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318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x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教育

东莞市南城中学李桂花老师

我是一间完全中学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从教初中近2年,在这里想谈一下我在初中进行信息技术课中德育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必须谈一下在我校初中信息技术课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07-08学年度,我任教高一级的信息技术和高二级的综合实践课,我校高中部学生的纪律情况是很好的,再加上我的课程相对而言比较有趣味性,所以在课堂上很少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德育教育,例如:

品德、纪律、卫生等等。

那个时候常听初中部一些老师说上课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不教学进行不下去。

我就觉得很吃惊。

一年后,因为学校教学的需要,我被调到初中部担任信息技术教师,才深刻明白,对我校初中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的必要。

我校是南城区唯一的一间中学,所以初中部的学生良莠不齐。

每个班总有几个很调皮捣蛋的学生,学生在初一年级的时候纪律性是比较好的,初二上个学期就开始变差,初二下个学期就开始变本加厉。

有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到了初三的时候学习跟不上了,就开始放弃自己了。

再加上我们学校的学生跟风情况很严重,如果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其他学生会跟着学,那整个学生的情况就会越来越糟糕。

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我校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个人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来形成良好的品德。

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从课堂规则上渗透德育教育

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从学生初一入学第一节课就和学生讨论制定了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

1、进入电脑室前:

(1)带好书本和铅笔;

(2)班长负责组织本班同学在走廊自觉排好队,再进入课室;

(3)禁止带零食、饮料(特别是口香糖);

(4)禁止带通讯工具;

(5)禁止带U盘或移动硬盘。

2、进入电脑室后:

(1)自觉安静,坐好,等待上课;

(2)没老师的允许不能动键盘鼠标,不能私自开机。

(3)上课时不能跷凳子;

(4)不能随意站起来和走过位;

(5)不允许讲粗口;

(6)不许乱扔垃圾。

3、下课后,把电脑关闭,摆放好凳子,把书本、铅笔和垃圾带走,保持座位的干净整齐。

这些课堂规则渗透了学生的自觉遵守纪律教育,例如遵守本信息技术课堂规则;文明行为教育,例如禁止带零食饮料,不允许讲粗口;环保教育,例如不许乱扔垃圾和下课后把垃圾带走;爱护公物品德教育,例如:

没老师的允许不能动键盘鼠标,不能私自开机,上课时不能跷凳子。

这些规则有助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规矩定好了,还要坚持督促学生执行。

我在每学期的前几节课都会和学生反复强调遵守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不遵守的话会有相应的惩罚。

并且在每个班找出几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惩罚,对其他学生起到警告教育的作用。

学生逐渐地被我潜移默化,最后形成习惯。

那我这个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就省心多了。

以下,我将谈一下习惯的重要性。

二、从培养学生习惯上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一句经典名言: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个人的习惯非常重要,尤其是信息课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品质和个人素养发展的需要。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长期去督促学生养成的。

例如:

上机操作的规范(坐姿、手型等),坐姿不能翘凳子,不能趴着上课;上下课时队列的规范(上、下课时必须整队进入机房,避免人多拥挤);课后整理的规范(整理好键盘、鼠标,摆放好坐椅,把垃圾带走)等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刚开始时候达不到要求很正常,有必要多重复作几次,等学生养成习惯老师就省心多了。

例如:

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上课不能翘凳子,因为凳子被翘起来次数多了,会损坏。

我还向学生表明,看见有翘凳子的学生,会被惩罚站立上课。

初一刚开始的3个月内,是很多学生翘凳子的,但是3个月过后,他们的习惯逐渐形成,我现在不用提醒,他们都不会翘凳子。

所以我上课使用的那间电脑室的凳子一直没损坏过。

经过我长期对学生进行督促,现在我教的初二年级16个班的接近900个学生都深谙信息技术课堂的纪律,都养成了信息技术课堂习惯:

会懂得进入电脑室要安静,不能喧哗吵杂;会把用过的东西(凳子,鼠标,键盘,包括在家里也是)放回原位;会懂得爱护好公物(懂得了公物也是自己的东西这个道理。

);会懂得电脑室是自己上课的地方,要保护好电脑室的干净整洁,不能在电脑室制造垃圾;会懂得不能把U盘等,零食等,手机等带到电脑室;会懂得尊重信息技术教师,懂得来到电脑室也是要认真学习的!

三、从备课上渗透德育教育

1、学期教学计划:

在做学期教学进度表的时候就要做好德育教育的框架,例如:

在做初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教学进度表的时候,我就做了如下的德育教育框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德育、环保渗透

课时

1

8月30日—9月5日

编排座位、进行课堂规律讲明

及纪律教育

计算机硬件的特性

纪律教育、文明行为教育

环保教育、爱护公物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1

2

9月6日—12日

查看系统各种硬件设备

爱护公物品德教育团结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

3

9月13日—19日

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

合理利用资源尊重他人隐私的品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

4

9月20日—26日

合法安全地配备计算机软件

遵纪守法和网络文明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1

5

9月27日—10月3日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创新观念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1

6

10月4日—10日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1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观念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1

7

10月11日—17日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观念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1

8

10月18日—24日

视频的获取与剪辑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观念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1

9

10月25日—31日

认识多媒体演示作品制作工具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初二级年级信息技术科09-1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德育、环保渗透

课时

10

11月1日—7日

初中部分学科阶段自查

高中期中考试

培养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的心理素质

1

11

11月8日—14日

筹划一份演示文稿

小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1

12

11月15日—21日

添加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1

小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凡事尽力追求进步无畏艰难

1

13

11月22日—28日

添加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2

小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凡事尽力追求进步无畏艰难

1

14

11月29日—12月5日

添加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3

小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凡事尽力追求进步无畏艰难

1

15

12月6日—12日

发布演示文稿

认真谨慎,培养安全意识

1

16

12月13日—19日

综合活动:

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1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1

17

12月20日—26日

综合活动:

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2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1

18

12月27日—1月2日

复习第一章

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1

19

1月3日—9日

复习第二章

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1

20

1月10日—16日

复习第三章

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1

21

1月17日—23日

总复习

发展智力、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1

22

1月24日—30日

总复习

发展智力、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

1

2、每课时的备课

每课时的备课要做好具体的德育思想工作。

例如,在备课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的第二章第一节《筹划我们的班级网站》的教案时候,我就写到本节课的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动手编写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体精神

又例如:

对初一第一册上《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我就做了如下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德育渗透

引入课题

(3分钟)

播放“加勒比海海盗”视频:

在加勒比海,“加勒比海宝藏”的故事依然被流传着,开启宝藏的钥匙等待着拥有智慧、勇气、信念、梦想的人们谱写那段只属于自己的——“加勒比海寻宝传奇”!

今天,我们将要跟随海盗船长杰克(JACK)率领着船员踏上了“加勒比海宝藏”寻宝征程,我们必须先找到那张传说中破碎的藏宝图。

让我们努力吧,Let’sGo!

学生观看视频,聆听老师介绍“加勒比海宝藏”故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创设寻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创设寻宝故事,激发学生要做一个拥有智慧、勇气、信念、梦想的正义人士。

新课学习

(5分钟)

一、理解文件文件夹管理的意义

今天我们去寻宝的收获并不是金灿灿的金银珠宝,而是管理计算机资源的意识和方法。

对计算机文件文件夹的合理管理才能避免混乱,保持电脑的整洁有序。

二、文件文件夹的属性

1、文件:

我们把存放在磁盘或光盘上的有完整意义的一部分数据就称为文件,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文件名来识别这个文件是哪种类型,特定的文件都会有特定的图标。

文件名由文件主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分隔,就像外国人名字组成一样,外国人名中的姓决定了其家族血统,文件名中的扩展名决定着文件类型和性质。

如D盘BBC文件夹下边有个aa.txt文本文件,它的大小是1KB,用表格归纳其性质如下:

文件名称

主名

扩展名

大小

存储位置

图标

aa.txt

aa

.txt

1KB

D:

\BBC\aa.txt

2、文件夹:

计算机磁盘空间里面为了分类储存电子文件而建立独立路径的目录。

文件夹的图标为:

掌握必要的基本常识,认真听讲、观察、分析。

虽然经常接触文件和文件夹,但学生们对文件文件夹的性质、属性并没有系统学习,因此有必要讲授这方面内容,也为管理操作部分打下基础。

 

系统讲解基本常识,让学生了解到基本常识的重要性,知识比金灿灿的金银珠宝更重要。

知识应用

(25分钟)

这节课,我们将要踏上了寻宝的征程。

要找到宝藏,就必须先寻找一张传说中破碎的藏宝图,藏宝图被分为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被藏在哈瓦那广场、欢乐岛、墨西哥湾和圣地亚哥城。

布置操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寻宝”的四关任务,最终收集齐宝藏图纸。

【任务见学案】

具体操作中采取教师重点讲解或学生示范、矫正练习的方法。

1、第一关哈瓦那广场

设计意图:

了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2、第二关欢乐岛

设计意图:

掌握文件查找操作

思考:

如何模糊查找

3、第三关墨西哥湾

设计意图:

掌握复制移动文件操作

思考:

复制与移动有什么异同?

4、第四关圣地亚哥城

设计意图:

掌握文件文件夹删除操作

思考:

被删除的文件其实没有真正删除,它被移动到了哪里呢?

怎么可以彻底删除文件或者还原文件呢?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寻宝”游戏,在练习中掌握文件文件夹管理的基本操作

2、明确查找文件可以按文件名、文件中包含的文字、文件属性作为查找条件。

3、明确复制与移动的相同处都是粘贴后目的目录有了操作的文件,不同处是复制后源目录仍然有操作文件而移动没有。

4、明确被删除的文件其实没有被真正删除,它们只是保留在回收站中,要想彻底删除或者还原可以通过对回收站进行相关操作。

游戏中教学是吸引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学习内容寓于“寻宝”游戏中无疑可以让学生们跃跃欲试,而且每一个任务环环紧扣,承上启下,自然流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渗透了团结合作精神、集体精神及责任感,健全学生的人格及心理健康。

 

通过“寻宝”游戏渗透学习和做人都是要灵活多变,但是一个要做一个正气之人。

提高升华

(选做)

提高题:

找到运行“超级玛莉”所需要的重要组成文件

“超级玛莉”要重出江湖啦,可是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文件没有准备好,请你运用自己学习和掌握到的知识帮助玛莉查找出包含“WZ12X131=2592”文字的.ini格式文件并复制到指定位置,让它顺利复出。

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寻宝”任务后选做提高题

 

分层次教学,让能力强的学生尝试更难的挑战。

 

学习评价

(5分钟)

1、指导学生填写好“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评价表”(见学案),课堂评价即重视学生技能掌握程度评价也强调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2、请小组长在小组课堂评价表中登记各组员评价成绩并为其课堂表现评定等级,做好小组整体表现自评工作。

1、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填写“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评价表”并将成绩上报给小组长;

2、小组长等级成绩并为其课堂表现评定等级,做好小组整体表现自评工作。

学习成果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行自我评价及对他人评价,真诚提出建议,并通过这样的评价进行交流和沟通促进友谊。

课堂总结

(2分钟)

通过这次的“加勒比海寻宝”活动,我们明确了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和基本属性,掌握了文件文件夹管理操作的方法:

查找、复制、移动、删除等,认识到了对计算机文件文件夹的合理管理才能避免混乱,保持电脑的整洁有序。

认真听小结,自己也总结本节课程哪里做得优秀,哪里还有待改进。

归纳学习内容,促进内化知识

勇于进行自我总结,并得到提高

四、在细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次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一般教师都会介绍机房规则,机房规则中有很多“不准”,这样做会给学生以冰冷生硬的感觉,往往会引起部分学生的惧怕心理和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

我在学生第一次进入电脑室前会花功夫将电脑教室打扫干净,将各种物品放置整齐,让学生第一次看到电脑房时,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一下子便喜欢上电脑,这时进行爱护机房的教育便水到渠成,打动心灵。

比如在介绍《认识标记语言HTML》的时候,在编辑一个。

程序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编辑后要进行详细的检查,让他们注意在编写后细心检查源代码的单词或者符号是否会出现错误,如果出现错误,那么这个程序将无法运行。

这样的教育无形中让学生意识到程序的严谨性以及养成细心的优良品质。

再如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刚学会了一点点,便洋洋得意,把一些难听的语言留在计算机中。

就像小学生刚学会写字,就到处乱写脏话骂人一样,不仅对课堂教学带来影响,还给学生间的关系造成紧张,不利于正常学习心理的发展。

针对这些现象,我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谦虚好学的故事,讲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好处,引导他们把学来的知识用来为他人服务,给他人带来方便和乐趣,这样以后这类现象大大减少了。

另外,我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自身应有良好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这样言传身教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从学校发生的典型案例渗透德育教育

用我在德育处工作的所见所闻,在经过我加工,去除不能说的信息后,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

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关系紧张,染上网瘾,造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和其他同学正常交往等现象。

由此可看出,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共事、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那我在课堂上就要教育学生要注重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对各个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然后各自分工。

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援。

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信息素养,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和评价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

面对纷繁的网络世界,计算机老师要更多地注意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

其实,我认为信息技术教材里、课堂上、课余时间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地方都很多,就看教师能不能找到切入点。

希望我在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能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傅霞玲: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陕西教育》2005.6)

[3]魏国栋 吕达: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

[4]吴有玲: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策略》(《甘肃教育》2007.18)

[5]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6]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

[7]陶丰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8]罗文苑:

《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9]《德育教育》

[10]遵义市红旗小学董必兴《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1]《信息技术课德育教育新领域》

[12]《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13]江西

省上犹县第二中学刘春雨《网络信息社会下学生的德育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