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2939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0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高考历史 真题按课汇编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备战高考历史真题按课汇编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

第8课第二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

1.(2013·上海单科·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

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

故选C。

【答案】C

2012年题组

1.(2012·福建文综卷·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

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1912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20实际2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

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过地中海,排除③,所以答案B。

【答案】B

2.(2012·海南单科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

企业多位于郊区

【考点】第二次工业命革命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机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效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现象无关。

【答案】A

3.(2012·上海单科卷·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

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

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解析】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合题意。

【答案】B

2011年题组

1.(2011·山东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从示意图看,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是美国。

荷兰在17世纪最为强盛,所以③是荷兰。

英国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世界工厂,所以②是英国。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超过英国。

所以②是英国,选B。

【答案】B

2.(2011·上海单科·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资助学美化自己

【解析】从图片“石油,地球,吞下地球”信息来看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芝加哥大学获得残羹冷炙,其用意在抨击洛克菲勒用助学美化自己,故选D项。

A、B两项不全面,不能完全体现吞并的图片信息。

C项无法体现洛克菲勒的野心。

【答案】D

3.(2011·海南单科·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解析】注意关键词“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中”,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

故选C项。

而“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可排除。

蒸汽动力不算能源革新的内容,排除B。

【答案】C

4.(2011·海南单科·12)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解析】从关键的时间信息“1870年以后大约40年”相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很多欧洲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欧洲的工业文明向整个世界扩展,才真正确立了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和现代文明的中心,所以选D。

A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开始了,不符合1870年后的四十年的时间信息,在技术革命时期

,文化传播也不是这个时期的主流。

排除A、C。

资本输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是属于文明中心的依据。

排除B。

【答案】D

2010年题组

1.(2010·安徽文综·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

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解析】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第一经济大国是

美国,排除D,从材料中无法看到自由贸易政策的放弃和争夺世界市场矛盾的加剧。

英国关税率最低,体现了英国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答案】A

2.(2010·海南单科·12)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

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

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

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这段材料表明(  )

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

【解析】注意材料的内容的分析,不愿意让人看出自己是女工,是学徒的时候,别人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他们,可见陈述者扔未摆脱社会偏见。

【答案】D

3.(2010·海南单科·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

“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

【解析】吴于廑强调人类历史成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巴勒克拉夫说20世纪的历史历史是“全世界的历史”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

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

【答案】C

2009年题组

1.(2009·上海历史·14)19世纪中叶,欧美国家出现了一次移民浪潮,1846~1875年间就有900多万人离开欧洲,其中大部分到了美国。

这是因为(  )

A.南方种植园主的需要B.法西斯的种族灭绝

C.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D.美国政府鼓励移民

【解析】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使用的劳动力主要是非洲的黑人奴隶,不是来自欧洲的移民,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法西斯的种族灭绝论盛行于20世纪的30、40年代,材料强调的欧美国家移民大部分到美国。

19世纪中期正是工业革命在美国扩展时期,美国经济的发展急需劳动力补充,应该是美国政府鼓励移民的政策,推动了移民浪潮的出现。

【答案】D

2.(2009·重庆文综·22)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B.资本主

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最终确立,而不是“初步确立”。

【答案】C

3.(2009·辽宁、宁夏文综·31)表一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表一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产量和投资额都是增长,这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答案】B

2008年题组

1.(2008·海南历史·12)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

“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应选C。

【答案】C

2.(2008·广东文基·33)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轮船      

C.汽车      D.电视机

【解析】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蒸汽机、轮船属于第一次工

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电视机是20世纪20年代才发明的,不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

【答案】

C

3.(2008·宁夏文综·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

“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解析】斯塔夫里亚诺斯的话,既体现了各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也体现了各国进步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材料中尤其强调了这是受到各个不同国家成果的影响,因此这反映了世界各地横向联系加强的史实。

【答案】A

4.(2008·重庆文综·14)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解析】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

【答案】A

5.(2008·天津文综·19)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

千人)

年份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解析】材料表明日本东京人口迅速增加,这应该是工业化或经济发展的结果。

单纯人口的增加不能说明他是否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或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也不能说明它是世界商业中心。

【答案】B

6.(2008·天津文综·21)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

千米)

年份

世界总里程

欧洲

美国

1870

210000

105000

85277

1880

373000

169000

144000

1890

617000

224000

269000

1900

790000

284000

320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解析】材料主要是铁路里程的发展。

从铁路里程的变化上,A能直接表现出

来;1870年欧洲领先于美国,能侧面体现B;铁路是陆路运输,能推动内部经济或贸易扩大,但材料并不能体现欧洲与美国之间的联系扩大。

【答案】C

7.(2008·全国文综Ⅰ)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解析】审题看时间,1750年和两个世纪后,即1950年。

与古代相比,工业文明时代在方方面都出现巨大的变化,不能为古希腊人所理解。

B过于单一,人口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C错在时间,全球化加速在20世纪90年代而非50年代;D同样过于单一,国际交往问题无法体现材料“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答案】A

8.(2008·全国文综Ⅱ)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931年占1/4,1951年降至1/5以下。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解析】材料数据表明英国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年代提示,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答案】D

9.(2008·江苏历史·17)下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

A.18世纪末期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D.20世纪初期

【解析】从画中可以观察到有了飞机,而飞机最早是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的。

【答案】D

10.(2008·上海历史·26)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B.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

【解析】“垄断”既是管理组织,又体现了资本的集中程度,B项体现了这两方面的要求。

A项着眼于科技与管理手段,D项着眼于企业形式,C项是明显错误的。

【答案】B

2007年题组

1.(2007·广东历史·19)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40

1870

1900

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由对表格时间和数据变化的分析,可以肯定是工业革命造成农村从属于城市,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答案】A

2.(2007·北京文综·22)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

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图6珍妮纺纱机图7早期机车图8早期汽车

A.哈格里夫斯史蒂芬孙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蒸汽动力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早期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其对应的时间不正确,在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答案】C

3.(2007·广东文基·3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解析】扣紧关键字“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可以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C

二、主观题

1.(2013·北京文综·37)(34分)计时——记时——纪史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

1840年前

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

1847年

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以克服计时不同给交通造成的混乱局面

1851年

600万游客乘火车到伦敦参观世界博览会,首次体验标准时间体系

1880年

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

1884年

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4分)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8分)

【考点】世界市场形成及其影响。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知识运用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2)问“阶段划分”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分为两个阶段:

1880前、1880~1884;“理由”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进行归纳,如“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的、法定的时间标准”得出:

第一阶段:

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如“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得出:

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历史条件”主要从工业革命需求、世界市场发展、英国的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

【答案】

(2)阶段和理由:

(示例)

第一阶段:

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2分)

第二阶段:

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2分)

历史条件:

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2分)

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3分)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分)

3.(2013·山东文综·29)(16分)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缩影。

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片断二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4分)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第二问杜邦公司的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所给材料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实验室的建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

【答案】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4.(2012·全国大纲卷·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

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

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

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

1876

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

“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

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

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

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

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

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

展:

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

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

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12分)

【解析】

(1)1851年英国完成率先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世界工业强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世界联系的加强。

这届世博会对英国而言,提升它的国际影响力;对世界而言,为各国科技产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加强彼此交流。

(2)中国展出的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中华圣母像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说明有西方色彩。

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从农业经济繁荣、手工业技术先进、近代工业落后等方面分析,有西方色彩的原因是中西方联系加强。

(3)两次工业革命关注的是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成为主题,说明人们更注重和平、人与自然的和谐。

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美苏冷战的敌对紧张,让人们呼唤和平。

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让人们更加关注环保问题,思考科技带来的影响。

【答案】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意义:

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

(8分)

(2)特点:

中国:

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

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