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243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docx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学

摘   要

  音乐是甘泉,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音乐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音乐在开启人类智慧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整体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农村音乐教学的现状还不够乐观,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仍有很大距离。

 关键词:

音乐教学  现状  作用 途径

Showingthecountrysideelementaryschoolmusicteaching

Abstract

Musicisoasis,ispeople'sspiritualnourishment.Musiccancultivatepeople'ssentiment,arousepeople'simagination,creativity;Musiccanenrichpeople'sspirituallife,promotepeople'sphysicalandmentalhealth;Musicintheopenhumanwisdomalsoplaysaninestimablerole.Musiceducationisanimportantmeansofimplementingqualityeducation,isoneofthemainwaystoimplementaestheticeducationinnewcoursestandard,oneoftheguidanceidea

Onthewhole,musicteachinggotverybigdevelopment.Butthegapisstillveryobvious

 

Keywords:

 Musicteaching  situation  acting  way

 

目   录

引言..................................................................1

第一章音乐与学生的发展................................................2

1.1音乐教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2

1.2音乐教育具有开发小学生创造潜能的功能...............................2

1.3 音乐教育具有守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3

1.4音乐教育具有提升小学生精神境界的功能...............................4

第二章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5

2.1教师现状.....................................................................................................5

2.2学生情况……………………………  5                                                     

2.3办学条件……………………………………………………….6

2.4社会、家庭因素..................................................................................................6

2.5培训内容.............................................................................................................. 6

2.6评价机制……………………………………………………………………….6

第三章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建议....................................................................6

3.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7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7

3.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7

3.4开发农村资源,促进音乐教育发展.................................................................8

3.5积极稳妥地改革音乐教材.................................................................................8

3.6充分利用课下时间.............................................................................................9

结语...........................................................................................................................10

参考文献…………………………………………………………………..11

 

 

引言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指出:

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①],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进步在近些年速度较快。

尤其在大中城市,人们对音乐艺术十分崇尚,对音乐教育抓得很紧。

但同时应看到,我国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而且形势十分严峻。

国民音乐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同时主要的教育对象又在广大农村,然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数量如此奇缺,质量如此之差,显然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与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极不相适应。

为此,笔者建议:

(1)各级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将其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关心和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

(2)按《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要求,理直气壮地把音乐教育列入必修课程,保证授课时间和教学质量。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各高等音乐学院、综合大学音乐科系、师范院校,加紧培养,扩大招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加速培养农村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

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要加速音乐教师的轮流培训工作。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音乐人才安心山区任教。

(4)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要加强对音乐、美育的投入,国家应象发行体育彩票一样尽可能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美学教育的经费,购置教学设备,开展音乐美学社会活动。

(5)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严格要求,明确教育目标,制订量化标准,在学生升学分中应有音乐学分要求。

第一章音乐与学生的发展

 音乐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然而教授音乐的目的并非完全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以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形式,在满足学生娱乐和审美需要的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音乐教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孔子认为教育人“成才”不外乎三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正义》将“成于乐”解释为:

“乐以冶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②]。

”可见孔子是从人的思想道德(修身)的意义上看待音乐的教育作用的。

古希腊着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

  音乐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对人的影响带有潜移默化的性质,常常连受教育者本人也无法明显觉察,不知不觉受其感染而产生某种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的情感性,它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与欣赏过程中,受音乐作品本身魅力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从而积累丰富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使人情感丰富,情操高尚,心地纯美。

实验表明,倾听音乐时,人的心跳、体温、大脑活动、激素分泌等均发生变化。

合适的音响、音调、节奏能激励人们的精神,坚定人们的信念,促使人们为实现某种理想而奋斗。

 1.2音乐教育具有开发小学生创造潜能的功能。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天赋,目前,我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及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了左脑的教育,轻情感意志培养,重智力因素的作用;轻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轻直观感觉和形象思维的作用等,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智力深层的开发及培养,而适当的音乐教育则可弥补这一缺陷,使右脑功能得以充分开发。

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过:

“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

”在我国,许多成功人士热爱音乐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小提琴给李四光的科学脑袋中输进了新鲜血液,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等对音乐也都很有研究。

许多事例证明,音乐对智力有着不可估量的开启作用,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机能。

创造活动、创造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而人的创造力是以丰富的想象力的发展为前提的,想象力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音乐教育具有发展人的想象力的功能,因此,在形成审美感受和审美趣味的同时,培养一定的音乐创造能力,唤起人们创造的热忱,有助于个人人格和精神的全面发展。

着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自幼酷爱音乐,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这对他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大有裨益。

他在谈到物理学的研究时,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

“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

”他还认为,艺术使他比从物理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东西,从艺术中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他紧张地思索光量子假说和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拉起心爱的小提琴。

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引导着他在科学的王国里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

[③]据统计,世界各大领域的1000位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创造灵感。

在科学创造思维的过程中,科学思维的逻辑性、实证性和艺术思维的超前性、自由性是相互交织、融合、相辅相成的。

1.3 音乐教育具有守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

心理是否健康是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

音乐教育在守护人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荀子在《乐论》中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

蔡元培先生曾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通过艺术教育,让孩子遵纪守法,不自私、不狭隘、顾别人、识大体,做一个善良而诚信、平等而博爱的人。

滕矢初回忆起在青少年时代,每逢遇到难以排遣的困惑都会悄悄地钻进琴房,把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连续弹几遍,不管是《三部创意曲》中的bE大调和A大调,还是平均律中的《g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及《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总之,只要弹上几遍,心境就慢慢平静,心清气爽,心胸随之宽敞许多,当再离开琴房的时候,已和来时判若两人,又能以饱满的精神重新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

可见,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中,音乐教育具有守护其心理健康的功能。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4音乐教育具有提升小学生精神境界的功能。

音乐教育在提升小学生的精神境界方面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

首先,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音乐教育具有以乐寓德、以乐育德、辅德引善的重要作用。

它不是直接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是通过声乐、舞蹈、戏剧许多栩栩如生的音乐创作和形象,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的形象、强烈的情感与美妙的娱乐之中,以唤起小学生的美感,影响其情绪、思想和品德,使其受到真善美的感染。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音乐教育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是以情感为核心的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完整统一的教育,也是培养正确审美观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音乐艺术本身也包含着真理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等内容。

再次,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感。

音乐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可以从“动之以情”着手,通过情感的传递、交流、沟通、感染等手段,使小学生获得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的美感,悦耳悦目,畅神益智,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唤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

并且,音乐是审美艺术,也能够丰富小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层次。

可见,音乐教育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精神境界。

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古已有之。

《尚书·舜典》中有如下一段话,“帝曰:

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这也是我国音乐教育的最早记载。

孔子力主以六艺施教:

礼、乐、射、御、书、数,“乐”是其中一门重要课程。

[④]

爱因斯坦认为,世界是由数学公式组成的,也是由音乐音符组成的。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创造潜能,守护心理健康与提升精神境界。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功能,有效发挥其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第2章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进步在近些年速度较快。

尤其在大中城市,人们对音乐艺术十分崇尚,对音乐教育抓得很紧。

但同时应看到,我国广大农村的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而且形势十分严峻。

[⑤]

2.1 教师现状

2.1.1专职教师比例失调

以我们学校为调查对像结果得到这样一组数据:

全校共有16名教师,其中语文教师6人,行政人员及其他2人,数学教师6人。

专职音乐、美术教师没有。

全校的音乐课由6名带主科的老师兼任。

从这一组数据中不难发现,专职教师严重短缺。

导致音乐教学质量跟不上,与城镇差距越拉越大。

2.1.2教师素质低下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然而从这次调查的6名兼职的音乐教师来看,整体基础很差,具体情况如下:

音乐本科、大专毕业的人数为零都没有受过较专业的音乐教育。

他们在走上讲台的时候所担任的是语、数学科的教学,与音乐形同陌路,大部分教师直到这两年才兼任学校的部分音乐课。

2.2学生情况

2.2.1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开朗,天真烂漫,在语文、数学课堂很难将他们的天性释放,于是音乐课成了他们展示自我,、尽情歌唱、享受快乐的天堂,所以98%以上的学生都十分喜欢音乐课。

但是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正确。

有的学生是为了松弛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的学生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

因此,音乐教师经常为课堂纪律发愁,如果课堂气氛“太活”,又学生则趁机“捣乱”而影响教学,若“太严”则不符合音乐课的特殊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2.2.2学生基础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很差。

其中能识简谱的占15%,能视唱简谱的约为4%,能掌握课本中出现的乐理知识的学生约占2%,并且这些学生中多数是从城市转入的。

 

 2.3办学条件

全学区(含幼儿园)共13所学校,共有录音机7台,DVD10台,音乐教学磁带12盒,DVD光碟25盘。

其余教学设备均为0(即使有也已损坏无法使用),这些设施离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学校对音乐的经费投入太少,只有中心学校每年都会有适当投入,其余学校几乎为零,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2.4社会、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对艺术课程开始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对农村小学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音乐教师待遇差、社会地位低。

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专职带音乐的老师都是没有文化功底的。

甚至有的家长和主科老师认为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活动会影响他们的主科成绩,不愿让学生参加。

我所在学校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五年级一名女生在去年春季运会中勇夺60米和100米两项冠军,在歌选赛中获二等奖,当班主任老师在家访时很高兴告诉该学生家长,认为他很全面,很优秀。

而家长却说:

“这些东西学得有什么用,如果语文、数学每次都能拿一、二名我才高兴,以后这样的活动老师不能再让她参加”。

从这一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的音乐教育、音乐实践活动沉受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何能开展得有声有色!

2.5培训内容太片面

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改春风的吹拂,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了很多围绕艺术教育的活动,如:

大规模的音乐教研活动,音乐教师培训班等等,但这些举措实施起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就拿“音乐教师培训班”来说,基本上每所小学都有人参加,但回来后带的不是音乐课,或者是培训班培训内容过深,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如听天书,一期培训班结束后,结果一无所获。

2.6评价机制

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基本都要带一门主科,家长、社会和学校乃至教师本人都认为教好主科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在学校立于不败之地依靠主科成绩。

音乐教学成果难以评判,即使教得好,对教师自身也没多大的帮助,评优、晋级不能优先。

即然这样,与其花时间钻研音乐教学,倒不如一门心思教好语文、数学,结果导致大部分的音乐课变成了语文、数学的训练课、巩固提高课。

综上所述,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因素很多,只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认识,改变传统的眼光,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才能走出沼泽地,看见一片艳阳天。

第三章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建议

虽然目前来说,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硬件条件还不够现实。

但是只要我们敢想敢做,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一切困难都可解决。

3.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

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激活思维,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

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

同时,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使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

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

现有师资的适度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放任。

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面对农村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在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

第一,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常见结构以及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

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引荐城市中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性。

[⑥]第三,文化素养。

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艺术内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与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

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

3.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感官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是感官听觉的教学。

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各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置钢琴,拓宽渠道聘用专职音乐教师,尽快解决音乐教师短缺的问题并拿出大量资金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内容只有教学环境的改变,音乐教师的自身价值才能体现,音乐教师忠诚音乐教育的信念才能坚定,从而使我国的农村音乐教育得到开拓和发展。

同时,音乐教学设备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努力完善教学设施。

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如键盘、音像器材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乐器及西洋乐器,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等。

而且要加大音乐方面的图书、相关期刊与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吸取更多的音乐最新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3.4开发农村资源,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虽然农村小学没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音乐教学设施,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如醒狮锣鼓、客家山歌、采茶、风俗音乐等等,都可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

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民族音乐。

同时,地区地理环境与地方特产也为农村音乐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农村学校虽不一定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但它地处农村,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

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用矿泉水瓶装沙子做成沙垂、用钢丝将酒瓶盖串在一起当串铃、用竹片加工成快板……还可以让学生人手一套或组建一支特色乐队等。

这就为农村学校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教学内容,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3.5积极稳妥地改革音乐教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不管是对农村还是城市都应该有适用性。

要适应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必须因地制宜,改编适合农村音乐教育的教材。

在编写教材上,要多选用当地优秀民歌、民乐。

这些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最纯朴动人,最有生活气息,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乡土内容。

在音乐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当地的民歌,还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少儿歌曲等,这些歌曲既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删除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内容。

农村学生基础差,对新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很难接受。

[⑦]这种超出农村学生实际水平的内容会增加学生害怕音乐、厌烦音乐的情绪,因此,要适当的删除不适合农村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