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025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1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模板及脚手架施工方案

地铁模板和脚手架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石榴庄路站工程位于马家堡西路和石榴庄路路口交汇处,车站设计起讫里程:

K1+428.510~K1+616.550,长188.04m,车站设4个出入口、2个风道、1个消防通道。

车站主体穿越石榴庄路路口段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其结构形式为单层双柱三连拱结构;两端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其结构形式为双层三跨矩形框架结构,标准段开挖宽度为20.8m。

车站南端明挖93.75米,中间暗挖31.54米,北端明挖62.75米。

附属结构中,消防通道、二三号出入口及一二号风道采用暗挖施工,一号出入口及四号出入口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中三号出入口和二号风道与在建的高层建筑时代风帆合建,车站及周边环境平面位置见图1所示。

 

图1石榴庄路站平面示意图

石榴庄路站位于马家堡西路永中偏东,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站址周边主要以办公和居住用地为主。

车站西南象限有北京通信公司马家堡电话局十层办公大楼,西北象限为在建的宣武开发公司的高层公建及住宅(时代风帆),东南象限是13层的国际科技服务中心办公楼,东北象限是晨新园小区多栋六层居民楼。

1.2.2地下管线

车站范围内管线埋设相对较多,分布范围广。

包括有污水管、雨水管、给水管、中水管、天然气、电力(地下直埋和架空电缆)、电信、电信格栅管、歌华有线、热力、路灯电力线、交通信号灯(线)等13类33条管线。

对车站施工有影响的管线需进行永久改移、临时改移或悬吊保护等技术措施。

对车站东侧和车站结构相冲突的DN1550雨水管及车站北基坑内的热力管沟拟采用永久改移。

对其他影响施工的管线,分别采取临时改移,加强保护等措施,尽可能的将影响结构施工的管线全部改移出结构施工范围。

1.2.3地面交通

马家堡西路为50米宽城市干道,双向六车道,目前车流量较少,高峰期约在800辆/小时左右,因车站工程主要位于马家堡西路永中偏东,在施工时需进行交通疏导,确保车流行驶畅通。

2、施工单元划分

为方便施工安排及施工操作,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划分施工单元,设置纵向施工缝及环向施工缝,施工缝设置原则为:

1、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方便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少留或不留施工缝。

2、施工缝位置避开出入口及风道,以保证施工缝的整体性。

3、每个施工单元长度在16m左右,即两个柱跨长度。

4、在多跨结构段设于结构柱间受力较小部位,即梁跨的1/3~1/4处。

按上述原则,本车站主体结构共划分为十个单元(图2)。

 

.

 

 

图2主体结构施工单元划分示意图

3、车站主体结构施工

3.1、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程序

序号

程序

说明

1

1.清理垫层,施工底板SBS卷材防水层。

2.铺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绑扎底梁及底板钢筋。

4.立模并浇筑底板混凝土。

2

1.底板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要求时,拆除第三道钢支撑。

2.铺设站台层侧墙SBS防水卷材。

3.绑扎站台层侧墙及中柱钢筋,支立墙、柱模板及脚手架。

4.浇筑混凝土。

3

1.中柱及站台层侧墙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要求时,铺设中板附近部分侧墙SBS防水卷材。

2.绑扎中板及附近部分侧墙钢筋,支立墙、板、梁模板及脚手架。

3.浇筑混凝土。

4

1.中板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要求时,拆除第二道钢支撑。

2.铺设站厅层侧墙SBS防水卷材。

3.绑扎站厅层侧墙、柱及顶板钢筋,支立墙、板、柱模板及脚手架。

4.浇筑混凝土。

5

1.施工站台板及内部附属结构。

2.铺设顶板防水材料。

3.顶板分层回填。

4.恢复交通、绿地及地面设施。

3.2、模板及脚手架主要材料

(1).普通覆膜胶合板1830×915×18mm

(2).钢模板1500×900mm

(3).松什枋木100×80×2000mm

(4).碗扣式脚手架φ42×3.5×1200mm

φ42×3.5×600mm

φ42×3.5×2160mm

车站主体结构中板、顶板、夹层板采用九合竹胶板,底板底梁、顶梁、侧墙采用1.5×0.9m组合定型钢模板,局部采用木模配套,楼梯、站台墙板等结构采用1.2×0.3常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下方满铺方木进行衬垫,提高板模刚度,保证板面平整度要求,并且相邻两块竹胶板无论横向拼缝还是纵向拼缝,保证在同一根方木上进行搭接,设木钉固定,避免出现错台。

侧墙采用大型钢模板,柱采用组合定型钢模板,钢模板与钢模板之间设置弹性垫片密封并压紧,保证模板接缝拼贴平密,避免漏浆。

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碗扣式脚手架用钢管规格为Φ48×3.5mm的Q235A级普通钢管,钢管壁厚3.5mm,钢管得端部切口应平整,内外需涂刷防锈层,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锈蚀的钢管。

上碗扣、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螺母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下碗扣、横杆接头、斜杆接头应采用碳素铸钢制造。

4、模板及脚手架系统检算

中板及顶板模板施工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端头设置可调螺杆,初拟排距、行距、横向支撑间距均为0.6m,平面及铅垂面设置剪刀撑加固,以提高脚手架系统整体性。

中板、顶板模板采用九合竹胶板,侧墙模板采用定型大型钢模板,钢板厚δ=4mm,模板下采用15×15cm的枋木作为横撑(如图3所示);柱模板采用组合定型大钢模板,为适应不同层高的需要,柱模板分成2700mm,1200mm,600mm三节。

脚手架验算采用压杆稳定计算方法:

4.1、脚手架受力计算

4.1.1脚手架单根压杆的设计荷载

计算公式为:

计算参数如下:

N—压杆的设计荷载;

K2—考虑压杆的平直度、锈蚀程度等因素影响的附加系数,取1.9;

fy—压杆的设计强度,取170N/mm2;

σ—欧拉临界应力;

η—0.3(1/100i)2;

i—压杆截面的回转半径;

An—压杆的净截面面积。

计算:

N=38.4KN

 

图3模板脚手架支立方案示意图

4.1.2脚手架单根立杆受力计算

按下层脚手架承受中板混凝土自重及顶板混凝土自重荷载考虑,仅验算下层脚手架单根压杆稳定即可,其荷载组成为:

4.1.2.1.上层荷载:

模板自重:

0.35KN/m2;

顶板混凝土自重:

24.0KN/m3;

钢筋自重:

1.5KN/m3;

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

1.5KN/m2;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2.0KN/m2;

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2.0KN/m2;

合计为:

24.975KN/m2

4.1.2.2.下层荷载:

模板自重:

0.35KN/m2;

中板混凝土自重:

24KN/m3;

钢筋自重:

1.1KN/m3;

施工人员及设备自重:

1.5KN/m2;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2.0KN/m2;

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2.0KN/m2;

上层钢管自重:

0.56KN/m2;

合计为15.195KN/m2

下层脚手架单根压杆承受荷载为:

(24.975+15.195)KN/m2×0.81m2

=32.54KN<38.4KN,

故下层脚手架单根压杆稳定。

4.1.3、侧墙支撑架受力计算

4.1.3.1.新浇注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最大侧压力为:

F=0.22γtoβ1β2V0.5

F—新浇注混凝土对模板产生的最大侧压力(KN);

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

to—新浇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5h;

V—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取2m3/h;

β1—混凝土外加剂修正系数,取1.0;

β2—混凝土坍落度修正系数,取1.15。

设计取值:

设计砼有效浇筑高度为900mm。

砼墙体高度为5525mm。

砼墙体厚度600mm。

支撑间距为600mm。

最大侧压力为F设计值:

⑴砼侧压力:

F=0.22γtoβ1β2V0.5=0.22×24×200(20+15)×1.2×1.15=41.6KN

⑵倾倒砼荷载值取2KN/㎡

⑶采用内部式振捣器,取标准值为4KN/㎡

⑷荷载组合

F=1.2×41.6+1.4×(2+4)=58.32KN

⑸荷载调整

F设计值×0.85=F组合值

F设计值=58.32/0.85=68.6KN

板面计算:

强度:

δmax=Mmax/rxwx≤f

δmax=343×103/1×(1/6)×1000×=228.6N/mm2≤f抗拉=205N/mm2

挠度:

Vmax=KfFl4/β0

=0.521×68.6×103×2004/2.06×105×33/12(1-0.32)=1.12mm﹤1.2mm

故板面计算符合要求。

横肋计算:

q=0.3×68.6KN/㎡=20.58KN/㎡

Mmax=1/8ql2=1/8×20.58×6002=92.61×104N/mm

强度:

δmax=92.61×104/1.0×8483=109.16N/mm2﹤205N/mm2

挠度:

跨中Vmax=q1l4/384EIx×(24λ-5)

=20.58×6004/(384×2.06×105×212083)×(24×(1/2)2-5)

=0.15898﹤600/500=1.2mm

悬臂部分挠度:

Vmax=q1a4/8EIx=20.58×3004/384×2.06×105×212083=0.01mm2

预埋件受力计算:

分析支架受力情况:

取0点为力矩的0点,则:

F1×3000=F2×(4625+900/3)+F3×4625/2

F1×3000=18.25×(4625+190.37)×4625/2

F1=177.2KN

根据最大强度理论计算取F1/sin450和(F1+F2)/cos450的最大值则预埋件最大拉力:

F总=295.4KN

单根预埋件最大拉力:

F=295.4/2=147.7KN

强度验算:

预埋件为II级螺纹钢d=25mm,有效截面积314mm2

轴心受拉强度:

δ=F/A=147.7×103/314=470.4N/mm2﹤f=510N/mm2

底座丝杠验算:

N=F1=177.2KNAm=(19-2)2π=907.9mm2

强度验算

δ=N/An=177.2×103/907.9=195.3N/mm2﹤f容许应力=205N/mm2

稳定性验算:

因底座丝较短,可忽略稳定性验算。

4.1.3.2.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2KN/m2

侧墙脚手架单根横杆承受荷载为44.94KN/m2×0.81m2=36.4KN<38.4KN,所以侧墙脚手架横杆稳定。

结论:

中板、顶板支架立杆密度为0.9×0.9m,纵梁等部位立杆密度加密为0.6×0.6m,横杆每0.9m设置一层,并在脚手架系统水平面和铅垂面设置剪刀撑加固,能够满足要求。

4.2、模板支撑系统的计算

4.2.1梁计算

以最大截面1800×1000的梁(底纵梁除外)为代表进行验算。

材料

梁底模板用18mm厚夹板;梁底木枋用80mm×100mm木枋,横枋间距300mm,纵枋间距600mm;钢管脚手架排距600mm,或门式脚手架(门架),排距600mm,在门架的中间位置另加1Φ48×3.5钢管,用管扣扣牢。

梁侧模板用18mm厚夹板;梁侧竖枋用80mm×100mm木枋,竖枋间距300mm;压杆用2Φ48×3.5钢管,沿梁高间距400mm布置;对拉螺杆M14,水平间距600mm。

(2)标准荷载

模板自重:

q11=300N/m2(梁模板)

q12=500N/m2(梁模板及小楞)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q2=24000N/m3

梁钢筋自重:

q3=1500N/m3

振捣混凝土水平面荷载:

q4=2000N/m2

振捣混凝土垂直面荷载:

q5=4000N/m2

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

q61=0.22γt0β1β2V1/2=0.22×24000×200/(25+15)×1.2×1.15×61/2=89240N/m2

q62=24000×1.8=43200N/m2

取二者中较小值:

q6=43200N/m2

4.2.1.1梁底模板

(1)荷载

模板自重:

Q1=q11×1×1.2=300×1×1.2=360N/m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Q2=q2×1×1.8×1.2=24000×1×1.8×1.2=51840N/m

梁钢筋自重:

Q3=q3×1×1.8×1.2=3000×1×1.8×1.2=6480N/m

振捣混凝土水平荷载:

Q4=q4×1×1.8=2000×1×1.8=3600N/m

荷载合计:

q底=Q1+Q2+Q3+Q4=360+51840+6480+3600=62280N/m=62.3N/mm

(2)底板强度验算

模板厚18mm,[σ板]=13N/mm2。

横枋间距300mm。

计算简图:

q底=62.3N/mm

q底=98.4N/mm

300300300

底板弯矩(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查《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得三跨连续梁的公式、系数:

M中=0.08q底l2=0.08×62.3×3002=448560N.mm

M支=-0.1q底l2=-0.1×62.3×3002=-560700N.mm

取M底=560700N.mm

底板W底=1000×182/6=54000mm3

底板强度σ底=M底/W底=560700/54000=10.38N/mm2<[σ板]=13N/mm2,满足。

(3)底板刚度验算

q底0=Q1+Q2+Q3=360+51840+6480=58680N/m=58.7N/mm

E=9000N/mm2,I底=1000×183/12=486000mm4

ω底=0.677q底0l4/(100EI底)=0.677×58.7×3004/(100×9000×486000)

=0.74mm<[ω底]=300/250=1.2mm,满足。

4.2.1.2梁底横枋

(1)荷载

模板自重:

Q1=q12×(1+(1.8-0.7)×2)×0.25×1.2/1

=500×(1+1.1×2)×0.25×1.2/1=480N/m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Q2=q2×1.8×0.3×1.2=24000×1.8×0.3×1.2=15552N/m

梁钢筋自重:

Q3=q3×1.8×0.3×1.2=3000×1.8×0.25×1.2=1620N/m

振捣混凝土水平荷载:

Q4=q4×0.25×1.8=2000×0.25×1.8=900N/m

荷载合计:

q横=Q1+Q2+Q3+Q4=480+15552+1620+900=18552N/m=18.55N/mm

(2)横枋强度验算

横枋80mm×100mm,[σ枋]=13N/mm2,纵枋间距600mm。

计算简图:

q横=18.55N/mmq横=18.55N/mm

AB

150350350150a=150b=350

700

查《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得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公式、系数:

系数:

a=150mm,l=350mm,β=a/l=0.429,

R横A=ql(3+8β+6β2)/8=18.55×350(3+8×0.429+6×0.4292)/8=6116.1N

R横B=ql(5-6β2)/8=18.55×350×(5-6×0.4292)/8=3161.7N

M横=ql2(1-2β2)/8=18.55×3502(1-2×0.4292)/8=179494.4N.mm

横枋W横=80×1002/6=133333mm3

横枋σ横=M横/W横=179494.4/133333=1.35N/mm2<[σ枋]=13N/mm2,满足。

(3)横枋刚度验算(近似按简支梁验算)

q横0=Q1+Q2+Q3=480+15552+1620=17652N/m=17.7N/mm

E=9000N/mm2,I横=80×1003/12=6666667mm4

ω横=0.02083q横0al3(1-6β2+6β3)/(EI横)

=0.02083×17.7×150×3503(1-6×0.4292+6×0.4293)/(9000×486000)

=0.2mm<[ω横]=350/250=1.4mm,满足。

4.2.1.3纵枋

(1)荷载

由横枋的支座反力R横B传给纵枋:

P纵=2R横B=2×3161.7=6323.4N

(2)纵枋强度验算

纵枋80mm×100mm,[σ枋]=13N/mm2,支顶间距600mm。

纵枋弯矩按最不利情况考虑,按集中荷载作用在跨中位置计算。

计算简图:

P纵=6323.4N

 

600

M纵=P纵l/4=6323.4×600/4=948510N.mm

纵枋W纵=80×1002/6=133333mm3

纵枋σ纵=M纵/W纵=948510/133333=7.11N/mm2<[σ枋]=13N/mm2,满足。

(3)纵枋刚度验算

E=9000N/mm2,I纵=80×1003/12=6666667mm4

ω纵=P纵l3/(48EI纵)=6323.4×6003/(48×9000×6666667)

=0.5mm<[ω纵]=600/250=2.4mm,满足。

(4)支座反力

R纵=P纵/2=6323.4/2=3161.7N

4.2.1.4侧模板

(1)荷载

振捣混凝土荷载:

Q1=q5×1.4=4000×1.4=5600N/m2

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

Q2=q6×1.2=43200×1.2=51840N/m2

荷载合计Q0=Q1+Q2=5600+51840=57440N/m2=0.057N/mm2

有效压头高度:

h=F/γ=51840/24000=2.1m

(2)侧板强度验算

模板厚18mm,[σ板]=13N/mm2。

竖枋间距300mm。

q侧=Q0×(1800-650)=0.057×1100=65.55N/mm

计算简图:

q侧=65.55N/mm

 

300300300

侧板弯矩(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M中=0.08q侧l2=0.08×65.55×3002=471960N.mm

M支=-0.1q侧l2=-0.1×65.55×3002=-589950N.mm

取M侧=589950N.mm

侧板W侧=(1800-650)×182/6=62100mm3

侧板强度σ侧=M侧/W侧=589950/62100=9.5N/mm2<[σ板]=13N/mm2,满足。

(3)侧板刚度验算

q侧0=Q2×(1.8-0.65)=51840×1.1=59616N/m=60N/mm

E=9000N/mm2,I侧=(1800-650)×183/12=558900mm4

ω侧=0.677q侧0l4/(100EI板)=0.677×60×3004/(100×9000×558900)

=0.65mm<[ω侧]=300/250=1.2mm,满足。

(4)竖枋强度验算

q竖=Q0×300=0.057×300=17.1N/mm

计算简图:

400

400

400

q竖=17.1N/mm

竖枋弯矩(按荷载最大一跨计算):

M竖=q竖l2/8=17.1×4002/8=342000N.mm

竖枋W竖=80×1002/6=133333mm3

竖枋强度σ竖=M竖/W竖=342000/133333=2.6N/mm2<[σ枋]=13N/mm2,满足。

(5)压杆(2Φ48×3.5钢管)强度验算

Φ48×3.5钢管:

A钢=489.3mm2,W钢=5078mm3,[σ钢]=205N/mm2。

P杆=Q0×300×400=0.057×300×400=6840N

计算简图:

P杆=6840N

 

a=150300a=150

600

M杆=P杆a=6840×150=1026000N.mm

σ杆=M杆/(2W钢)=1026000/(2×5078)=101N/mm2<[σ钢]=205N/mm2,满足。

(6)对拉螺杆强度验算

N=Q0×400×600=0.057×400×600=13680N

选用M14对拉螺杆,[N]=17800N>N=13680N,满足。

4.2.2楼板计算

中板厚为400mm,顶板厚为700mm,以最大截面700mm的板为代表进行验算,取最大层高为5500mm。

(1)材料

板底模板均用18mm厚夹板;板底木枋用80mm×100mm木枋,横枋间距350mm,纵枋间距1200mm;支顶用门式钢管脚手架(门架),排距600mm。

(2)标准荷载

模板自重:

q11=300N/m2(梁模板)

q12=500N/m2(梁模板及小楞)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q2=24000N/m3

板钢筋自重:

q3=2000N/m3

振捣混凝土水平面荷载:

q4=2000N/m2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q5=2500N/m3

4.2.2.1板底模板

(1)荷载

模板自重:

Q1=q11×1×1.2=300×1×1.2=360N/m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Q2=q2×1×0.7×1.2=24000×1×0.7×1.2=20160N/m

梁钢筋自重:

Q3=q3×0.7×1×1.2=1500×0.7×1×1.2=1260N/m

振捣混凝土水平荷载:

Q4=q4×1×1.4=2000×1×1.4=2800N/m

荷载合计:

q底=Q1+Q2+Q3+Q4=360+20160+1260+2800=24580N/m=24.6N/mm

(2)底板强度验算

模板厚18mm,[σ板]=13N/mm2。

横枋间距350mm。

计算简图:

q底=24.6N/mm

350350350

按多跨连续板计算

M中=q底l2/10=24.6×3502/10=298900N.mm

底板W底=bh2/6=1000×182/6=54000mm3

底板强度σ底=M底/W底=298900/54000=5.5N/mm2<[σ板]=13N/mm2,满足。

(3)底板刚度验算

q底0=Q1+Q2+Q3=360+20160+1080=21600N/m=21.6N/mm

E=9000N/mm2,I底=1000×183/12=486000mm4

ω底=0.677

ω底×q底0×3504/(100EI底)=0.677×21.6×3504/(100×9000×486000)

=0.5mm<[ω底]=350/250=1.4mm,满足。

4.2.2.2板底横枋

(1)荷载

模板自重:

Q1=q12×1×0.35×1.2/0.4

=500×1×0.35×1.2/1=210N/m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Q2=q2×0.7×0.35×1.2=24000×0.7×0.35×1.2=7056N/m

梁钢筋自重:

Q3=q3×0.7×0.35×1.2=1500×0.7×0.35×1.2=441N/m

振捣混凝土水平荷载:

Q4=q4×0.35×1.4=2000×0.35×1.4=980N/m

荷载合计:

q横=Q1+Q2+Q3+Q4=7056+441+210+980=8687N/m=8.7KN/m

(2)横枋强度验算

横枋80mm×100mm,[σ枋]=13N/mm2,纵枋间距120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