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155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等不良习惯的危害,远离这些恶习。

2、学会利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不良习惯的影响,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较为清楚地了解抽烟、喝酒和泡网吧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自觉远离这些不良习惯。

难点:

区分少量饮酒与酗酒、网上学习和泡网吧之间的区别。

教学时间:

自学提纲

学生自学

教师补充、修改

1、请学生收集有关抽烟的危害和世界无烟日的资料;

2、请学生收集有关酗酒的危害和适量饮酒的好处的资料;

3、请学生调查周围的上网时间和上网目的。

4、吸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危害呢?

5、了解“酗酒”和“泡网吧”的危害。

课堂流程

师生互动

教师补充、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有一句话说: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所以说好的习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令我们终身受益!

(出示课题“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你知道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主要是抽烟、酗酒和泡网吧等几种。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抽烟这个不良习惯。

了解吸烟的危害

1、课件出示: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报告,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有300万人,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

据国内近年来对全国50万人口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9%。

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仅从10-14岁即开始吸烟。

2、审判台:

列举烟的N条罪状

香烟中有这么多有害物质,那香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

请你先读课本,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审判,一人表演香烟,其他请一位同学来演法官,审判香烟!

(道具:

准备几个大的用纸做巨型香烟)

活动:

先小组合作,准备模拟审判,“烟”摆中间,结合课文,展示审判过程。

准备完后在全班交流。

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审判展示。

3、了解一支烟中的有毒物质

吸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危害呢?

谁知道一支烟中含有多少有害物质?

出示:

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学生畅谈感受。

老师小结:

有数据显示: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纺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两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两倍。

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而青少年吸烟后果就更严重了,青少年的抵抗力弱,吸烟会发生短时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思维能力受到影响;普遍出现咳嗽、多痰,有些青少年还出现呼吸短促的现象,对后期有很大的影响。

2、分析青少年吸烟的原因

看来,吸烟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为什么有些青少年儿童还要学着吸烟呢?

(学生谈想法,畅所欲言。

总结:

青少年吸烟大致有以下几种心态:

好奇模份心理;虚荣心理;夸耀攀比心理;消愁心理;对烟的错误认识等等。

出示:

三、了解世界无烟日

吸烟问题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了,有谁知道“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

(5月31日)我们除了要了解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

还要了解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什么?

谁知道?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吸烟的危害,谁还记得吸烟的危害。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酗酒”和“泡网吧”的危害。

二、酗酒

1、故事引入

在酗酒的危害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个故事。

据说,1994年9月的一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从华盛顿飞回莫斯科,按计划他将在途中与爱尔兰总理雷诺兹进行40分钟会谈。

就在离开华盛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宴请他,尽管餐桌上没有烈酒,但葡萄酒应有尽有,叶利钦只吃了一小块肉,却频频举杯,杯杯见底。

葡萄酒上头之后,叶利钦的话多了起来,说了不少粗话。

翻译官为了“净化”他说的脏话,绞尽了脑汁。

当飞机抵近会面地点善农机场时,叶利钦醒酒了,夫人把衬衫递给他,但他扣纽扣的手总不听使唤。

陪同的官员见事不妙,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让副总理代表总统与雷诺兹举行短暂的会谈。

当副总理下机后,叶利钦掉下了眼泪,对陪同官员羞愧地说:

“你们这么做,让我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

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感受)

2、酗酒的危害

其实,酗酒不仅是丢面子的问题,有时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出示消息)

危害性酗酒成为青少年一大“杀手”

来自澳大利亚国家药品研究院的医学科研人员,则通过对澳大利亚从1993年至2002年十年间年龄在15岁至24岁已故青少年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汇总,结果发现,危害性酗酒已经成为直接或间接造成这些青少年身亡的最主要“杀手”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93年至2002年期间,共有约2600多名年龄在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少年死于因危害性酗酒伤害而引发的身体损伤或病症,比例超过同一时期同年龄段死亡人数总和的一成半。

简单来说,在那十年中,每六名年仅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少年因故身亡,其中便有一人是直接或间接死于酒精量的过度摄取。

就这2600多名青少年的最终死亡原因,基本上都集中在危害性酗酒所导致的交通事故、暴力型冲突及非清醒意识下自杀等几方面。

3、谈感受

结合课前的资料,学习课文“警示栏”中酗酒的危害,结合自己的资料,填写并谈感受。

4、辨析明理

酗酒有这么多危害,那是不是我们一滴酒都不能沾呢?

“喝酒”和“酗酒”有什么区别呢?

假如你是酒,你怎么为自己伸冤呢?

上网

故事引入

我们也来看个故事:

一个优秀学生蜕变的过程

就读于某重点中学的高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然而,初中一年级时他迷恋上网络游戏,并通过网络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开始与“朋友”一起偷窃、索要同学的财物。

他母亲发现儿子的劣迹后,有时打他一顿,有时轻描淡写地说一说,未能高度重视。

学校老师数次对高某批评教育后,见他仍不思悔改,遂劝其退学。

离校后的高某更加肆无忌惮,与“朋友”频频作案,仅在2002年暑假就结伙盗窃8次。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2002年10月高某等人被绳之以法------

2、上网成瘾的危害

①看录象,(某学生泡网时间过长造成脑瘫)谈感受。

②例举上网成瘾的危害;

3、辩论会

和喝酒一样,“网上学习”和“泡网吧”有什么区别?

四、调查实践

根据课文“小调查”的提示,自主设计调查工具,完成调查。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如果在你的身边有吸烟的人,你会怎么说?

2、在公交车上,你看见一位大哥哥在吸烟,你会说“……”;在图书馆,“……”;

3、当你心情苦闷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一支香烟,你会对自己怎么说?

 

教学反思:

2、向“白色恶魔”说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远离毒品

2、学会运用有效途径自觉抵制毒品影响,并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

教学重点:

对毒品的认识不在于其种类或分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的“瘾癖”性,毒品使人成瘾,所形成的精神麻醉与精神依赖,毒品的最可怕所在。

了解戒毒的艰辛。

帮助学生分析染上毒瘾的心理。

教学难点:

既然毒品危害巨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吸毒?

探究吸毒的原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自学提纲

学生自学

教师补充、修改

1、了解毒品的种类以及对人类的危害。

2、探究吸毒的原因。

 

课堂流程

师生互动

教师补充、修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罂粟花秋播春开,花并没毒,真正有毒的是低垂蒴果中的白色汁液,它是成为罪恶的白色粉末的源头。

(课件)美丽的花朵下蕴藏着对人类的巨大灾难,这也让花朵成为了“罪恶之花”。

这白色的粉末让我们的生活中,隐藏了一个比吸烟、酗酒、沉溺网吧更可怕的恶魔,那就是——吸毒。

当前,世界性毒品泛滥日益猖獗,给社会、经济和治安带来严重危害。

遏制毒品泛滥,开展反毒斗争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任务。

让我们行动起来,向“白色恶魔”挑战吧!

二、初知毒品

1、什么是毒品

你知道这些毒品有什么危害吗?

鸦片又称烟土,属天然罂粟类植物硕果的浆汁干燥后形成棕褐色胶状固体。

这种毒品具有致成瘾性,长期滥用可产生药物依赖及导致其他身心疾病,过量使用可引发呼吸抑制。

海洛因因俗称“白粉”,是一种高毒性的鸦片类化合物。

其成瘾性和毒性比吗啡强4—5倍。

吸食、注射海洛因比吸食鸦片更容易上瘾,随着使用毒品时间的延长,瘾君子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毒品才能产生原来的精神效应。

滥用海洛因的危害有:

急性中毒,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传播艾滋病、多种性病和传染病;扭曲人格,败坏道德,使吸食者走向犯罪。

冰毒使中枢神经兴奋剂,滥用时可精神亢奋,运动明显增加,可诱发暴力行为和刑事犯罪。

大剂量、长期使用病毒可致精神失常、易怒、行为失控甚至发生自杀和伤人行为。

2、毒品的分类

毒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分

分类

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

毒品氛围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毒品来源合生产方法

天然毒品、合成毒品

毒品对人体的作用

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

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

软性毒品、硬性毒品

三、讲述真实故事,冲击心灵

1、学生讲述因吸毒而引发的悲剧。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真大,毒品这个"白色魔鬼",正疯狂伸出罪恶的魔掌残害人类!

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更有甚者染上这个“白色恶魔”,最后横尸街头。

同学们,你搜集到了哪些真实故事,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2、老师这儿也有一段真实录像,(播放剪辑过的录像:

3、看着一张张后悔、沮丧的脸,冰冷无情的监狱里,那一声声撕鸣,吼叫的声音,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

一个又一个无知、轻浮、暴躁的青少年,本该享受美好人生所带来的家庭温馨,社会关爱和好友相拌,但是似长大却又未长大的他们在好奇心的屈服下,走入了黑暗与死亡的殿堂,带给他们的只有痛苦和家破人亡。

对这些人,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四、讨论交流

1、这白色恶魔让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其实,像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中国,甚至整个世界中还有为数不少。

2、看了这两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有什么要说吗?

(指生说)

3、毒品既然如此可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沾染毒品?

他们是怎样染上了毒瘾呢?

让我们来听一听吸毒者的自白吧。

请阅读“报告会”中的故事。

读了这些人的自白后,你觉得他们是怎样染上毒瘾的呢?

五、故事会

交流搜集到的瘾君子成功戒毒、获得新生的故事。

1、小组推荐比较典型故事,进行全班交流。

2、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

朋友,别放弃,如果你想享受阳光的温暖,人间的温情,想听到父母、朋友的关爱,老师的寄语,那么请好好生活,做好下面人生的每一步,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堂课咱们知道了毒品及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对于上堂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想说,什么想问的吗?

(指生说)

刚才有同学问道既然毒品有这么大的危害,怎么还会有毒品?

政府怎么处理毒品?

二、交流反毒成果,坚定反毒信念

1、鸦片在我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获取暴利。

国家大力打击。

有一个打击一个。

鸦片战争发生之前,侵略者就是利用鸦片毒品打开我国国门的,国人们经过卓越斗争才取得今天的美好生活。

如今,改革开放之后,还存在毒品的犯罪隐患。

政府打击毒品犯罪决不手软。

你知道政府是怎么打击毒品犯罪的吗?

(指生说)

♦罂粟种植面积大量减少;

♦封闭烟馆;

♦吸毒者纷纷戒毒;

♦依法惩办制毒贩毒贩;

♦……

2、2002年1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在全国部署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

经过近一年努力,全国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取得了累累硕果。

请浏览15页课文罗列的禁毒硕果。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自主选择,向毒品宣战

1、作为青少年,我们该怎样用实际行动向这可恶的毒品宣战呢?

2、我们的身边还是有一些青少年却没有这么幸运。

一个个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交友问题让他们误入歧途,由于好奇,由于父母、老师的一句责备,由于一时之气,走进了网吧,那些充满了乌烟瘴气的地方,毒贩们并步步逼近,吸引着,吸引着让他们上钩,最终,毒品让他们摆脱不了这种感觉,从此他们就这样将美好的前程双手拱让了。

让我们警记那一张张包含泪水的脸,警记那一张张邪恶的脸,引以为鉴,做一个远离毒品的人。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创作一幅反毒、禁毒宣传画

(课件:

反毒、禁毒宣传画)

2、和小伙伴合作,设计一项反毒、禁毒的宣传活动

同学们,行动起来,加入到反毒、禁毒的行列中去,让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让祖国更强大,让世界更美好!

 

教学反思:

 

3、向邪教宣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宗教与邪教。

2、初步了解邪教组织的特点和危害。

3、激发学生对邪教的痛恨之情。

4、学会抵抗邪教的侵害。

重点难点:

1、了解邪教如何破坏人民的日常生活的。

2、揭露邪教在其华丽外表下隐藏的罪恶目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自学提纲

学生自学

教师补充、修改

1、学生搜集世界邪教组织的犯罪事实。

2、了解邪教组织的特点和危害。

 

课堂流程

师生互动

教师补充、修改

一、图片对比引入

1、出示陈果自焚前的照片

她叫陈果。

一个大眼睛,眉清目秀的漂亮女孩,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艺术之星。

她弹得一手好琵琶,文化课也很优秀。

十二岁时曾去新加坡参加过演出,而且在国内也多次获奖。

1999年,陈果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这所在全国最著名的艺术院校。

你们想知道她现在的近况吗?

(学生畅谈)

2、出示陈果自焚后的照片

这位躺在病床上的重残病人就是陈果。

她烧伤面积近百分之八十,头、面部四度烧伤。

现在,她的生活不能自理,也永远不可能再弹奏她那心爱的琵琶了。

3、出示陈果自焚前后的两张照片

同学们,看了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

二、区分宗教与邪教

1、初步了解法轮功天安门自焚事件。

2001年2月,正当我们沉浸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时,有7名法轮功教徒在天安门自焚。

其中一名就是刚才我们介绍的陈果。

这么美丽的生命为何要自焚呢?

这就是她所谓的信仰吗?

2、初步了解宗教。

宗教在我国流传了很久,它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仰,如佛教、基督教等。

你们认为,这些宗教与刚才我们所介绍的法轮功有什么区别?

3、认清邪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组织利用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念,残害生命,扰乱治安,对抗政府,危害社会,这就是邪教。

这些邪教往往有着美丽的名称,却隐藏了其罪恶的目的。

三、初知世界各种邪教组织

1、看录像“反对邪教,警钟长鸣”世界各种邪教组织片断,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一些邪教组织?

2、结合搜集的资料,填表。

邪教组织

罪行

四、揭露邪教的罪恶本质

1、看录像:

陈福兆事件,谈谈感受。

2、深入讨论,揭露罪恶本质。

1)陈福兆犯下了什么罪行?

(投毒杀人案)

2)他怎么会走上犯罪之路的呢?

(1996年开始练习法轮功。

为了提高修炼的层次,追求圆满,他“不真、不善、不忍”,向拾荒乞讨人员进行投毒。

就这样,在“法轮功”的精神控制下,他由一个善良的人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凶手。

3)迷上了法轮功,会造成什么危害?

(害己害家人也害别人)

4)“法轮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你还知道哪些?

(4人组交流)

3、看一组漫画,说说邪教组织者的罪恶目的。

五、行为指导,小结提升

1、讲严林受骗发法轮功传单的事例。

2、如果碰到有人向你散发邪教组织的传单,你会如何去做?

3、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相信你们不会被邪教漂亮的外衣所蒙骗。

我想,很多同学都会向身边的人宣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让我们共同来保护我们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学反思:

 

1、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3、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难点: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自学提纲

学生自学

教师补充、修改

 

课堂流程

师生互动

教师补充、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近,有一位同学露露遇到了一件烦恼的事,你想听一听他的烦恼,帮助他解决烦恼吗?

(愿意!

让我们来听一听他的心声吧!

我无法原谅母亲偷看了我的信。

“妈,你过来,这是什么。

”我抓起一叠信狠狠地问,“妈,你真的太令我失望了。

”妈妈有点不知所措,“小枫,妈也是为了你好啊,你看你都上初中了,妈不想你分心啊,妈本来打算等你考完了再给你的。

”“为我好?

为我好就不应该把信藏起来。

”这是的我已经完全丧失理智了,“你不但藏我的信还看我的信……”“妈没看啊。

”“没看?

那这是什么。

”我举起手中的一封信,显然这已经被拆开过的。

“你以为你是我妈妈就可以管我的一切吗?

我也是人,我也需要自由,你为什么私自拆看我的信件,你不知道私自拆人信件是犯法的吗?

作为一个母亲,你就不能认识到这件事的错误性和严重性吗?

同学们,你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吗?

(侵犯了隐私权)

 

同学们,法律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的。

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第三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在这花样的年华里,我们的未成年人却受到很多的伤害。

这伤害犹如航船时的暗礁,可能产生致命的打击,一切不及挽回。

我们自己应该学会自我保护,要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律保护自己。

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你知道维护少年权益该用什么法律武器吗?

二、初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课件出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公布、施行的日期以及相关条款。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学生自主阅读,并再次进行评论。

(二)、课件出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三、了解法律保护的权益

1、父母可以带未成年人子女到歌厅唱歌吗?

案例:

一天晚上吃过饭,小强的爸爸说:

“没什么事情做,带你歌厅唱歌吧”。

结果到了歌厅门口,门卫却说:

“大人可以进去,小孩不能进,看见这牌子了吗‘未成年人禁止入内’”。

小强的爸爸不理解:

“我们花钱进去唱歌,凭啥不让我儿子进?

2、儿童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吗?

案例:

小明是个聪明爱动手的孩子,经常自己做一些小发明,他只有14岁,还没成年,他的发明能申请专利得到保护吗?

3、谁是孩子的监护人?

案例:

李某夫妇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双双身亡,留下一对双胞胎兄弟。

兄弟俩由于没有父母管教,经常跟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来往,最近因参与盗窃活动,被公安机关收审。

但由于兄弟俩年龄还小,被免除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通知他们的监护人来派出所领人,但亲戚们对兄弟俩已经头疼至极,都不愿意去。

4、未成年可以进游戏厅吗?

案例:

育新小学附近有个游戏厅,尽管门前立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却仍有很多同学放不后到游戏厅玩游戏,游戏厅这种做法对吗?

四、请你出招

同学们,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当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课文中的其他案例,进行评论。

五、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正当权利,未成年人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学反思:

 

1.民风民俗大观园

教学要求:

1.知道民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的一些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

2.能积极思考民风民俗形式之后的意蕴内涵,学习并初步迁移使用诸如“谐音思考”之类的思考方法。

3.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家乡民风民俗的绚丽多彩及丰富深刻的内涵意蕴,藉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家乡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要关注课堂中能了解、展示多少家乡的民风民俗,更关注是否能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激发持续性的探究欲望。

2.资料的搜集形式要多样,搜集的资料形式也要多样性,资料的呈现要有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自学提纲

学生自学

教师补充、修改

1.教师广泛搜集本地民间风俗的视频、文本等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关于某一点民间风俗做一些深度访谈。

阅读岳麓书社出版的一套《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以及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读本《我们的节日》。

2.学生做一些调查(见附表),上第一课时可以前可以只先完成调查表中关于端午的那个部分,建议学生阅读小学生读本《我们的节日》。

课堂流程

师生互动

教师补充、修改

第一课时

㈠课前谈话设计

1:

笑谈“换牙丢牙”风俗(机动)

⑴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听老师的指令做动作:

同桌相对而坐,嘴角往上翘,露出8颗牙。

⑵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大多数牙齿已经换了,换下的乳牙哪去了?

怎么丢的?

为什么这么做呢?

(3)、这个习俗寄予了人们一个美好的愿望。

2:

根据提示猜物品

⑴教师:

说明游戏规则:

选出一个代表到台上,其他同学根据老师出示的词语卡为他作出提示,不直接点到与答案有关的字词,让他猜。

⑵活动:

指名上台后,教师出示:

鞭炮元宵月饼粽子汤圆灯笼红包青糰香囊……台下学生进行提示。

⑶教师:

(小结)这些物品代表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有了它们,这些传统节日顿时变得形象具体、亲切温馨了。

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民风民俗大观园”。

(出示课题)

㈡第一版块——“话说端午”

1.关于端午来历的“屈原纪念说”

(1)为什么端午是一定会想到吃粽子的呢?

(2)是啊,有诗为证(出示):

汨罗江上鼓声喧,争看龙船吊屈原。

从中可看出,还有什么活动跟纪念屈原有关?

(3)如果说很多地方,比如广东,赛龙舟还是在比拼搏,比速度,似乎想最快赶到屈原投江之地,打捞这位爱国诗人的遗体,也有一些地方赛龙舟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巨大的演变,余杭的人们就不再以速度为核心要素,而是重在表现人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拼搏精神了。

所以,即使是同一民风民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表现形式以及意蕴内涵也是千差万别的。

(4)屈原一介诗人,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纪念着他,而且是通过一个重大节日如此隆重的纪念他呢?

3.关于端午来历的其他纪念之说

正义之士和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凛然正气,是人们永远的怀念。

4.关于端午来历的“恶月恶日说”

(1)请你说说关于端午插挂穿戴饮食方面的相关习俗,以及它的由来。

(2)在恶月恶日说中,赛龙舟又是为了另一种目的,你能猜想到吗?

读了这首诗歌,你一定会明白的。

小结:

菖蒲艾草能否降魔驱邪我们可以保留意见,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