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5656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Word格式.docx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轮廓,系统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培养和提高对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

这门课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以丰富的历史知识、生动的艺术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教育、感染学生方面,都将担负重要的任务。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一)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二)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

派。

(三)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四)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 先秦文学

1.1上古神话

1.2诗经

1.3屈原与楚辞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简介及其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理解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掌握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重点篇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认识《楚辞》在诗歌史上的发展与创新意义。

教学重点:

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九歌》、《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

《离骚》的思想意义,《楚辞》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秦汉文学

2.1司马迁与《史记》

2.2两汉乐府诗

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立言不朽;

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及叙事艺术及品质;

掌握乐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人物刻画;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史记》的叙事艺术;

娴熟巧妙的叙事艺术。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3.1建安风骨

3.2两晋诗坛与陶渊明

了解“三曹”、“七子”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

理解陶渊明的生活道路及思想性格、陶诗的分类及各类的内容;

掌握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渊源。

曹操、曹植的诗歌创作成就;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陶诗的艺术特色。

建安诗歌的时代创作成就;

陶渊明思想的形成。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4.1绪论及初唐诗坛

4.2盛唐诗人群体

4.3李白

4.4杜甫

4.5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4.6晚唐诗歌及李商隐

4.7词的初创及其晚唐五代词

了解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盛况 、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追索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

理解盛唐诗歌的多样性;

理解李白的人生道路及其诗歌创作的风格特征、杜甫诗的卓越成就、崇高和深远影响、元白诗派、晚唐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读李商隐的诗歌代表作品,认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掌握词兴起的原因、词这一新的文学体制从兴起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以及花间词、南唐词的艺术成就。

“四杰”与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王维、高适诗歌的独特风貌;

李白的歌行体作品;

“诗史”;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白居易诗歌创作;

李商隐的无题诗;

佛、道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盛唐山水诗中禅意和禅趣;

李白思想的复杂性对创作的影响;

杜甫律诗的艺术造诣;

《长恨歌》艺术表现上的独创性;

无题诗的朦胧美、多义性及其成因;

词的兴起与音乐的关系。

第五章 宋代文学

5.1绪论及北宋前期词坛

5.2苏轼

5.3北宋中后期词坛

5.4南渡前后词坛

5.5宋诗及其陆游

通过对欧阳修、柳永词、王安石词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此期词坛的发展趋势是:

既有因袭晚唐五代词风的一面,又有开拓革新的一面;

理解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盟主,在散文、诗歌、词方面都创造出最高成就以及北宋中后期词坛的情况;

通过对李清照、辛弃疾等人词作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即词体的抒情言志的功能进一步扩展,词的

时代感和现实感进一步加强,了解宋代诗歌发展的总体风貌、发展历程,对陆游等诗人的诗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时代的关系,此期诗人比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

柳永的词;

苏轼诗歌、词;

秦观、周邦彦的词;

李清照、辛弃

疾的词;

陆游的诗歌。

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及其对词的革新贡献;

苏轼对词的变革和贡献;

秦观词的艺术特点;

李清照、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陆游诗歌的艺术手法。

第6章 辽金元代文学

6.1辽金元文学概论

6.2关汉卿

了解元代社会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

理解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掌握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叙事文学兴盛原因;

《窦娥冤》及其关汉卿的悲喜剧创作。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关汉卿杂剧的语言艺术。

第7章明代文学

7.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小说

7.2明代传奇与汤显祖

7.3《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7.4《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7.5明代短篇小说

使学生对《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对明代传奇的讲解,了解明代传奇发展与繁荣以及十六世纪与十七世纪之交的戏剧大师对中国剧坛所作的卓越贡献、西游记题材的演化、作者、版本、主旨及其艺术特色、明代的神魔小说;

理解《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它所描绘的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以及他对于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共享以及巨大的文学价值;

掌握《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和文言小说的介绍以及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和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及其艺术成就;

《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及艺术分析;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金瓶梅》对白话长篇小说的贡献;

《三言》、《二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

《牡丹亭》的艺术特点;

《西游记》的整体寓意;

《金瓶梅》的悲剧意义;

《三言》、《二拍》的新的价值取向。

第8章 清代文学

8.1清代文学概论及清代诗、词

8.2清代戏曲与《桃花扇》

8.3《聊斋志异》

8.4《红楼梦》

了解清代诗歌、词的发展具体情况;

理解清代戏曲繁荣发展的概况及其内部规律、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新成就;

掌握曹雪芹的家世、思想对他的创作的影响以及主题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吴伟业的“梅村体”、王士祯的神韵诗和神韵说、纳兰性德的词;

《聊斋志异》的孤鬼世界建构及其内涵;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王士祯的和神韵说;

《桃花扇》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

《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学时 环节

知识模块

课堂授课

合计

先秦文学

3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7

宋代文学

5

辽金元文学

2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

4

共计

32

五、教学建议

挖掘教材,在学习和钻研中能够结合历史、结合时代、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背景来理解和掌握教材;

拓宽视野,应当突破教材与课时局限,课内课外密切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外书目,推介相关教学网站,分享优质教学资源;

因材施教,在教学互动中进行了解和指导,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

六、考核评价方法及要求

学生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平时课堂、作业表现和出勤等综合因素形成。

学生的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采用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的方式。

学生的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

七、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1、陈文新:

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6

参考书目

1、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制定者:

(签名、日期)审核者:

(签名、日期)批准者:

(签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