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226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docx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过关专题1声现象

第一类.探究方法、目的类型

一.典例剖析

例1 如图1-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

这个小实验大家很熟悉,它采用了“转换法”,响着的音叉能把乒乓球多次弹开,这说明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音叉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让我们更清楚方便的来观察。

答案:

B

方法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固体发声时振动的幅度很小,所以往往都是采用“转换法”来把微小振动放大,从而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现象,这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2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1-2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图1-2

应考提示:

利用身边的常见物品设计声现象的小实验,是把所学与实际相联系的好机会,也是声现象实验考查的一个热点。

应对这类试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实验的目的,以及引发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者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二.中考真题展台

1.(2011盐城)如图1-3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2011德州)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就是在实验基础上进行理想推理而得出结论,研究以下问题的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A.分子热运动B.牛顿第一定律

C.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D.磁场用磁感线来描述

3.(2011内江)如图1-4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图1-4

三.过关检测

1.(2010厦门)如图1-5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

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2.(2010福州)如图1-6所示,小明用手使劲捏玻璃瓶,细玻璃管内的水面就会上升,通过观察细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就能判断玻璃瓶受压后发生了微小形变。

这种把微小量放大有利于观察的方法在物理学里称为“微小量放大法”。

图1-7各实验中应用了与此相同实验方法的是()

3.(2010盐城)如图1-8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2011海南)研究牛顿定律时运用了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图1-9所示声现象的探究中运用该方法的是()

图1-9

5.(2012滨州模拟卷)如图1-10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第二类考查实验方案设计、方案评估类型

一.典例剖析

例1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例2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

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

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较长

 

解析:

该实验中提供了音叉、机械闹钟两种声源,就题意而言机械闹钟更好,因为它的声音稳定性较好且较持久易操作,因此应选机械闹钟作为声源。

比较A、B两套方案可知,A的主观性较强,很不直观,所以B方案更适合题意,B方案中将不易比较的响度转化为易比较的距离,更直观。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见泡沫塑料的隔音效果更好。

答案:

机械闹钟;B;泡沫塑料

应考提示:

这是一道探究型试题,主要考察同学们的设计实验能力。

涉及到如何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怎样较好地设计实验方案才能减小实验误差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等知识点。

二.中考真题展台

1.(2011岳阳)如图1-11所示,能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

2.(2011十堰市)小枫做了一个如图1-12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端固定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过一个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增加小石子,用同样大小的力弹橡皮筋就能弹出不同的声音。

请你解释:

这些声音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不同,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2011大庆)下列实验或实例,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往鼓面上撤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屑停止跳动,鼓声消失,说明。

(2)用手机甲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乙,能看到手机乙显示手机甲的号码,却听不到手机乙响铃,说明。

三.过关检测

1.(2011南通)如图1-13,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2.(2010泰州)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

现用两部手机、硬纸鞋盒和金属点心盒做“探

究不同材料对接收电磁波的影响”实验:

将一部手机先后放到鞋盒和点心盒内(盖严盒盖),再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盒内手机,参见图1-14。

在下列判断盒内手机能

否接收到信号的方法中,不可靠的是()

A.听是否有“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

B.盒内手机设为振动,触摸盒子感觉是否振动

C.盒内手机设为响铃,听是否传出声音

D.在盒盖上开一个小孔,看盒内手机指示灯是否发光

3.(2010沈阳)如图1-15甲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如图1-15乙),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________的原理。

小欣猜想:

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

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如图1-15丙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

这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________的作用。

(2)为了进一步探究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他把一块机械手表挂在伞柄上的A点,当他的耳朵位于三米远的B点时(B与A在同一水平高度),听不到手表声,经过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伞,在做了必要的调试后,终于听到了手表声,那么这两把伞的摆放方式应该如图1-16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

4.(2012年吉林模拟)图1-17是一张用钢尺进行实验的图片,你分析此实验能探究。

5.(2011天津模拟)在图1-18中,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第三类生活器具设计类型

一.典例剖析

例1现给你如下器材:

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纸、小锤。

你任选器材(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表要求填写。

器材

实验目的

操作过程

发生现象

示例:

鼓、小锤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用小锤敲击鼓

鼓发声

1

2

3

二.中考真题展台

1.(2011江西省)刻度尺是我们常用的学习工具,它不仅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辅助作图,还能用来完成一些物理小实验,请你参照示例利用刻度尺设计两个小实验,分别用来说明电学和声学的相关知识。

实验的方法

实验的现象

能说明的物理知识

示例

将刻度尺抛出

刻度尺落到地面

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电学

声学

2.(2011武汉)如图1-19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3.(2011天津)如图1-20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

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

三.过关检测

1.(2011哈尔滨)某同学对如图1-21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图1-21

2.(2011安徽省)如图1-22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3.(2011宁夏)如图1-23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

C.音色D.响度

4.(2011南京模拟题)如图1-24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是因为发声的物体在,如果调节音响使响度增大,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选填“高”或“快”)。

第四类考查探究过程类型

一.典例剖析

例1张军同学为了探究弦乐器弦丝的音调与弦丝的松紧、粗细、长短的关系,设计组装了如图1-25所示的实验器材。

(另备有不同粗细的弦丝和几个钩码)

(1)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入一根大钉子。

(2)把弦丝的一端绑在钉子上。

(3)把木板放在桌子上,再把绑在钉子上的弦另一端拉过来垂在桌边。

(4)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

(5)为了让弦和大木板隔开,在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

若让你依照以上器材来研究上述问题,你将如何实验,写出你的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实验现象?

依据这些实验现象你能总结出哪些规律?

例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中考真题展台

1.(2011厦门)如图1-26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

2.(2011三明)老师在演示如图1-27所示的齿轮拨动纸片的实验中,纸片发出的声音是靠纸片产生的;若三种齿轮拔动纸片时发出了dou

(1)、mi(3)、xi(7)的三个音调,那么发出xi(7)音调时是(选填“甲”、“乙”或“丙”)层齿轮在拨动纸片。

3.(2011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三.过关检测

1.(20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1-28所示。

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

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2.(2011南平)如图1-29所示,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3.(2010湖州)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3.(2011南京模拟题)如图1-30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

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发声,声音主要通过传递到人耳.

4.(2012汕头模拟题)晚上小华在家中正欣赏着音箱里传出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

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

小华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的影响所致。

(2)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知识有关外,相关的声的知识还有(写出两例):

①;

②。

5.(2012泰州模拟题)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1-31,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第五类考查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型

一.典例剖析

例1 如图1-32所示是研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当把敲响的音叉靠近悬吊的乒乓球时,出现了如图的现象,兵乓球被反复弹开了。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例2如图1-33中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

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乐音的波形.请举例说明实际中一种控制噪声的措施:

图1-33

树一帜。

二.中考真题展台

1.(2011菏泽)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

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

”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34所示:

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

B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完成表中的内容

探究内容

“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做法[来

观察内容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2.(2011镇江)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20

0.3

0.7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三.过关检测

1.(2011烟台)如图1-35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2.(2011陕西省)根据图1-36所示实验,完成填空。

甲乙丙丁

图1-36

(1)图甲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3)图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轻质小球,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4)图丁所示线框的底边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

3.(2011荆门模拟题)在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海绵和泡沫塑料这两种材料中,谁的吸声效果更好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回答这一问题.要求:

(1)写出实验中用到的主要器材.

(2)简述实验过程.

 

(3)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应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比较什么现象就能得出结论。

 

4.(2012内蒙古模拟题)利用一面鼓、一个鼓捶来个乒乓球、研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1)实验中将乒乓球放置在鼓面上,敲击鼓面,乒乓球随之弹起。

弹起的高度说明了鼓面的。

(填“频率”或“振幅”)

(2)根据实验现象填写表格。

实验次数

用力程度

乒乓球弹起高度

鼓面振幅

响度

1

2

(3)实验结论:

5.(2011辽阳模拟题)能否通过皮肤、肌肉传导声波,使人听到声音呢?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上述问题给予回答.在你设计实验时,要排除哪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可靠的、令人信服的结论?

 

6.(2011北京模拟题)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B

60

0.89

C

60

1.02

D

80

0.76

E

F

100

0.76

G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

 

第二类考查实验方案设计、方案评估类型

中考真题展台

2、D;解析:

在金属点心盒上开小孔,操作起来不方便,不实用,而其他三个选项的做饭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第三类生活器具设计类型

中考真题展台

1、

电学

将刻度尺连入闭合电路中

有(或无)电流通过

刻度尺是导体(或绝缘体)

声学

将刻度尺一端伸出桌边,拨动刻度尺使其振动

刻度尺发出声音

物体振动发声

第四类考查探究过程类型

中考真题展台

第五类考查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型

中考真题展台

1、

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cm

做法

后拍塑料膜

轻拍、重拍塑料膜

观察内容

烛焰是否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

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1、A;解析:

乒乓球接触发声

的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是振动的。

解析:

(1)研究音调和横截面积的关系,要控制材料、长度相同;研究音调和长度的关系,要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