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550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x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开设目的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以往统一的课程计划,单一的课程结构,划一的课程内容,己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必须开发以学校为特色的教育资源,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常州市教育局和体育局有关加强“教体结合”工作的计划安排,我校按照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在广泛调研和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从学生需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出发,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并结合我校常州市少体校良好合作关系,以及在体育运动项目上的雄厚基础,决定开设以武术项目为特色的小学体育校本课程。

通过开设《武术》校本课程,把武术特色活动纳入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以此为手段,让学生志在参与,乐在运动,品味体育运动的精彩,体验运动中的快乐,以达到培养品德、锤炼意志;锻炼心智、改善机能;促进交流,弘扬文化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力求构建出适合我校发展的体育特色教育之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教体结合探索一条新路。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进一步凸显体育育人的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二)、通过《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三)、通过跑、跳、投、柔韧、协调等动作,促进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

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及耐挫力。

(四)、普及中华武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努力让学生德艺双修,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五)、品味体育运动的激烈精彩,体验运动中的生命快乐,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我校以体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课程设置

我校的《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争、耐挫的心理素质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针对上面的分析,初步设想《武术》校本课程设置如下(表一):

(一)、武术理论课

介绍武术的起源、历史,武术流派,武术家的趣闻轶事,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蕴含的精神品质。

激发学生热爱武术、立志传承和发展中华武术。

(二)、武术技能课

1、锻炼心智、改善机能。

通过心、神、意和手、眼、身、法、步等心智活动及形体活动,使学生能内外兼修,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

2、培养品德、锤炼意志。

通过武术基本技术和套路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培养谦让,扶弱、重礼仪、讲道德等良好民族习性,塑造完美人格。

3、促进交流,弘扬文化。

通过开展武术竞技、交流表演等个人与集体的演武活动,培养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展示力与美,智与勇有机统一,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热爱武术,继承和发展中华武术。

表一:

《武术》校本课程设置

课程

内容

适用年级

课时

武术

1、武术的起源、历史

2、武德教育

3、武术入门基础知识

一年级

15

1、武术小故事

2、武德教育

3、武术基本手法、步法

4、武术自编长拳

二年级

15

1、武术流派名家知识

2、武德教育

3、武术基本功

4、武术套路(拳术)

三~四年级

30

1、武术文化及其内涵

2、武德教育

3、武术基本功

4、武术套路(器械)

五~六年级

30

四、课程实施

在实施校本课程中,突出三个结合:

一是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

结合,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基础

扎实,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二是实验教学和全面推开相结合,分

阶段进行,先选择实验年级、实验班教学,取得经验后在推广至全校

各年级;三是校本课程评价与学科评价并重,确保《武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合理性,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一)时间和阶段:

整体时间安排:

2009年7月〜2011年8月,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7——2009.8)宣传发动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2009.8——2009.10)校本课程开发阶段。

第三阶段(2009.10——2010.7)校本课程实验阶段。

第四阶段(2010.8——2011.8)校本课程实施阶段。

(二)课时安排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在实验阶段,每周安排一节课作为校本课程的学习,在实施阶段,每周安排一〜二节课作为校本课程的学习。

(三)教师选定:

学校确定校体育教师为授课教师,外聘常州市少体校武术队教练员为技能课教师,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认真备课,并制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4、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把握情况,并对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

(五)教学成果

学期末或学年末,根据开设科目各自的特点,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选择合适的形式,把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成效进行汇报。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武术》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

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一)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者的评价。

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参与学生的人数和教学过程,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

个方面入手,研究应占多大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

虑,形成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者的最终评价。

(表二)

表二:

《武术》校本课程教师教学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评价结果

A

B

C

开课率

是否按时按课表上课

教学目标

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是否符合实际需要

教学内容

能否区分不冋层次水平学生,因材施教,使学

生各有收获

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反馈,能否适时调控教学进度

教学效果

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有所成

(二)、对学生的评价

《武术》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打分制。

学分的给分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的平时表现,如出勤,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合作情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二是学习的,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两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客观效果考核为辅,但最终的分数要把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表三)

表二:

《武术》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细则

分值

(总70分)

得分

技术评疋

(总30分)

期末成绩

学期成绩

出勤情况

全勤

10

缺课两次以内

5

缺课两次以上

0

学习态度

兴趣浓厚,求知欲

强,独立思考问题

18-20

有较浓厚兴趣,求

知欲强,能思考问

12-18

兴趣求知欲不强,

不会思考问题

5-12

情感体验

有饱满热情,获得

有价值的情感体验

18-20

有热情,获得情感

体验

12-18

参与热情不咼,情

感体验不明显

5-12

合作情况

能主动与他人合作

18-20

能与他人合作,但

不是很主动

12-18

不会与他人合作

5-12

六、保障措施及制度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委员会。

校本课程委员会组织职责:

1、审议和制定《〈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以及各项配套制度,讨论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

2、根据《〈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的各项制度,协调校内各科室及各年级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

3、监督、检查《〈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负责学期末和学年末对《武术》校本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考核。

(二)、管理、监控、督导制度

1、建立计划、总结交流机制。

凡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师在教务处及科研室的指导下,针对自己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实际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计划,组织集体交流、互相借鉴;学期末,教师进行全面总结。

2、教研组或年级组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和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各学科教

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全力的形成。

(三)、激励制度

1、凡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申报,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得到校本课程

委员会的批准,都会得到积极参与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2、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教师的工作考核纳入到年度考核之中。

3、有关校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学校学校给予优先办理。

4、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参加评优、评先、晋级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作为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和优秀课的优先条件。

(四)、经费保障制度

1、学校进一步加强专用教室、专用场地的建设,添置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器械。

2、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必需使用的费用有权申报。

得到校本课程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后,必须专项使用。

3、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师培训、设备配置、对外交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