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7879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docx

福州市届九年级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Ⅰ、Ⅱ两卷,共6页。

答题请全部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非选择题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Cl-35.5

Cu-64Zn-65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用2B铅笔将该选项涂黑。

1.关于“化学与生活”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人体摄入微量元素多多益善

B. 聚氯乙烯塑料袋不可用作食品包装袋

C. 打开汽水瓶盖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D. 若天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需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2.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乙醇汽油做汽车燃料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D.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4.右图是有关“硫”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质子数x=32

B.硫原子核外电子排布a=8、b=18

C.硫离子的符号为S2-

D.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5.长期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会被腐蚀。

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含水量越高,金属锈蚀速度越快

B.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被腐蚀仅与土壤中水份有关

C.土壤含水量在20%﹣40%时,金属锈蚀的速率

逐渐加快

D.可以采用刷漆、涂油等方法防止金属管线锈蚀

6.利用下图形式对知识进行分类,表中选项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选项

X

Y

Z

A

常见的碱

烧碱

纯碱

熟石灰

B

常见合金

生铁

氧化铁

C

化石燃料

石油

天然气

D

置换反应

金属+稀酸

金属+盐溶液

金属+氧气

7.右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条件:

光照和催化剂

B.物质类别:

葡萄糖为氧化物

C.变化角度:

生成两种新物质

D.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8.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向左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锌,向右边的烧杯中加入10g金属镁。

当反应停止后,金属没有剩余,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 分度盘的左边B. 分度盘的中间

C. 分度盘的右边D. 3种情况都有可能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其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

A

检验是否收集满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

鉴定某固体为碳酸盐

取样,加盐酸,观察有否气泡

C

鉴别羊毛和化学纤维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

D

除去ZnCl2溶液中少量CuCl2

加入适量NaOH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

10.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

B.仅20℃时可配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两物质溶液

C.将20℃时125g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可获得150g甲溶液

D.40℃时,分别于100g水中加入30g甲、乙,降温至20℃,甲、乙

两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11.(12分)面对2020年爆发世界范围“新冠肺炎”,抗疫防护知识知多少。

.口罩医用口罩由聚丙烯[(C3H6)n]制得无纺布和熔喷布剪裁而成。

⑴无纺布和熔喷布均属于(填“有机合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

聚丙烯由丙烯(C3H6)经加聚反应而成。

当有机小分子聚合成高分子时,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剪裁成型的口罩需经消毒和解析半个月后,才制得成品口罩。

环氧乙烷是常用的消毒剂,但对人体有害,其分子结构如图。

环氧乙烷中碳和氧元素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其完全燃烧的产物有。

解析是使残留的环氧乙烷充分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

从微观角度对其解释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罩的下列使用,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废弃的口罩扔进可回收垃圾箱

B.丢弃时,将外层污染面朝内对折

C.经环氧乙烷消毒后的口罩可立即使用

.消毒剂

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消毒效果佳。

若将700g质量分数为95%酒精溶液稀释

为70%酒精溶液,须加水g。

将水和熟石灰以一定比例配制成石灰乳,可用于墙体、地面等消毒,但建议现配

现用。

石灰乳不宜久存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

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得次氯酸钠,同时生成一种单质是(填化学式)。

12.(7分)追寻化学家的足迹,了解空气的发现史。

⑴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通过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碳酸银等物质获得氧气。

从物质组成角度分析:

加热上述物质均可制得氧气的原因是。

舍勒由于受“燃素说”(可燃物中含有气态“燃素”,燃烧时被释放出,则物质燃烧后质量减轻)的影响,错失发现氧气的机会。

①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

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②以铁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素说”的谬误:

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

将液态汞置于玻璃容器中持续加热(如

图),不仅真正发现氧气,还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

①充分加热曲颈瓶中汞,冷却后汞槽内的汞升入瓶中。

倒吸入汞的体积约占玻璃容器内剩余体积(即除去装置

中汞的体积后)的%。

②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有(填标号)。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汞槽中的汞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氧化汞的质量大于被消耗汞的质量

13.(9分)多彩的“碳”,多姿的物质。

(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a。

 

图a

 

碳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已知: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饱和(通常8个电子)与半饱和状态时,达到稳定结构。

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填“稳定”或“活泼”),原因是。

图a中,碳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从图a中你发现的规律是:

(写一条)。

(2)纯碳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如钻石、石墨、“纳米管”等,这些物质的结构不同,其物理性质(填“相同”或“不相同”)。

(3)近期化学家首次制造出纯碳环(如图b),将极大推动分子晶体管的发展。

科学家操作“氧-碳”分子(C24O6),逐步除去其多余的含氧部分(如图c),得到环碳分子。

一个环碳分子是由个碳原子构成的环。

制备该环碳的各步骤中,每次去除的物质X为(填化学式)。

 

图b.环碳的结构图c.制备环碳的步骤

 

14.(7分)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2)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及其与氢元素的位置关系,某同学设计了

如下实验,你认为不需要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填标号)。

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中

C.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

(3)某同学对铜发生的氧化反应展开研究:

加热光亮的铜片,表面会变色。

将光亮的铜片置于潮湿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绿色物质。

他查阅资料得知:

铜锈主要成分是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图所示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

(i)无色气体

是________;溶液

中所含的阳离子是________。

(ii)已知该铜锈样品的质量是

,固体

的质量是

,则铜锈中含

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15.(8分)物质A~F之间的关系如图(“→”表示一步反应的转化)。

其中B、C、D为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的氧化物,D是二氧化碳,A为D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物质A为  (填化学式)。

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

若D、E组成元素相同,则关于F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标号)。

a.一定是单质b.可为固、液、气态不同物质c.一定含氧元素

若E为碳酸盐,则“F→E”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16.(12分)下图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和装置:

⑴加热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

反应原理是(填化学方程式);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大写字母)。

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

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二氧化碳后,用装置C收集再进行检验,仪器口连接的顺序为:

(填小写字母,下同)→____→____→e。

若装置E中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可能的原因为

(写一点)。

若在检验二氧化碳前进行干燥,须选择的干燥装置为(填大写字母)。

17.(9分)探究“烧不坏的滤纸”实验。

【实验过程】将浸泡于适宜浓度的酒精溶液中的滤纸取出后点燃,发现酒精发生燃烧,而滤纸不燃烧且完好无损。

(1)酒精(C2H6O)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燃烧条件分析,滤纸未燃烧的原因是  。

【提出问题】该实验中,适合的酒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范围是多少?

【探究步骤】

Ⅰ.按下表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已知:

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g/mL,水的密度为1.0g/mL)

实验编号

无水酒精体积/mL

水体积/mL

10

5

10

10

10

15

10

20

10

30

Ⅱ.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浸泡滤纸。

Ⅲ.用温度传感仪测定酒精燃烧时滤纸的温度数据,绘成图像如图。

(3)曲线①在接近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

是  。

(4)实验③大约在  s时酒精燃尽,火焰熄灭。

(5)没有继续进行“无水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10:

35”

实验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

(6)根据图中信息分析:

为确保实验成功,所用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合理的范围是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

18.(6分)某化学小组的进行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的实验[反应原理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实验过程及数据如下图所示:

 

(1)若操作过程中损失水的质量为3.1g,其它物质的质量损失忽略不计,则a的值为

______。

(2)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C

D

C

B

A

C

D

11.(12分)

⑴有机合成材料⑵化学变化

3:

2水和二氧化碳(2分)

分子在不停运动

B

250

Ca(OH)2+CO2===CaCO3↓+H2O

H2

12.(7分)

⑴均含氧元素

⑵①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分,1点1分)

②铁丝燃烧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①21(或20)②BC(2分)

13.(9分)

(1)

非金属

稳定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属于半饱和的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从锂到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或原子序数)逐一递增(合理即可)

(2)不相同(3)

18

CO

14.(7分)

(1)铝(或Al)

(2)C

(3)

二氧化碳(或CO2)Fe2+55.5%(2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铜元素质量守恒计算:

3.2g÷(64×2÷222)÷10g×100%=55.5%】

15.(8分)

⑴O2⑵CuO+H2SO4==CuSO4+H2O(写氧化铁与酸的反应不得分)

b

Ca(OH)2+Na2CO3==CaCO3↓+2NaOH

16.(12分)

⑴2KMnO4

K2MnO4+MnO2+O2↑AD(2分)

CaCO3+2HCl==CaCl2+H2O+CO2↑

b(1分)→d→c(全对得1分)盐酸浓度偏高(合理即可)

G

17.(9分)

(1)C2H5OH+3O2

2CO2+3H2O

(2)酒精燃烧产生的热量使水汽化,使滤纸的温度难以达到着火点

(3)滤纸的温度到达着火点后燃烧起来(4)14(13-15均可)

(5)进行实验“无水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10:

30”时,酒精溶液太稀已无法燃烧

(6)28.6%≤ω≤44.4%。

在实验②③④时可以满足燃烧浸过酒精的滤纸时,滤纸不燃烧,而在①时酒精浓度过高,滤纸引燃,在⑤时酒精浓度过低,水过多,酒精不燃烧,所以以②和④时酒精浓度作为其极限值,酒精质量=0.8g/mL×10mL=8g,在②时酒精质量分数=

═44.4%,在④时酒精质量分数=

=28.6%,所以酒精质量分数在28.6%到44.4%之间

18.(6分)

(1)142g(1分)

(2)8%(5分)

(1)100g+50g-4.9g-3.1g=142g

(2)解: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8098

X4.9g

80:

98=X:

4.9gX=4g

ω(NaOH)=4g÷50g×100%=8%

答: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