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上.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54642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辜鸿铭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辜鸿铭上.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辜鸿铭上.pptx

《辜鸿铭上.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辜鸿铭上.ppt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辜鸿铭上.pptx

,辜鸿铭,爱国者、学者,请点击鼠标换页,自言: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辜鸿铭(18571928),字汤生,原籍福建同安。

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葡萄牙人。

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收其为义子,并教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把辜鸿铭带到了英国这个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

临行前,他父亲让他在祖先牌位前焚香祭拜,告诫他:

“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他11岁到西方留学,先后游学于英、德、法、意等国12年。

辜鸿铭的身世,精通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辜鸿铭的父辜紫云,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

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生长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辜鸿铭到了英国,在义父布朗的指导下,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

以优异的成绩被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他英国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

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

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辜鸿铭完成学业后,听从当时在新加坡的语言大家马建忠的劝说,埋头研究中华文化。

回国后,他继续苦读中国典籍。

经赵凤昌推荐,入张之洞幕府就任翻译委员,开始了他人生最为精彩的20年历程。

曾官至外务部郎中,擢左丞。

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张之洞,袁世凯墓辜鸿铭保皇,效忠朝廷,却不迷信个人。

西太后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

“天子万年,百姓花钱。

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了,他在家里开堂会,唱戏三日。

孙中山先生曾说:

“中国精通英文的,只有三个半。

其一辜鸿铭,其二伍朝枢,其三陈友仁。

”还有半个他不肯说,有人猜王宠惠算半个。

国外学术界对辜鸿铭的高度评价,法国的罗曼罗兰说辜鸿铭“在西方是很为有名的”。

英国作家毛姆曾专程拜访他,称他是“中国孔子学说的最大权威”和“声高望重的哲学家”,承认他“在关心于抽象方面的东西的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瑞典的勃兰兑斯赞扬他是“卓著的中国学者”、“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

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与辜鸿铭有信来往,讨论抵御现代物质主义文明的破坏力量问题。

他公开支持辜鸿铭的文化保守事业。

辜鸿铭曾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

接待印度的泰戈尔,曾与之交流思想并合影留念。

印度圣雄甘地称他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而两人并未谋面。

辜鸿铭,泰戈尔,五四运动开始,他成了陈独秀、胡适等人的靶子,而这个倔老头却我行我素,无动于衷。

民国初年,蔡元培聘辜鸿铭为北京大学教授。

他上课时,学生们看见一个邋里邋遢拖着辫子的老者身穿长袍马褂走上讲台,哄堂大笑。

他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此言,学生一片静默。

接着他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使学生们大为惊讶,对他的博学印象极为深刻。

他说:

在你们还没有出生前,我就口诛笔伐,反对“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的卑劣做法。

我在英国读书时就已知道何为祖国,而当时许多中国人对此还不甚了解。

古怪的言行,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

“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

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用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在那样的时候,他还把西方叫作“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坚定而绝望的挣扎。

辜鸿铭说:

辜鸿铭的学术观点,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

他独到地指出:

“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

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

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辜鸿铭的学术观点,辜鸿铭的学术成就,自1883年在英文报纸华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辜鸿铭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

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辜鸿铭的工作是创造性的。

他在古老的中国经典中还加入了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

在他之前,中国的古经典从来没有好的译本。

辜鸿铭的学术成就,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

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

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5年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

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

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对中国文化的忧患,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

那时,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注定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

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

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沉重叹息。

对中国文化的忧患,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

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辜说:

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

辜顿时语塞,无以自遣。

实际上,在西方生活多年的辜鸿铭的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对于那种不幸,他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

但是,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表现出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解。

他孤独地对抗着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他学在西洋,却喜欢东方姑娘,尤其喜爱中国姑娘的小脚。

他的夫人淑姑是小脚,他一见钟情、终身不弃。

辜鸿铭学贯中西,却喜欢中国陋习纳妾。

认为“有妻无妾不完整,一把茶壶岂能配一只杯子。

”于是在婚后次年纳一日本小妾名吉田贞子。

贞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也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

1904年,贞子染病,不治而亡。

辜先生悲痛欲绝,亲为盛殓,将相随18年的爱妾葬于上海外国人公墓,在墓碑上亲书“日本之孝女”几字,并题诗一首:

“此恨人人有,百年能有几?

痛哉长江水,同渡不同归。

”,古怪的言行,辜鸿铭看电影,他的前排坐着一秃顶的苏格兰人。

辜鸿铭把旱烟杆拿将起来,轻轻地敲击那位苏格兰人的秃顶,冷静地说:

“请点着它!

”那苏格兰人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影,冷不防被人一击,大吃一惊,赶紧拿火柴连划数根,才替他点上烟。

辜鸿铭说:

“凭什么理由说你们比我们好呢?

你们的艺术和文字比我们的优美吗?

我们的思想家不及你们的深奥吗?

我们的文化不及你们的精巧,不及你们的繁复,不及你们的细微吗?

呶,当你们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已经是进化的人类了。

你可晓得我们试过一个在世界的历史上是惟我独尊的实验?

”,古怪的言行,辜鸿铭的著作中国人的精神(节选),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

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着童子之心和成人之思。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中国人永远年轻的秘密又何在呢?

诸位一定记得我曾经说过:

是同情或真正的人类的智能造就了中国式的人之类型,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国人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这种真正的人类的智能,是同情与智能的有机结合,它使人的心与脑得以调和。

总之,它是心灵与理智的和谐。

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

清末民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

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然而在中国,对其却冠以“怪”。

他也称自己为“疯子”。

敬之者如林语堂誉之为“怪杰”,鄙之者如胡适之称他“怪物”。

林语堂,外国人问:

为什么中国人留辫子?

他如是答:

为什么外国人留胡子?

外国人问:

为什么中国妇女缠足?

他反问道:

为什么西洋女子束腰?

辜鸿铭答:

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说:

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

辜鸿铭反唇相讥:

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

外国人问:

为什么中国的方言那么多?

他答道:

为什么欧洲的语种那么多,而中国土地广大,人口众多,实等于全欧洲!

中国的语言虽然不统一,可是中国的文字数千年是统一的。

辜鸿铭答:

中国人不识古董,所以要卖给外国人。

银行家是在天晴时硬把雨伞借给你,而在下雨时收回的人。

中国当今做官的有三待:

以匪待百姓,以犯人待学生,以奴才待下属。

辜鸿铭说:

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

毛姆的朋友就给辜写了一封信,请他来。

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辜来。

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辜家的小院。

一进屋,辜就不客气地说:

“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

”毛姆不知所对。

古怪的言行,辜鸿铭对泰戈尔说:

你是诗人,不适合讲东方文化,更不懂易经高深的哲理,你还是去写诗吧!

宣扬东方文化的精义还是让我来作吧!

泰戈尔,辜鸿铭说:

我想应当告诉外国公众,从外国炮舰上开火的第一炮,就将成为一场战争的标志,不是与政府的对抗正如我们迄今的对外战争那样而是一场反对中国人民的战争。

洋人绝不会因为我们割去发辫,穿上西装,就会对我们稍加尊敬的。

我完全可以肯定,当我们中国人变成西化者洋鬼子时,欧美人只能对我们更加蔑视。

事实上,只有当欧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人一种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却毫不逊色于他们文明的人民时,他们才会对我们有所尊重。

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

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辜鸿铭说:

辜鸿铭的著作,1883年,27岁。

首次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华北日报(亦名字林西报)上发表匿名文章,题名为中国学。

认为西方社会学者根本不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最起码和西方文化一样有价值。

1898年,英译论语出版。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在日本邮报、字林西报等报刊发表英文系列政论:

关于中国人民对太后陛下的人格和权威的真挚感情的声明、尊王篇释疑解惑论,鼓吹“惟皇太后不偏不倚,允执厥中”。

系列政论命名为尊王篇。

1901年,开始发表中国札记。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在日本邮报上发表一系列关于日俄战争的文章,为亚洲民族主义高呼呐喊。

同时于日本邮报上连续刊载英译本中庸。

1906年,英译中庸单行本问世。

3月,将当今,帝王们,请深思!

论俄日战争道义上的原因、尊王篇一起寄给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8月托尔斯泰以他的著作译本相赠。

10月托尔斯泰致辜鸿铭一封长信,托翁此信很快发表在德国的新自由报、法国的欧罗巴邮报上。

托翁临逝世时称他自己一生著述“皆不足道。

余以为最有价值者,复中国人某一书而已。

”此信收录在托尔斯泰集卷76中。

1909年,出版张文襄幕府纪闻。

英文版名为中国的牛津运动。

1915年,出版春秋大义。

书中批评西方文明,宣称:

“作为一种道德力量,基督教已经无效”,鼓吹东方文明救世说。

1920年,在美国纽约时报上发表题为没有文化的美国,称美国除了爱伦坡的一首诗外,没有文学。

辜鸿铭的著作,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

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

折衷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

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

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1915年出版春秋大义。

英译本为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说:

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

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进步。

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诸如科学、逻辑学。

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加以表达的。

辜鸿铭梦中常惊呼:

洋人看不起我们临终之言:

名望、地位都不过是泡泡,转瞬即逝外国作家勃兰特夫人说:

辜鸿铭死了,能写中国诗的欧洲人却还没出生!

辜鸿铭画像,辜振甫辜鸿铭的后人,1917年1月6日生于台北,祖籍福建省惠安县。

辜家是在清康熙初年从泉州迁到台湾的,世居鹿港,“鹿港辜家”在台湾家喻户晓。

辜振甫的出身极其显赫,其祖父辜鸿铭是清末名儒,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

1993年4月27日,辜振甫代表台湾海基会与祖国大陆海协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为打破海峡两岸的坚冰,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编后语,辜鸿铭的许多往事早已成为文人们茶余饭后谈笑的资料。

他孤傲、古怪,甚至偏执。

但是在这些故事的背后,人们往往忘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贫穷落后状态的悲哀。

一个为西方人尊重的中国学者直到今天在自己的祖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这就是我制作这个短片的初衷。

爱一个伟大的祖国不难,但是爱一个屈辱、落后的祖国不容易。

辜鸿铭做到了。

他学贯中西,却狂热地爱着中国的文化,没有一点奴颜和媚骨。

他是一个学者,更是一个爱国者。

张浩青2010.1.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