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简答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7827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精神病简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病简答题.docx

《精神病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简答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神病简答题.docx

精神病简答题

【简答题】

一、简述心境障碍的概念

答: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二、简述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答:

近期研究发现,心境障碍的发病涉及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遗传因素、素质因素、躯体因素、病理生理、生化等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有家族史者,发病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出数倍。

2.神经生化改变有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有5-HT、NE、DA、GABA等的异常;躁狂发作患者有NE代谢产物的升高,改变脑内GABA含量可改变患者的心境,故近年又出现了心境稳定剂的术语。

3.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异常抑郁症患者血浆中皮质醇过多,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

4.脑电生理变化抑郁发作患者睡眠脑电图显示REM潜伏期缩短,抑郁越重,REM越短。

30%左右的心境障碍患者有脑电图异常,抑郁发作时倾向于低α频率,而躁狂发作时倾向于高α频率或出现高幅慢波。

5.神经影像学变化CT和MRI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扩大;功能性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左额叶局部脑血流量降低,降低程度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6.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发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发作起促发作用,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等。

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易患抑郁,女性较男性易患抑郁。

三、简述导致难治性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答:

导致难治性抑郁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方面继发性、神经症性、伴有严重焦虑和激越、妄想性抑郁等。

2.治疗方面药物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服药依从性差、血药浓度低、单胺氧化酶的抑制程度不够。

3.症状方面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4.同病现象伴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

四、简述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

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1.情感高涨为患者的主观体验,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特别好,自我评价高,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等。

这种情感高涨有感染性,与自身体验及周围环境协调。

有的患者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

有时可出现自我评价过高,出现夸大或富贵妄想,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但不持久。

2.思维奔逸思维过程明显加快,自觉思维非常敏捷,内容丰富多变,有时感到舌头与思维赛跑,语言赶不上思维的速度。

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

注意力容易分散,随境转移,意念飘忽,可出现音联意联。

3.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活动增多,动作快速敏捷,忙碌,做事有始无终,或虎头蛇尾,爱管闲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挥霍、慷慨,喜欢惹人注意,狂妄自大,喜欢社交,轻浮,好接近异性,睡眠减少,自我控制力下降,可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4.躯体症状少有躯体不适主诉,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瞳孔扩大,心率加快,易出现失水,体重减轻。

患者食欲增加,性欲亢进,对睡眠需要减少。

5.其它症状部分患者可记忆增强,常充满许多细节琐事,可有片段幻听,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思维不连贯等(谵妄性躁狂)。

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丧失自知力。

五、何为谵妄性躁狂

答:

躁狂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极度的兴奋躁动状态,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这种状态称为谵妄性躁狂。

六、简述轻躁狂发作的临床特点

答: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情感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

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影响。

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不易被察觉。

七、简述老年躁狂发作的临床特点

答:

老年躁狂发作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易激惹,狂妄自大,有夸大观念及妄想,言语增多,但常较啰嗦,可有攻击行为。

心境高涨、意念飘忽和性欲亢进等症状较少见。

病程较为迁延。

八、简述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答:

抑郁发作临床上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感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

程度较轻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也觉得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重者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

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特别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郁患者。

典型的抑郁发作有晨重夜轻的特点。

自我评价低,常有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感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

想过去,一事无成;看将来,前途渺茫。

觉孤独无援,自责自罪,重者可有罪恶妄想、疑病观念、被害妄想等。

部分患者可有幻觉,以幻听为常见。

2.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

主动言语减少,语速减慢,声音低沉,患者感觉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3.意志活动减退行动迟缓,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边,重者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出现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

伴有焦虑者,可有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或走来走去。

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可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4.躯体症状躯体不适主诉可涉及各脏器,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

睡眠障碍主要为早醒,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有诊断意义。

5.其它抑郁发作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九、何为抑郁性木僵

答:

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抑郁发作,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但经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这种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

十、简述轻度抑郁的临床特征

答:

抑郁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度抑郁。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的丧失、易疲劳,自觉日常工作及社交能力有所下降,不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临床症状较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为重。

十一、简述老年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

答:

老年抑郁发作除有抑郁心境外,多数患者有突出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时也可表现为易激惹和敌意、情绪不稳等。

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主诉较多。

可有抑郁性假性痴呆的表现。

躯体不适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

病程较长,易发展成为慢性。

十二、何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答:

抑郁症患者因思维联想明显迟缓以及记忆力减退,可出现较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判断能力下降,类似痴呆的表现,这种状态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十三、何为环性心境障碍

答:

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轻度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且在社会活动中会作出一些承诺;但转变为抑郁后,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的失败者;最后可到情绪的相对正常时期,或又转为轻度的情感高涨。

间歇期可达数月。

十四、何为恶劣心境障碍

答:

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disorder)是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发作。

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无精神病性症状,生活和社会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十五、简述躁狂发作的病程和预后

答:

自然病程一般持续数周到6个月,平均3个月左右,有的只持续数天,个别可达10年以上。

现代治疗能使50%的患者完全恢复。

反复发作多次可成慢性,少数残留轻度情感症状,社会功能恢复不全。

对每次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为70%-80%。

十六、影响抑郁复发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抑郁复发的主要因素有:

1.抗抑郁药维持治疗的剂量不够和/或时间不足,一般是由于没有接受适当的维持治疗。

2.生活事件和应激,特别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丧失。

3.社会适应不良。

4.同时患有慢性躯体疾病。

5.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6.有阳性情感障碍家族史。

十七、试述躁狂发作的诊断要点

答:

临床特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高涨为主要表现,在情感高涨的背景上,伴有思维奔逸及意志活动增强,思维和情感相协调。

可伴有躯体不适症状如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睡眠需要减少。

大多为发作性病程,既往有类似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

家族中尤其一级亲属有较高的同类疾病史。

体检及试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十八、试述抑郁发作的诊断要点

答:

临床特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在情感低落的背景上,伴有思维迟缓及意志活动减少,思维和情感相协调。

躯体不适症状多见,如早醒、食欲减退、性欲减退,抑郁心境有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

大多为发作性病程,既往有类似发作,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可恢复病前水平。

家族中尤其一级亲属有较高的同类疾病史。

体检及试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十九、试述心境障碍与继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诊断

答:

心境障碍与继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为:

1.继发性心境障碍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或有服用某种药物或精神药物史,体格检查有阳性体征,辅助检查有相应改变。

2.继发性心境障碍可出现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能障碍,而心境障碍除谵妄性躁狂外无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及智能障碍。

3.继发性心境障碍的心境症状随原发疾病病情的消长而波动。

4.某些继发性心境障碍所致躁狂发作,心境高涨的症状不明显,主要为易激惹、焦虑和紧张,或表现为欣快、情绪不稳等。

5.继发性心境障碍既往无心境障碍的发作史,而心境障碍有类似的发作史。

二十、试述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要点

答:

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要点为:

1.精神分裂症所出现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症状并非原发性的症状,而以思维障碍和情感淡漠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则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是不协调的,常表现为言语凌乱、思维不连贯、情感不协调,行为怪异。

而心境障碍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外界环境和内心体验是协调的。

3.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有残留的精神症状或人格改变;而心境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

4.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均有助于鉴别。

二十一、试述心因性精神障碍与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

答:

心因性精神障碍中创伤后应激障碍常伴有抑郁,它与抑郁发作的鉴别要点为:

1.前者常在严重的、灾难性的、对生命有威胁的创伤性事件,如被强奸、地震、被虐待后出现,以焦虑、痛苦、易激惹为主的情感障碍,情绪波动性大,无晨重夕轻的节律改变;后者可有促发的生活事件,临床上以心境抑郁为主要表现,且有晨重夕轻的节律改变。

2.前者精神运动性迟缓不明显,睡眠障碍多为入睡困难,有与创伤有关的噩梦、梦魇,特别是从梦中醒来尖叫;而抑郁发作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缓,睡眠障碍多为早醒。

3.前者常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有反复的闯入性回忆,易惊。

二十二、简述躁狂发作的治疗

答:

躁狂发作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电抽搐治疗。

药物治疗:

①锂盐:

常用碳酸锂,可用于躁狂发作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期。

急性发作时剂量为600mg-2000mg/日,一般从小剂量开始,3-5天内加到治疗量,分2-3次服用;维持治疗剂量为500mg-1500mg/日。

老年及体弱者、与抗抑郁药或其它抗精神病药合用时,剂量适当减少。

一般起效时间为7-10天。

急性期血药浓度为0.8mmol/L-1.2mmol/L,维持治疗时血药浓度为0.4mmol/L-0.8mmol/L,血锂浓度上限不宜超过1.4mmol/L,以防锂中毒。

②抗惊厥药:

主要有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盐,其治疗剂量均为400mg-1200mg/日。

可与碳酸锂合用。

③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等均对控制躁狂发作有效。

电抽搐治疗:

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或对锂盐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

可单独使用或合并药物治疗,一般隔日一次,4-10次为一疗程。

二十三、简述抑郁发作的治疗

答:

抑郁发作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和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①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临床上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为:

米帕明、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及多塞平,主要用于抑郁发作的急性期和维持治疗,对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障碍疗效较差。

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有效治疗剂量为150mg-300mg/日,分2次口服,也可睡觉前一次顿服,急性期治疗6-8周。

一般用药后2-4周起效。

若使用治疗量4-6周仍无明显疗效应考虑换药;若有效,用治疗量维持治疗6-8个月,以后再逐步减量。

四环类抗抑郁药如马普替林,其抗抑郁作用与三环类相似,有镇静作用,但起效快(约4-7天),有效治疗剂量为150mg-250mg/日。

②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如吗氯贝胺是一种可逆性、选择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抗抑郁作用与米帕明相当,有效治疗剂量为300mg-600mg/日。

③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临床上常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西酞普兰。

治疗剂量分别为:

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各20mg/日,舍曲林50mg/日,氟伏草胺100mg/日。

④其它抗抑郁新药:

曲唑酮、文拉法新、米他扎平等也可选用。

电抽搐治疗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使用抗抑郁药效果不佳的抑郁症患者可采用电抽搐治疗,4-10次为一个疗程。

电抽搐治疗后仍需要应用药物维持治疗。

心理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需合并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婚姻及家庭治疗等。

二十四、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常见的不良反应

答:

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为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等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和心率改变等。

老年和体弱者用药剂量应减小,必要时应注意监护。

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都有镇静、嗜睡等不良反应。

二十五、简述SSRIs的常见不良反应

答:

SSRIs的不良反应较少,而且轻微,尤其是抗胆碱能及心脏的不良反应少。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口干、震颤、失眠、焦虑及性功能障碍。

偶尔出现皮疹,少数患者能诱发轻躁狂,不能与MAOI合用。

二十六、SSRIs与传统抗抑郁药的区别

答:

SSRIs与传统抗抑郁药在药物作用机制、安全性、耐受性、副作用、疗效、价格等方面均有区别:

1.药物作用机制传统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为不可逆性、非选择性中枢和消化道的单胺氧化酶抑制,使得突触间隙5-HT、NE等神经递质的浓度升高,从而达到抗抑郁的目的。

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影响组胺受体、乙酰胆碱受体、α肾上腺素能受体、快速钠通道,抑制突触前膜的5-HT与NE再摄取泵,使得中枢神经元突触间隙中的5-HT与NE浓度升高,对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作用也增强,从而产生抗抑郁效应。

而SSRIs主要阻断突触前膜的5-HT受体,不影响其它各种神经受体,如组胺受体、乙酰胆碱受体、α肾上腺素能受体、快速钠通道以及NE再摄取泵。

2.安全性MAOI阻断了酪胺的代谢而产生酪胺效应,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导

致高血压危象。

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快速钠通道的阻断,大剂量时可致死;其抗组胺作用可增强酒精和苯二氮卓类的中枢抑制作用,它们合用时有高度的危险性;其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合用其它降压药时,可产生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其阻断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可影响胃肠蠕动,如与其它影响胃肠蠕动的药物合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而SSRIs则避免了这些副作用,使得其安全性大大提高。

3.耐受性SSRIs比传统抗抑郁药的作用位点少,故其不良反应的种类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4.不良反应MAOI有:

失眠、口干、便秘、视力模糊、行走不稳、震颤等,尤其是可使血压升高,严重时可产生高血压危象。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出现镇静、嗜睡、体重增加、口干、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视力模糊、窦性心动过速、记忆损害、行走不稳、震颤、紧张不安、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及癫痫发作等。

而SSRIs对其它受体的作用弱得多,故其以上的不良反应小得多。

5.疗效SSRIs对重度抑郁症的疗效与三环类相当。

6.用法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必须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以给患者适应不良反应的过程。

而SSRIs在大多数患者中不用更改剂量,一次顿服,使用比较方便。

7.价格传统抗抑郁药价格相对较低,而SSRIs价格偏高。

二十七、锂盐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中毒的处理原则

答:

锂盐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厌食、恶心、偶尔有呕吐,轻度的静止性震颤,还可引起粒细胞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有:

发音不清,共济失调、抽搐发作、昏迷、死亡(中毒反应),导致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此外,对皮肤、性功能、肝脏、肾脏、神经系统也有影响。

锂盐中毒的处理:

无特效拮抗剂,只能进行一般支持对症处理,包括:

①立即停用锂盐;②促进锂盐的排出,如利尿、大量补液;③严重者用透析疗法。

二十八、简述心境障碍的药物维持治疗原则

答:

心境障碍经药物治疗康复的患者容易复发。

双相障碍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单相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患者在一年之内有一次以上的复发,应服用锂盐预防复发,锂盐剂量因人而异,一般使血药浓度在0.4mmol-0.8mmol之间。

抑郁症有75%-80%的患者有多次复发,重症抑郁患者第一次抑郁发作后复发的概率为50%,第2次发作复发的概率为75%,第3次为100%,故抑郁发作的患者需要进行复发的预防性治疗。

药物维持治疗的时间:

第一次药物治疗缓解者,应维持治疗6月-1年;第2治疗缓解者,应维持治疗3-5年;第3次治疗缓解者,应长期维持治疗,甚至终身服药。

二十九、简述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其处理原则

答:

临床表现:

TCAs过量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心血管和外周抗胆碱能症状(阿托品中毒症状)、昏迷、痉挛发作、心律失常,还可有兴奋、谵妄、躁动、高烧、肠麻痹、瞳孔扩大、肌阵挛和强直,反射亢进、低血压、呼吸抑制、心跳骤停而死亡。

处理原则:

关键在于预防,TCAs一次门诊处方量不宜超过2周,并嘱家人妥为保管。

治疗中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

处理方法包括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

如发生中毒,可试用毒扁豆碱缓解抗胆碱能作用,每0.5~1小时重复给药1~2mg。

及时洗胃、输液、利尿、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支持疗法。

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心得安和苯妥英钠等。

控制癫痫发作,可用苯妥英钠0.25g肌注或安定10~20mg缓慢静注。

由于三环类药物在胃内排空迟缓,

故即使服入6小时以上,洗胃措施仍有必要。

三十、简述抗抑郁药的研究新进展

答:

抗抑郁药当前发展的新趋势是对所选择的神经位点具有特异性作用,尽量与无关位点不产生作用,使得药物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减少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当前主要的进展有:

典型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

丙咪嗪、阿米替林等,阻断NE、5-HT的再摄取。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吗氯贝胺,抑制单胺氧化酶。

SSRIs: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抑制5-HT的再摄取。

新型抗抑郁药SNRIs:

文拉法新具有5-HT和NE双重抑制作用。

NaSSA:

米氮平:

拮抗突触前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5-HT2、H1受体。

其他SARIs:

曲唑酮、奈法唑酮。

NDRIs:

安非他酮(布普品):

既抑制DA再摄取,又激动DA。

达体朗结构上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增加突触前膜和血小板5-HT的再摄取,增加囊泡中5-HT贮存,且改变其活性,突触间隙5-HT浓度减少。

路优泰,(neurostan),从草药(圣约翰草)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药物,其药理机制复杂,对5HT、NE、DA再摄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症,同时能改善失眠及焦虑。

一、试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

答:

尽管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有时与功能性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相似。

概括起来,仍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1.精神障碍的发生与躯体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密切联系。

2.起病较急者,一般以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为主;慢性起病及疾病早期或恢复期则多以脑衰弱综合征为主;部分病人在恢复期可能残留人格改变和智能障碍。

3.精神症状可发生于躯体疾病的各个时期,部分躯体疾病患者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但多数出现在躯体疾病的高峰期。

精神症状常常有昼轻夜重的表现。

4.病程发展常起伏不定,各类精神症状反复交织出现,可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如患者早上感到疲乏和轻度的眩晕,下午则可出现焦虑和易激惹,而晚上却发生意识混浊。

5.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般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消长平行;精神障碍的病程、预后与躯体疾病的病程、转归密切相关。

6.治疗原则以病因和对症治疗并重。

由于病人躯体功能状况的削弱,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要谨慎。

尽量选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7.患者都具有躯体体征及实验室的某些阳性发现。

二、简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

答:

临床上如发现病人有意识、智能、定向或记忆方面的异常时,就应想到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可能性。

掌握以下几点,有助于确立诊断:

1.有躯体疾病的依据。

2.有证据显示精神障碍的出现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时间上的密切联系。

一般躯体疾病在先,精神症状发生其后,但有些躯体疾病早期难以发现或未能引起注意,而常常造成了精神症状出现在先的假象。

3.精神障碍常因躯体疾病的好转而好转,或因躯体疾病的恶化而加重。

4.精神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5.严重程度达到现实检验能力减退和社会功能受损。

三、试述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处理原则

答:

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支持疗法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充足的营养供应等。

3.提供安静、安全的治疗环境,减少声光刺激,对有激越、抑郁和谵妄的患者要防止意外的发生,必要时可予以保护性约束。

4.合理使用药物,停用可能引起精神障碍的药物。

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起始剂量应更低,逐渐增加剂量,当症状稳定时,应逐渐减少剂量。

5.及时向精神科医生求得帮助,争取以专业人员的态度对待患者。

四、什么是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主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答: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duetophysicaldiseases)是由于除脑以外的躯体疾病直接导致脑功能紊乱而产生的一类精神障碍。

发病机制: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出现并不完全取决于原发躯体疾病的种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原发躯体疾病所产生的生物学因素的直接作用主要是由于毒素作用、能量供应不足(脑供血不足、脱氧等)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紊乱、应激反应、神经递质改变等影响了脑功能,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

主要包括意识障碍、认知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症状或以上症状的混合状态。

2.身心反应指患者对所患躯体疾病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焦虑、抑郁、恐惧、易激惹、情绪不稳、多疑、孤独感等。

3.诱发因素高龄、躯体处于疲劳衰弱状态、遗传因素、人格特征、应激状态、环境因素、缺乏社会支持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