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044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docx

届南武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之翻译教师版

高三文言文复习之翻译导学案(教师版)

班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以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学习重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第一课时

目标: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2、培养敏锐的语感,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踩分点。

3、学会怎么样才能使句子的翻译更准确。

重点:

1、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如何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

一、翻译常识

1、标准:

信()、达()、雅()。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学》)

翻译:

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翻译:

翻译:

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翻译: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如:

 

【例1】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翻译:

翻译:

作战,(是靠)勇气的。

(夫,句首发语词)

【例2】战于长久,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翻译:

翻译:

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之,句末语气助词)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翻译:

 

翻译: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⑤补――补充。

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翻译:

 

翻译:

(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例2】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翻译:

 

【例4】 

  翻译:

 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答:

“比不上您!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

“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

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1】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

 

翻译: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例2】大王来何操?

 

翻译:

 

翻译:

大王来干什么呢?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三、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

翻译:

   译:

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翻译:

   译:

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翻译:

   译:

(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翻译:

   译:

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翻译:

   译: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

翻译:

   译: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翻译:

   译:

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借代)

翻译:

   译:

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比喻)

翻译:

   译文: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翻译: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翻译:

译:

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翻译:

   

   

第二课时

目的:

  1、复习巩固文言的常见句式

  2、在练习中掌握如何做到“达”的标准

重点:

   1、如何判断文言句式的类型

   2、掌握翻译的要求。

  一、知识复习

   在现代汉语里面,句子的成分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规律,什么词一般作什么成分,什么成分一般放在什么位置,我们要心中有数。

那么把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才符合现在的说法。

一般来说,关于句子成分及对应的词性如下:

   成分:

〔定〕   主  ﹙状﹚      谓    〈补〉 〔定〕    宾

   词类:

形容词  名词  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名词

         数量词  代词           形容词   数量词   代词

                                            副 词  

 二、常见的变式句

   1、请学生先看下句子,指出它各属于哪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省略句) 

翻译:

   译: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

译: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主谓倒装) 

翻译:

   译:

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4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省略) 

翻译:

   译文:

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5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翻译:

   译:

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

   

2、小结常见的文言句式

   

(1)被动句:

    有些有语言标志的,如“于、被、见、为、受”等词或其搭配的句式可以看出,翻译时可译成“被……怎么样”。

有些是不含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如:

故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2)倒装句:

   即改变了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其中的有些句子成分被调动了位置,不在原来的位置上,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变换了位置的成分放回到它原来所在的地方去。

A宾语前置句:

包括

    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有“不、未、莫”等否定词,代词放在否定词后动词之前。

如:

“三岁 汝,莫我肯顾”

    ②疑问代词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中“谁、何、奚、安”等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大王来何操?

   ③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时,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现象。

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突出强调宾语。

如“何陋之有?

   

B状语后置:

修饰限定谓语动词的介宾短语,通过介词放在了动词后面。

如:

“覆之以掌”

  C定语后置:

一些修饰性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如:

“蚓无爪牙之利”。

  D主谓倒置: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疑问句中,为了突出谓语,或者谓语具有祈求或命令的意义,会把谓语调到主语的前面。

如:

“甚矣,汝之不惠!

”、“谁与,哭者?

”(“与”通“欤”)、“勖哉,夫子!

”。

    

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断句、省略句。

判断句以“……者……也”形式为重点,还有一些变式,可译成“……是……”,对事物的关系、性质等作出判断,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刘备,枭雄也”。

省略句则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如: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等。

三、阅读下面的的练习,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修改。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 

   译成:

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苏武传》 

  译成:

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3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

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

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

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

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

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4、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

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

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

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

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

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7、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

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8、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

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

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

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三、个人困惑和不足

 

第三课时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

(一)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诚然,卿不朕欺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3、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

“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

”楚王曰: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 [注] 不谷:

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4、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注)虚无:

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5、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

(二)

6、邹与鲁哄。

穆公问曰:

“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禀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曾子曰:

‘戒之戒之!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焉。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1)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先加上标点,再翻译)

   

(2)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

   

(3)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7、曾子衣敝衣,鲁君使人往致邑,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反,又不受。

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1)反,复反,又不受。

   

(2)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3)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8、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

孔子时①其亡也,而往拜之。

遇诸途,谓孔子曰:

“来,予与尔言。

”曰: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

“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

”曰:

“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待。

”孔子曰:

“诺,吾将仕矣。

”(注:

①:

时:

趁…机会)

(1)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2)遇诸途。

   

(3)日月逝矣,岁不我待。

  

   

 (4)诺,吾将仕矣。

   

   

9、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当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

(1)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3)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文言文翻译参考答案

1、

(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

(2)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2、

(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

(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

(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

(大意,“方”和“深罪”)

(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

(大意,“微”和“几”)

3、

(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2)我们国家大概接近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4、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

(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④(士人)崇尚谦虚的原因,是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

5、

(1)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西施那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2)村里的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美,却不知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6、

(1)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译:

杀掉他们吧,又不可能杀尽;不杀掉他们吧,又痛恨他们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援救,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断句正确给1分,译对“胜”、“疾”给1分,大意1分)

  

(2)有关官吏没有人把(这些情况)向国王禀告,这就是上位的人怠慢百姓并且残害百姓呀。

(译对“莫”、“是”各给1分,大意1分)

  (3)您如果施行仁德的政策,这些百姓自然会爱护自己的上级,情愿为自己的上级效死了。

(译对“死”给1分,大意1分)   

7、

(1)(使者)回去之后,又再回来(送城邑),(曾子)还是不接受。

  

(2)我听说过,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畏惧人,给予别人东西的人会对人傲慢。

既使你赏赐给我,不对我傲慢,但我能不畏惧吗?

  (3)曾参的话能够用来保全自己的气节啊。

8、

(1)孔子趁他不在家时,去拜谢他。

(“时”、“亡”、“拜”是关键词)

  

(2)孔子在路上遇见了他。

  (3)时光一天天过去,岁月不等待我啊。

(注意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4)好吧,我要去做官了。

(“仕”译为做官,做事都可)

 9、

(1)船渡河到一半,小船破了,乘船的人都游水自救。

其中一人竭尽全力却不能达到平时游泳的水平。

(“济”、“寻常”各一分)

  

(2)我腰里缠着一千钱,太重了,因此落后了。

(“腰”、“是以”各一分)

  (3)你愚蠢到了极点,你糊涂到了极点了,你人都将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