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55865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性质、指导思想和宗旨.ppt

高等教育开放研究,主讲:

杨志红,中共湖南省委高校工委党校,Hello!

Hello!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淳安二中吴杭茂,预备知识,

(一)、政党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二)、政党性质的含义:

党的性质是指一个政党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

它决定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而党的建设又是以党的性质为核心的。

(三)、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党的本质和生命。

党的性质问题,实质上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具体体现在党员的先进性上。

(四)、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十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党的宗旨的内涵:

党的宗旨是指各个政党行事的目的和意图。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纲领和宗旨,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

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可以从其纲领和宗旨来衡量。

归根到底是看他是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人服务的。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六)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一)、两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一个“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体现“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两个“先锋队”,1、首先,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这包含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方面含义:

(1)阶级性:

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

(2)先进性:

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

需弄清几个问题:

(1)党员与工人阶级中的普通分子的区别;

(2)具备党员条件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先进分子入党问题;(3)新形势下看待社会各阶层先进分子入党问题;2、其次,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党从诞生起就肩负着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双重使命。

(2)党是按照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执掌国家政权的。

(3)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

(二)一个“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则;

(2)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社会变革.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人民开始当家作主.建立独立完善国民经济体系,增强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实现国家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锻造一支党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巩固的国防.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发展(3)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体现“三个代表”,1.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部分,党的指导思想,思想是组织的灵魂伟大的组织总是与伟大的思想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党章总纲之二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章总纲,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一个政党全部活动的思想理论体系,十七大通过的修订党章的表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党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1.马克思列宁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科学发展观,一、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品特征和品格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和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核心和必然归宿,一、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特征和品格,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伟大的旗帜和行动的指南,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4.毛泽东思想中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5.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五个阶段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是五四前后至大革命失败,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为毛泽东思想曲折发展时期,第五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毛泽东思想经受考验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人民军队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和文化建设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三大法宝“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中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坚忍不拔,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革命胆略。

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团结一致、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始终不渝地坚信党的领导,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胜地崇高信念。

井冈山精神,坚决跟着共产党走,高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英勇顽强、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集体主义、阶级友爱、严守纪律、同战友和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团结友爱、顾全大局的精神,延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西柏坡精神,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地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在共产党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西柏坡精神,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毛泽东正确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错误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最大,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的名字命名,不能因为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而否定毛泽东思想,三、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的经历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4.邓小平理论的起点5.党的基本路线6.邓小平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7.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发生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个理论成果。

邓小平的经历,第一个时期,民主革命和建国初期,这是他逐渐成长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下独当一面的领导骨干的时期;第二个时期,1952年进京、1954年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56年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这是他进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的时期;第三个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是他成为新时期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的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年党的十二大,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的形成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形成基本理论框架的时期,邓小平理论完全形成和确立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邓小平说:

“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事实就是,或者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中心,强调走自己的路,是不是离经叛道,抛弃马克思主义?

不是,“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

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

老祖宗不能丢啊!

”邓小平,为什么不能丢?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强调了三个方面,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内容而不是某些个别的结论。

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

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事。

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并提,纳入党的思想路线之中;以实践为最高权威,把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组成部分。

重申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把民主和体制改革作为贯彻思想路线的重要条件。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三个代表”的本质、核心和精髓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4.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提出的背景,国内外环境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挑战,对古今中外国家政党兴亡历史经验的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图谋,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世界东西方文化的剧烈激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对我渗透加剧,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国内大局的变化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分配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从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新局面,“三个代表”的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变成“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97年十五大党章规定,2002年十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是“一个代表”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做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三个解放出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2)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科学判断。

(3)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

(4)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真学:

埋下头来学、下苦功夫学。

真懂:

主要观点懂、精神实质懂。

真信:

思想深处信、灵魂深处信。

真用:

联系实际用、针对问题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级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比如,在思想组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又比如,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和解决;还比如,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一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不强,一些党员素质不高,一些党的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的问题,如何切实得到解决;再比如,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如何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各方面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使党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能力;等等。

这些都要求我们党不断提高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

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把最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依据。

如果共产党组织淡化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变性为少数既得利益阶层的政治代表,就会丧失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前提。

在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当时的共产党曾经骄傲地赢得了两个压倒多数:

一个是人民用选票把60%的苏维埃代表席位交给了布尔什维克:

另一个是在反动统治的支柱旧军队中,布尔什维克党也赢得了绝大多数的支持。

然而,1991年的“8.19”事件时,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苏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也得不到1000多万苏共党员的支持,军队也拒绝接受命令,甚至发生倒戈。

事变之后,苏联解体,苏共解散,财产被查抄。

令人震惊的是,查封者不仅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反对,也没有发现有工人、职员、党员自发地去保卫党的区委、市委和州委,或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苏共创业时的辉煌与谢幕时的凄凉充分说明:

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

共产党必须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中,特别要警惕自己,党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不要丢掉了自己的旗帜。

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五、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把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各要素的关系)2.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3.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论,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如何胜利论,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胜利之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科学发展观,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毛泽东思想,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一、党的宗旨的内涵和具体体现

(一)、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并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路线、方针、政策。

这是能否坚持党的宗旨的根本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和群众,并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切向群众负责。

(三)、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尽可能地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

二、党的宗旨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任务决定的,

(一)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

(二)党的地位和任务决定全党必须坚持党的宗旨,三、坚持党的宗旨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唯物史观认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经验反复证明:

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不得好,党群关系就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