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573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球概论》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赤道(equator)是纬线中唯一的大圆,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4、经线(meridian):

通过地轴的平面同地球相割而成的圆:

经线都是大圆(通常指它的半圆),都在两极相交,大小相同;

本初子午线(primemeridian),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1884年确定)。

5、地球上的方向:

南北方向(经线方向),有限方向;

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无限方向;

理论上亦东亦西;

实际上非东非西。

6、地球上的距离:

因地球是一个球面,两点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角距离,通常用海里表示。

1海里等于经线一分的长度(赤道全长=21600海里)

二、经度和纬度

1、经度和纬度是经线和纬线的“编号”,本身代表一种角度。

2、纬度:

一地相对与赤道平面的南北方向和角度;

纬度是一线里两角,即本地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

纬度在本地经线上度量,南北纬各分90度。

3、经度:

本地子午面的东西方向和角距离;

经度是两面角,本初子午面为起始面;

本地子午面为终面;

经度通常在赤道上度量,东西经各分180度。

三、经(纬)度与经(纬)线的关系

经度和纬度用来区分不同的经线和纬线;

经线即等经度线,纬线即等纬度线。

四、地理坐标

一地的经度与纬度相结合,叫做该地的地理坐标;

同地理坐标相联系的三个大圆。

书写时:

先纬度,后经度;

数字在先,符号在后。

例如:

北京(39o57’N,116oE)。

第二节 天球与天球坐标

一、天球和天穹

1、天球:

以地心为球心,半径为任意的假想球体,表示天体视运动的辅助工具。

(是整球和圆球;

分地心天球和日心天球。

通常是地心天球。

如图:

2、天穹:

地平以上的半个天球(是半球和扁球)

3、天球上的圆和点

(1)地平圈;

天赤道;

黄道

地平圈:

过地心且垂直于地面法线的天球大圆。

它把天球分成可见部分和不可见部分。

天赤道:

就是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把天球分成南北两半球。

黄道:

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

(2)、大圆的极点:

地平圈两极:

天顶和天底;

天赤道的两极:

天北极和天南极;

黄道的两极:

黄北极和黄南极。

(3)、大圆的交点:

天赤道交地平圈:

东点和西点;

黄道交天赤道:

春分点和秋分点。

(4)、大圆的大距点:

地平圈对于天赤道:

南点和北点;

天赤道对于地平圈:

上点和下点;

黄道对于天赤道:

夏至点和冬至点;

天赤道对于黄道:

无名点

4、天球上的方向和距离

东西方向:

俯视,逆钟向为东。

距离:

只有角距离。

牛郎星与织女星相距16.4光年,但是在天球上用它们相距

35o角度来表示。

二 天球坐标

(一)、球面坐标系的一般模式

1、圈

以基圈,始圈和终圈构成一球面三角形;

纵座标即纬度;

横座标即经度。

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一定的经度和纬度的结合来确定。

2、点

原点:

始圈与基圈的交点。

介点:

终圈与基圈的交点。

极点:

始圈与终圈的交点。

对于某颗星的天球坐标可表示为:

*(纬度,经度)

天文学上常用的天球坐标系有:

地平坐标系、第一赤道坐标系、第二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

前两类叫右旋坐标系(向西旋转),后两类叫左旋坐标系(向东旋转)。

(二)地平坐标系

1、用途:

表示天体在天空中的高度和方位;

2、系统:

地平圈,子午圈,卯酉圈;

子午圈:

通过南北两点的地平经圈。

分为:

子圈和午圈。

卯酉圈:

通过东西两点的地平经圈。

以天顶和天底为界分卯圈和酉圈;

3、基本要点:

基圈:

地平圈;

南点;

始圈:

午圈;

纬度:

高度;

经度:

方位(方位0到360

度,自南点向西沿地平圈度量)

(三)第一赤道坐标系(也称时角坐标系)

用于时间度量;

2、圆圈系统:

天赤道,子午圈和六时圈;

时圈:

天球上一切通过天北极和天南极且垂直于天赤道的大圆。

也叫赤经圈。

六时圈:

就是通过东点和西点的时圈。

以两极为界分东六时圈和西六时圈。

3、基本要点:

上点;

赤纬;

时角(经圈改称时圈

自上点沿天赤道向西度量。

卯酉圈;

(为使天体的时角“与时俱增”)

(四)、第二赤道坐标系

表示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

天赤道,二分圈和二至圈;

春分点;

赤经,自天赤道向东度量(为使春分点沿天赤道向东度量,即当时的“恒星时”)

(五)、黄道坐标系:

表示日月行星的位置及其运动;

黄道,无名圈(通过春分点的黄经圈)和二至圈;

基圈;

黄道;

无名圈;

黄纬;

黄经,自春分点沿黄道向东度量(为使太阳的黄经“与时具俱增”)

三、各种天球座标的区别:

1、地平坐标系和第一赤道坐标系:

始圈相同(午圈)但基圈不同,因而高度不同于赤纬,方位不同于时角。

二者的具体差异与当地的纬度有关。

仰极高度体现地平系统与第一赤道向系统的关系:

仰极高度=天顶赤纬=当地纬度。

2、第一赤道坐标 系和第二赤道坐标

7

系:

基圈相同(天赤道)因而有相关的纬度(赤纬)但始圈不同,因而时角不同于赤经。

二者的具体差异于当时的恒星时有关;

恒星时即春分点的时角,或上点的赤经:

天体赤经

+天体当时时角=当时恒星时

3、第二赤道坐标系和黄道坐标系

赤经和黄经都向东度量:

有共同的原点(春分点)。

但第一赤道坐标系以天赤道为基圈,春分圈为始圈;

黄道坐标系以黄道为基圈,以无名圈为始圈。

所以,赤纬不同于黄纬,赤

经不同于黄经。

各种天球坐标系的比较

【课后练习】

复习思考题

15

第二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掌握不同层次的宇宙结构(特别是太阳系和地月系)及其对地

球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了解恒星的组成,太阳系的起源,总星系,宇宙,恒星的演化,多普勒效应,大爆炸

宇宙学,天文新发现。

理解星际物质和星云,月面的自然条件,彗星、流星、恒星的组成,恒星的自行,太阳系的发现,太阳系的星云假说。

掌握:

(1)恒星和星系:

恒星的定义、恒星的运动、恒星的发光和光谱、恒星的光度、亮度、视星等、绝对星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恒星的划分,银河和银河系的概念,银河系的结构,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2)太阳系:

太阳的大小、日地距离、太阳的热能和温度、太阳大气、太阳活动、行星分类、行星的分布规律、行星的运动规律、行星运动轨道的特征。

有关行星运动的计算。

(3)地月系:

地月系的组成,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速度,月球的同步自转,月相变化规律及周期。

恒星的光度、亮度、视星等、绝对星等的计算。

太阳的结构和太阳活动;

行星及其运动规律;

彗星的结构,恒星及其恒星的光度、亮

度和星等的关系;

银河系的组成与结构;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变化规律及其周期;

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数据。

恒星及其恒星的光度、亮度和星等的关系;

月相变化规律及其周期。

日、地、月三者

在空中的位置关系。

以录像、VCD/DVD、多媒体课件等直观生动的教学媒体展示地球的宇宙环境、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发展和演化,再从理论上分析、论证相关原理,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查阅资料来加深对宇宙等天文学知识的了解。

录像、VCD/DVD、多媒体课件。

本章教材首先讲恒星和银河系,使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然后再

逐渐缩小范围讲解太阳和太阳系;

视野逐渐缩小,最后讲解地月系。

这种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讲解使学生逐步建立空间概念,理解日、地、月三者在空中的位置关系,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多媒体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读图用图能力、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9课时

第三节恒星和星系

一、恒星

1、定义:

就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形的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其成分主要是氢其次是氦。

恒星的本意就是固定不变的星。

2、恒星自行:

对于观测者而言,恒星每年在天球上都要移动一定的角度,这种移动就叫恒星自行。

二、恒星的发光和光谱

1、恒星的发光:

恒星演化史上某个阶段的现象。

要有巨大的质量;

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

2、恒星的光谱:

恒星的光谱反应恒星温度的高低;

光谱中的吸收线和发射线反映恒星化学成分;

三、恒星光度和亮度

1、恒星光度和亮度的概念:

亮度:

指地球上的受光程度,亮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光度:

指恒星自身的风光程度,它与本身的温度有关,与距离大小无关。

恒星光度和亮度用“星等”来表示。

2、星等:

视星等(m)和绝对星等(M):

视星等是亮度等级;

绝对星等是光度等级。

星等越小;

亮度越大。

星等以等级递减,亮度以等比(R)级数增大:

R=(100)1/5;

lgR=1/5lg100=0.4;

R=2.512。

标准距离(10秒差距)下的视星等为绝对星等:

(光源的视亮度与其距离平方成反比)

3、天文学的距离单位:

天文单位,光年,秒差距;

天文单位:

就是日地平均距离。

149,600,000千米;

光年:

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

秒差距:

若日地距离对某颗星的张角为1角秒,则星距太阳的距离为一个秒差距。

1秒差距=206265天文单位;

大多数恒星的M(绝对星等)大于太阳。

四、恒星的多样性

1、按组合形式来分:

单星,双星,星团;

2、按恒星光度变化来分:

稳定恒星;

变星,新星,超新星;

3、按恒星光度和温度的关系来分(赫罗图):

主序星,白矮星,巨星,超巨星;

4、脉冲星,中子星。

五、银河系和银河

1、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现象。

银河系:

是以银河命名的;

星系(形似圆盘);

银河:

是银河系在天球上的投影(环天光带);

银河系总质量:

大约1400亿太阳质量;

星数:

1~2千亿颗。

恒星约占90%,星云和星际物质约占10%。

2、银河系结构:

是一个又圆又扁的圆盘体,它的中部较厚,四周较薄,就象运动场上的铁饼。

其组成为:

由圆盘体(直径8万光年)和银晕组成;

圆盘体分核球和银盘两部分;

核球的中心部分叫银核,银核中心部分叫银心。

3、太阳在银河系内的位置和运动太阳的位置:

位于银道面附近;

距银心约2.4万光年;

银盘在运动中形成一些旋臂,太阳位于其中的一条旋臂上,太阳绕银心作转动,同时太阳还相对于邻近恒星的运动,向着武仙座方向前进。

太阳绕转银心:

速度为250公里每秒;

周期是2.5亿年。

六、总星系

河外星系:

除银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

星系群:

相互邻近的星系组合而成的天体体系。

星系团:

比本星系群更加庞大的天体体系。

总星系:

比星系团更高一级的天空世界。

七、宇宙

哲学宇宙:

宇宙无限;

空间无限:

无边无际;

(无边界,形状和中心);

时间无尽:

无始无终;

(无起源,年龄和寿命)

科学宇宙:

指总星系;

时间上有起源,空间上有边界;

大爆炸宇宙学。

第四节太阳和太阳系

一、太阳的距离和大小

1、日地距离:

149600000公里;

(即天文单位)

2、太阳的大小:

半径约70万公里(地球半径109倍)

3、地平视差和半径:

根据距离和视半径推算线半径。

4、质量:

1.989×

10E33克(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二、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

1、太阳热能:

(1)太阳常数:

1.97卡/平方厘米.分,或8.16焦尔/平方厘米.分。

太阳常数是在日地处于平均距离,太阳光垂直照射并排除大气影响的条件下,地面上单位面积每分钟所接受的太阳热量。

(2)太阳辐射热能总量:

3.826×

10E26焦尔每秒

(3)地球所得:

1.74×

10E17焦尔每秒(占22亿分之一)

2、太阳温度:

(1)、根据太阳辐射热量数量推算称有效温度;

(2)、根据太阳辐射光谱测定称辐射温度;

太阳光球温度:

5770K;

太阳中心温度:

15000000K;

日冕温度:

1500000K。

3、太阳热源:

(1)、产热过程:

热核反应(氢核聚变为氦核)

(2)、产热方式:

质量转化为能量;

(3)、产能中心:

在太阳核心

4、太阳大气:

太阳可以直接观测的外部层次

(1)、光球:

是太阳大气的底层,最明亮,厚度500千米。

(2)、色球:

是太阳大气的中层,亮度仅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厚度2000千米。

(3)、日冕:

是太阳大气的外层,亮度仅及色球的千分之一,无明显的上界。

三、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各种变化的总称(太阳“天气变化”)

1、黑子:

扰动太阳的明显标志,各种变化皆与星子同步起

2、耀斑:

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对地球的影响最强烈;

3、磁暴,电离层干扰,极光。

四、九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以地球为界分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

以小行星带为界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五、行星绕太阳公转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行星轨道都是椭圆;

太阳位于椭圆的焦点之一。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与时间成正比,即面速度不变。

1 2 1 2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两行星周期平方之比,等于其距离立方之比:

T2/T2=a3/a3

1 1 2 2 1 2

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修正了第三定律,T2(M+m)/T2(M+m)=a3/a3

开普勒认为,行星单纯绕太阳中心运动;

牛顿认为,行星和太阳都绕它们的共同质心;

质心的位置取决于二者的质量比。

开普勒廓清了行星轨道的特征,指出了行星怎样运动;

获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誉。

牛顿解释了行星运动的物理原因,回答了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

至此太阳系理论完全确立。

六、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按行星物理性质分类)

1、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太阳较近,质量较小,平均密度高,以重物质为主,温度高;

2、类木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较远,质量大,平均密度低,以轻物质为主,温度低。

七、彗星和流星体

彗星本质上是在偏心率很大的轨道上绕日运行的冰物质。

彗星奇特外貌是它通过近日点前后的暂时现象;

哈雷彗星;

流星体。

八、太阳系的起源问题

行星轨道的共同特征: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星云假说的基本论点:

形成太阳系的物质基础是弥散星云;

形成太阳系的动力来源是自引力。

意义:

“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恩格斯语)

第五节月球和地月系

一、月球的距离和大小

1、月地平均距离:

384000公里;

2、半径:

1738公里;

3、质量:

地球质量的

1/81.3。

二、月球的运动

1、月球绕转地球:

(1)、轨道形状椭圆,偏心率00549;

(2)、周期:

27.32日(恒星月);

(3)、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1公里每秒。

2、月球自转:

(1)、与其公转同步(方向相同,周期相等),称同步自转;

(2)、大体上只看到相同的半个月面。

三、月相

月相:

就是月球的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

1、月相变化的因素:

太阳照射方向;

地球观测方向。

方向相反,新月;

方向相同,满月;

方向垂直,上弦月或下弦月。

2、月相变化周期:

29.5306日(朔望日)

3、月相、方位和时刻

月相

距角

太阳出没比较

月出

中天

月落

见月时间

新月

偕日升落

清晨

正午

黄昏

彻夜无月

满月

180º

此起彼落

半夜

通宵见月

上弦月

90º

迟升后落

上半夜西天

下弦月

270º

早升先落

下半夜东天

4、月亮愈圆见月时间越长四、月面的自然条件:

(一)、月海,月陆,环形山;

没有大气,没有生命

1、月海:

月球上比较阴暗的部分。

其实那里没有任何形式的水,而是广阔的平原。

较大的月海有10个。

分布在月球的东、西部地区。

2、月陆:

月球上比较明亮的部分,是月球的高地;

3、环形山:

中部低凹,四周凸起的环形地带。

现在叫月坑。

4、月球上的山脉:

月面上也有连绵的山脉,高度达7000~9000km。

5、月球上的亮线和暗线:

亮线:

叫辐射纹,是从大环形山向四周辐射的明亮线条。

暗线:

是深陷的裂缝,有如地面上的沟谷,被叫做月谷。

(二)、月面的物理状况

1、月球上有失重现象

2、月球上没有大气、水分,温度日变化剧烈,无生命

3、月球的内部结构及变化:

月球并不是一存不变的,月球上的月震和火山爆发时刻改变其形状。

其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

(三)、在月球上看天象

到月球上旅行,不仅会为月面上那迷宫般的环形山脉,飘飘欲仙的失重现象,绝无鸟语花香的寂静感到新奇,而且在它上面观察天象,日、地、星辰的出出没没,更是别具一格妙不可言。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的规律性和运动产生的后果,为学习下一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了解傅科摆偏转速度公式的推导,视太阳日的长度及变化,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的演示实验,黄道十二宫及来历。

理解:

恒星日、太阳日、太阴日、恒星年、回归年、近点年、食年、岁差、黄赤交角、黄白交角、恒显星、恒隐星、出没星、恒星周年视差、太阳周年运动、傅科摆偏转速度公式。

关于地球的自转,应掌握:

1)地球自转的证明(主要掌握傅科摆证明);

2)地球自转的规律:

主要掌握自转的周期(三种周期的关系)及自转的速度(方向、速度);

3)地球自转的后果:

主要掌握不同天体的周日运动和地球上水平运动的偏向,恒显星、恒隐星、出没星及三种星区的计算。

1)地球公转的证明:

恒星的周年视差、恒星的光行差;

16

2)地球公转的规律:

公转轨道、公转周期、公转速度;

3)公转的后果:

恒星的周年视差、太阳周年运动、行星同太阳的会合运动、月球同太阳的会合运动,行星会合周期的计算。

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方向、天体的周日运动、地球水平运动的偏向;

地球公转的轨道、周期、速度。

用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三种周期及其他们的区别、地球自转的速度、不

同纬度天体的周日运动,地球水平运动的偏向。

恒星的三种星区范围的计算,行星会合周期的计算。

从寻找地球运动的证据入手,说明地球运动的规律性及其后果。

地球的运动缺乏直观性,需要借助教具、录像、动画和多媒体课件来演示。

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的内容在形式上相同(都是从寻找地球运动的证据到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后果),可采取类比的方法讲授。

关于运动的周期,采用定性和定量计算相结合。

充分利用图解法和动画演示法,是教学本部分内容的有效方法。

在会合运动部分还要结合第一章天球坐标的内容。

地球仪、三球球仪、多媒体课件投影演示。

【教学时间】

本章教材的核心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本章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关键是建立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空间概念,主要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后果。

因此本章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有关概念;

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为使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物质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多利用多媒体和教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学生从观察入手,步步深入地理解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极其知识间的联系,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