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

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

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

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

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

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

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

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

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

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

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

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6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基因。

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基因。

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

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

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

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4分)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C.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E.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

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

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

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

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

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

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

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

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

上曰:

行之果何始?

守贞日:

在陛下厉精无倦耳。

久之,进尚书左丞。

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诏罪己。

守贞惶恐,表乞解职。

乃出知东平府事。

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

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

仍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

它日,上问宰臣:

守贞治东平如何?

对曰:

亦不劳力。

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

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

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讽、王庭筠甚有时誉。

出伦者难得耳。

’’守贞曰:

间世之才,自古所难。

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

守贞读书,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

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

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

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

久之,迁知都府事。

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

上闻而悼之。

谥曰肃。

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选自《金史·

完颜守贞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B.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仁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同辈所忌/竟以直罢

C.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杏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D.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明清时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吏。

C.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

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守贞才能不凡。

两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华,比较器重他,世宗曾当众表扬他,章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

B.完颜守贞博闻强识。

当章宗锐意于治,询问关于汉宣帝综核名实方面的情况时,他能够诵出史书上的句子,准确回答皇帝的问题。

C.完颜守贞见解独到。

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认为只要国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就会有杰出人才出现。

D.完颜守贞善于理政。

做大兴府治中时,因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

担任被认为难以治理的东平府的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

(2)守贞读书,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

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梦得:

诗人刘禹锡,字梦得。

十千:

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

七十欠三年:

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三联的意思是:

喝酒的时候引经据史作为酒令;

倾听对方的吟颂,胜过聆听美好的音乐。

B、第七句家酝指家中自酿的酒;

待字照应了题目中的约后期,即秋天再相聚。

C、第八句中的君指的是刘禹锡,陶然的意思是舒畅快乐的样子。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E、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感情沉郁悲壮,体现了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15、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

(2)《离骚》中,两句,借前贤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3)《渔家傲·

秋思》下片中,范仲俺以声色点染出戍边将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

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

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

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三讲教育后,广大干部觉悟普遍提高,腐败分子一个个成了涸辙之鲋。

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

A.B.C.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B、《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C、扶一把——中美扶爱基金是首个国内聚焦摔伤医疗救助、见义勇为保障的公益项目,有助于解决路人摔倒扶不扶的道德难题。

D、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句广泛流传的话非常正确,

要认识到这里面包含着选择。

有选择时选择前者,可以规避由输液带来的输液反应、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静脉炎等风险;

但没有选择时,要理性接受后者。

在急救病人以及治疗危重症病人时,

输液的给药方式能够及时将药物送入血液,免去了药物通过小肠被吸收再进入血液的步骤,

可以让药物更快地发挥药效。

另外,输液不需要病人的主动配合,

病人意识不清、无法吞咽药物,

能通过输液的方式高效地为病人补充水分、补充营养、调节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A、/

如果

因为

以至于

虽然

但是

B、但

要是

/

即使

C、但

所以

D、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1970年以后,欧美的营养学家说:

粗粮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因此吃粗粮有益健康。

,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不起营养作用的一种非营养成分。

营养学家认为粗纤维吃多了,,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吸收。

直至1970年,欧美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

,它在预防人体的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1、下面是出自赣州八境台的一副已经打乱顺序的对联。

请按照对联的要求进行重组。

上下联各填3句,只填序号。

天留鸿爪印

地据虎头城

横绝八方

凭高一顾

缅莱公坐镇北门,终古回环衣带水

招苏子归来南海,重新摹写笠屐图

上联:

下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