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954575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doc

《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

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

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设计特色: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意图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

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

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1、复习导入,探究学文

  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后板书:

冬剪枝春开花夏结桃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孩子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又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这样一方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

通过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

指导读好我的话:

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

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

什么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什么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

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语文是读出来的。

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指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关注弱势群体:

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回答。

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再读课文全班交流。

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理念。

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合作意识又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我接着提问:

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什么怀疑什么他凭什么就相信呢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季桃园。

自由读课文思考:

王大伯的桃园变成什么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又惊又喜,他为什么会吃惊呢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季的疑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惊又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再次感受。

  通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

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5、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

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我从王大伯话里悟出了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是对他们课内知识的延伸,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用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

联系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在开放的、自主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