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402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docx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

影响价格的因素

适用学科

高中政治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

广西

课时时长(分钟)

60分钟

知识点

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教学目标

了解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学会计算相关的计算题

教学重点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会计算相关的计算题。

教学难点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掌握做相关的计算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内容:

(1)货币和纸币

A、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B、货币的职能

C、纸币的含义及发行

D、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信用工具

A、信用卡的优点: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支票的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收据。

(3)外汇

A、汇率的升降与本币的涨跌

B、货币涨跌的影响

C、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2、本课引入:

同学们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四五月份的时候,西瓜很贵的。

但是到了九月份以后西瓜的价格确很便宜;在南宁芒果很便宜的,但是到了北方芒果价格很贵;自行车再贵也不会超过汽车……,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的价格变动经济现象呢?

今天我们就了解那些因素会影响的价格的变化。

二、知识讲解

考点1供求影响价格

1、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

(1)影响商品价格的具体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等诸因素会影响价格

(2)具体因素如何影响价格:

各种具体因素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3)商品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A、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

当商品的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代购,销售者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

B、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

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购买者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买足自身的需要。

(4)价格和供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情况如下:

A、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价低,供小价高(相反);

B、价格影响供求——价高供大,价低供小(一致)。

(5)易错点:

不能认为供求关系的变化时影响价格变动的唯一因素,例如纸币发行量也会影响价格。

2、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1)卖方市场:

是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抬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物以稀为贵)

(2)买方市场:

是由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货多不值钱)

(3)二者定义的巧记方法:

对谁有利就是谁的市场。

考点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的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如下:

(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值越大,其价格越高。

(3)二者关系的巧记方法:

价值和价格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这样形成的价格,既反映商品价值,又反映商品的供求状况,对消费者生活和企业的生产都具有灵敏的引导作用。

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

A、现有的生产条件,既不是过去的生产条件,也不是未来的生产条件。

B、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

C、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指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生产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紧张程度。

(3)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时间。

(4)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A、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B、如果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5)如果要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劳动生产率

(1)含义:

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即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生产率高,说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多,平均到每个产品上的劳动时间就少。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低,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的变化

(1)商品价值量:

通常指单位商品价值量,如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发生变化,商品的价值量是不会发生变化。

(2)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A、如果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变化,那么一个地区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例如:

一个地区生产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0元,一年可以生产10万件,此时商品价值总量是100元;如果此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50%或劳动生产率提高100%,那么此时一年可以生产20万件商品,但一件商品的价值量变为5元,此时的商品价值总量仍然是100万元。

5、易错点:

重点分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是否能够盈利及盈利情况。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价值量就不变。

(4)如果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送变化,那么商品价值总量不会变化。

考点3价值规律

商品不可能无限上涨,也不可能无限下跌,而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易错易混点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所以价值规律包括商品生产的规律和商品交换的规律两部分内容,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

(1)商品生产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规律是指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2011年6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

数据显示,与4月相比,北京新建住宅环比同比均出现上涨。

从《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角度看,影响房价持续上涨的因素是(  )。

①城区建设用地成本增加 ②商品房供不应求 

③开发商之间的商业化竞争 ④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变动;住房价格上涨说明供不应求,因为供不应求很容易导致房价上涨,除了供不应求以外,成本增加和消费者心理也会影响到房价上涨。

但是开发商之间的竞争会导致房价下降,因此本题四个小项中③是错误的,因此本题选D。

【例题2】

【题干】2011年7月,电影《变形金刚》再掀3D片热潮。

3D版电影的票价比普通电影的票价一般要高,其根本原因是(  )。

A.3D电影画面立体感更强

B.看3D版电影的观众更多,供不应求

C.3D版电影的技术含量较高,价值量大

D.3D版电影出现卖方市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格虽然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从根本上看,是以价值为基础;从题干中我们能够知道的内容就是3D电影技术要比普通电影高,因此价值量大,所以价格高,本题选C。

【例题3】

【题干】假设2013年某国一单位M的价值量用该国货币表示为480元。

如果2014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货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425.5元B.450元C.480元D.500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首先计算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后商品的价值量:

480÷(1+20%)=400元。

然后计算出货币贬值20%后,商品的价值量:

400÷(1-20%)=500元(商品的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短缺、供不应求时,购买者争相购买,从而使___,此时形成___。

()

 A.价格上升、买方市场      B.价格上升、卖方市场

 C.价格降低、卖方市场      D.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答案】B

【解析】当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2、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计算题,某商品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要发生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设为X,则1*260=(1+30%)X,得X=200元。

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那么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2*200=400元,故选B。

【巩固】

1、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

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

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上述故事中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供求变化只接影响商品的价格②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③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③④说法有误,③应该是价值决定供求④应该是价格涨跌通过供求实现的,材料里面齐国国王命令先穿丝质衣服后穿布衣,影响了人们的需求,进而影响了邻国的生产,有影响了商品的价格。

所以价格的涨跌还是因为供求的影响而变化。

2、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确题中前面所提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而后面甲生产者所提高的“劳动生产率”是个别劳动生产率。

这样考生就可以调动运用教材的知识——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可以计算出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数量增加了1倍,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今年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应该是200*2=400(元),答案是B。

【拔高】

1、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

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答案】B

【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

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

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售,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B。

2、夏天的鲜鱼要求当天卖完。

如图6所示,某鲜鱼销售者面临市场一天内对他的鲜鱼的需求曲线AC。

假定他在一天内需要卖掉的鲜鱼的数量为Q1,则他应当根据需求曲线将价格定在P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如果将价格定为过高的P2,将有Q2Q1数量的鲜鱼卖不出去,导致销售量大幅减少,收入减少。

②如果将价格定为过高的P2,短时间内会收回成本,剩下的可以再降价销售。

③如果将价格定为过低的P3,虽然能全部卖完,但总收入会因单价过低而减少。

④如果将价格定为过低的P3,薄利多销,销售者将获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从需求曲线入手,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据图可知,鱼价过高,销售数量明显受影响,收入会大幅度减少,收回成本的可能性不大,故①正确,②错误。

据题可知,销售者需要卖掉的鲜鱼数量既定,若定价过低,则无利可图,故③正确,④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课程小结

本节内容重要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价值的因素、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规律等,其中关于价值量和价值总量的计算题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对于这一块课下要加强练习进行巩固。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的表现

课后作业

【基础】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带来价格的持续上涨,会使这些商品的价值量(  )。

A.不变B.变大

C.变小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价值量的因素;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本题题干中并没有提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送变化,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本题选A。

2、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A.2B.4C.8D.1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

现在的交换等式变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巩固】

1、2013年国外某手机生产企业生产手机3亿部,其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3200元/部。

2014年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40%,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且人民币升值20%。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2014年该企业生产手机的总价值用人民币表示是()

A.8960亿B.8400亿C.8000亿D.11200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价值总量;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格×产品数量,2014年单位商品价格=3200/(1+25%)=2560元,产品数量=3×(1+40%)=4.2亿部,2560×4.2=10752亿元,在人民币升值之后,能够兑换的人民币的数量=10752/(1+20%)=8960亿元,故A入选。

其他选项观点不符合上述分析和计算,故排除。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判断不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2、2013年某商品的价格为24元。

如果2014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20%,生产该商品的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该国货币购买力下降了1/3,不考虑其他条件,2014年该商品的价格为()

A.40元B.38.4元C.45元D.19.2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决定价格;2013年,某商品价格24元,2014年,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20%,因此2014年商品的价值量为24/(1-20%)=30元;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后的价值量依然是30元;该国货币购买力下降了1/3,即货币贬值,因此此时商品的价格为30/(1-1/3)=45元,因此答案C正确。

【拔高】

1、2013年我国生产某出口商品M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8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6.4元。

如果2014年我国生产M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人民币对美元升值8%。

那么2014年M商品的价值用美元表示为()

A.31.25美元B.33.75美元C.33.97美元D.36.50美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外汇和汇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2014年当M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4%时,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08÷(1+4%)=200元;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8%,此时1美元=6.4÷(1+8%)=5.92592;2014年M商品的价值用美元表示为200÷5.92592=33.75;该题选B。

2、材料:

中国人民银行6月14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指出,当前中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风险。

报告指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构性因素交织。

一是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范围内货币条件宽松,一方面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预期,另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升也加剧了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二是较大货币存量的滞后影响可能逐步显现。

三是灾害性气候等因素造成的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

四是受人口红利变化等影响,劳动力成本、服务业以及非贸易品价格可能持续上升,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理顺。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原因。

【答案】

(1)价值决定价格。

从国内看,成本上升是推进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随着劳动

力成本、服务业、非贸易品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商品的成本必然上升,其价格也

必然水涨船高。

从国际看,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很快,这也必然推动国内相关产品运行成本上升,其价格也必然

持续上升,即加剧了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2)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

一方面,灾害性气候等因素造成农产品供给偏紧,另一方面,市场流通中的较大货币存量导致投资、消费主体的需求上升。

(3)以上两方面因素都会导致商品供不应求,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总之,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必然加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本题是简单的材料分析题,本题答题的过程是先将影响价格的因素找出,然后将相关材料引入,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可以从价值决定价格和供求影响价格两个方面作答,然后进行总结即可。

课后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