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227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docx

10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

(2019·浙江中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写作。

十二月十九日夜

废名

深夜一枝灯,/若高山流水,/有身外之海。

/星之空是鸟林,/是花,是鱼,/是天上的梦,/海是夜的镜子。

/思想是一个美人。

/是家,/是日,/是月,/是灯,/是炉火,/炉火是墙上的树影,/是冬夜的声音。

初三的你,也时时在孤灯下奋战,废名的这首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

(1)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答案】勤奋的力量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皆出于勤奋。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血汗。

这足以看出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

  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拜访了无数的名医,品尝了上千种草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医药学方面的巨著《本草纲目》。

  清初史学家淡迁,自由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喜欢历史,立志要写出一部真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平寒,没钱买书,只好四处借书抄写,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终于写成了一部五百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可是在书稿即将出版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书稿被小偷偷走了,眼看二十多年的努力在瞬间化为乌有,他毫不气馁,重新振作精神,又开始编写《国榷》的行程,他又经过几年的奋斗,写出了一步更加精确的明史巨著。

  古人尚且如此,何况现代的人呢?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从未停止过画画。

在他的画室里,挂着一条横幅“不教一日闲过”。

他坚持每天作三幅画,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勤奋精神,使他的画技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我们说勤奋出天才,但有的人天资聪明,后期却不努力,一样是成不了才的。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个叫仲永的小孩,他5岁时就会作诗,而且写得很有文采,他的父亲以此作为盈利的手段,带他四处游玩,不让他学习,等他到20岁时已经和一般人一样了。

  由此看出,许多有成就的人,无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相反,懒惰的人终究会成为一个忙碌无为的人。

勤奋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愿意付出,就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解析】

【详解】

材料作文。

把《十二月十九日夜》所有的诗句连起来看,仿佛是一支孤独忧郁的小夜曲。

寒冷的冬夜,作者独对孤灯,浮想联翩。

一会儿在想象的世界中得到抚慰,调子舒缓、安闲;一会儿又意识到眼前的寒冷、孤寂,发出轻叹。

由此可见,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实有一定深度,既是30年代知识分子的普遍情况,又是超越具体时代的群体意识,存在着与读者发生共鸣的客观基础。

题干好在给了你提示,即“初三的你,也时时在孤灯下奋战,废名的这首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那么我们可以叙写“孤灯下奋战”的情形,可以叙写勤奋读书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可以阐述寒窗苦读对人生的意义。

【点睛】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2019·安徽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短诗,根据要求写作文。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请以“你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答案】活出你自己

人生在世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

当我们站在生命的尽头,回首过去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评价我们的一生呢?

是人,活着就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活出生活的质量。

这样的人生是超越生死的人生。

  人固有一死,或轻与泰山,或重于鸿毛。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你做了什么。

太史公司马迁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更是一位懂得生命价值的人。

当他因为“李陵之祸”遭受屈辱和不幸的时候,他选择了活下来。

在那个名声高于一切的封建年代,司马迁的选择是如此的艰难。

生,无颜面对世人;死,愧对逝去的祖先。

司马迁从孔子、吕不韦身上看到生命的价值,他活了下来。

用他的一生写成了一部《史记》,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巨着。

司马迁的一生是光辉的,有价值的。

不在于他活了多久,而是他给世界留下了他的智慧。

  丛飞让整个中国感动。

他只活了30多年但他做出的贡献却是无限的。

作为一名歌手,歌唱是他的事业但是让所有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读书更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到处义演先后为孩子们捐款300多万元。

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在他病危的时候,他也毅然把社会各界拿给他治病的几万块拿给了山区的孩子。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自己的角膜捐给了需要光明的人。

丛飞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回忆却是永恒的。

在他捐助的孩子心中,丛飞爸爸是他们永远的亲人,在我们心中丛飞是永远的亲人。

他生命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马加爵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大学生,可是他却做出了让全社会痛心的事情。

他为了报复,一时的快感,成了世人所唾弃的人。

他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生命对于他来说只是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给世界留下丑恶,这样的生还有意义吗?

  人活着就是要做点什么,给世界留下一份美丽。

岳飞留下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忠心,文天祥留下了“留取丹心在汉青”的志向,于谦发出了“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呐喊。

他们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生与死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人活着,就要好好的生活,活出人生的价值。

人生在世,不必去计较得失。

而是要努力活出生命的价值,记住生活的灿烂。

那么你的人生就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你自己”。

这首短诗的作者是冰心(或谢婉莹)。

出自《繁星·春水》一书。

告诫青年人珍惜青春,勇于奉献。

这是一篇带材料的命题作文。

首先应读好材料,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

如可抓住“发展你自己”“贡献你自己”“牺牲你自己”三句,即可分析出,只要紧扣珍惜青春,勇于奉献的主题即可。

标题的横线上可填能体现“珍惜青春,勇于奉献”的词语。

人“发展”“贡献”“牺牲”“燃烧”“活出”“欣赏”“证明”等。

【点睛】

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

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

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

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

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2019·江苏中考模拟)根据要求作文。

这是一个拍照的年代。

一张照片,可以记录伟人的挥手瞬间;也可以留下孩子的纯真笑脸。

一张照片,是友情的证明,是亲情的温馨,是旧时美好的回忆,也许也是一段痛苦的经历。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

请以“照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答案】参考例文

照片

在我的书桌前摆放着一张照片,你可别小看它,那可是我一次勇敢的见证。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好友小明来到广州长隆海洋乐园。

一进门,我就能看到过山车从头顶上呼啸而过,阵阵尖叫声也快速地从我的耳畔掠过。

我平时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坐这过山车,这么危险的游戏我可不愿意去做。

可是爸爸未经我的同意,就擅自去给我和小明购买了两张票。

我知道,他是想要锻炼我的胆量,这也未免太强人所难了吧?

可是小明就站在旁边,不好丢了面子。

于是,我就假装头晕,赖着一旁。

可以上车了,小明兴高采烈地坐了上去,一个劲地朝我挥手,可我一直迟疑不决。

“你该不会是不敢坐吧?

”这话可戳到了我内心的痛处。

小明是个小快嘴,不用半天,我所有的朋友准保全知道。

输啥都不能输了面子,否则我以后在朋友圈子里怎么混呀?

怕啥,几分钟的事,不就绕一圈吗?

于是,我咬了咬牙,坐在了小明的边上。

过山车开始启动了,速度渐渐地加快,我隐隐还听到了“呼呼”的风声。

突然间,过山车快速地冲向回环的顶部,旋即又俯冲下来,就在那短短的几秒之间,我的小心脏都快蹦出来了。

这样反复几次,我也跟着其他人一起尖叫不已。

坐在车里,我感觉整个人都快飞出去了。

我紧扣双手,丝毫不敢放松。

车终于停下来了,我在座位上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下车之后,我有点腿软的感觉,不过还好,总算是挺过来了。

再看看小明,他也好不到哪去,脸都白了,我不由得哈哈大笑。

就在这一刻,妈妈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刻。

这,就是那照片背后的故事。

【解析】

【详解】

“照片”记录的是过去的一个瞬间。

照片上有些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干什么,人物的神情、动作怎么样?

结合提示“每一张照片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分析。

在写作时,可以“化大为小”,把“照片”转化为“照片里的故事”。

这样就很容易根据自己的作文素材进行写作了。

运用细节描写把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结果怎样。

注意关注照片背后的故事,写出真情实感。

【点睛】

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第一:

抓住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第二:

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

第三:

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第四:

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

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2019·江苏泰州中学附属初中中考模拟)请以“那些日子,感谢你一路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横线上补全题目。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那些日子,感谢你一路陪伴

岁月静流,时光悠悠。

回头看向记忆的枫叶林,才发现你已经陪了我这么久。

看着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场景,记忆里你那张可爱的小脸依旧清晰,自己心中也升起一抹惊异没想到你对我来说这么重要。

更别说与你共处的四年,你的每一个习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的弧度都让我记忆深刻,深刻到已经刻在了心底。

与你相识是什么时候呢?

对了,是四年前那个晴朗的春日。

那天是我刚搬家的时候。

我坐在台阶上,呆呆地看着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天空。

路旁的一排排白杨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我看天空看呆了,听这声音听痴了,不禁放松了下来。

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忽然响起:

“很好听对不对?

”我这才扭头发现,不知何时你坐在了我的旁边。

你歪着头对我轻轻一笑,我也腼腆一笑。

自来熟的你欢快地拉着我,陪我了解周围的环境,陪我“冒险”、玩耍……在那个充满了纯真的年代里,我认识了你。

然后我们又是怎么熟识起来的呢?

哦,是在那年的雨季。

窗外的雨滴滴答答地下着,雨水沿着透明的玻璃窗缓缓滑下。

而我坐在教室里,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张卷子,那鲜红的笔迹灼热了我的眼。

我捂着脸扭头,不再去看那张卷子。

顿时,泪水从指缝里流下,在干净的地上晕开了湿湿的痕迹。

静谧的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

我哭泣着,无助着。

而你又悄悄地来到了我的身边,轻轻地拍拍我的脊背,无声的安慰着我。

我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扑到你的怀里,大哭起来。

嗅着你身上淡淡的香气,心里顿时明媚起来,窗外的雨声,也变得悦耳起来。

再然后呢?

我们又是怎么疏远了呢?

好像是背对而行的两个人,互相熟悉又陌生。

是什么时候开始,你不再露出温暖的笑容,曾经清亮的大眼睛里满是讥讽?

这件事,我迟迟没有想明白。

是不是我没有太关注你?

你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受了委屈?

还没等我想明白,你就转学了。

不同于小孩子的闹别扭,这次可能真的见不到面了。

茫茫人海,我能从哪里寻找到那个你?

人的一生有两个人,一个模糊了时光,一个沧桑了岁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直到现在,我也会在睡梦中梦到你,然后泪流满面的醒来;也会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想起你,想起有一个朋友笨拙的安慰我,想起那个晴空,你和我一起看着天,度过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1)题目中的“你”,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人,包括父母,亲朋和师长;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还可以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思想,情感,理想等等;

⑵“相伴”二字也相当重要。

“你”不是陪伴一瞬间,也不是一天一月,而应该是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永远的陪伴。

要突出这种形影不离,陪伴左右的惯性;

⑶还有就是这“感谢”二字。

有你陪伴的好处应该明确地在文中反应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好处,体会出情感来;

⑷“那些日子”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表明应该是回忆性的文章。

(5)最后就是要注意这个人称“你”,要使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2019·江苏中考模拟)题目:

逆风而行

要求:

①以“逆风而行”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②文体不限。

(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答案】逆风而行

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无数的风风雨雨。

当风雨来临,你会怎样选择?

是毫不畏惧地冲过去,还是狼狈地躲开?

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只有勇敢地面对,逆风而行,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去年十月份,我去著名的青城山爬山。

十月,天气已经开始转凉,山上的风不再象刚过去的夏季那样清凉宜人,而是有了一丝丝的寒意,从袖口与领口灌入,冷得人打颤,仿佛预示着这将是一场不同寻常的登山旅行。

尽管如此,我还是兴致勃勃地背起了双肩包,三步两步地踏上了登山的阶梯。

我不断地前进,身上慢慢升起了一股热气,风也不那么冷了。

我心中暗暗高兴,这趟登山之行应该会很顺利吧。

可是,老天爷仿佛故意与我作对,忽然,刮起了一阵劲风,大树被吹弯了枝头,游客们也纷纷低头避风。

一些脆弱的小草甚至被折断了,在风中飞舞,几只小鸟在树上急迫地叫了起来。

天色变得越来越暗,风也越刮越强,地上的落叶都被卷了起来,在空中打着旋儿。

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紧接着轰轰的雷声在我们头顶炸响,一场猛烈的暴风雨气势汹汹地席卷而来。

我赶紧拿出雨伞,指望抵挡住暴风雨凶猛的袭击。

然而,一阵阵强风吹来,雨伞也不顶用了,衣服湿了,我顿时感到寒气逼人。

刹那间,我再也忍受不了了,我想放弃爬山。

我想回头,去宾馆里享受打游戏的轻松生活。

但是,看到同行的游客毫不畏惧,奋勇前行,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个场景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既然已经决定了要登上山顶,就不能半道回头,不管再艰难,再辛苦,我也不应放弃!

我顶着雨伞,面对劲风,无视暴雨,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踏过陡峭的山路,一步一步往前走。

渐渐地,有些害怕困难的人退缩了,我的信念却没有动摇半分,尽管风吹得我举步维艰,尽管雨把我淋得浑身湿透,我却仍然缓慢却坚定地前行着。

雨,慢慢变小了,风,却仍然猎猎地吹着,但我已经没什么感觉了,不知道是因为登山的疲劳让我忘记了寒冷,还是吹太久已经麻木了。

我的眼前只看得到一条通向山顶的路,我的脚步机械地挪动着,离目标越来越近。

我终于登上了山顶!

此时,雨停了,风也变小了,我站在山顶,真是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感受着山风拂面,环视经过秋雨洗礼的青城山,山峦起伏,青翠中夹杂着红黄,好一幅五彩缤纷的美景......

逆风而行,你会看见最美的风景。

不畏困难,你会收获真正的成功。

坚定自己信念,认准自己的目标,排除一切杂念,扫清一切障碍。

迎着风,迎着雨,登上顶峰。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逆风而行”。

“逆风”堪比霉运,相当于生活中的“逆境”,即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等。

人们往往在顺境中过得安逸自然,在逆境中总是要退缩、躲避。

遇到逆境,人们往往会放大阻力,做不到“逆风而行”,结果与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这给我们带来警示,告诉我们如何热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本题目大致可理解为人生难免会遇到逆境的时候,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不忘初心,奋勇向前,不能因为处于逆境而自暴自弃,忘记自己的目标。

写记叙文,可叙写战胜挫折的经历;写议论文,可论述战胜挫折的意义。

【点睛】

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第一:

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第二:

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

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

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第三:

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第四:

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

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2019·辽宁中考模拟)小作文

请在《永不受伤的飞翔》一文第十一自然段划线处加入一段景物描写。

要求:

(1)所写内容与文章情境相符。

(2)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表达通畅,语言优美(4)150字左右

【答案】无数的灯在街道两旁一晃一晃的,它们好像千万人编制在一起的爱心,是那么的耀眼,是那么的炽热。

夜幕降临的时候,风儿含着泪花向我走来,它是那么的轻柔而又坚韧,好像大地的母亲一样环抱着我,让我陶醉,让我刻骨铭心。

大爱无疆,愿所有的爱像清晨的阳光一样温暖华夏的每一寸土地,温暖每一个生命!

【解析】

【详解】

结合小鸟、男孩、路灯,特别可抓住对路灯的描写,写出路灯给“我”内心的温暖和希望即可。

所描写的景物要有积极向上的特点,能让读者感受到温暖与幸福,以乐景衬乐情。

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同时注意题干的修辞要求,字数要求。

(2019·河南中考模拟)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

追梦路上,有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子·乘马》)

释义:

事情都产生于思虑、谋划,成功于努力和实干,失败于傲慢、轻视。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

(《进学解》)

释义: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追梦路上有你

宁可三餐无肉,不可一日无你。

披星戴月向前行

生活有时枯燥,但当你决定选择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有色彩。

原本我以为读书是一件无聊之举,我只把书籍当成作业。

从没用心读过书,我也不明白古人那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我讨厌读书,但是有一次老师让我写读后感,我不得不读《童年》,我读着读着,就对书中的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渐渐的我喜欢上了书,与书成为了朋友,并立下大志要做一名作家。

风雨交加及磨难

我每天都会抽时间读书,尽管作业很多,学习任务繁重,我从没有放弃过读书,读书的时光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我陶醉其中,精神和心灵上得到了很好的慰藉,无论狂风还是暴雨,书中保存着我的善良,催促着我成长。

梦想路上,固然有些挫折,但还好有书在陪我,书籍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了。

我渐渐懂得了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我的作文水平在逐步提高,作文中的词汇也越来越生动,我从一个讨厌读书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渴望读书的少年。

阳光相伴复前行

曾经,放肆的追违那不平凡的世界,书籍是我的一个加速器,扩张我的视野,使我的生活充满色彩,原本我们把读书当成一项繁重的任务,而现在读书是一项功课之外我最喜欢的消遣。

当夕阳落下,留下一抹凄美的余晖,我喜欢抱书久坐,阅读那些稚嫩的文字,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莫不是人间最大的欢乐啊?

一口香茗,一篇好文章;让我的世界充满意境和朦胧美。

当一天的夕阳缓缓落下,我接触到了书中久违的光芒,感谢我的追梦路上有你。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写命题作文的能力。

要写好命题作文,我们必须做到三点。

一是个性化的审题是命题作文的基础;二是材料的别出新意是命题作文的关键;三是得体的表达方式是命题作文的根本。

写作时围绕“追梦”,重点写如何追,写自己的努力、奋斗,着重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精神。

二是“在路上”,“在路上”是动态性词语,意味在整个过程中要体现出自己的思考、领悟。

三是“你”​,“你”可以是同学、朋友、老师、家长等的陪伴。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即可。

注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此题是材料作文,名言警句,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根据理解“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事情都产生于思虑、谋划,成功于努力和实干,失败于傲慢、轻视。

旨在引导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多思考多努力。

理解材料中的第二句: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玩乐而荒废。

强调学业、事业与勤奋之间的联系。

其立意是:

人活在世上,不能游戏人生,要留下精彩就必须勤奋有为。

这样审题后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这篇作文。

注意要自拟题目,还要注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

(2019·湖北中考模拟)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1)命题作文:

心灵是有温度的,它能温暖别人,也能温暖自己,还能温暖世界的某个角落,温暖时间的某个片断。

有温度的心灵,让人更可爱,让人间更美好。

请以“心灵的温度”为题,写一篇文章。

(2)材料作文

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

起点,意味着从零起步;起点,又意味着新的出发。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心灵的温度

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可以称出这社会的公平重量;每个人心里都有面明镜,可以照出人们的真善美丑;每个人心里都有把尺度,可以度量出这世间的人情冷暖。

再平凡的生活中,也有一种暖人心窝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源于人心灵的温度。

从前有个盲人夜间提着一盏灯笼在街巷中行走,路人很奇怪,便问他。

他说:

“我提着着灯笼,既避免别人撞到我,也照亮了别人的路啊。

”这话听来,总是暖暖的,是冰冷的黑夜中的一把火。

为你提灯,照亮你的路,希望你一路平安,微不足道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