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55952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8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心理学.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ppt

《心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ppt(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ppt

,华北科技学院,张景钢,一、事故的定义,事故是可能涉及伤害的、非预谋性的事件。

事故是违背人的意志而发生的意外事件。

我国辞海对事故的定义是:

“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用以工程建设、生产活动与交通运输中发生的意外损害或破坏。

”事故有的是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当前人力所不能全部预防的;有的由于设计、管理、施工或操作时人的过失引起的,称为“责任事故”,这些事故可造成物资上的损失或人身的伤害。

劳伦斯认为:

“事故可定义为干扰一个有计划活动的意外或不希望有的事件,事故不一定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但往往有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可能”。

例如一个人在较高处操作时无意掉下一个扳手,如果扳手是掉在地上,它不会造成伤害、可能也不会造成财产损失;如果扳手先砸到工人的身上,再碰坏工作台上的精密仪器,这就造成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ASSE)把事故定义为: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中断,并有时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的一种意外事件。

”这定义有三层意思:

事故是发生在人们有目的的行动(如生产某种产品)之中;事故是随机事件;事故的后果可能会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

国家经贸委2001年12月20日颁发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将事故定义为:

“事故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也就是造成主观上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的意外事件,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分为五大类。

这里边疾病是指职业病及与工作有关的疾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过程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综上所述,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随机事件,使正常活动中断并有可能伴有人身伤亡、物质损失的意外灾害事件。

由于事故可能发生在各个方面,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事故分成不同的类型。

如把事故分为:

家庭事故、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及自然灾害事故等。

安全心理学所讨论的事故,主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区域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致发生人员伤亡或失能伤害并使工作中断的一切意外事故即因工伤亡事故。

因工伤亡事故,是指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伤害分类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可将伤害分为4类。

(1)暂时性失能伤害。

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或休息可以恢复工作能力的伤害。

(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

导致受伤害者或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的功能发生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

使受伤害者或中毒者完全残废的伤害。

(4)死亡。

二、对事故的影响因素,1.人的个体因素

(1)智力研究指出仅在某些需要较高判断能力的工种(如机场塔台调度员、计算机监控工作),智力高低才影响事故发生率的差异(智力低者事故发生率较高);而在一般工种,智力高低与事故发生并无明显关系。

反之,某些简单的重复的单调乏味的手工劳动,智力高者由于漫不经心,反而存在着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倾向。

因此,国外有些学者建议,智商高于140的人不宜分派去做简单、单调、重复的工作。

(2)健康和体力状况,许多研究表明,健康与事故有关,工人健康状况不良或经常生病者较易发生事故。

除一般健康条件外,身高、力量、平衡、生理耐受能力等,有时会对某些工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更是如此。

与事故有关的身体缺陷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不良,一般说来,视力和听力较好的人事故较少。

(3)疲劳,许多研究表明,疲劳可以引起作业能力下降和事故增加。

许多事故都是由于疲劳引起工人昏昏欲睡、心不在焉、精神恍惚、觉醒水平低下而发生的。

如哈利斯(JAHarris)曾调查286名长途汽车的事故,发现长时间行车和睡眠不足,极易引起司机的疲劳,38%的事故是由于疲劳导致司机在开车时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的。

(4)工作经验,缺乏工作经验对事故发生率往往表现出有较高的倾向。

研究表明,人在从事新的工作一年或一年半以后,事故才显著减少。

有学者指出,新工人在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平均有77项细小的差错而在工作的第六天,差错数将下降到3项左右。

所以应在新工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对其进行就业培训,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制度和规程,端正安全的态度。

(5)年龄,一般说来,年龄较大的工人,因工作时间较长,比年轻人更有经验,工作知识丰富,技能比较成熟,而且年龄较大的工人,多处于条件较好的工作岗位或指导地位,他们暴露于危险的机遇较年轻人为少,尽管随年龄增长,生理功能(视觉、听觉、反应时间、眼手协调能力)日趋减退,总体年纪较大的工人事故较少。

年龄较大的工人事故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个性比较成熟,对自己家庭和孩子以及自己健康的责任感更强了,工作时就比较谨慎和清醒得多,即使一旦出现危险,也能更镇静地处理。

(6)性别,有资料表明,在男性与女性之间,事故率是不平衡的。

匈牙利心理学家鲍利特和摩拉尼(K.kaunietandM.Mourarne)曾研究过男女工人的千人事故率,男工为70.7%71.9%,女工为38.8%41.9%,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7)生活紧张,生活紧张影响人的健康和行为这一观念,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明显的生活紧张(如家中亲人死亡、离婚、片房抵押等),常会使人生一场重病,或者易于发生工伤。

2.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因素,工作环境条件、工作性质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1)物质环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机器、设备的涌现,给工人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

例如,以前只在实验室内用于研究目的的高功率激光,现已广泛用于服装工业的裁剪工序。

新的生产过程和复杂高速的机器设备大大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2)工业类型,事故发生率及其严重性依工业类型不同、工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化工企业发生的事故比金融企业发生的事故要多;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事故发生率较高,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比从事轻体力劳动的工人会发生更多的事故。

一般来说,交通、建筑、采矿、化工、伐木、采石等行业事故发生率较高,也较严重;而汽车制造、纺织、橡胶、轻工等行业事故发生率相对较低。

化工厂和农药厂一旦发生毒物外泄,往往可造成大量人群中毒的灾害,,(3)工作时间,一般工作日时间越长,发生事故的机会也越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研究表明,10小时工作日比8小时工作日的事故明显增多,特别是10小时工作日的最后两小时,是事故的多发高峰,显然这与疲劳有一定关系;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工作日时间越短,或缩短工作时间会减少事故。

(4)照明,照明条件和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已被许多心理学家所证实。

照明对人的心理因素将产生复杂的影响。

照明与疲劳照明对工作的影响,尤其表现在照明不好的情况下人会很快地疲劳,工作效率低、效果差。

照明不好,由于反复努力辨认,造成视觉疲劳。

照明与工作效率,改善照明条件,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达到增加产量、减少差错、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照明与事故,事故的数量与工作环境的照明条件有关。

每年冬季事故增多。

在适当的照度下,可以增加眼睛的辨色能力,从而减少识别物体色彩的错误率;可以增强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前后、远近及相对位置,使工作失误率降低,还可以扩大视野,防止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照明与情绪,据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研究表明,照明会影响人的情绪,影响人的一般兴奋性和积极性,从而也影响工作效率。

一般认为,明亮的房间是令人愉快的。

研究表明,事故发生率随照明效果令人不满意的程度而增加。

美国一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估计,约有25的工业事故是由于照明不足所致。

颜色不同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生理状态,从而改变情绪,影响行为。

冷暖感红、橙、黄等称为暖色系列;蓝、青、绿等称为冷色系列;黄绿与紫称为中间色。

兴奋与抑制暖色能起积极的、兴奋的心理作用,也往往引起不安或神经紧张作用。

冷色能起消极的、镇静的心理作用,尤其青色,有镇静、肃穆之感。

(5)颜色,前进与后退在同一平面上暖色能使人感到距离近;冷色能使人感到距离远。

房间里涂上冷色调或以冷色作为主色调进行布置会使人感到宽敞。

轻与重暖色的物体似乎密度小,重量轻;冷色的物体似乎重一些。

基于相同色调的明色给人以轻快感;暗色加大沉重感。

轻松与压抑颜色明度高会使人轻松、自如、舒畅;明度低会使人压抑与不安。

大与小明度高时物体显得大;明度低时物体显得小。

柔软、光滑暖色调的明色有柔软感;冷色调的明色有光滑感。

和谐、协调视觉对颜色与光线都有和谐、协调的要求,必然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

如蓝天、白云、红日、碧海、红花、绿草。

产生美感诱发情感如幸福感、自豪感、愉悦感增强记忆色彩鲜明、标识明快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强记忆。

作业环境的色彩应用工作房间的色彩调整,工作房间不要色调单一工作间温度较高,空间狭小应配冷色调如蓝绿色,低饱和度、稍低明度。

空旷的车间用高明度、稍高饱和度车间地面用红色、稍高饱和度、低明度车间天花板采用青蓝色采用反射系数高、明快、和谐的色彩,机械设备和工作面的色采调节,色彩与设备的功能相适应设备配色与环境色彩相协调危险与示警部位的配色要醒目操纵装置的配色要突出重点显示装置要与背景有一定对比。

(6)噪声,噪声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对听力的影响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听觉疲劳在噪声作用下,人的听觉敏感性降低,而变得迟钝,表现为听阈提高,当离开噪声环境几分钟后又可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产生的听觉疲劳不能及时恢复,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当听阈位移超过一定限度时,将导致噪声性耳聋。

爆发性耳聋当听觉器官遭受巨大声压且伴有强烈的冲击波作用时,使鼓膜内外产生较大压差,导致鼓膜破裂,双耳完全失聪。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直接与噪声的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频率特性有关。

b)对其他生理机能的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易得头痛、头晕、失眠、多汗、乏力、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神经过敏、惊慌,以及反应速度迟缓等。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等症状。

两耳长时间受到不平衡的噪声刺激时,会引起前庭反应、呕吐等现象发生。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跳过速、心律不齐、心电图改变、高血压以及末梢血管收缩,供血减少等。

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慢性损伤作用,一般发生在8090dB情况下。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经常性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代谢过程的变化,食欲不振,甚至闻声呕吐,导致溃疡病和胃肠炎发病率增高。

据研究,噪声大的行业里溃疡症发病率比安静环境下的发病率高5倍。

c)对心理的影响,使人产生烦恼、焦急、讨厌、生气等不愉快的情绪。

d)对信息传递和工效的影响对信息传递的影响噪声对信号有掩蔽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声音信号只传递非常有限的信息,往往要用手势等信息作补充。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噪声干扰对人的脑力劳动会有消极影响,使人的精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

在嘈杂的环境里,人们心情烦躁,工作容易疲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都直接影响工作效率、质量和安全,尤其是对一些非重复性的劳动影响更为明显。

(7)温度,研究指出,工作环境的温度在20t左右时,事故发生率最低,温度高于或低于20,事故发生率就会增高。

在高温和低温情况下,事故的发生特别频多。

有学者在煤矿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并下温度接近30时,事故发生率比17时增加3倍。

这可能是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工人感觉不舒服而变得粗心大意所致。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年纪较大的工人比青年工人更易受高温和低温的不良影响,从而事故也较多。

(8)其他因素,1)下列因素与事故频率及其严重程度有高度的相关工厂的临时工或季节工事故发生率较较高。

这是因为临时雇员工作不安定,缺乏训练,工作经常变动,难于积累经验。

见异思迁、经常调动工作的男性工人,事故发生率较高。

边远地区的工厂事故发生率较高。

可能是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且缺乏与同行交流的便利,信息不灵。

装卸重物的工作事故发生率较高。

工厂大部分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生活福利待遇差,事故发生率也有较高的倾向。

2)以下两个变量因素与事故严重程度有高度相关工厂管理者能与工人共享工厂的生活设施和福利的工厂,事故的严重程度较低。

工人能分享公司利润的工厂,事故严重程度也较低。

在工作环境中有许多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引起事故,或影响工人的士气和工作动机。

必须对这些因素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工人的士气和工作动机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

3.机械设备设计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