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321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docx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DCS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6.1控制系统停运前的检查包括:

1)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状况进行仔细检查,并做好异常情况记录,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检修;

2)计算机控制系统停运检修前应作好软件和数据的完全备份工作;

3)检查各PCU机柜供电电压、UPS供电电压、仪控段电压、各类打印记录和硬拷贝、各模件状态指示、通道好坏情况、程序强制和修改情况、模件出错信息、各操作员站运行状况、通讯网络运行情况等;

4)测量电子间、工程师站的温度、湿度;

5)检查系统报警记录,是否存在系统记录异常,如冗余失去、异常切换、重要信号丢失、数据溢出、总线切换频繁等;

6)检查计算机系统运行日记、数据库运行报警日记是否存在异常记录;

7)检查计算机设备和系统日常维护消缺记录中是否有需要停机消缺项目;

8)检查PCU柜电源风扇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9)检查远程I/O柜模件、电源、风扇、通讯网络等是否正常,检查机柜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是否合格。

6.2控制系统检修工艺与质量标准

 

项目

检修工艺

质量标准

各PCU柜内滤网、风扇及MMU检查、清洁

拆回所有模件柜内的滤网进行清洗,晾干后装入。

拆回所有模件柜内的风扇进行吹扫,吹扫完成后装入,上电,检查是否工作正常。

清洗后的滤网无杂物,干燥。

更换有破损的机柜防尘滤网,紧固内外部件安装螺钉,确认接线端子及螺钉齐全。

吹扫用的压缩空气,应干燥无水、无油污,压力宜控制在0.05MPa左右,吸尘器应有足够大的功率,设备清洁应用专用清洁剂,

项目

检修工艺

质量标准

与电度表通讯检查

1.模件检查

2.检查电量刷新

在操作员站选择ELECMENU,在显示的电气画面中选择1AUXKWH,观察电量画面中电量是否累计

如果观察发现电量不累计是,在工程师站主机电脑打开一期逻辑软件COMPOSER,选择#2环P24.柜。

右键单击P24选择ISPECT,在弹出的画面SELECTLOGICALICI中选择OK.

在弹出画面中选择2.24.11,右键单击选择RESET,重启。

模件外观清洁,无破损,状态灯显示正常。

电量刷新正常。

组态备份

画面备份

数据库备份

1.机组在大小修之前和组态画面修改完毕后进行备份,刻光盘。

2.组态备份:

路径D/Xyu2-ver3.2

3.画面备份:

路径D/PGP/display

4.数据库备份:

进入软件SystemSetup,-单击export-tagdatebasebuilder-单击export选择导出数据库类型为DBF-输出导出数据库名称

组态备份要有专人监护,按照规定进行备份,刻录的光盘为新光盘。

电缆封堵检查

检查所有的PCU柜及端子柜的封堵情况。

各机柜封堵良好,表面美观,无遗漏。

负荷率测试

通过系统工具或其他由制造厂提供的方法,测试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负荷率和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

各负荷率应在不同工况下测试5次,每次测试时间10s,取平均值,

应满足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所有控制站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负荷率应不大于60%;

b)操作员站、服务站的中央处理单元的负荷率应不大于40%;c)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以太网应不大于20%,其他网络应不大于40%。

项目

检修工艺

质量标准

各PCU柜内电源模件、电源监视模件检查、测试

1)停用相关系统,对各电源插头或连线做好标记后,切断与电源的连接;

2)清扫电源设备和风扇,线路板上元件应无异常,各连线应无断线或松动并重新紧固;

3)测量变压器初级、次级之间和初级端子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规定;

4)复原电源装置,确认根据记录标记可靠连接所有插头,等级设置正确;

5)通电,根据要求测量、记录各路输出电压应符合要求,并建立台账;

6)启动整个子系统,工作应正常无故障报警,

7)对于冗余配置的电源,关闭其中任何一路,检查相应的控制器应能正常工作。

模件外观清洁,电源装置内部,电容应无膨胀变形或漏液现象,通电后应无异音、异味,电源上的各指示灯应指示正常;

项目

检修工艺

质量标准

各PCU柜内模件检查、清洁

1.工作人员戴好防静电手环,将某一PCU机柜的一侧电源停电,再将该侧的电源模件拔出,模件吹扫,机柜内的安装槽吹扫;机柜风扇吹扫;电源监视模件拔出吹扫;吹扫后的模件顺轨道正确回装,该侧吹扫完成,上电,检查是否工作正常。

2.上述正常后,再进行另外一侧电源模件的吹扫,吹扫过程同上,完成后,上电,检查是否工作正常。

3.工作人员戴好防静电手环,对MFP以及NPM、NIS进行吹扫。

注意吹扫时冗余模件都是先拔出一个吹扫(并吹扫安装槽),正确回装后观察模件状态是否正常,正常后再进行另一个模件的吹扫。

4.所有吹扫任务完成后,在OIS环路状态画面上监视所有节点状态,确定所有节点均工作正常。

1.做好防静电措施,对每个须清扫的模件的机柜和插槽编号、跳线设置做好详细、准确的记录;

2.对模件进行清扫、检查:

外观应清洁无污渍、无明显烧伤和烧焦痕迹;模件的各部件应安装牢靠;跳线或插针应设置正确、插接可靠;保险应完好,型号和容量应准确无误;模件标识应正确、清晰;测试模件绝缘应符合要求;

3.模件检查完毕,机柜、机架和槽位清扫干净后,对照模件上的机柜和插槽编号将模件逐个回装到相应的槽位中,就位准确,到位可靠,并将卡锁入扣;

4.模件就位后,仔细检查模件的各连接电缆应插接到位且牢靠无松动;

5.模件通电前,应核对模件保险正确;模件通电后,各指示灯应指示正常。

各端子柜内电源、端子检查

1.电源装置各电源等级电压正常,记录。

2.端子板及接线检查。

紧固所有连接接头(或连接头固定螺丝),各接插件和端子接线;检修后轻拉各连接接头,接头插件和端子接线应无松动。

项目

检修工艺

质量标准

柜内各种接地检查、测试

1.用万用表对地量取接地线的电阻,

2.将接地系统检查结果填入表格。

1.接地系统无虚接漏接,记录。

2.接地电阻小于2Ω,记录。

与各外设及端子与相应模件通讯电缆检查、测试

1.电缆检查

2系统上电,通信接口模件各指示灯指示正确;

3.启动通信驱动软件,系统应无出错信息;

4.利用网络软件工具或专用的通信检测软件工具,确认通信物理连接应正确有效。

利用应

用软件或模拟方法检查测试数据收发正常,实时性应达到设计要求;

5.计算机监控系统与其他专用装置的接口和通信,应检查确认连接完好,通信数据正确无误。

更换故障电缆时,应绑扎整齐、固定良好、布线弧度应满足要求,检修后总线电缆应无破损、断线;可靠接地。

项目

检修工艺

质量标准

部分通道检查、测试、更换

1.模拟量输入(analoginput,AI)信号精度测试:

a)用相应的标准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0%、25%、50%、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或手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与输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输入模件通道精度标准表的精度要求。

2.模拟量输出(analogoutput,AO)信号精度测试,方法与要求:

a)通过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分别按量程的0%、25%、50%、75%、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在对应模件的输出端子,用标准测试仪测量并读取输出信号示值,与输出的标准计算值进行比较;

b)记录各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制造厂出厂的精度要求。

3.开关量输入(digitalinput,DI)信号正确性测试,方法与要求:

a)通过.短接/断开无源触点或加入/去除电平信号分别改变各输入点的状态,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上检查各输入点的状态变化;

b)记录测试的各点状态变化,应正确无误。

4.开关量输出(digitaloutput,DO)信号正确性测试,方法与要求:

a)通过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分别设置0和1的输出给定值,在相应模件输出端子上测量其通/断状况,同时观察开关量输出指示灯的状态;

b)记录各点的测试状态变化,应正确无误。

逻辑完整,信号传输良好。

误差精度满足要求。

端子板外观良好无损坏,接线牢固整齐,通道电压测量符合要求,更换通道时,做好标记。

项目

检修工艺

质量标准

各冗余模件切换试验

1.确认要进行切换试验的PCU所带的设备全部停止运行,可以进行切换试验。

2.工作人员戴好防静电手环,按照记录表格的顺序,用专用插针将MFP(或NPM)主模件停止运行,观察副模件是否立刻投入执行位;再将被停止的主模件启动,待确认其LED灯由7、8变为8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再切换回来。

观察两个MFP(或NPM)状态灯是否均正常(主模件7、8灯亮,副模件8灯亮)。

3.按上述方法将2号炉PCU机柜所有NPM、MFP进行切换,并观察其状态是否正常。

4.全部切换工作结束后,到工程师站打开Composer组态软件,用Inspect功能观察所有进行过工作的节点状态是否正常。

5.全部结果填入表格。

做好防静电措施,试验中必须等到LED灯状态正常后在进行下一步操作。

通讯环路切换试验及环路之间通讯检查

a)投切通信网络上任意节点的设备;

b)在通信网络任意节点上,轮流切断节点设备与总线间的某一通信连接线;

c)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通信总线冗余切换试验:

1)切断主运行总线模件的电源;

2)拔出主运行总线的插头;

3)断开主运行总线电缆或终端匹配器;

4)模拟其他条件进行。

d)同样方法进行c)的反向切换试验;

e)将系统恢复正常。

试验过程中,通信总线应自动无扰动切换至冗余总线运行;指示灯指示和系统工作应正常;检查系统数据应无丢失、设备故障报警正确、诊断画面显示应与试验实际相符。

远程I/O柜与对应PCU柜通讯回路切换试验

检查I/O柜及中间柜的通信电缆和部件的连接头,应可靠连接,接头内的屏蔽线应固定。

端子排至模件插头对应的卡簧应无变形、松动;接线应整齐美观,号牌齐全,无裸露线,接线和插件紧固无松动,各设置开关和跳线设置正确。

无异常,无断线。

项目

检修工艺

质量标准

锅炉、汽机、电气之间硬接线检查

1.接线整齐,所有短接或者拆开的接线应该有详细记录,在解下的线头。

2.各端子板保险、柜内重要保险均正常,若有故障的要更换,并做好记录。

3.机柜内接线检查结果填入表格。

接线牢固,标记清晰无缺失。

柜内各种继电器动作检查

柜内各种保险管检查

1.继电器外观检查及清洁。

2.继电器底座、接线及紧固措施检查。

3.校验继电器,记录线圈电阻、动作电压、返回电压、接点电阻。

4.按原物理位置,回装紧固。

5.整理修订详细、清晰的DCS机柜继电器校验台账。

继电器外观完整,无破损,继电器的电阻电压在规定范围内,不合格更换新的继电器。

回装时轻按插头,防止插针损坏。

时钟同步线检查

1.切断主时钟系统电源,清扫主时钟或卫星对时系统标准时钟装置。

2.检查通信接口,通信电缆。

清扫后,外观应清洁,各通信接口连接正确,通信电缆完好无损。

DCS与定排通讯检查

1.检查通讯模件状态指示和硬接线正常。

2.DCS上发出任一指令,定排相关设备动作。

3.就地操作设备DCS上收到相应反馈。

接线牢固,整齐。

指令反馈偏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指令反馈延时在规定的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