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291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大自然中的自然景观,选择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风》《雪孩子》这几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八”,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写的是诗人李白站在高楼的所见所感,《敕勒歌》则描绘了辽阔的大草原。

雾在哪里

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雾是一个调皮又淘气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雾的特点。

雪孩子

文章讲述了兔妈妈做了一个雪人,它与小白兔成为了好朋友,当小白兔面临危险时,雪孩子舍己救人,牺牲自己救了小白兔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会认48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散、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文章内容,清楚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会欣赏文章的语言,体会语言的优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会认48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散、累”。

2.掌握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感悟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的写法和用词,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时分配

18.《古诗二首》…………………………………………………………2~3课时

19.《雾在哪里》…………………………………………………………2~3课时

20.《雪孩子》……………………………………………………………2~3课时

语文园地七…………………………………………………………………2~3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组课文的语言都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兴趣读下去,教者要赏析语言,让学生能感受到文章表达的感情。

通过反复地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想象来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和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主题的把握。

18.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在反复诵读中,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理解诗的意境。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夜宿山寺》。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古诗,了解诗人李白。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背诵古诗。

(用时:

5分钟)

1.背诵《静夜思》,介绍诗人李白。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讲解题目的含义。

1.背诵古诗,了解李白。

2.了解“宿”字的意思。

1.填空。

李白是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至少两首),他又被称为“”。

二、读通古诗,认识生字。

(用时:

10分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生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词语、古诗,在读中学习生字。

1.仔细听老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

3.朗读古诗、词语。

2.给字注音。

宿()寺()

危()辰()

恐()惊()

三、理解字词,了解诗意。

(用时:

15分钟)

1.再读古诗,思考问题:

你从哪句话看出山寺很高?

作者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是什么感受呢?

2.想象自己处于作者的境地,会是什么感受。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再读古诗。

4.朗诵比赛。

1.老师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2.再读古诗,思考问题。

3.结合诗句,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朗诵比赛。

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宿:

危楼:

语:

恐:

四、指导书写,尝试背诵。

(用时:

10分钟)

1.指导书写生字,老师范写。

2.结合诗意与课文插图来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快。

1.观察老师范写,学生临写。

2.背诵古诗。

4.默写古诗。

夜宿山寺

高百尺,

摘星辰。

不敢,

恐。

教学反思

教者通过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实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感受到文章的语言描写,加深体会。

练习说话有利于学生掌握介绍景物的方法,学会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

2.朗读、背诵古诗《敕勒歌》。

3.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学前准备

1.预习古诗。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课题导入。

(用时:

5分钟)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

(板书:

敕勒歌)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观看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用时:

5分钟)

1.提出要求:

一边读一边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2.老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读音并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示“见”的读音。

5.把音节补充完整。

ìlǒnɡ

似庐笼

ɡcm

盖苍茫

三、熟读课文,了解诗文。

(用时:

25分钟)

老师提出要求:

1.把诗句读流利。

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3.教师提问:

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

为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1.自学诗文,小组交流。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2.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释疑。

3.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4.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并背诵诗文。

6.按要求写诗句。

(1)天空就像蒙古包的圆顶一样遮盖着,笼罩大地。

(根据意思写诗句)

(2)诗中表现大草原牧草丰茂、牛羊肥美的句子。

四、指导书写。

(用时:

5分钟)

1.读要求会写的字:

阴、似、野、苍、茫。

2.按结构记忆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

苍、茫。

左右结构的字:

似、阴、野。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的字,然后描红和书写。

1.学生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

3.描红,临写。

7.看拼音,写词语。

yīnshān

()

tiányě

()

cānɡmánɡ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学古诗要抓住儿童喜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在本节课我安排了多种方式的古诗朗读,使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为理解诗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诗二首》教学片段

◆逐字品析,感悟意境(教学重点)

师:

(出示挂图)请大家看看图,再读一读古诗,你觉得这座寺庙有什么特点?

生:

这座寺庙非常的高。

师:

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寺庙很高的?

生1:

我从“危楼高百尺”看出来的,有一百尺那么高,说明这座寺庙很高很高。

生2:

我从“手可摘星辰”看出来的。

寺庙很高,站在上面都能摘到星星了。

生3:

我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看出来的。

天上的神仙就好像在我们的头上,不能大声说话,不然就吵醒他们了。

师:

那该怎样读呢?

生1:

(轻声细语地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生2:

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图片上的寺庙画得很高。

师:

你观察得很仔细!

那么“危楼”的“危”是什么意思呢?

生:

是“高”的意思。

师:

我觉得是“危险”,这座寺庙是危房,快倒塌了。

生:

不对,要是快倒了,诗人还敢住在上面吗?

是因为这座寺庙太高了,站在上面往下看,觉得很危险。

赏析:

低年级教学古诗要理解诗意,但这种理解不是架空的文字分析,而是通过诵读感悟,从整体上去理解。

教师在教学《夜宿山寺》这首诗时,让学生围绕山寺的“高”这一特点,通过观察、想象、朗读来理解、体会,在解释“危”的含义时,学生不仅能说出“高”的意思,也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这种险峻之感。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

在教《夜宿山寺》这课时,让学生先初读,在读,三读课文后,再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小组交流。

但我很快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参加小组交流,而是饶有兴趣地在画画,并发现其中一幅有问题的画,那是一张画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得厉害的高楼的画。

看到这情况思考一下后就默许并支持了这一学习方式,并且请学生对那幅画作出评价,学生很快纠正了错误,从而掌握了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不再死抱“预设”,而是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教学生成。

由此我深深感触教师的机智应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

我相信学生对这个诗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

新课程标准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独特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探索这三大学习方式具体有效的操作方法。

这些方法不单来自于教师的实践和创造,更应该关注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和创造,他们自己创造的方法更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师者多么需要敏锐地捕捉和推广“画画”这类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的“生成”啊。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正真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

“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导的就是自学,也是实践新课标最基础的阵地和途径。

从这节课教学可以得出,新课标下的预设首先要求构建一个“学习主题”,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相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相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持有的体验和情感。

在预设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线型设计转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心里背着新课标,手中还是拿着那张旧船票。

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课堂上的生成教学,即真正意义上以学定教。

敕勒歌:

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庄严肃穆的神情,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

成功的原因有三:

首先,这堂课充分考虑了我班学生的学情。

课中某些教学环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古典文化基础,否则就很难上出好的效果来。

我班学生已有了一年诵读经典文化的积累,《论语》《大学》《中庸》《三字经》等经典著作,纳兰性德、司马光、李白,《乌衣巷》《长相思》《望天门山》等名家名篇,孩子们都已不再陌生。

所以,课堂才有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其次,这堂课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充分地挖掘与合理利用。

课中,我适时引进了老舍先生描写草原的相关段落,让学生在感受草原美景的基础上,认识到要用非常少的文字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更不容易,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还有相关人物、典籍及诗歌背景资料的适时呈现,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再次,各个教学环节严谨、扎实、有效。

导入部分意在感受草原的美丽,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结课环节意在激发学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两个教学环节细针密线,扎实高效。

另两个环节一“读”一“悟”,“悟”为教学重点,以提出问题开始,以问题解决结束,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本堂课安排的合作学习内容是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读一遍《敕勒歌》,同步安排了五位教师对小组活动情况予以记录。

经过观察发现,很多组组长很负责任,安排好读的顺序后,各自读诗,然后组长进行正音,可惜的是给的时间不够,组长正音后没来得及让出错的同学再读就叫“停”了。

之后的展示环节每个组都有代表主动上台,两人一组进行展示,我给其中表现好的画上红旗。

本次合作学习的要求是明确的,合作过程有序,但是评价环节薄弱,基本由老师包办。

合作检查后正音的力度也弱了一点,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将“低”读成了“地”,此处应该还要多叫学生读、听,而不应急着进行下面的教学。

19.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课题

雾在哪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写雾是个淘气又调皮的孩子,作者观察细致,描写逼真。

反复朗读和体会课文的语言,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课文内容,又能体会到文中描写的“雾”的调皮形象,并且可以通过想象增强对“雾”的认知。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

7分钟)

1.回顾谚语:

我们积累过关于天气的谚语,能谈谈你们知道雾的哪些知识吗?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

3.展示云遮雾绕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1.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说说了解的关于雾的知识。

2.欣赏雾的图片。

1.说几个词来描述一下你见过的雾的样子。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用时:

15分钟)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读有难度的句子。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听老师示范读,学习生字。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

2.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打“√”。

淘气(táotiáo)

桥梁(liānɡliánɡ)

消失(sīshī)

三、朗读感悟,学习方法。

(用时:

10分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

2.学生自由读雾说的几句话。

3.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练习朗读,听老师示范,读出感情,读准字音。

 

3.多音字组词。

sǎn()

sàn()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用时:

8分钟)

1.出示生字词,观察本课要学的生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3.给出评价和评分。

1.观察生字写法和注意事项。

2.临写生字词。

4.组词。

岸()

屋()

步()

教学反思

学习生字词,学会识字写字是本堂课的重点,把生字放到课文中朗读,了解生词的意思,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既可以巩固生字,加强生字的记忆,也可以把握课文内容,进一步深入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文章对“雾”的描写,结合自己的体会。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得出自己的感受。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用时:

10分钟)

1.认读生词。

2.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复习生词。

2.回忆课文内容。

5.雾把哪些东西藏起来了?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用时:

20分钟)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2.朗读第5、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3.同桌互读课文第7~10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1.朗读课文,练习句式,了解课文内容。

2.想象课文内容。

6.仿写句子。

例:

淘气的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淘气的把藏了起来。

无论,还是,都。

三、练习说话。

(用时:

10分钟)

1.想象说话:

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

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

3.同桌练说,说出所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1.运用想象,练习说话,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互相练习、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者通过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实现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感受到文章的语言描写,加深体会。

练习说话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提高说话能力,并能运用想象感受事物。

《雾在哪里》教学片段

◆朗读课文,练习说话(教学重点)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4自然段,思考雾把什么藏起来了,用下面的句式回答。

(出示句式:

雾把……藏了起来,无论是……还是……,都……)

(学生朗读课文)

师:

谁来告诉我答案?

生:

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雾把天空和太阳藏了起来,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师:

很不错,你总结得很好。

那现在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是个怎样的场景。

大家再读这几段,边读边想象这个画面,读完之后思考几分钟,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

(学生再读课文)

师:

谁想给我们说一说?

生:

大海上都是雾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分不清哪里是海岸,哪里是海水,也看不到海上的船只。

师:

这是第三段的场景,你描述得很好。

生:

起雾了之后,四周都是白茫茫的,看不见天上的太阳,看不到蓝蓝的天空,也看不清远方的东西,只看到白色的雾弥漫在空气中。

师:

你的描述很生动,相信你一定也经历过这样的大雾。

雾这个调皮的孩子不仅来到海上玩,还去了岸边,看看他又做了什么吧。

赏析:

教师以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想象课文描绘的场景,再加入学生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20.雪孩子教学设计

课题

雪孩子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雪孩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学生易于理解;内容感人,学生容易引起共鸣,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启发。

在本课设计中,我让朗读贯穿始终,以读带讲,在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加深情感体验。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多次进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思考问题的乐趣。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

(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累、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

(师生)2.认读生字,熟读课文。

(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谜语导入。

(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谜语:

“说是花,不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漫天遍地都是花。

”过渡:

同学们,你们知道谜底吗?

2.板书课题。

1.自由猜谜语。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用时:

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同桌合作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并评议。

3.组织全班齐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齐读课文。

4.开火车认读生字。

1.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èiái

累柴

wt

旺烫

ínōnɡ

淋终

三、指导书写。

(用时:

15分钟)

1.课件出示8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强调书写要点。

4.组织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1.认真观察8个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跟着老师书写。

3.自己练习书写。

2.我会写。

四、布置作业。

(用时:

5分钟)

课件出示作业:

抄写8个会写字。

完成作业。

3.连一连,读一读。

问门

开来

起答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性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加深对生字的学习和理解。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生字、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2.巩固生字。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新词卡片。

(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

(用时:

5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用时:

25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

雪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引导学生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4.引导学生学习第5~9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5~8自然段的图画(网上找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启发学生思考:

小白兔是如何得救的?

5.引导学生学习第10~14自然段。

(1)提问:

雪孩子哪里去了呢?

小白兔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1.自由读第1~3自然段。

2.小组内自由看图说话。

3.全班交流。

4.思考老师的问题。

5.带着情感自由读第10~14自然段。

6.同桌练习朗读。

7.全班展示读第10~14自然段。

4.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填一填。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非常大?

写下来。

(2)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

小白兔

给他看,给他听。

5.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化成了水,变成了一朵美丽的云。

你能夸夸他吗?

雪孩子,你真!

雪孩子,我们。

三、续编故事。

(用时:

10分钟)

1.课件出示:

以《雪孩子又回来了》为题,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次见面了会做什么,说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3.组织全班交流。

1.小组内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

6.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才会更深刻地体会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更能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

《雪孩子》教学片段

◆朗读感悟,自主探究(教学重点)

师:

雪孩子为了救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