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909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历史34《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第4课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

米诺斯、迷宫、祭祀王及其疑问

克里特文明未解之谜的原因以及人类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通过学习,能把伊文思等在克里特文明探索过程中的科学考古探究的方法与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再现克里特文明;

 

对比识记内容;

 

实物资料、图片比较;

 

问题探究

 

阅读图片与文字,归纳总结与问题探究

 

情景再现

 

 

 

问题与探究

了解克里特文明及其历史意义;理解人类认识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和艰难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历史创新思维的意识,了解、掌握考古发掘、研究的基本常识及解开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认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

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及其疑问

米诺斯文明的消失

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及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

 

难点

 

克里特文明未解之谜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课本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

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原因。

这一方面说明克里特文明的存在与伟大,又说明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继续探索。

建议教学中要重视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和图片的运用,增强真实性,提高可信度,培养创造性思维;适当突出伊文思等科学考古的情况和精神,培养学生为科考而执着追求的献身精神。

 

本节引言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1.克里特文明衰落的时间;2.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具体有哪些。

第二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线索,提醒学生重视,便于总体把握。

 

第一目“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

 

教材概述了关于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的种种传说、神话和人们的考古研究和推论,并用【学思之窗】来补充介绍人们关于迷宫的不同学术观点。

 

 

关于米诺斯

 

关于米诺斯,传说是一个国王的名称,亚瑟·伊文思爵士认为可能是一个王朝的名称,美国的威尔·杜兰也持同一观点,他讲:

“也许,这个字(米诺斯)只是一个头衔,就像法老和凯撒一样,包括了许多国王。

 

根据希腊神话的描述,强有力的国王米诺斯在其位于克诺索斯的宏伟而豪奢的宫殿中统治着自己富庶的王国。

他的宫殿就是克里特岛上克诺索斯宫殿,它不仅是王室的住所还是宗教、政治、工艺和商业的中心。

克诺索斯宫殿中有一间特殊的御座室;女祭司会向那位端坐在一把精雕细刻的石膏椅上的米诺斯祈祷;御座室中的御座,伊文思称它为“欧洲最古老的御座”。

米诺斯是一个国王,同时也是个祭司王,掌握着君权和神权,权力至高无上。

 

持米诺斯是一个王朝者认为:

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相当我国的夏朝),克里特王国的文化盛极一时,在最后的一二百年中,正是米诺斯王朝。

王朝前后相继有多个国王。

当时,米诺斯王朝称雄爱琴海,威震雅典,是联系欧、亚、非三洲先进国家的纽带。

米诺斯王朝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造船业,并建立了强大的舰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支海军。

米诺斯王朝所向披靡的舰队,使他的国家与埃及、叙利亚、巴比伦、小亚细亚等区域保持贸易来往,并成为建立海上霸权进行扩张和殖民的威慑力量,爱琴海诸岛纷纷向米诺斯王朝称臣,雅典也得向米诺斯王朝纳贡。

 

关于迷宫及其主人   

 

传说中的迷宫是建于克诺索斯王宫地下的宫殿,但也有人认为迷宫即克诺索斯王宫,伊文思说:

“……迷宫并不处在王宫地下,迷宫就是王宫本身!

 

古希腊关于克里特岛的各种传说中,最曲折离奇的是雅典英雄提修斯独闯迷宫的故事。

相传,克里特最好的建筑师兼工匠达尔达路斯,为米诺斯建造了一个迷宫。

迷宫里道路弯弯曲曲,迷离小径比比皆是。

人一旦进入,休想找到出口。

迷宫里关着米诺斯的妻子帕西菲生的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诺陶诺斯(俗称“米诺牛”)。

米诺牛靠吞食前来送死的人生存。

雅典城每年要贡献7对青年男女给米诺牛。

这一年,雅典老王挨果斯的儿子提修斯为了安慰他的父亲和人民,自愿献身,来到克里特。

提修斯引领着13名青年男女去朝见米诺斯时,米诺斯的女儿,美丽的阿里阿德涅公主被提修斯勇敢镇定的风度所打动,爱上了这个雅典英雄。

她暗中与提修斯相会,提出帮助提修斯走出迷宫,提修斯答应了阿里阿德涅的条件并立下誓言。

于是阿里阿德涅求巧匠达尔达路斯帮忙,想出了一个走出迷宫的巧妙办法。

提修斯进入迷宫时,阿里阿德涅给了他一个线团和一把魔剑,她让提修斯把线头紧拴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一边走一边放线。

提修斯进入迷宫,用魔剑刺死了怪物米诺牛,然后顺着线团走出迷宫,与阿里阿德涅公主一起远走高飞了。

这个传说可信度如何,直到1980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一所铜器时代的房屋里,发掘出200多根支离破碎的人骨,从而证明了:

古代克里特人在米诺斯时代确有食人肉的习惯,才流传下雅典向克里特进贡童男童女的传说。

从而这也使提修斯独闯迷宫成为一个被证实的传说。

 

整个王宫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

入口位于王宫西南部,进了宫门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甬道,甬道尽头,便是中心庭院。

它的周围分布着各种房间,据最低估计,总数也在1500间以上。

庭院的东侧估计是国王居住部分,有正殿、王后寝室、卫生间、浴室、库房等;西侧有一系列狭长的仓库;东南角有阶梯直通山下。

 

王宫西北角有一个长方形的露天剧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露天剧场的遗迹。

根据壁画内容看,这里肯定演出过一些宗教内容的舞蹈和其他一些精彩节目。

 

克诺索斯王宫层层相连、宫室环抱、数不清的门户和数不清的阶梯,加上无数错杂的小走廊,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

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宫殿依山而筑,地势高低错落,建筑物之间遍设楼梯和台阶所致。

 

王宫的建筑结构颇具特色,房屋宽敞,室内室外房间之间往往只用几根柱子划分。

每一组围着采光天井的房间中,有一个长方形的主要房间,称之为“麦加伦”,意即“正厅”。

这种“麦加伦”形制,在以后的希腊神庙,如著名的雅典卫城等,也都沿用了这种结构。

 

此外,克诺索斯王宫广泛使用圆柱,柱头和柱基大多是厚实的圆盘,圆盘之上有一块方形的顶板,用以传递载荷和保护柱子。

有些柱子的柱身有凹槽和凸棱。

 

王宫的柱子上粗下细,看上去非常协调,说明当时的建筑工匠已经考虑到了人的视觉差异,因此用这种办法来矫正人的视差。

倘若上下粗细一样,看上去柱子上部就会显得比下部细,这实际上是人的视错觉。

而克里特的建筑师将这样一点小小的视差都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足见他们是一群精益求精的艺术家。

 

建筑的采光照明系统安装得非常巧妙。

建筑师们在高低错落的宫室之间安置了一个个采光和通风的天井,让光线和空气通过靠近天井的窗口和通风口进入室内。

对于光线较暗的底层,则在采光天井的一角装上一块磨光的大理石,让光线通过大理石的反射照入室内,使底层的房间也能获得较好的光线。

 

更令人叫绝的是王宫的供水与排水系统。

它们由石头砌成的沟和陶土管组成。

排水用的管道形状别致,是由一节节两头小中间大的陶土管衔接起来的。

这些圆管之所以特地做成两头小中间大,从流体力学原理来讲,水流经过不同口径的管道时,随着口径的变化,会产生一种冲力,这样就可避免排水管道被污物所堵塞。

这种独步古代世界的排水系统的应用,使王宫各处浴室、厕所的卫生程度令现代人难以想象。

 

王宫还有更优秀的水力建筑工程,在中心庭院东北角,有一道雄伟的露天阶梯向下直通接近河流的较低地面。

阶梯的两边开有沟槽,用来把雨水引走。

每一级阶梯与下一级成直角,克里特的水利工程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使水沿沟槽顺利流走而又不溢出到阶梯平台上来,如果两边的沟槽是一般的平底斜面,雨水就会向前冲流,在转角处不可避免地溢出来。

这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却有极大的难度。

克里特的工程师们找到了一种最佳方案。

他们使沟槽底部形成一连串抛物曲线,曲线本身与流向侧面的雨水在那样的角度所要形成的抛物线一致。

这样,雨水就以减半的速度流到每个级阶梯的底部。

减缓水流速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克里特人如此巧妙地控制水流速度的设计,令现代建筑师们也心悦诚服。

 

王宫的主人是国王,国王同时是一位男性的“祭司王”,他既拥有王权,又拥有神权。

 

 

整个克诺索斯王宫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系列的惊叹,大到整体布局,小到一节导水陶管的设计,无不闪现出克里特人的智慧之光。

在一个8000多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创作出如此巨大而完美的建筑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第二目“关于公牛、双刃斧和线形文字A”

 

主要从米诺斯的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公牛”“双刃斧”图样和符号进行分析,并简介关于对“公牛”“双刃斧”的未解之谜和不同的学术观点。

介绍了人们对线形文字A未能解读的遗憾。

课本用“历史纵横”的文字补充发现线文A和线文B以及人们破译线文B的情况。

建议进行本目内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四幅插图,增强直观性、形象性和有效性。

 

公牛 

 

伊文思等考古学家在克诺索斯王宫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在壁画、浮雕、印章上,公牛的形象一再出现,他们在宫廷中、神圣的树林或洞穴中,或山顶建立了祭坛。

祭坛设有可能代表圣牛的“圣角”等。

在王宫的南面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公牛角的标本。

公牛在克里特人宗教的仪式、神圣的庆典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模仿牛角而制的各种模型与公牛的图案几乎是克里特每一座神堂的必需品。

它们的形象我们可以在神堂的顶上和神堂内见到:

例如在供物台上陈列着牛角,在供物桌上画上牛等等。

特别是1900年发掘出的一幅壁画,壁画绘着一个年轻人在向前冲的公牛背上翻筋斗。

可见,克里特人对公牛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公牛背上一跃》图

 

《公牛背上一跃》图,表现的是克里特人在假日的圆形剧场中人与凶猛公牛的相斗图:

当牛低头在一小池喝水时,猎人一跃而上跨骑牛头。

职业驯兽师扭着牛头直到牛对于他无可奈何。

身段矫捷的职业演员,在竞技场遇上牛之后,便双手握住牛角,跃入空中,在牛背上翻筋斗。

这种在今天仍然流行的残忍并需勇气的游戏是与文明一样古老的。

看过这种图片的一个北美洲的斗牛士认为,图案上描绘的内容是不能实现的。

他说:

“你不可能在公牛对你迎面冲来的时候起跳而抓住牛角,因为这时你没有机会保持平衡。

”他还说,“公牛比一头小牛力量强过三倍,而又奔跑时是‘歪斜地昂着头’,并用角来抵伤它前面的人”,所以,这种表演是不可能付诸实践的。

 

也有人认为,画面上的人很可能是给公牛的献祭品,在《公牛背上一跃》的图案上常常出现米诺斯女神形象,似乎暗示着这种仪式有可能是一种献祭,可见,《公牛背上一跃》图可能是克里特人的一种宗教活动。

古老传说所讲述的,迷宫中的米诺牛每年要吞食7对青年男女这一神话故事,是否是从这种献祭仪式中产生的呢?

 

米诺斯艺术和雕塑作品中充满了人在牛背腾跃的场景,少男和少女们单枪匹马或者成群结伴地在野外捕牛图,或是在牛背上完成令人惊叹的动作。

这些事件很可能发生在重大的节日里,也许是在庆祝丰产和再生的春天的节日中。

但这仅仅是一项由技艺高超的运动员表演的紧张刺激而又场面壮观的运动,亦或是从捕获野牛作为宗教牺牲的活动演化而来的仪式。

克里特人信仰、希望、畏惧的是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供奉可能代表圣牛的“圣角”,在公牛背上翻筋斗是祭祀,还是斗牛、还是运动、还是献祭品,或其他?

然而,在米诺斯文明的书面语言线形文字A被破解之前,人在牛背腾跃中所蕴含的意义一直是一个谜。

 

双刃斧

 

米诺斯艺术和雕塑作品中所抽绘的宗教活动,常有一种女性形象反复出现。

很显然,这是一位女神,她有时是单独的,有时旁边站立着一些侍从、祭司与信徒。

女神间或也和一位男神在一起,但男神从不与女神平起平坐,他的地位比女神低一些。

最动人的是一个陶土印章上的图案是双狮拱卫着女神,伊文思称之为“米诺斯女神”,她常常手握毒蛇或“双刃斧”,“双刃斧”是米诺斯艺术作品中较普遍的现象。

在克里特黑暗的地下室,其主要特征是用一些沉重的石柱作为这种地窟的支撑。

石柱上常常刻有神圣的双刃斧的符号,旁边偶尔有一道沟,也许是献祭牺牲时接受鲜血用的。

有专家认为,双刃斧标记代表宙斯。

威尔·杜兰说:

“重叠的双刃斧是献祭的工具,它所杀伤动物的血可使其更具神力,它也可以作为神力引导下的一件神圣武器,或甚至可以代表以闪电避开天空的宙斯。

 

线形文字“A”

 

大约从公元前17世纪开始,克里特居民从每个符号表示一个一定的字或概念的图画式表意文字,过渡到每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线形文字。

这种线形音节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因为有三分之一的线形文字符号可以确定出象形文字的原型。

 

古代克里特居民把自己的文字写在泥版、家用陶器、墙壁、皮革和棕桐树叶上。

当然,其中传到我们现在的只是些在粘土上写成的文字。

学者们在发现的3000多件“线形文字A”的泥版上,统计出有137个符号,铭文不仅表示包括音节的符号,而目还有一些象形的表意符号,文字的书写总是从左至右。

可惜“线形文字A”直到现在也没有被破解。

 

第三目“米诺斯文明的消失”

 

教材概括介绍了考古学界对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原因三种推论以及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

用“学思之窗”补证米诺斯文明消失于火山爆发的根据。

建议教学时对“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

 

 

关于克里特文明的毁灭:

 

 

根据现代研究,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克里特岛上所有的城市,突然在同一时间全部被毁灭了,不久,这个古老的海上霸国便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究竟什么原因突然消失?

1967年,美国考古学家揭开了这个谜。

 

在克里特岛以北约130公里,有一座桑托林火山岛。

桑托林火山海拔仅566米,公元前1500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大喷发,喷出的火山灰渣多达62.5平方公里,岛上的城市几乎在一瞬间就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美国人曾在岛上60多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了一座古代商业城市证明了这一点。

直冲天际的火山灰弥漫在空中,覆盖着地中海东部地区。

据记载,当时埃及的上空曾出现3天漆黑一片的情景。

火山爆发引起了巨大的海啸,浪头的高度达50米,这滔天的巨浪滚滚南下,很快便来到克里特岛,摧毁了岛上的城市、村庄和沃土良田,船只被狂滔击碎,米诺斯无敌的舰队顷刻间化为乌有。

由此他们推断:

可能就是这次火山大爆发所引起的强烈地震和海啸,毁灭了克里特岛上的城市。

 

美国的威尔·杜兰认为克里特的没落,可能有各种原因。

克里特一度著名的柏木和杉木林消失了,今天岛上三分之二的土地是不毛之地,无法吸收冬天的降雨量。

也许克里特正像许多没落文化地区一样,人口控制做得太过分了,生育率大减。

也许是由于财富和奢侈的剧增,耽于肉体欲乐而使整个民族活力丧失,削弱了其生活或自卫的意志。

出生时是一个禁欲主义者,而死时已是一个享乐主义者。

也许埃及国王艾克那方死后,埃及的崩溃中断了埃及与克里特之间的贸易,而使得米诺斯诸王的财富减少。

克里特内部并没有什么重大的资源,它的繁荣有赖于商业及其工业的海外市场,就像现代的英国一样,它的繁荣仅赖于对海上的控制。

也可能是内战削减了岛上的人,结果面对外侮时不能团结一致。

也可能是一场地震使所有宫殿变成废墟,或是一次革命,在恐怖中破坏了一切。

 

克诺索斯衰落后,以迈锡尼为代表的一批大陆城市强盛起来,历史舞台转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

克里特文明的许多成就被继承发展。

从此,爱琴文明翻开了新的一页。

 

就这样,一次火山大爆发或其他原因,消灭了一个古老的文明社会。

克里特王国被人们遗忘了,只留下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传说。

克里特文化的兴亡,至今仍是考古学中令人费解的难题之一,它的神秘面纱远远未被完全揭开。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一目的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的基本概况及存在的未解之谜,教师可首先对学生关于克里特文明的已有知识和掌握的程度如何进行了解。

例如什么叫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的时间,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关系等等。

然后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本条目的内容后,帮助学生掌握关于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几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思考分析我们从中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示学生,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的关系,历史考古发掘和历史科学推论的关系,历史考证的依据和方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过程中,感受科学考古探究的方法与精神的重要性。

 

关于“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一目的教学。

课本的四幅历史艺术作品图片《大地女神》《公牛背上一跃》《饰有双刃斧的花瓶》《双刃斧厅复原图》展示了克里特文明丰富的文化。

教学时可以将此四幅历史艺术作品图片作为本目教学的一条线索。

通过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的比较,掌握两者的关系,以及人们至今仍未破译“线文A”的概况。

让学生从中感受克里特文明的特点,克里特文明与道德、信仰、精神之间的关系,线文A至今仍未破译的遗憾。

 

关于“米诺斯文明的消失”一目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出系列问题,例如:

1.米诺斯文明消失于什么时候?

2.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可能性有哪些?

3.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原因是火山爆发、地震、迈锡尼人的入侵,还是其他原因?

请说明理由。

4.克里特文明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让学生在探究克里特文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历史考古探究的兴趣、理解历史考古探究的重要和历史的多样性,感受克里特文明的伟大以及克里特文明的历史地位。

 

最后小结可以利用【资料回放】和本课测评第一题的内容进行。

请学生首先阅读,然后完成其中的问题,活动过程请参见问题答案提示部分的内容。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学习“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一目时,教师可以从米诺斯的传说和提修斯独闯迷宫的故事导入本目,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媒体展示《米诺斯迷宫图》(可用《世界文明奇迹》 大象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22―23页图),概述迷宫的布局、建筑及结构;学习伊文斯科学考古的方法与精神,领略克里特文明的伟大;掌握人们对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的种种推断和学术观点。

 

案例二 在学习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一目内容时,用多媒体展示《大地女神》《公牛背上一跃》《饰有双刃斧的花瓶》《双刃斧厅复原图》四幅图片进行教学。

 

《大地女神》米诺斯女神展开的双手上各拿着一条蛇,在当今还生活着的一些土著民族中,蛇常常是崇拜的对象,持蛇女神是神话传说中帮助宙斯生存下来的大地女神,有人认为克里特人供奉她是为了向大地赎罪。

 

《公牛背上一跃》是一枚黄金图章戒指上描绘一个人在一头公牛背上灵巧地腾跃图,米诺斯艺术和雕塑作品中充满了人在牛背上腾跃的场景,这些事件很可能发生在重大的节日里,也许是发生在丰收和再生的春天的节日中的庆祝活动,也可能是一项由技艺高超的运动员表演紧张刺激而又场面壮观的运动,也或是从捕获野牛作为宗教牺牲的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仪式。

 

《饰有双刃斧的花瓶》花瓶饰有传统的米诺斯双刃斧的图案,但它所展示的风格、形式与希腊大陆迈锡尼的艺术更为接近,考虑到该艺术品和以往克里特艺术品风格的突然变化,以及克里特文明的文献记录开始使用迈锡尼人的线形文字B这一事实,学者们怀疑在最后几十年中控制克里特岛的是大陆人。

 

《双刃斧厅复原图》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等,在克里特岛发掘出了克诺索斯王宫,众多的房屋均由迂回曲折的廊道连接,结构之复杂实为罕见,迷宫中还发现了双斧标志,学者一致认为,这就是米诺斯王国的双斧宫殿。

这幅图片只是双刃斧厅复原图的局部,王宫的建筑结构颇具特色,对后来的希腊建筑有重大影响。

威尔·杜兰认为:

“重叠的双斧是献祭的工具,它也可能是一件神圣的神器或甚至可以代表以闪电劈开天空的宙斯。

”墙壁横梁上的“8”字形盾牌也可能是一种神的力量的象征。

 

以上四幅图片各自代表什么,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这就是都和宗教崇拜有关,但这里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克里特人信仰、希望、畏惧的是什么?

女神究竟代表什么?

女神双手各自拿着一条蛇,是图腾崇拜还是其他?

他们为什么要供奉持蛇的大地女神?

向大地赎罪的观念是怎样产生的?

人在牛背上腾跃的场景是庆祝丰收和再生的春天的节目中紧张刺激而又壮观的运动,抑或是从捕获野牛作为宗教牺牲的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仪式?

双刃斧、“8”字形盾牌究竟是什么的象征?

人们对克里特人宗教活动的大多数细节还没有搞清楚,这些问题吸引了当代众多的考古学家去钻研探索,因为了解人类在文明初始时期的道德、精神和信仰,对于我们认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案例三 在学习“米诺斯文明的消失”这一目时,教师可这样导入:

在当今世界上,人们对克里特文明的突然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观点?

你赞同哪一观点?

理由是什么?

除了课本所讲的原因和老师提及的原因之外,你是否认为还有其他原因?

如有,理由是什么?

从克里特文明的消失中,我们应如何处理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问题?

当前良诸遗址有许多新的发现,众说纷纭,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你是否能从研究方法上提出些建议?

 

四、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

 

解题关键:

未解之谜的不同解释。

 

思路引领:

米诺斯、迷宫及其主人、公牛、双刃斧与线文A、米诺斯消失的原因。

 

答案提示:

1.米诺斯是国王还是一个王朝的名称?

2.迷宫是宫殿、国王的居所,还是“死人之宫”,神庙,抑或其他?

3.迷宫的主人是国王,还是“祭司王”,抑或其他?

4.公牛、双刃斧究竟象征什么?

5.线形文字A究竟是什么文字,如何解读?

6.米诺斯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米诺斯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何在?

 

解题关键:

米诺斯文明的历史地位。

 

思路引领:

古希腊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的组成、爱琴文明把古希腊文明提前了1000年左右。

 

答案提示:

米诺斯遗址的发现,使人们更进一步接近了历史真实,认识到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真正源头;克里特文明与比它稍晚的迈锡尼文明一起,合称为爱琴文明。

在研究史上,爱琴文明把古希腊文明提前了1000年左右,从而使其居于世界最早文明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