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应用写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507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7 大小:11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7页
新编应用写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7页
亲,该文档总共1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应用写作.docx

《新编应用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应用写作.docx(1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编应用写作.docx

新编应用写作

新编应用写作

教案

 

一、课题:

第一章应用文写作概论

二、教学目的:

(一)掌握应用文写作基本理论中的主要概念及其特点;

(二)掌握应用文各要素的概念及其运用;

(三)形成初步运用应用文各要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是应用文各要素的概念及特征;

(二)难点是应用文各要素的运用。

四、教学课时:

安排8课时。

五、授课办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训法。

六、教学步骤

第1课时第一节应用文概述

第2课时第二节主旨

第3课时第三节材料

第4课时第四节结构

第5课时第五节语言

第6课时第六节表达方式

第7-8课时能力训练

第1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应用文概述之

1、应用文的概念;

2、应用文的特点;

3、应用文的种类。

授课步骤:

一、应用文的概念

(一)思维方式

请学生讨论并当场演示两个介绍事物的方式:

对陌生事物如何认识?

对熟悉的事物如何介绍?

由上述讨论和演示得出两个结果:

1、对陌生事物的认识一般是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2、对熟悉事物的介绍,一般是由里及表,由本质到现象。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用第2种思维方式。

(二)应用文的概念

首先,请同学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文章体裁:

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应用文与上述体裁一样,都是文章样式。

这是他们共同的本质属性。

那么,他们到底是否完全相同呢?

答案肯定是不相同。

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和其它社会组织及个人处理公务和日常事务、传播信息时使用的格式规

④使用者⑤作用

范、行文简约的实用性文体。

③要求职②标志①本质

由上可见,应用文概念中包含了本质属性、标志性特征、基本要求、主体、作用等要素。

这是运用了解剖法,以方便我们理解和记忆。

以后学习概念还会很多,应多采用此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二、应用文的特点:

前面学应用文概念时,已经涉及到了其部分特点,还不够全面具体。

它主要有五大特点:

(一)实用性。

这主要是从目的和使用范围来说的:

1、目的十分明确。

它都是为处理特定的实际事务或解决实际问题。

如:

说明书是应用文的一种,它就是为了告诉使用者如何正确使用产品。

2、使用范围广泛。

它既可用于工作学习中,又可用于日常生活中;既可被单位使用,也可被个人使用。

如:

书信可以谈工作、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也可以被国家机关、组织、个人普遍使用。

另外,我们以前学到过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非应用性文体多为个人使用。

(二)真实性。

这主要从内容、语言的角度来说的。

如:

药品说明书,涉及到成份、服用方法等内容必须真实,否则会危害人的生命。

再如:

法院的判决书,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否则会制造冤假错案。

2、语言准确。

它要求语言表述不能错误或产生异议。

如:

药品说明书中涉及到服用方法,只能写“一天吃三次,每次吃四粒”,就不能是“一天可以吃三次,每次大概吃四粒。

(三)规范性。

这主要从文体形式和结构形式角度来说的。

1、文体形式固定。

应用文包括众多种类,每种类文体形式是固定的。

如:

下级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拨款,就只能用“请示”,而不能用“报告”,“通知”等行政公文。

2、结构形式固定。

文章结构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综合式等。

不同的应用文种类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

如:

说明书,法律,法规,计划等一般用并列的条款式,这样让人一目了然,方便使用。

(四)简约性。

这主要从篇幅和语言的角度来说的:

1、篇幅短小。

它要求用最少的段落,文字表述丰富的内容。

如:

广告“鹤舞白沙,我心飞翔”8个字两句话,就表现白沙烟的品牌文化及影响力。

广告“关爱他人,善待自己,圣得西服”,12个字三句语言,概括了圣得西服品牌文化,从而让大众对此留下深刻印象。

2、语言简洁。

它要求用平实生切的语言,但不能有过多的修饰语。

如:

会议通知中,我们只要说清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要求等内容就行。

其中“地点”是“大礼堂”就直说。

至于“大礼堂”是什么样子,就不要去描写了。

(五)时效性。

这主要是从写作,传递,办理等角度来说的。

1、写作及时。

它要求在事前,事后较短的时间内写好。

如:

“通知”应在事前一定时间内完成,“总结”应在事后较短的时间内写完。

否则就会过期。

2、传递及时。

应用文写好后要及时发出和送达。

如:

“会议通知”要在会议时间之前送达,否则会失效。

3、办理及时。

应用文收到后,会被及时处理。

如:

单位收到“会议通知”后,要及时通知到相关的人,做好相关工作。

以上是应用文五大特点,请在课后,将其与别的文体作个对比。

三、应用文的种类

应用文的种类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看,其分类结果不一样。

教材中是选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文编成了以下六大类:

(一)公文

(二)事务文书

(三)经济文书

(四)学业文书

(五)诉讼文书

(六)礼仪文书

请同学课后,对照教材目录,分别找一篇六大类的文章,粗略认识其样式。

四、总结

本课时,我们一起学习了应用文的概念,特点,种类;作了思维方式,概念理解的训练。

其中重点是要理解应用文概念,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其难点是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

请同学们课后一定要加强练习,复习,巩固。

五、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35例文三,分析应用文的特点。

第2课时

主要内容第二节主旨之

1、主旨的概念;

2、确立主旨的原则和方法;

3、表现主旨的方法。

授课步骤:

一、应用文的基本要素

请同学回忆以前学语文时,常会提到的概念。

如: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论据、结构、语言、议论

说明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说明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事例、结构、语言、叙述

应用文与他们一样也包括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五大要素。

首先,我们来一起学习应用文的主旨。

二、主旨的概念

主旨就是行文者在说明问题、反映情况、表明主张时,通过文章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意图。

它也叫主题、观点或中心思想。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概念理解的解剖法。

请同学将主旨的概念解剖一下:

本质:

人的态度、意图。

主体:

行文者(写作者)。

客体:

接受者(读者)

作用:

说明问题,反映情况,表明主张。

载体:

文章全部内容。

如:

药品说明书的主旨就是告诉人如何使用本药。

申请拨款的请示的主旨就是要钱做事。

三、主旨确立的原则

我们知道了主旨是什么,还不够。

还要知道具体的应用文章的主旨好不好?

这首先要知道确定原则性要求。

应用文主旨确立的原则性要求主要有四点:

(一)正确。

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要符合政策和法律。

如:

国家规定不准赌博,那么做活动广告的内容中就不能有可以赌博甚至赌博好的观点或意思。

否则就会遭制裁。

2、要符合客观实际。

如:

对人的惩罚决定中,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夸大或缩小。

3、要表达正确的意图或主张。

如:

通报中材料反映的是坏人坏事,就不能持赞同表扬的态度,而应持否定,批评的态度。

(二)鲜明。

主要是观点明确、深刻,语言准确。

1、观点明确、深刻。

如:

请示中的请示事项,药品说明书的功效,都要写得明确、具体,而不含糊不清。

2、语言要准确。

不产生歧义,不模棱两可。

如:

药品说明书中功能,就不能写包治百病。

(三)集中。

这主要指主旨单一,重点突出。

如:

行政公文中多有“一文一事”的要求。

(四)深刻。

指主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在规律。

四、主旨确立的方法

有了确定主旨的原则要求,我们还要知道确立主旨的一般方法:

(一)揭示事物本质。

这是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其本质,把握其内部联系。

如:

通报中,把各学校出现的学生伤亡事件告诉全体学校,不仅仅是告诉别人出了事,更重要的是看到背后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反映时代精神。

也就是现实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反映什么,体现事物在现实中的价值。

如:

决定中,如果是要奖励一个获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不只是奖励其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肯定和推广其为国家争光的精神。

五、表现主旨的方法

文章主旨确立后,需要用一定方法将其表现出来。

这些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不仅对写作起重要,也对快速阅读,抓住文章主旨起作用。

(一)标题明旨。

在标题中十分明确地点出主旨。

在公务文书中尤其明显。

如:

P25(三)例文评析[例文]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表彰参加国庆阅兵装备工作各单位和全体同志的命令这个标题中,“表彰”一词已十分明确地表明态度。

(二)开宗明义。

用文章首句表达主旨。

如:

P174例文一“谨向全校师生致以热烈的祝贺”;P175例文二“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P177例文七“表示最衷心最诚挚的感谢”。

都是文首表现了“祝贺”或“感谢”之情。

(三)文末点题。

用文章的结束语句表达主旨。

如:

P75[改作]《暑假生活回顾》文末:

“综上所述,……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身体更健康了。

(四)段首显旨。

用文章段落小标题或段首的首括句表述主旨。

多用于经验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

如:

P75四例文分析

P81三例文分析P82例文二

P97三例文评析

六、总结

本课时,主要学习了主旨的概念,确定原则和方法,主旨的表现方法。

重点是概念和表现方法。

七、作业

P13二P14三

第3课时

主要内容:

第三节材料(之)

1、材料的概念

2、材料的选取

3、材料的剪裁

授课步骤

一、材料的概念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应用文的主旨,知道主旨是观点、态度、意图,它属于思想、精神领域的东西。

如果说主旨就像人的灵魂、精神,那么材料就是使人存活并承载这些灵魂、精神的身体,它包括人的头部,身体,四肢等。

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材料在应用文中到底是什么呢?

材料是指作者为实现某一写作目的,收集或积累的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事件,事例,数据,道理及资料等。

请同学用概念解剖法,将材料的概念解分:

本质:

事件、事例、数据、道理及资料

目的:

实现写作目的。

作用:

表现文章主旨。

手段:

收集、积累。

地位:

形成观点的基础,其好坏、多寡、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应用文的价值和作用。

其它文体的材料也是如此。

二、材料的选取

材料不会从天降下,要靠平时收集积累,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一定原则进行整理取舍,才能为文章写作提供资料来源。

那么我们平时又如何去收集、积累材料呢?

材料又如何取舍呢?

这涉及到取材和选材。

(一)取材。

它是指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注意收集、积累材料。

主要方法如下:

1、注意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取得第一手材料。

如:

写通报、广告、表扬信等。

2、调查采访。

主要是开调查会,个别采访,问卷调查。

如:

写调查报告、毕业论文、总结等。

3、积累资料。

主要是通过阅读,获取二手资料。

主要有3种渠道:

①撰写笔记。

将重要的资料、数字、有关情况记下,积少成多,建立资料库。

如:

写总结,奖惩通报等用的最多。

②剪贴资料。

剪集报刊、杂志、资料,汇集成资料本。

如:

写论文、简报、政策性文件等。

③网络查询。

通过互联网,查询并获取资料。

以上方法综合起来,就是从自我体验,与人交流。

阅读媒体介子等三方面获取资料。

只有第一种占有的资料第一手性决定其真实性最强。

(二)选材。

它是在占有的材料中选择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材料写进文章。

是筛选和取舍的过程。

选材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要真实。

所选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具体数据要真实准确。

如:

写通报、述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

2、要典型。

所选的材料要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明力。

如调查报告,总结等。

3、要新颖。

反选材料要能反映时代精神,给人以新鲜感,也能给人以启示。

如:

写倡议书,表扬信,调查报告等。

三、剪裁

文章材料选好之后,在文章中怎么处置,这就涉及到剪裁的问题。

就象做衣服,布料买回来了,还要按身材和款式的实际情况进行剪裁。

那么,应用言语材料剪裁是什么呢?

它又有什么要求呢?

(一)概念

剪裁是作者根据观点的重要,对选定的材料,确定先后、主次、详略,进行加工处理,合理安排。

(二)要求

1、要服从主旨的需要,分清主、次,先、后,详、略。

2、要合理安排材料的顺序。

3、要点面结合。

既有整体情况说明,又有典型事例的介绍。

4、要详略得当。

主要的多下笔墨,次要的轻描淡写。

四、总结

本课时,主要学习了材料的概念、取材、选材、剪裁等。

其中重点是材料的概念和剪裁。

五、作业

P14题四;P15题七。

第4课时

主要内容:

第四节结构(之)

1、结构的概念;

2、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3、结构的内容。

授课步骤:

一、结构的概念

前面几次课,我们学到了主旨,材料,它们怎么安排,才会结合的好?

这就涉及到结构的概念。

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对观点与材料,内容与形式进行组织安排的具体形式。

只有将应用文各要素有机地组合,才能形成一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应用文。

就如人的各部分组合好了,才会成为正常人。

请同学解剖结构概念:

本质:

组合构造,安排形式。

范围:

文章内部的观点与材料,内容与形式。

作用:

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二、结构的原则与要求:

结构是组合构造,一篇应用文如何去做好组构,有其一般的原则和要求:

(一)结构的原则。

主要有两个方面:

1、要服从主旨的需要。

做到注意文章整体上的篇幅结构,也要注意正文的逻辑结构。

如;写总结,一般重墨写好的方面,且先写;如果换一下,先重点写存在的问题,就有些不妥。

就象人一样,各部位没有搭配好,就不能叫美、帅。

一些优秀事迹就不能摆在证明人的形体美的部分中,形体美的东西就不能放在证明心灵美的部分中去。

2、要体现文体的特点。

一般文章都有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①总分式或综合式:

述职报告,工作报告,计划,总结中用得多。

②条款式:

法规,经济合同,协议书,说明书中用得多。

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递进式:

调研报告,学术论文等中用得多。

(二)结构的要求:

1、完整匀称。

开头,结尾要精炼,高度概括;主体要详尽具体,表述全面、透彻。

2、清晰。

结构有条理,内容一目了然。

3、严谨。

首尾贯通,上下联结,过渡自然。

三、结构的内容

结构的内容主要有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

(一)段落与层次。

1、概念

①段落是自然段,文章组成的最基本单位。

有明显的换行标志。

②层次是文章表达客观的事物的意义单位,表现次序,层次反映作者思维过程。

2、安排层次常见顺序

①时间顺序:

是各层次之间先后顺序关系,以时间的自然推移来加以安排。

多用于事情,情况的说明。

如:

起诉书中案件事实的陈述。

②逻辑顺序:

包括并列式,递进式。

A、并列式:

文章各层次的内容是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

如:

规章制度,说明书等。

B、递进式:

内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如:

决定、通报、调查报告等。

③总分顺序

一般按总——分——总,分——总,总——分关系安排层次。

如:

通知、计划、总结、报告等。

④综合式,也叫纵横式。

它使用几种顺序安排层次结构。

如:

先以时间为序划分大的层次,再以问题为序划分小的层次,或反之。

(二)过渡和照应

1、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将上下段落,前后层次连接起来构成一体。

它可以用关联词语,词组,句子或段落过渡,衔接。

常用关联词:

综上所述,……如下,总之,为此,特此等。

2、应用文常见过渡有:

(1)内容开合处:

文章内容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要过渡。

如:

P38例文二“2000年×月×日,××省××市邮政局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

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

P35例文三。

P33改作。

(2)意思转换处:

内容由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相邻层次之间要过渡。

如:

P28(三)例文分析“为表彰他们为祖国和家乡作出的突出贡献,市委、市政府决定:

”。

由足球队的事迹转入到奖励决定。

P45例文二。

(3)表达变动处:

由叙述转入议论或由议论转入叙述要过渡。

如:

P37例文一“为此,国务院决定……”由前面对足球队评价议论转入到后面“决定”的叙述。

3、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关照、呼应。

4、照应的方式

(1)首尾照应。

开头与结尾呼应。

如:

P35(三)例文评析中例文

第一段写了50年来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信心。

最后一段也持同样观点。

(2)内容前后呼应。

围绕主旨,各层次间内容要一致。

(3)文题照应:

在行文中照应标题,对主旨加以揭示。

(三)开头和结尾

1、开头:

开门见山,平实直接。

(1)目的:

根据式。

一般用“根据……”,“为了……”的形式。

如规章制度,计划等。

(2)概述式:

交待主要情况、问题。

如;调查报告总结等。

(3)提问式:

先提问,后引起下文。

如:

消息。

(4)结论式:

先说主张,后再具体说。

如:

学术论文。

2、结尾:

(1)总结式:

文末点题。

总结,经济报告等。

(2)号召式:

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如:

公文、总结、讲话稿等。

(3)公文式:

以习惯用语或固定格式结尾。

如:

公文、经济合同、诉讼文书、礼仪信函等。

四、总结

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了文章结构的概念,原则,要求和内容。

其中要求和内容是要掌握的重点。

请同学们在教材例文中,找到相应例文,作适当分析。

五、作业

教材P15题六,P17题十三。

第5课时

主要内容第五节语言之

1、应用文语言的特点;

2、应用文语言的要求;

3、应用文语言的专用词语;

授课步骤

一、应用文为语言特点

应用文相对以前我们学到的诗歌,小说,戏剧等,在语言上,有其独到的特点。

如果,用文艺性的语言来写应用文,那么,应用文就会显得文皱皱,给人酸腐之气。

如P16题八《个人总结》。

(一)词语和句式相对比较固定;

1、不同应用文种有不同的习惯用语;

2、句式多为肯定句,陈述句。

(二)多用句中词语修饰限定。

二、应用文的语言要求

有了前述特点,应用文的语言就有以下要求:

(一)准确:

要求所用词语恰如其分表现客观事物。

具体表现有:

1、数字、概念要准确、恰当,不使用“可能”“大概”“差不多”“近年来”等含混字眼。

2、注意区分词语在意义上和用法上的差别。

如“不能”“不准”“严禁”等词意义上相近,都表示不允许做,但表意程度上有很大差别。

3、注意区分词语感情色彩,多用中性词。

(二)简明:

指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清楚反映尽可能多的信息,做到言简意赅。

具体表现如下:

1、认识问题明确,抓住实质。

2、陈述事实,抓住事物关键。

3、提出意见和办法,抓住要点。

4、善于概括,删繁就简。

(三)规范:

指不使用文学语言,口语,方言,具体要求如下:

1、使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

不用口语:

“打算”——“拟”;“商量”——“商榷”;“早已经过”——“业经”等。

不用生造词和不规范方言:

如“中国人民银行”不能简称“中人”;“散步”不能用“遛弯儿”。

2、选用名义明确而限定准确的词语。

如:

“最近”——“×××月”——“××日”,“时近黄昏”——“××日××时××分”。

3、使用应用文专用词语。

如:

“以上意见,妥当还是不妥当,请告诉我们。

”应改成“当否,请批示。

(四)平实:

语言朴素,语意实在。

1、多讲实事,少说空话。

2、直言其事,直接表达。

3、少用形容词,描写,语言修饰。

三、应用文常用专用语

经过实践,应用文中已形成了与其特点相应的多种专用词语。

这些都是在我们以后工作学习生活中见到、用到最多的词语,需要牢记。

(一)称谓词

1、一般直呼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以及姓名加对方职务或姓名加“同志”“先生”“女士”。

2、表述指代关系的称谓时,用专用词语。

(1)第一人称:

“本”“我”后面加上所代表单位简称。

如:

“本人”,“本院”,“我局”,“我厅”等。

(2)第二人称:

“贵”、“你”后面加上所代表单位简称。

如:

“贵校”,“你省”等。

(3)简称前加上“该”,表示第三人称。

如:

“该生”,“该同志”,“该部”等。

(二)引叙词

多用于引出撰写的根据、理由、具体内容。

常用的有:

根据……,按照……,接……,前接……;获悉、据悉,欣闻……;现……如下,为……特……。

(三)经办词

说明工作处理过程的已然状态,处理时间及经过情况。

如:

业经、前经、均往、即经、复往。

(四)综述过渡词

用来承上启下的关联词。

常用的有:

为此,据此,故此,鉴此,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之。

(五)期请词

用于向受文者表示请求和希望。

常用的有:

希、请、望、拟请、即请、恳请、希望、要求。

(六)商洽词

用于征询对方意见和反应的词。

常用的有:

是否可行,妥否,当否,是否妥当,意见如何。

(七)目的词

用于交待行文目的词语。

常用的有:

1、用于上行文,平行文:

请批复、函复、批示、告知、批转、转发。

2、用于下行文:

查照办理,遵照办理,参照执行。

3、用于知照性文件:

周知、知照、备案、开阅。

(八)表态词

针对请示、询问函、表示明确意见时使用的词语。

常用的有:

应、应当、照办、同意、不同意、可行、准予备案、特此批准、请即执行、迅速办理等。

(九)结尾词

用于表示文章正文结束的词语。

1、结束上文的词语。

如:

特此报告,特此通知,特此批复,特此函告,此致,谨此,此复。

2、再次明确行文目的与要求的词语。

如:

……为要,……为盼,……为荷。

3、表示敬意、谢意、希望的词语。

如:

此致……敬礼,顺祝……,以此敬贺,敬请光临等。

(十)介词结构

1、表目的原因:

为了、为使、因、由于;

2、表对象范围:

对于、关于、至于、除;

3、表根据方式:

根据、按照、通过、经过;

4、表时间起止:

自、于、在、自从等。

四、总结

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了应用文语言的特点、要求、专用词语。

其中专用词语是应用文写作常用到的,应该牢记。

五、作业

能力训练,P13题一,P16题十一。

第6课时

主要内容第六节表达方式(之)

1、说明的概念和要求;

2、叙述的概念和要求;

3、议论的概念和要求。

授课步骤:

一、回顾

我们在中学阶段学习过程中,见到最多的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它们是日后学习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有现在学的应用文的基础。

请同学回忆,什么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总结:

四种表达方式:

叙述,说明,议论,抒情。

在应用文中同样会用到前三种表达方式。

二、说明

(一)概念

说明是用简明的文字解说事物的形态、性质、特征、构造、成因、关系及功能。

(二)要求

1、抓住特征。

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抓到了,事物说明也就确切了。

如:

人是能够征服,改造自然的高级动物。

2、客观科学。

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

3、准确简明。

不弄虚作假,无中生有,任意夸大或缩小。

(三)主要说明方法

1、概括说明:

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对事物或事理作概要说明。

2、解释说明:

围绕事物的因果关系,说明物因事理。

3、数字说明:

用数字说明事理,现象的特点。

还有:

诠释,分类,举例,引用,比较,定义,图表等说明方法。

请同学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说一段有观点的本班级现象的话。

二、叙述

(一)概念

叙述是把人物的活动,经历,事情的发生,发展以及事物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方式。

(二)叙述的六要素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

(三)叙述的人称

这也叫叙述的立足点或角度,主要有:

第一人称:

给人以真实感,但显得没那么客观。

第三人称:

给人以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