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494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2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2页
亲,该文档总共1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教材内容:

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课)共有4个子目,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神曲》中的人性”、“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第一子目从整体上讲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实质和影响。

第二、三、四子目通过诗歌、绘画、戏曲三个方面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突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一、课标要求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3、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二、教学目标

知道但丁和《神曲》。

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

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通过对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作品的朗诵与分析,理解其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认识文艺复兴是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本课教师的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通过看图说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名言赏析: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教师引入:

改革开放以来,对个性的追求成为一股潮流。

近30年来,很多大中小学生在他们的毕业留言册上都写过这句话,或者在憧憬未来时表达过这样的思想。

同学们,在你们的留言册上有过这句话吗?

你们谁能说出这句名言的作者和他揭示的主题思想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作新课导语:

社会越是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就越为社会所尊重。

作为新新人类的“90后”,同学们是追求个性化的主力军。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早追求个性解放、尊重人权的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西欧社会的最高主宰力量是(),他们的专制统治禁锢思想,扼杀人性。

②()世纪,西欧许多人发掘和继承()和()的文化传统,追求()和(),表现了人类()的本性。

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

③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向()过渡的标志。

这部作品批评了()的罪恶,强调()的伟大;提倡追求(),反对()。

④达·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和(),还涉足()等各个科学领域。

堪称()的文化巨人。

⑤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国的著名文学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和《》,合称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

以上是我们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那么,同学们看看四个子目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诗歌:

但丁《神曲》欧洲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文艺复兴:

14-16世纪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

人文主义

绘画: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性

戏曲: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2、活动探究:

步骤一:

看一看,画家笔下的诉说

图一:

中世纪的一副镶嵌画(图略)图二:

《最后的晚餐》(图略)

教师提问:

比较上面两幅图画,你觉得画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图二人物内含“神秘的微笑”,其含义是什么?

(通过中世纪宗教绘画与《最后的晚餐》的比较让学生找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以前相比反映了什么思想的光辉。

教学目标:

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说出达芬奇的主要成就。

步骤二:

读一读,文学作品流淌的情感

《神曲》节选(内容略)《哈姆雷特》节选(内容略)

学生带着感情朗诵后教师提问:

《神曲》表达的主题内容是什么?

结合《哈姆雷特》的节选,谈谈你如何理解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并简要概括这些作品是怎样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

(教学目标:

知道《神曲》,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步骤三:

议一议,新时期的“文艺复兴”

北京大学教授林庚老先生说:

“由于文艺复兴,欧洲社会才逐步地步入了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自由发展时代,同时也就使自然科学得到更大的发展,所以才会有了这个时代的胜利。

”钱学森老先生说:

“欧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也是科学的伟大复兴,它把人们从上千年的封建枷锁和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人重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人自身。

因而,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为人类的才能和智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教师提问:

结合我们现在受到的教育,体会两位文化老人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感受文化巨人对封建教廷的抨击与控诉、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人生观,认识文化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巩固提高

①如果有人想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你会说“他”是

A但丁B达·芬奇C彼特拉克D莎士比亚

②15世纪以抨击教会、反封建为思想核心创作一部文学作品,对它评价最高的应该是

A国王和贵族们B教皇C城市资产阶级D僧侣们

③被认为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莎士比亚的《麦克白》B但丁的《神曲》

C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D拉斐尔的《大卫》

④如果让你出一期“张扬人性——欧洲中世纪的终结”的主题板报,请完成下列题目:

本期板报的中心历史事件是

在人物方面你选择的是、和。

你会选用他们的哪些成就(文字或画作)展示在板报上(每人一项)?

如果让你对他们的成就做个评论,你怎样描述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用三个词写出你在学习生活中从他们身上学习的优良品质:

、、。

四、教学反思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教学设计)

设计者:

备课时间:

教材内容:

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共有3个子目,分别是“欧洲以外的诱惑”、“哥伦布的发现”和“首次环球航行”。

第一子目介绍了从15世纪开始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动机和条件。

第二子目介绍了哥伦布的探险活动。

第三子目介绍了迪亚士、达·伽马的探险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第三子目最后用两段课文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后果。

一、课标要求

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及技术条件。

了解哥伦布的探险经过,知道哥伦布是新大陆的发现者。

知道迪亚士、达伽马的航行以及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探险的经历。

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编演小品,体验航海探险的艰难。

巧设历史情境,以现场采访的形式深入感受探险的艰难,分析探险家们共同具备的心理素质。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欧洲探险家的远航,分析二者的异同。

通过对欧洲航海家在航海历程中体现的勇气、决心及团结合作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坚毅、进取的性格。

学习哥伦布敢于打破常规向西航行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中“复述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可以通过课堂表演由学生自主来学习。

教师再把具体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放在课堂表演后由学生来讨论回答,达成学习目标。

本课难点在“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可以通过课堂导入(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切入)先进行铺垫。

再通过场景对话的活动从不同角度展现新航路开辟对东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的作用。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八年级下册学习的马可·波罗的故事并介绍《马可·波罗行记》,从古代文明交流的角度引入本课。

教师提问:

1、文明之间的交往方式有哪两种?

2、两种交往方式比较,各有什么利弊?

对东方和西方各产生什么影响?

3、你知道欧洲进入近代以后怎么与东方世界交流的呢?

[学习新课]

步骤一:

回眸——追寻探险者的足迹(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从()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和(),史称“”,主要国家是()和()。

②()年,哥伦布从()出发,横渡(),先后到达()、()、()等,使广大中、南美洲地区成为()的殖民地。

他称那里的土著居民为“”,加勒比海上的这些岛屿为“”。

③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原因:

欧洲以外的诱惑 

积极影响

探险者的梦想

哥伦布的发现影响

行动:

消极后果

首次环球航行

步骤二:

体验——感受探险的艰难与荣耀

课堂表演:

时空连线——与探险者面对面

(1)准备:

选出节目主持人,推选哥伦布、麦哲伦、西班牙国王、记者的扮演者,其余同学作为现场观众。

(2)设计过程:

先再现四个场景,然后以谈话形式进行现场的问答,最后由全体观众讨论问题。

(3)过程表演:

主持人:

今天我们《时空连线》节目的主题是新航路的开辟,我们的记者将再次穿越时空,而这次的被采访者是哥伦布、麦哲伦和在他们背后支持他们的西班牙国王。

场景一:

采访即将远行的哥伦布

记者:

请问哥伦布先生,您对这次远航的困难是怎么估计的?

哥伦布:

虽然我们走的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线,但是以我数十年的航海经验,我们对可能发生的困难还是有预计的,首先是没有任何航海图可供我们参考;其次在茫茫的大海上,食物和淡水的供应也是个问题,长期吃不到蔬菜会让我们的水手患上可怕的坏血病,甚至是瘟疫!

当然,据说东方人是很文明的,但是也不排除我们会碰上可怕的怪物,哈哈!

记者:

那你们有什么准备来克服这些困难吗?

哥伦布:

当然!

上帝与我们同在!

我们几十年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逢凶化吉,我的船上可都是老水手!

何况还有东方传来的罗盘可以辨认方向。

我们带了充足的食物和淡水,还可以随时上岸补给。

我们有全西班牙甚至全欧洲最强大的火炮和火枪,不管碰到什么凶恶的土人,要是不听上帝的钧旨,不听我们伟大的国王的话,我让他们吃够炮弹!

记者:

好的,谢谢!

场景二: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采访麦哲伦

记者:

麦哲伦先生,恭喜你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行程过半,在即将进入印度洋之前,您有什么感想?

麦哲伦:

很荣幸自己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环球航行船队的领袖。

但是我们才走了一半,我们将继续努力!

记者:

那您在菲律宾有什么计划吗?

我看到你们的船员好像有长期驻扎在这里的准备。

麦哲伦:

哦,是这样的,本地的土著对我们伟大的上帝和西班牙国王有小小的不敬。

他们拒绝了我的一些好意,不愿意把他们的香料和财富与我们交易。

因此,必须以上帝的名义给他们一些惩戒。

我们的船员正在做一些准备,你知道,我们白种人的枪炮是很厉害的,我们终将把他们的财富奉献于上帝!

记者:

祝您好运!

但是暴力总是不好的……

场景三:

在西班牙王宫采访西班牙国王

记者:

尊敬的陛下!

我刚刚采访过您的臣下哥伦布和麦哲伦。

请问您为什么愿意支付巨款,让他们去未知的世界冒险?

我看到在遥远的东方,很多未知的困难很可能让您的投资成为泡影。

西班牙国王:

正像你们中国人讲的一句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如果不尝试一下,我们西班牙怎么能拥有广阔的领地和巨额的财富呢?

走出去会有很多困难,但是不走出去,永远不能称霸欧洲甚至世界!

你要知道,当他们的船队回到西班牙的时候,就是西班牙在世界上雄起之时!

场景四:

《时空连线》节目现场

主持人:

我们的记者已经结束了采访。

下面就请现场的观众议论一下:

①500多年前的哥伦布取得了什么成就?

他能实现远洋航行的梦想条件是什么?

②哥伦布说:

“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这句话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做了什么?

③从被采访者的回答中,请你预计一下他们的远航会为西班牙带来什么?

给美洲和菲律宾的人们又会带来什么?

④你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在远洋航行活动中体现出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

步骤三:

感悟——追逐梦想,实现生命价值

一位诗人说过:

“如果没有梦想,就象鸟儿失去了翅膀。

”是的,每个人都有梦想,不一样的内容却一样的美丽。

哥伦布、麦哲伦的探险梦激励着他们扬帆远航,不断克服困难,终于开辟出一条条新的海上航线。

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的很遥远,但没有梦想的人生是苍白的,只要我们不放弃,关山万里,只要梦想依旧,我们就会在艰难的跋涉中寻找到生命的价值。

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说出你的梦想和计划吧!

(由学生自主激情发言)

[课后作业]

动手画一幅简易的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为本单元活动课作准备。

四、教学反思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教学设计)

设计者:

备课时间:

教材内容:

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共有3个子目,分别是“把国王送上断头台”、“光荣革命”和“限制王权的法案”。

三个子目展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复杂的背景、曲折的过程、双赢的结果和深远的影响。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英国长久以来国王和贵族的权力之争,突出表现在国王与国会的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会逐渐成为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权力阵地。

第二子目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第三子目介绍了《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第三子目最后用一段课文阐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一、课标要求

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世纪以来国王和国会两大政治势力权力斗争的激化。

知道“光荣革命”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能说出《权利法案》的内容及作用。

知道什么是君主立宪制。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通过对英国社会现象的古今对比,探究英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通过课堂表演,理解“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通过对《权利法案》文本的分析和运用,理解《权利法案》的本质。

理解17世纪末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是当时社会的进步。

认识“光荣革命”后英国国会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政治上的妥协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种措施。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涉及政治史方面的内容。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对于政治问题不感兴趣,或者是浮于表面的理解。

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多从感性材料入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且课程标准中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没有要求,重点在《权利法案》的内容以及影响。

所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结合现代英国的一些现象,以古释今。

学生容易理解,也符合课标要求。

(二)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出示保留英国中世纪特色的卫兵礼服图片,教师提问:

请估计一下其服饰风格所处的历史年代。

学生发言后出示当代白金汉宫卫兵的图片,注明当今的时间。

教师引导:

英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实行典型的西方民主制度。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国家还保留着国王,甚至连王宫的卫兵还穿着中世纪的军服。

请注意:

这不是拍古装片,也不是旅游景点的古装特色,而是法律规定的王宫卫队的工作制服。

这好像很矛盾,但是在英国又确实存在。

这样一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学习新课]

步骤一:

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盘点,初步构建知识结构:

①()年,英国爆发了反抗()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的双方是()和(),主要围绕(

)的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先后爆发了两次内战,()率领的议会军打败了王军。

②1688年,英国社会上层势力发动政变,迎接()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到英国执政,这一事件被称为“”。

③()年,英国()制定并批准了《》。

主要内容:

(1)

(2);(3)。

影响:

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英国确立“”。

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1)使英国确立了代表()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

(2)英国革命迅速波及其他(),推动了()的发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或使用多媒体展示:

查理一世激化:

内战处死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对英国

解散国会影响

对欧洲

妥协:

克伦威尔独裁“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步骤二:

体验探究,深入理解历史

小品表演——女王代表来议会

(提前选出学生扮演议长一人,女王代表一人,首相一人,其余同学扮演议员,教室改为英国下院)

下院议长:

全体肃静!

请肃静!

今天,我们要讨论我国政府关于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英镑的议案。

按照我国法律,女王陛下有权莅临下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但是今天由于女王陛下身体不适,所以派出代表来下院旁听。

现在首先请今天的女王代表进议场。

(议长来到门边,这时,敲门声响起)

议长(并不开门,隔门询问):

来者何人?

女王代表(门外作答):

我是陛下的代表,请求进场代表陛下听听大家的讨论。

议长:

可有身份证明?

代表:

有陛下的权杖为证。

议长(开一条门缝):

权杖拿来,在外稍候。

(代表拿出女王的权杖,交给议长)

议长(关上门,向议员展示女王的权杖):

请大家验证,是不是陛下的标志?

众议员:

是,可以进来了。

(议长开门,交还权杖,请代表入内,坐上座)

议长:

接下来请首相阁下发言,解释政府提案的原因。

首相(先向女王代表鞠躬,再向各位议员鞠躬):

尊敬的陛下代表,尊敬的各位议员。

由于我国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原有的个人所得税其起征点过低,虽然去年已经把原来800英镑的起征点提高到1600英镑,但是税收范围还是很大。

由于今年我国物价涨幅持续冲高,为了增加民众收入,政府决定一次性把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英镑。

而且经过计算,如果提高以后,政府税收减少地非常有限,但是对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意义却比较大。

请各位议员就此问题发表看法。

(议员们先交头接耳讨论一番,然后纷纷表示同意)

议长:

既然没有人提出置疑,下面我们就开始表决吧。

我建议用举手的方式表决,不同意的请举手。

(没有人举手)弃权的请举手(寥寥几人举手)。

好,现在我宣布,本议案通过。

(议长把表决结果写成文件,交给女王代表)

议长:

按照我国法律,本议案要女王陛下批准才算完成所有法律程序,请代表先生用印吧。

代表:

当然当然,下院已经表决通过的税收议案,陛下当然是全部赞成!

(代表代替女王在文件上盖章)

议长:

好,今天的议程结束。

欢送陛下的代表!

(2)问题引导:

①请选择,女王代表来议会时,议员们对他是非常尊重还是一般尊重?

为什么?

②为什么女王代表要受到严格的盘查,还要议员的同意才能进议会?

这体现了什么?

③为什么议会决定的法案女王的代表直接就盖章表示同意了?

这说明女王同议会之间的权力是怎么分配的?

④本小品说明了英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这是哪个法律文件规定的?

⑤从君主专制到上面小品反映的制度,英国走过了什么道路?

请简述之。

步骤三:

感悟历史

从历史上你死我活的暴力斗争,到今天白金汉宫与议会大厦在伦敦的和谐共处;从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前掉下的头颅,到今天女王陛下频频出席各类重大外事活动,英国的历史在1688年拐了一个弯。

这一年,贵族和国王都放下了手中砍向对方的屠刀,达成了关于权力的妥协协议,并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把这个方案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且沿用至今,才有了今天英国社会现代民主制度和君主制度共存并不相悖的现象,才有了伦敦城里现代与古典建筑相互辉映的美景。

那么,

(1)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后,对英国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结果说明这个历史事件的妥协对英国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2)根据上题的回答,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

(3)如果用历史的经验来推动我们个人的自身发展,我们又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课后作业]

情境设计:

1839年,英国女王的花园要进行扩建工程,这项建设项目影响到白金汉宫的邻居约翰一家。

约翰拒绝了女王管家提出的拆迁方案,表示不要巨额的补偿也要留住自己祖上传下来的故居。

在协调未果后,王宫自作主张开始大兴土木,约翰一家在白金汉宫门口抗议,结果遭到王宫卫兵的逮捕。

要求:

假如你是一位律师,请根据《权利法案》的内容及立法原则,为约翰写一篇要求无罪释放的抗辩文章(300字以内)。

四、教学反思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教学设计)

设计者:

备课时间:

教材内容:

本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

来克星顿的枪声、《独立宣言》的旗帜、“开国元勋”华盛顿。

第一目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开始的标志事件,第二目讲述《独立宣言》的颁布、内容、标志及评价,第三目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的斗争过程(转折、胜利、独立)及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一、课程标准

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英国对北美的高压政策,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的发表及内容,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巴黎和约》,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他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历史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阅读课文,锻炼查找和提取关键知识点的能力;

通过扮演历史、讲故事等方法,逐步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讨论话题“华盛顿创造了美国历史”,初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课后“每课一得”,使学生认识到: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美利坚民族已经出现,因而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落后地区的民族、人民只要紧密团结在一起,英勇抗争,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争敌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九年级学生通过可媒体或多或少对美国都有所了解,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利用美国历史上的第一面国旗与当今美国国旗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师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可编排历史小短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

复习提问: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因反对革命而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是?

2、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国会颁布的重要文献是?

3、“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星条旗,同时提出(或随机出示)问题:

(1)美国国旗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上面的横条和小星星各代表什么?

学生活动:

观察美国国旗,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

 

美国的国旗也叫星条旗,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带象征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50颗小星星象征美国现在的50个州。

教师说明:

如今的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

北美13个殖民地是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民族独立而战”这一课。

(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表演短剧,揭示原因。

1、来克星顿枪声

(1)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由三名学生分别扮演英国、法国、北美人民的代表,其中学生甲扮演英国代表,学生乙扮演法国代表,学生丙扮演北美人民代表。

由以上三名学生表演课本剧,揭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活动:

(课本剧表演)

甲:

我们大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想把北美作为我们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发笔横财。

乙:

英国人能够占领北美市场,我们法国也不能示弱,我们要同英国人一决高低,唉!

七年的战争我们最终失败了。

(惊惶失措地退场)

甲:

同法国的七年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由于长期战争导致了我们国家财政困难,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