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633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docx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

初级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

一、你我都处于压力之下

1(生活就是压力

压力来源于方方面面,但首先来源于这个时代,这个加速度的时代。

速度是这个时代的压力。

以前出门坐火车,现在短途坐汽车,长途坐飞机,可我们还是嫌慢,总寄希望于新的交通工具,以缩短坐车时间;电脑,告别了286,386,486,迎来了奔腾时代,可还是有些人手拿着鼠标,嘴里念叨着“快快快”;以前做饭,要用30分钟,甚至更长一点时间,现在守着微波炉、电磁炉,可人们还是不断地在看表;前几天一个电视节目说,大学毕业生5年的增长速度,等同于美国等国家30-40年的速度。

大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其身份就已从精英变成了大众。

我们用速度提高效率,改善生活质量,赶时间成了这个时代的时尚生活方式,似乎不赶时间,就不足以证明自己的现代身份。

正因为这样,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压力:

30岁之前,要有个稳定的工作,要买房子、结婚、生孩子;40岁时,要有一定数量的存款,孩子学习要看出点眉目;50岁时,子女工作、事业、婚姻都要有点层次,自己的生活也要重新思考安排„„总之一句话:

活着就有压力。

女性的压力就更大了。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很早就指出,女性所承受的压力比男性更大。

同样一件事情,对于女性来说压力指数就会更高。

如离婚,男性承受的压力就相对小些;家人死亡,男士可能比较容易忘怀,女士却耿耿于怀,很难从悲伤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女性对自己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角色的要求也比较高,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协助丈夫、教育孩子,在相夫教子的同时,还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更有些人把女性比喻成“是一种愿意给自

己加压的动物”:

头上新添了一根白发,脸上又多了一道皱纹,腰围长了一寸,体重加了一斤„„这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给一些女人带来了容颜不再、青春不再的压力。

当然更多的压力,还是来源于工作。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做为一名教师,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发展的更加迅速,我们每天都要面对骤然增加的信息量,要面对过高的职业压力,要面对时常感到困惑的人际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与家长的关系),面对紧张的工作时间,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数量,以及来自家庭内部的种种责任。

如果这些压力是短期的,还可以缓解,可是教师的工作是连续的、循环往复的。

开学初抓的紧,不等于学期中间就可以松口气。

所以,一年四季、两个学期,大脑经常是处于紧张状态。

2(压力引发很多问题

长期工作和生活压力的结果便是失眠、焦虑、腰酸背痛、浑身不舒服、心慌、乱发脾气。

于是开始频繁的进出医院,今天拍片,明天心电、化验、按摩,甚至CT、核磁,最后医生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诊断意见,只是告诉你:

注意休息、别累、别生气~要求倒是不高,可是,我们做得到么,于是就又有了抑郁、倦怠、矛盾、困惑、彷徨,甚至麻木不仁,备感茫然无助(恶性循环)。

长期下去,终究会摧毁常人的心理防线,破坏完整的心理结构,动摇本来就脆弱的信念和意志,进而导致疲惫不堪、心灵扭曲,乃至精神崩溃„„

所以,压力的第二个来源就是我们脆弱的内心。

世界卫生组织不是有一个令人震惊的预言吗——21世纪将是一个心理障碍的时代~

的确,加速度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越来越淡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挤的生存环境。

这些难以抗拒的外在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我们的生活。

所有这些辐射性刺激的过量、突发性刺激

1

的增多,都会加大个人的心理负荷。

正如尼采所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人活着真是太累了。

3.正确对待压力

压力可以产生那么多的问题,压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病人,增加了一个又一个需要心理辅导的个案,压力使人向命运投降,令人退缩,令人暴力,令人自杀。

更多的人则采取逃避现实的方式:

工作竞争太大,有压力,病退回家;街上建筑物太多,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招牌,太刺激,有压力,不上街;都市里噪音太多,汽车声、收音机、录音机、行人嘈杂,有压力,就哪也不去,躲在自己构建的王国里;有的人开始乞求神灵的保护,搞起“迷信”活动;有的人则开始酗酒,在酒的世界里,醉生梦死,就等哪一天两腿一伸,和现实说“拜拜”,来结束那毫无意义的一生。

那么,压力就真的那么可怕,一无是处吗,

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到底是好还是坏,要看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塞翁失马,焉之非福,而塞翁得马,又焉之非祸,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与祸是互相依附的,他们互相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圆形,福到尽头可能就是祸之开始,祸到尽头可能就是福之来临。

所以,压力有时也难以定性它的好坏。

你说压力一定是坏,生活本身就是由一串串压力组合而成的,没有压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

呼吸,是因为生理需要构成压力(你刻意憋气);进食,是因为有压力,有饥饿的本能,身体需要营养,所以有了饥饿的压力,到时候你就主动去吃饭;男女相爱也是基于压力,从心理上讲,异性相吸,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而得之,乐不思蜀;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生理的要求就不用说了。

所以,是呼吸的压力使人呼吸,从而得到呼吸新鲜空气的趣味;是饮食的

2

压力使人饮食,从而获得饮食的乐趣;是男女相爱的压力使人去追求爱的满足,从而使世人得以延续;宗教方面,也是由于追求解脱的压力,或是受到罪恶感的压力,才有那么多的人去信教。

可见,压力是有好处的。

不但是生活离不开压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一样离不开压力,世界上的一切发明,都是因为压力而来。

人先是发现某方面的问题——生活带来不便(压力)——发明家动脑筋,努力解决(压力)——压力解除。

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份压力,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消除了一份压力,世界上就增加了一项贡献给人类社会的发明。

疾病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SARS的传播,给医学研究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着手寻找病源,研制疫苗——新的药物出现——医家压力解除——世界上又多了一种治病的良药。

科技的发明是这样,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进展也是这样。

个人角度也是如此,“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不进步”。

如果你能很好地运用压力,压力有时就变成了动。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

二、全面了解健康

说起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自觉地追求身体的健康。

这些年来气功热、健身热、健身器材热、养生补品热,可谓是一热未止,一热又来,而且是常热不衰。

现在人们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壮,使自己的免疫能力更加提高,但有些人对身体保健的认识还是有些偏差。

3

有一幅漫画,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的保健观念,,一位中国的父亲,腰扎“神功元气袋”,嘴里含着鹿茸,一手拿着“三株口服液”,一手牵着小孩;小孩喝着“巨人脑黄金”,手里拿着“巨能钙”,父子俩坐在椅子上看老外。

一老外,背心、短裤,精神抖擞跑步,后面跟一小老外,背心、短裤,精神抖擞跑步。

这幅漫画入木三分,对中国人的身体保健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实际上,我们不但在身体保健方面发生了偏差,在精神保健方面也走入了误区。

本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人们是非常重视精神的保健,但不知从什么时开始,在人们意识里,对身体健康的片面追求,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有的人对身体的不适非常敏感,有点风吹草动就打针吃药,对心理问题却不够重视,讳疾忌医。

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那么多的压力,有那么多人心情抑郁苦闷,而长期的精神压抑,不是比发烧感冒更可怕吗,可是又有多少人,主动向心理医生求助呢,可见对心理健康的追求,显然还更没有“热”起来,还处于初春的萌芽状态。

实际上,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他们是互相影响的。

在一定程度上,心理因素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一些心身疾病我们又叫它心理生理疾病,就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

人体是心理和生理两大功能统一的完整的生命体。

机体是通过心理和生理的统一活动,与外界和社会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人体的健康。

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又是互为因果,互相作用的。

一般而言,健康,不仅是指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而且是指生理的、心理的、自然的和社会的整合的稳定,一些病因是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

4

作用或者可以说是以心理因素为中介而作用于人体的,一些病理现象是生物性的,而它的发生却是与社会因素有关的。

面对心理保健,首先我们的观念要转变。

在许多人眼里,心理健康好象只存在两种状态,那就是“正常人”和“不正常人”。

似乎除了那些正在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外,任何人都是“正常人”,都不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不是白就是黑的二元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误区。

5.情绪起伏亦属正常

有一位中学教师,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活泼可爱的儿子,事业有成的丈夫,以前,一提起这“爷俩”,她是满脸的骄傲和自豪。

可是前段时间,她却一脸愁容,说:

“不知为什么,他总是莫名其妙地对我们娘俩发火,一会儿又亲热起来,反复无常,像个精神病。

一名28岁的年青女教师,因为失恋,再加上工作忙,逐渐出现失眠,白天打不起精神,讲课心不在焉,后来心情越来越抑郁,经常在夜间回忆起那份失落的爱。

郑老师是一位市级优秀教师,一年前因为给儿子买房结婚,经济负担加重,出现失眠、记忆力差、没有食欲,讲课时大脑反应迟钝,有几次无缘无故对同事、学生发脾气。

王老师师范大学毕业后分到学校,由于工作出色,第三年就被聘为教研组长,但因缺乏工作经验,某一天的工作没有安排好,校长批评了几句,后来就不愿讲话,整天闷闷不乐,工作无精打采。

以上这几位情绪的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工作或生活的事情没有处理好而引起的,都属于“间歇性心理异常”。

那为什么正常的人也会发生间歇性心理异常现象呢,

5

就人本身的生物属性来看,人整个身心在不停运转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种周期性情绪起伏现象,在某些时候心理状态趋于异常:

如当人本身的“情绪积累”(兴奋或压抑)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出现身心失衡,这就需要通过某种适当的方式去发泄(发脾气);当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超过了身心所能承受的负荷时,也会激起情绪的“抗议”;再有就是天气的影响,风雨雷电、阴晴雨雪等,都会使人的情绪出现“起伏”。

此外,特别的性格、特殊的环境、生活的变故以及一些突发的事件,都会给心理异常埋下“伏笔”。

所以,没必要把异常心理看成是洪水猛兽,身为凡夫俗子,异常心理现象的出现是很正常的。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1.时代的要求

2.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心理健康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4.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有重要影响

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1.倾情付出却常常不被理解

2.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教师群体之间的业绩竞争及评价机制的不合理

4.来自家庭和情感方面的压力

5.教师的工作性质相对封闭,造成人际关系的狭窄

6.角色冲突

7.由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带来的压力。

6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健康”的新概念是: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宣言里把健康的内容扩展为四个方面: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没有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行为异常。

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既要包括一般心理健康标准,又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概括起来,包含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爱生、爱校、敬业、乐业,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2.具有健全的人格,性格开朗,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信心坚定,意志顽强,顺境不傲慢,逆境不悲观等。

3.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1)有正确的荣誉观、名利观。

7

(2)交往中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3)能客观地了解和理解别人,能够接受对方,包括对方的优点和缺点。

(4)与别人相处时,正面态度多于反面态度,即尊重、理解、赞美、喜悦多于仇恨、怀疑、妒忌、厌恶等。

(5)积极与他人真诚地沟通,懂得与同事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能正确的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

对自己的能力、优缺点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不随便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现实与现实的关系。

5.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

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心理和社会特点富有创造性的理解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方法能很快接受等。

6.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恰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反应适度,行为有序,安详稳妥地处理学校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冷静处理课堂环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庭。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材料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8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二、新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第一,负担过重,过分疲劳。

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出各种练习题或考试题,如果是班主任就还得处理班务,进行个别教育,组织各种活动以及家访等。

有一部分新教师一工作就当班主任,由于年轻加上经验不足,工作中往往疲于奔命,这样会导致心理冲突。

第二,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

新教师刚刚走出大学校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但客观现实往往让他们感到迷茫,社会现实和社会理想之间存在明显

9

的反差,“应该”与“是”之间存在冲突:

应该做的做不到;不应该做的有时还必须去做。

也就是说,新教师普遍感到,应该坚持社会理想,用理想模式来塑造自己,但难免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力求避免与现实中的不良因素同流合污,但有时又难免随波逐流;主观上想驾驭现实,但实际上又力不从心。

如学校本来不应片面追求升学率,但又不得不为之。

领导的要求,家长的愿望,社会的议论等压得许多教师喘不过气来。

老教师如此,新教师可想而知。

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某种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两面性。

一定程度的不一致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但如果对理想自我要求太高,反而容易使个体丧失信心,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过分失调往往是产生神经症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新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使他们感到困惑、紧张、焦虑、抑郁、孤独。

第三,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求与这些需求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

新教师刚踏入社会,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特别强,面对个人主观需要与客观上难以满足个人主观需要的矛盾,往往无所适从。

比如,想有所成就,但又不知从何下手;“天之骄子”回归平凡,但又不甘于平庸;想崭露头角,但又事与愿违;还有不知如何处理好继续学习与工作、个人与领导、个人与同事、个人与学生、个人同家长等多方面的关系。

这些矛盾和困惑长期压抑在新教师的心中,使其难以主宰自我。

在心理冲突困扰下,一些新教师从心里感到烦恼、紧张、不安、焦虑、压抑、痛苦„„发展为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心理障碍。

一些人当无力解决心理冲突时,很容易消沉下去,感到什么都无所谓,情绪低落、抑郁,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10

第四,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新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是自我扩张型,其特点是过于悦纳自己,自我评价偏高,形成虚假的理想自我,常表现为过于看高自己而导致自负,自吹自擂,盲目自尊;二是自我否定型,其特点是对自我认识和评价过低,常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由自卑导致自轻自*,最终走向自我否定。

三、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1.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

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

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

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11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

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

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

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

社会成员对教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

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

明确了心理压力源,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面对心理压力,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

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

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

要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2.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

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

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放松训练

12

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的具体方法很多。

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

肌肉放松可以调节情绪紧张度,减轻压力感;肌肉紧张(运动)也能减轻情绪紧张,缓解心理压力。

肌肉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而且可以使体内的紧张情绪得到渲泄和释放,降低情绪紧张度。

另外,肌肉运动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念,发现自身的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因此,教师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经常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可以调节教师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情绪得到松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

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与人交谈

教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

因此,当教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

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教师内心的消极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教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情绪对比。

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

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

人在笑时,体内心、肺等内脏器官得到了短暂的运动锻炼,一方面增强了有机体的免疫力,另

13

一方面剌激大脑产生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激素,这种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天然麻醉剂,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3.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剌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

同样的事件或剌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

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

人的抗压性不是天生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心理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

首先,教师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

为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其次,教师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

为此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人们在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时,一直处于动机斗争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

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作敢为。

当然,也要克服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

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由于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不考虑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行动后果,常常带来行动的失败,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14

再次,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

教师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

最后,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