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8113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docx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理

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

  为贯彻国家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全民建身国家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加强对全国棒球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科学指导,推动我国棒球运动和棒球产业的持续、稳健、快速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棒球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棒球是世界上最受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赛事观众人数每年超过20亿。

棒球产业占世界体育产业市场份额12%,仅次于足球和橄榄球,是篮球和F1赛车的总和。

美国棒球产业最发达,超过50%的美国人参加过棒球运动,2015年美国职棒大联盟年产值超过90亿美元,位列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第二位。

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地区,棒球运动普及程度高,中国台湾地区棒球产业占台湾体育产值的8%。

  棒球运动是我国正式开展的集体球类项目,全国目前约有50块普通棒球场,12支省级专业棒球队,注册球员1千余人,业余棒球队近2000支,棒球特色学校500余所。

比较而言,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缓慢,基础相对薄弱,棒球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小,赛事影响力不大,专业场地严重缺少,后备人才匮乏,球队数量少且质量不高,棒球紧密及相关产业发展薄弱,棒球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未能形成。

  棒球是强身益智、时尚激情、崇尚礼仪,是家庭化、团队化的游戏性项目,非常适宜亚洲人开展,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当下,我国体育产业、特别是职业体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国际棒球产业的高产值、高效益为引领,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棒球运动发展空间广阔、棒球市场潜力巨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大力发展棒球产业,打造中国棒球知名品牌,以棒球市场化、多元化、职业化、普惠化引领棒球产业的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主体和客体多元并存、竞争有序、金融资本与实业相匹配的产业格局,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棒球产业领域的实践,扩大棒球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实现棒球产业各业态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棒球运动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棒球产业发展道路。

  发挥市场作用,培育市场主体。

遵循棒球运动和棒球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整合现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

  创造发展条件,突破发展瓶颈。

营造重视、支持和参与棒球运动的社会氛围,培养大众棒球消费理念和消费市场,破除行业壁垒、形成有利于棒球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突破掣肘棒球运动和产业发展的场地和人才瓶颈。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融合发展。

立足全局,处理好普及与提高,近期与远期目标,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促进棒球产业与棒球事业良性互动,各棒球产业门类及全球市场相互融合,全面发展。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施。

要根据国家战略和体育产业发展部署,整体谋划全国棒球产业发展的区域、结构和功能布局,并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规范运作,力求规模与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棒球产业体系,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更加完善,产业资本积极活跃,棒球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国棒球竞赛体系健全,棒球职业联赛和职业俱乐部建设和管理规范,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棒球赛事品牌形成,棒球健身和消费意识显着增强,可供训练或比赛用的认证棒球场超过200块,职业球队和各类型业余球队超过5000支,棒球相关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人口超过500万,观看和参与棒球相关赛事、活动和节目的人口超过2000万,棒球核心产业、紧密产业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超过500亿元。

  三、棒球产业发展的主要产业领域

  棒球产业是棒球及相关产业的总称,具有很广阔的产业链,主要包括核心产业、紧密产业和相关产业三大产业领域。

要优先发展棒球核心产业,大力发展棒球紧密产业,积极发展棒球相关产业,探索和努力实现棒球核心、紧密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棒球核心产业

  1.棒球竞赛表演

  提供满足人们观赏性棒球消费需求的赛事服务,包括棒球职业、业余、学生、城市联赛,棒球锦标赛、公开赛、表演赛,国际、国内棒球商业性比赛等其他棒球赛事。

要加强棒球竞赛体系设计,完善校园棒球、社会棒球、职业棒球赛事体系,逐步形成赛制稳定,竞赛种类、结构、规模合理,等级分明、有机衔接的竞赛格局。

  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引入国外优质棒球赛事资源,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棒球赛事活动。

建立和公开棒球赛事举办目录,为赛事活动的市场化运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完善竞赛奖励制度。

  2.棒球活动运营

  指专门从事棒球专业训练和相关服务的运营活动,包括棒球运动队、棒球俱乐部以及专业棒球机构等等。

要健全行业协会组织体系,推动棒球运动队和俱乐部市场化、职业化运营,鼓励创新运作社会化棒球组织,夯实棒球运动发展的组织基础。

  3.棒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

  棒球运动员包括职业棒球运动员和业余棒球运动员,职业棒球运动员是棒球产业构成核心要素之一,业余运动员是棒球产业主要人才基础,其中青少年棒球运动员是棒球产业的希望和未来。

要加强棒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培养和管理,完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注册制度及等级认证管理体系,建立和规范球员、教练经纪体系和人才交流市场。

  4.棒球场地设施建设与运营

  训练竞赛、健身娱乐的专业性棒球场所的建设,以及各类型棒球场所的经营。

未来各类棒球场地建设需求空间巨大,要结合棒球产业布局,加强规划、选址及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兴建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标准和具备市场化运营条件的棒球比赛场地。

  创新棒球场馆运营机制,积极探索场地设施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可采用委托、托管、连锁、合作经营,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运营模式,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实现最佳运营效益。

  推动职业(专业)棒球训练基地、社会公共棒球场,社区学校棒球场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建立场地共享机制,将比赛训练与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

  

(二)棒球紧密产业

  1.棒球健身休闲

  向社会提供棒球健身、休闲、娱乐服务的生产经营部门活动。

要创新棒球健身休闲服务内容和运作模式,发展特色项目,注重连锁经营与品牌打造,培育和实现健身休闲服务供给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2.棒球教育与培训

  提供棒球知识、技能的教学、训练和培训的学校或专门机构的活动。

要丰富和创新教育培训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及机构,充分发挥棒球传统校、业余体校、青少年俱乐部、高校棒球队的作用,建立新型棒球学院和学校,大力发展社会棒球教育培训专业机构和民间社团组织,推广在线教育与培训,引进国外优质棒球教育与培训资源,加强棒球培训机构和人员资质认定,以及教材课程的标准化。

  3.棒球用品制造与销售

  生产和销售棒球用品的企业活动。

棒球用品指专门用于棒球运动中的用品,包括棒球运动器材设备、运动服装、鞋帽、防护用品等等。

要加强棒球用品标准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棒球用品制造企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棒球用品的质量水平,开发自主品牌和智能产品。

注重和支持棒球用品市场流通渠道建设和营销模式创新。

  4.棒球中介服务

  为棒球组织和个人的商业化运营,以及棒球企业开展棒球营销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活动。

积极引导和鼓励体育中介公司发展棒球中介业务,建立棒球产业发展的中介服务平台,促进棒球运动员转会、明星商业代言、赛事推广、活动策划、棒球转播、版权交易、棒球相关的赞助及赛场广告营销咨询、人才管理、场馆规划建设运营、棒球投融资等中介服务的发展。

  5.棒球传媒与信息服务

  一切从棒球有关的活动、事件、人物中撷取素材,制作成文字、符号和影像产品并加以传播和销售的机构活动,既包括传统媒体中的体育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也包括新媒体中的网络、移动互联和虚拟社区。

要创造条件,实现棒球职业赛事的有偿转播,积极创办棒球专业期刊杂志、棒球频道,发展棒球网站、棒球类互联网及移动互联软件、公众号等等。

  (三)棒球相关产业

  主要指棒球科技、棒球文化创意、棒球医疗与康复、棒球旅游、棒球会展、棒球影视、棒球广告、棒球彩票、棒球金融与保险、棒球酒店与餐饮、棒球地产等棒球相关产业。

  四、棒球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布局

  

(一)区域发展布局

  以地理区域进行全国棒球发展的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棒球产业发展中心,包括赛事活动、场地、球队、培训、棒球服务,职业或专业俱乐部、校园、社区棒球等多形态棒球聚落。

在各区域内,鼓励建设和评选“棒球之都”等棒球元素突出的特色中心。

到2025年,力争全国各大区域内均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特色鲜明的棒球产业基地。

  1、华北、华东、华南、西部地区

  根据上述区域的不同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棒球运动发展基础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棒球发展规划。

鼓励和支持以区域为中心的棒球发展实施方案及场地布局规划。

鼓励和支持区域内的棒球赛事、棒球职业、专业、业余球队及青训中心建设、青少年培养选拔和师资培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专业运营机构以多种形式为该区域的棒球运动发展提供支持和专业服务。

  2、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沿海、京津冀一体化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

  紧密围绕上述国家重点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区域,综合利用各种条件和政策,大力发展和提升区域内棒球运动和市场化运营空间,在场地建设、赛事活动举办、球队建设、文化传播、休闲娱乐等方面给与有力的支持。

  3、重点省份、城市

  依据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人均收入、交通便利、特殊特色和地方支持力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有针对性的在一些省份、城市进行棒球重点推广和产业落地。

推动和建设国家级棒球产业发展基地、训练中心,国家级棒球产业园区、科技示范及创业园区、运动实验基地、综合贸易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的设立和认证工作。

以重点省市为圆心,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棒球产业发展中心和产业聚落。

  

(二)业余、职业棒球布局

  1、业余棒球

  

(1)校园棒球

  发挥棒球运动在强身益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作用,推进校园棒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夯实棒球运动发展的人才基础。

  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创造发展条件,改善师资和场地设施,完善保险机制和升学招生政策,鼓励更多的大、中、小学将棒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合理布局和发展包括棒球高水平运动队院校、传统校、特色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棒球特长学校,让更多青少年学生接受棒球、热爱棒球、享受棒球、参与和消费棒球。

  按照1所大学∶5所中学∶15所小学的比例,力争2025年达到3000所。

  

(2)社会棒球

  社会棒球是指各级各类社会业余棒球俱乐部或组织,主要包括社会棒球健身俱乐部,机关单位、企业、社区棒球队及俱乐部等等。

大力普及推动和加快社会棒球的发展,不断扩大社会棒球人口规模。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棒球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组建各种类型的棒球运动队、棒球健身团队,成立棒球俱乐部,从经费、场地、训练、竞赛、教练和管理等方面支持社会棒球的发展,夯实棒球运动发展的社会基础。

  到2025年,争取棒球重点发展城市建立起城市棒球体系,各类规范的社会业余棒球注册球队达到3000支以上。

  2、职业棒球

  

(1)职业联赛

  促进棒球联赛的稳定健康发展,并向职业化联赛过渡,扩大棒球的社会参与,逐步建立适合联赛的多级别赛事体系,打通职业联赛与业余棒球体系相应级别的选拔转换通道。

  到2020年过渡到半职业联赛,参赛队伍到达8-12支,2025年形成职业联赛,规模达到12-16支,力争将中国棒球联赛打造成中国具有影响力的职业赛事之一。

  

(2)职业体育联盟

  完善职业棒球联赛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高度自治的职业棒球联盟,实现职业联赛宏观管理与微观商业运作的有机分离,以实现联盟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职业体育联盟与职业俱乐部之间,科学合理划分经营权限及利润分配,充分尊重和发挥职业联赛各方的权益和作用。

  (3)职业体育俱乐部

  大力发展棒球职业俱乐部,鼓励有条件的省市高水平专业棒球运动队向职业俱乐部过渡。

鼓励棒球重点发展省份和城市合理布局和规范发展棒球专业运动队和专业运动员数量,改善培养条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遵循职业体育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专业球员与职业球员有机衔接的机制。

  到2025年,争取注册的专业和职业运动队达到20支以上。

  (4)职业体育后备人才

  逐步完善职业球队梯队建设,畅通优秀苗子从校园棒球、社会棒球到专业棒球和职业棒球的成长通道,建立四级,即国家、大区、省市、城市棒球青训中心培训体系,设立文化教育与棒球运动紧密融合的棒球专业学校,鼓励和支持依托具备条件的本科院校设立棒球运动学院或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青少年球员海外培训模式。

  充分发挥各级国家队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引领作用,综合把握国家队赛事周期,妥善处理好国家队与各俱乐部之间的关系,俱乐部应当以大局为重,支持配合国家队在奥运会和世界比赛上获得好成绩。

  (三)棒球市场体系布局

  以打造完整的棒球产业链布局和市场发展平台体系为核心,以高水平的职业化棒球联赛为至高点辅以各类赛事,以职业、专业、业余棒球社会化体系为依托,以各级各类棒球俱乐部、球员、爱好者和厂商、媒体、机构、职业经理人队伍为基础,以多种类型的棒球硬件场地为保障,整合海内外多种资源,鼓励、推动和扶持一批产业领投机构、专业运营机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成为行业龙头示范,鼓励、推动和扶持一批地区成为棒球运动广泛开展、棒球产业蓬勃发展的示范区域,带动棒球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全面提升。

  构建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鼓励和扶持产业运营领域和各专业细分领域的领投机构、优秀企业、专业资质机构不断涌现。

培育民族品牌,与世界接轨,推动职业联盟和地区业余联盟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以职业联盟、业余联盟、社会联盟和多级别校园联赛、青少年联赛为核心的赛事市场化运营体系。

充分调动现有棒球师资、人力、场馆等多项资源,为市场化运营提供服务支持,积极鼓励和协助各省市专业队的品牌打造。

  鼓励和刺激棒球消费市场,降低棒球运动入门和普及门槛,鼓励专业球队、高水平选手走入校园、走入社会,联合传媒、市场营销和中介服务专业机构,共同制定棒球推广普及的策略,不断吸引棒球消费人群。

  鼓励、扶持棒球市场多元化主体不断涌现。

着力培育一批有潜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棒球企业、俱乐部。

培育一批棒球领域战略投资者,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机构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整合或重组,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逐步形成官方机构、民间机构、职业和非职业联盟、俱乐部、第三方专业资质机构、专业运营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棒球媒体和厂商等市场化主体广泛参与的棒球全产业市场化格局。

  五、重点项目

  

(一)职业棒球联赛

  建立职业化的俱乐部联赛体系,选派专业团队组成联赛运营公司,对职业联赛进行商业化市场化运营。

职业俱乐部、中国棒球协会、棒球产业发展委员会及相关单位人员共同组成联赛理事会,理事会负责联赛运营公司的监督管理。

联赛可选择分级制,也可采用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赛制进行赛事的推广和运营。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联赛层次体系,完善职业棒球的政策制度,建立棒球职业联盟章程、职业联赛的准入制度、运动员转会和薪酬管理办法等等、建立稳定的联赛周期,不断提升职业联赛的规范化水平,打造中国职业棒球联赛知名品牌。

  

(二)青少年、学生棒球联赛

  加强体教结合,融合体育和教育系统青少年竞赛资源,建立促进青少年棒球运动员规模化培养,政府主导,形式多样,符合青少年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和文化教育要求的分层次、分等级的青少年竞赛体系。

完善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四个年龄组全国联赛(U21、U18、U15、U12)、锦标赛,各细分区域、细分年龄组别的联盟赛事,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市场化青少年棒球赛事活动。

  科学安排竞赛规程、比赛内容、参赛年龄,适度控制比赛规模。

建立和完善全国青少年、学生运动员注册系统和学生联赛工作考评机制。

  (三)城市业余棒球联赛

  建立和完善城市棒球竞赛体系,调动城市棒球运动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城市业余棒球赛事,促进棒球重点布局城市的交流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引领社会棒球的普及和推广。

  全国城市业余棒球联赛是社会棒球最高层级赛事,采用广泛公开的原则吸收广大爱好者参与不同组别的分站赛、赛区、总决赛,参赛球队可以由基层队通过选拔直接参赛或组成该城市联队参赛。

  (四)俱乐部建设

  健全俱乐部和运动员管理规章制度,重点发展城市应为该城市职业俱乐部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努力将其打造成城市特色名片。

  鼓励俱乐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俱乐部制。

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和运营模式,鼓励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投资,俱乐部所在地政府可以场地等资源投资入股,实现俱乐部投资来源多元化、名称的非企业化和地域化发展,提高俱乐部经营开发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百年俱乐部。

  职业俱乐部要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引进、合同、薪酬、训练、竞赛及俱乐部商务、运营等自律管理,注重俱乐部梯队建设,遵守行业规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扩大观众人数,培养忠实球迷群体。

  (五)棒球专业人才培养

  棒球运动员,特别是职业棒球运动员是发展棒球产业的关键要素,要为棒球运动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充分发挥校园棒球、社会棒球和职业棒球各渠道球员培养的作用,加强相互之间内在联系,建立球员培养、交流、使用的服务平台,实现球员的合理、有序流动,建立球员注册制。

到2025年,校园、社会和职业体系注册球员分别到达10万、10万和1万人以上。

  加大对棒球教练员、裁判员、学校教师、社会指导员、管理人员以及棒球培训师、棒球医疗康复、科技辅助等棒球专业人才的培训,夯实棒球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基础。

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及考核评价标准,优化师资、设施等办学条件,构建多渠道、多形式人才培养体系。

  到2025年,实现所有布局校园棒球学校的专、兼职棒球教师均接受过棒球专业培训,注册棒球教练员数量达到6000人、裁判员达到1000人、培训师达到100人和社会指导员达到3000人以上。

  (六)棒球场地设施建设、棒球产业基地、园区示范工程

  棒球场地设施包括:

赛事综合体、训练基地、学校社区场地、小型投打设施四类。

制定全国棒球场地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和认证制度、采用新建、改建、扩建等多种形式,将棒球场地及设施选址和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更新统筹考虑。

  棒球赛事综合体,按承接赛事规模可分为国际、国内职业赛事场馆两类。

选址包括城市综合评价和用地评价两个因素,综合评价主要考虑城市发展水平、环境、交通、球队状况、美日韩台企业分布及优势政策等;场地评价主要考虑场地区位、交通设施、公共配套及场地规模等。

“国际赛事场馆”应优先考虑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和南京等,场地规模一般在1万座位以上;“国内职业赛事场馆”应优先考虑拥有或组建职业球队的城市,如济南、大连、杭州、郑州、西安等,规模一般在0.5万座位以上。

  棒球训练基地,指由至少一个比赛场馆附加一定规模的棒球训练场组合而成的,集训练、比赛为一体的大规模体育运动基地,占地一般为15-30公顷(1块标准棒球场占地约25亩)。

选址优先考虑气候适宜的一、二线城市,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具有交通、住宿、生活、休闲、医疗等完备配套服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承接一定规模赛事活动能力的城市,如厦门、福州、成都、南宁、北海、昆明、攀枝花等。

  学校社区棒球场地,可采用与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小型健身区等一个或多个训练场地组合,对周边配套设施没有特定要求。

选址可在体育用地、城市绿地、居住组团绿地、学校教育科研用地、康体用地等。

不同条件的场地经过认证,可以承接不同等级的赛事,非标准场地可以满足日常比赛、培训和娱乐用途。

  小型投打设施分为室内、室外两种,规模较小,可结合室外场地及室内建筑灵活布局,满足民众日常训练、健身休闲娱乐需求。

  在棒球场地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棒球示范场地。

同时,依托大型棒球场地建设,形成以棒球产业为特色的棒球产业集群,产业功能聚集区,打造棒球产业基地、园区示范工程。

  (七)海峡两岸棒球合作

  加强海峡两岸棒球全方位合作,通过赛事活动、技术、人才、管理、运营等多方面的深入交流,实现海峡两岸以及港澳地区棒球运动的深度合作和良性互动,促进棒球水平的共同提高。

  开展多种形式、各年龄组的棒球交流活动,推动海峡两岸及港澳棒球选手、教练、裁判及各类人才的流通,探索覆盖面更大的棒球赛事活动的运营与合作。

  (八)棒球国际交流与合作

  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战略。

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棒球产业发展理念、管理经验、发展模式,以及成熟的训练和竞赛理论、高素质的棒球专业人才及人才培养模式。

广泛开展国际赛事交流活动。

创造条件吸引顶级棒球赛事来华举办比赛,推动中国棒球积极参加国际或地区棒球联盟和赛事,增进交流,提升中国棒球的国际影响力。

  积极开发棒球国际培训与合作交流。

鼓励国外棒球培训机构,通过资本、技术或管理输入方式,提升国内棒球人才培训机构品质。

吸引海外高水平棒球教练来华执教,鼓励优秀青少年球员到国外接受棒球系统培训。

  (九)棒球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

  加大棒球无形资产开发力度,通过冠名、赞助、广告、特许经营等形式,加强对棒球组织、场馆、赛事及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

加强棒球品牌建设和推广,打造精品赛事、品牌球队、棒球明星、品牌场馆、品牌用品、推动棒球组织和企业促进棒球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的棒球服务和产品。

  完善棒球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加大棒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协同合作,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

明确棒球资源的界定和使用程序,特别加强涉及到棒球组织、赛事等的会徽、会标、吉祥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十)棒球产业资源信息服务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运营棒球产业资源信息网络平台,发布相关政策法规、行业资讯、组织动向、企业信息、市场动态、贸易机会、统计数据、研究报告,建设与运营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球迷互动社区论坛、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平台等等。

举办棒球产业论坛,协会年会,出版棒球杂志,发布棒球产业发展报告,开展多种形式的棒球促进活动,为中外体育组织、生产企业、社会资本、消费者牵线搭桥,提供合作、交流、创新和创业平台。

  (十一)棒球标准、认证、职业技能鉴定和产业统计

  积极开展棒球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棒球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研制、实施及检查监督,提高棒球行业标准化水平。

增强质量意识,规范棒球服务和产品质量,鼓励生产企业开展体育服务和产品认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