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7952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题目

  ——阳富维(145734)

作业要求:

选择一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和质的研究报告,对这些报告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根据这些研究报告的研究内容,尝试着自己重新撰写。

第一部分:

研究报告点评分析

课题名称:

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研究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的提出

参加工作两年以来,发现学生们身上存在着共性的问题:

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1)教师未提供可小组合作参与学习的空间。

(2)学生没有兴趣小组合作参与物理学习。

反正老师要讲的,又何必费尽心思想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

(3)学生不懂得如何小组合作参与物理学习。

他们不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二 )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小组合作参与物理课堂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题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破除了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内容

在物理课中,使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参与物理课堂学习的能力。

2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参与物理课堂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最终把学习的小组合作权真正交给学生,达到学生自我训练,自我发展的理想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所选择的科研方法

以学校高二年级四个教学班1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与措施

探索第一阶段

1第一阶段所作的准备

(1)进行了两项调查,搜集到相关的数据资料。

①取得四个班实验前,两次大型考试成绩并进行比较。

②对160名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初步摸清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面的基本情况。

(2)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①一班和三班的成绩遥遥领先,二班和四班成绩落后明显。

②有86%的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有近90%的学生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情况严重,缺乏主动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部分学生甚至于厌倦物理学习。

2第一阶段研究内容

①教师先转变观念,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使学生亲近教师。

②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感受,使学生亲近物理。

3第一阶段采取的具体措施

①以教师的亲和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放下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尊重、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使学生始终处在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学习。

②以物理知识的魅力,激起学生的探索愿望。

③以新颖有趣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④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扩大学生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走上讲台,担当老师的角色。

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好奇地问、充分地读、自由地议,把学生应有的权力都还给学生。

4第一阶段的小结

优点:

实践一个月后,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参与学习意识和对物理学习兴趣方面的变化非常明显。

不足: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学生有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和兴趣,但是,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常不知道该采用何种方式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显著。

探索第二阶段

1第二阶段所作的准备

(1)进行了一项调查,搜集到相关的数据资料。

对160名学生又一次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面的发展情况。

(2)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得出有84%的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有83%的学生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2第二阶段研究内容

在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第二阶段采取的具体措施

(1)上课前,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首先,让学生明白,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发挥学习潜能,激发起学生预习的兴趣和自觉性,让学生有较明确的主动学习方向。

其次、让学生自己制定预习提纲,使预习任务具体化、目标化。

第三、让学生自己选择预习形式,发挥学生自学潜能。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供了三种预习方式:

a基础型:

能正确理解学习的内容,基本看懂例题;b作业型:

能按思考题、练习题的要求,带着问题自学;c自能型:

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自学中质疑问难。

这三种预习形式,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学潜能。

(2)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是质疑和释疑的过程。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多方面、多角度地质疑。

(3)动手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4)合作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

明确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即: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交代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组长根据组员特点,合理分工,合作探究。

在此期间教师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

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得出结论。

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5)实践中,深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自然是主渠道,但课外的社会实践则更是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

因此教学还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历练,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第二阶段的小结

优点:

实践半年后,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具备一定程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不足:

如何选择最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形式,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小组合作性方面存在不足。

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探索第三阶段

1第三阶段所作的准备

(1)进行了两项调查,搜集到相关的数据资料。

①取得四个班实验后几次大型考试成绩并进行比较。

②对160名学生采取第三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面的发展情况。

(2)将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调查表明:

学生对物理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越来越好。

2第三阶段研究内容

加强对“教法”的研究,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强化学生创造思维的训练,初步构建“以学为本,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3第三阶段采取的具体措施

我们在系统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初步构建“以学为本,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内化在实践中,将这种教学模式,分为四种:

模式一:

情境教学法。

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吸引学生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物理课。

情境的创设贯穿始终,其一般程序为:

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归纳小结—反馈练习。

我花大力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善于提出一些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矛盾,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里趋向,产生小组合作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模式二:

探究教学法。

这种教学结构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尤其对于细些规律性较强的物理课,特别适用。

其一般程序为:

揭出疑问—进行猜测—探究真理—得出结论—应用检验—总结评价。

例如: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一课时,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一道问题,我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这两种算法可以用等号连接呢?

自己猜测它们有什么规律吗?

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通过举例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再将这种结论应用到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这种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思考创设了环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在探究解答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地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题,

模式三:

讨论教学法。

这种课堂结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

适用于较有难度的应用题教学。

其一般程序是:

熟悉教材—讨论难题—交流共识—巩固提高。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可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创新精神。

这样的学习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小组合作参与、互相交流的心理需要。

模式四:

尝试教学法。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

其一般程序为:

教师提出目标——学生独立尝试——组内交流尝试过程——汇报尝试过程与结果——教师及时点拨——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

上长方体体积这一课,我先交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接下来,学生拿出准备好的24块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模块,进入了独立尝试阶段。

之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组内交流,再到前面汇报组内的见解,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或有错误时,教师及时进行点拨,使孩子们自己寻找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最终得出长方体的求积公式。

这样,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规律和结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摸索后得出的。

在尝试中学,学生可以大胆猜想,可以在探索中试验,寻找证实猜想的最佳方法,从而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可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品质和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1实验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解决物理问题充满信心。

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学生反映物理不再是难学的学科,物理已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2 实验班学生的物理成绩在在实验后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成绩较为均衡,没有两极分化现象。

3由于在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参与的机会特别多,叙述的机会也特别多,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

(一)教师方面

1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

A教师由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地位。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

C在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学习的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还是学生的合作者。

2教学方法和形式改进了。

A给学生独立人格的时间,独立思维的空间和独立活动的空间。

B给学生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学业成果的机会。

3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四种模式 。

(1)情景教学法。

(2)探究教学法。

(3)讨论教学法。

(4)尝试教学法。

(二)学生方面

1、学获得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小组合作性,学生乐学。

2、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学生会学。

3、改善了学习方式,促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学生善学。

四 教学研究的反思

(一)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是需要长期面对的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二)后续研究。

虽然们对中学生物理学习模式做了一些研究,但由于对学习策略的相关理论理解不深,还不能全面、系统、深刻地进行总结和概括,对各类内容各类模式分低、中、高年级哪些策略更有效,还需我今后作更深入的研究。

 

第二部分:

按照“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研究课题,自己撰写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方法有效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我们满怀激情地迈进了二十一世纪。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眺望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各种挑战和机遇的时代。

放眼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将世界推进到信息经济时代。

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性,直接形成了一个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的社会。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

“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主动地。

”这就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学校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才能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

对这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的报告中给予了明确回答:

学会认知。

报告认为:

学校教育既要使学生形成广泛的知识基础,又要使学生有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这种认知能力是接受教育的许可证,它给人的终身教育奠定了基础。

面对这样的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品质等方面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学生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和存在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作为一名教师,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我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投身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课题研究。

力图改变那种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特别致力于在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所以我提出要对小学物理课堂中“合作学习分组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研究进一步把握现状,找对改进对策,以求全面提升小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细致调研,深入全面了解制约小学物理课堂学生分组学习的有效性生成的原因。

2.对成因进行合理分析,运用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和课改新理念来改进我们小学物理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益。

3.研究和探索出提升小学物理课堂合作学习中分组方法有效性的最优化策略,找到适合的改进措施。

二、课题界定和理论支持

(一)关键词

1.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

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

2.合作学习的要素。

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

学习素材应具有生活基础,被学生所关注,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能带给学生思维的挑战为目的,因而学习素材合理选择是学习的物质前提。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目的,承担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

而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监控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3.有效性。

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对创造性的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是有效的。

(二)理论支持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它对学习的基本解释是: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就能相互取长补短,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求得共同发展与提高。

学习环境对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具有重要作用。

和谐、民主、合作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习者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

2、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认为教学中,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师生、生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知道自己学会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指出教学分为合作—竞争—个别三种形式:

社会互赖(合作、竞争、个别)的组织方式,决定个人之间的互动(积极、消极、缺乏),进而决定了结果。

鼓励学生互动、帮助和分享是一种积极的互赖关系。

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包括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情感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

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与父母的喜爱。

当前三种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诸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等)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

小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

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

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实验的原则

1、主动性原则

在合作学习中,主体的主动性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主动性要通过学生内部的动力系统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来体现。

教学中要激发起学生感情诱因——兴趣,使学生由想参与、想探求、想学习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使学习变为一种愉快有趣的活动,并且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其他合作成员的在场和相互帮助,也可以给个人提供动力,学习只有在学生的积极行为中才能进行。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会学则爱学,这是主动学习的条件,使学生学会理解物理知识,学会解决物理问题,学会物理思维,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独创性。

2、平等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一种平等、和谐、互助的关系,就知识和经验而言,教师有其优势,这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影响积极性的发挥,但学生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教学中给予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往往学生提出的问题、解题的思路和策略也常使教师处于被动的境地。

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都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都以参与者、研究者、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只是分工不同。

教师研究的是如何指导、创设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研究的是如何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表现出个人的能力、才华和集体智慧,通过民主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3、发展性原则

以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是我们研究的基点和目标。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知识、能力、身心等全面发展,同时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某些方面有突出的才能,以个体的发展影响群体的质量,群体的发展又可促进个体质量的提高,使个体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这种互动的过程将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和谐的外部条件。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的分析有效的分组方法在当今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中的适用性,在当今课堂现象中班级学生数足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小组,避免形式主义小组合作。

(2)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问题探索和交往等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促进他们的健康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2、研究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编排

科学适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小组合作的时机

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合作学习构建的模式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方面的有效模式。

五、主要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和时间

1.实验对象:

学校二、三年级两个班学生计100人。

为确保实验真实、自然,避免非实验班产生的负面情绪,本实验不设对照班。

2.实验时间:

2014年3月—2015年3月

(二)实验方法:

实验法、观察记录法、调查法(问卷法)、测验法。

(三)实验材料: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和3-2。

(四)检测工具:

1.实验班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态度的调查表。

从四个方面进行前后测查:

①对小组学习兴趣的测查表。

②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学习、参与性与交流欲望的测查表。

③实验班学生协作能力的前后测查表。

2.实验班2014—2015年学年期末物理检测成绩表。

本实验以实验班上学期的期末检测成绩作为前测,以本学期的期末检测成绩作为后测。

学生的成绩用优良中差等级制表示。

六、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实施

《合作学习中分组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

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我校取得成果,得到广泛推广运用。

我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1.把握时机

心理学家们一再强调,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时机,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在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也要巧妙地捕捉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机。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

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

像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作一般性了解;像知识密集的内容,需要教师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

首先每一个合作内容的确定都是一个问题情境的选择,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一个新情境,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他们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起步;其次,这个内容的表达易于学生通过言语来交流;还可以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

总之,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

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改入合作学习。

①导入时合作激趣

“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往往由教师一言概过,提示新知。

但如果适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则显得形式上较活泼,学习兴趣也容易被激发。

②新授中启发心智

这一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通过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评议,纠正错误。

同时,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要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题,开拓创新。

③解答“开放性”问题

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

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这时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④小结中评价提高

一个环节或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的评价往往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多而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或说是很有难度的。

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回顾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正确的评价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其素质之一。

教师应把每一次交流评价反馈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评价同伴在交流中提出的问题质量;评价同伴解决问题中思维的准确性、流畅性、独特性。

如在教学“比的性质”中,教师提问:

在相等的几个比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及交流中先后得出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经评价补充成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讨论评价后补充出“零除外”这一重点。

这样一个讨论、评价与补充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