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437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 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15大禹治水》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以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的教学板块来学习伟人故事。

在学生多次感受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语文园地“我的发现”着重揭示了形声字的另一个特点——声旁表音,在《大禹治水》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安排了根据生字的构字特点及语境先猜猜带点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的练习;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通过泡泡的形式,提示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口语交际安排的是一次看图讲故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来自《父与子》中的一则。

漫画共有6格,最后一格留白,图意不言而喻——爸爸也被书的内容迷住了,读者看后不由得为童心未泯的爸爸忍俊不禁。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图,按顺序讲清图意,猜测最合理的故事结局,还要要求学生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培养学会倾听的意识。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大禹治水

2

本课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坚持治理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疏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

赞扬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会写25个生字,会写3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3.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4.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朱德的扁担

2

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革命根据地,一起去茅坪挑粮的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

2

描写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表现了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口语交际

1

看图讲故事

1.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语文园地六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会根据词语的意思判断多音字的读音。

3.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4.积累励志名句,感受其蕴含的道理。

5.阅读《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

15大禹治水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重点

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难点

根据文中插图,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及过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1.识字写字

结合语境帮助学生构筑画面,进行联想记忆。

比如,“洪、毒、蛇、兽、伤、灾、难”7个生字,可组合成“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4个词语,构成洪水泛滥的画面。

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读准这组词语;接着联系生活或图片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读这组词语或这些生字所在的句子,加深对生字、词语的理解,也为朗读课文做好准备。

本课要写的9个字,包含上下、左右、独体、半包围四种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居多。

教学时可进行归类指导书写。

2.阅读理解

学习本文,初读时可按顺序朗读故事,把课文读通、读顺。

然后借助课后第二题的提示,有顺序地把故事讲清楚。

“治水前”的景象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练习读课文,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结合泡泡的提示,以及洪水泛滥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借助“洪水泛滥、淹没田地、冲毁房屋、伤害百姓”等词语,帮助学生建构画面,从而理解“泛滥”一词的意思。

最后,组织学生再读第1自然段,学生对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百姓的痛苦生活就能有所体会了。

3.表达运用

(1)抓住“到处奔走”,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

当大禹遇到高山,他_______________;当大禹遇到大河,他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一个个血泡,可他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供故事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线索,讲述故事。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1.预习提纲

(1)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及词语。

(3)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9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1个词语。

2.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做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好吗?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图片)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3.课件出示大禹的图片,简介大禹。

课件出示:

大禹:

禹,传说是我国远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设计意图:

由学生已阅读的神话故事入手,通过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导入新课,并适时简介大禹,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课件分批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第一组:

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痛苦极了

第二组:

继续教训驱赶耕种恢复安居乐业

(1)接力读第一组词语,重点指导。

①“灾难”中的“难”是个多音字。

②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

出示课件,揭示“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③读了第一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④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⑤将生字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

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的停顿。

(2)接力读第二组词语,重点指导。

①“耕种”两个字都是后鼻音。

②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教训、驱赶、恢复”这3个词语搭配短语。

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③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指导“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④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⑤将生字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

指导读好这几句话的停顿。

设计意图:

本课生字较多,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

本设计先分板块识记生字词,帮助学生构筑画面,为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随后再随文识记,了解重点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在语境中识记、多次复现的识字原则。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课件出示:

洪难认被

(1)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是什么结构?

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

(提示: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洪、难”。

①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洪:

“氵”呈圆弧状,“共”字两横平行,撇和点分别对应上边的两竖。

难:

“又”捺变点,“隹”四横之间等距。

出示写好“难”字的儿歌:

“又”字书写小,人旁中线立,四横等间距,末笔横稍长。

②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3)指导书写“认、被”。

①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认:

“人”的撇穿插在“讠”的下面。

被:

“衤”不要写成“礻”,注意“皮”的笔顺:

横钩、撇、竖、横撇、捺。

“又”字横撇短、捺长。

②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2.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道”。

(1)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道:

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顺序:

先里后外。

“首”写得端正,中间两横均匀。

关键笔画在于“辶”。

出示写好“辶”的儿歌:

首笔右点要高扬,横折折撇勿长,平捺一波要三折,捺尖出锋要稍长。

(2)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3.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灾”。

(1)“灾”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宀”和“火”的大小关系,底下部分不应宽过字头。

首点要居中,让左点与右钩位置对称。

“火”字撇捺舒展,稳稳立正。

(2)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4.指导书写独体字“年、产、业”。

(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年、产、业”两字都是独体字。

年:

横笔画较多,中间先写横后写短竖。

业:

横画左右伸展,重心平稳,两竖长短有变化,间隔距离要适中。

产:

“立”中间夹的两笔都要写短,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3)学生练习书写并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将生字进行归类教学,使写字教学逐步由“老师教”变为“学生学”,提高写字效率。

在写字前指导学生观察结构,找出共同点,并归纳同结构字的书写要领,将书写要领编成儿歌,既便于学生记忆与运用,又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

练写后指导学生对照范字紧扣书写要领进行评价,在“看”和“写”以及“评”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洪水泛滥、疏导、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复习词语,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洪水经常百姓灾难知道家乡可是认为采用农业生产

2.根据词语“灾难”提问: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灾难呢?

设计意图:

用开火车的形式复习词语,并用熟悉的词语引入课文学习,既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课件出示洪水泛滥的视频资料(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泛滥的场面的?

自己练读第1自然段。

4.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泛滥、淹没、冲毁、伤害”等词语,引导学生说说洪水泛滥的情景。

教师引读课文:

师:

洪水泛滥,恐怖极了。

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

生:

大水淹没了田地。

师:

它来到村庄——

生:

冲毁了房屋。

师:

毒蛇猛兽到处——

生:

伤害百姓和牲畜。

师: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的生活——

生:

痛苦极了。

(2)指名朗读,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表现出人们的痛苦。

(教师相机评价)

(3)再读课文:

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满怀同情地齐读这个自然段。

(4)用一句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5.小结过渡:

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一个名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呢?

设计意图:

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展示洪水泛滥的影像(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帮助学生构筑洪水泛滥的画面,进而理解“泛滥”一词。

品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洪水带给百姓的痛苦,为下文讲述故事做了铺垫。

三、学习第2自然段,练习讲述。

1.自由朗读,说一说:

谁来治水?

怎么治水?

结果怎样?

(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描写鲧治水的方法及结果的句子。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1)课件出示筑坝挡水的图片,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猜猜“挡”的意思,说说这样做的结果怎样。

(2)课件出示“继续”词卡,练习用“继续”说一句话。

3.练习讲述这个自然段。

讲述时可以借助哪些词?

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梳理。

可提炼:

谁来治水?

怎么治理?

结果如何?

课件出示:

鲧筑坝挡水没有成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取信息,再通过朗读表现课文内容,最后指导学生用提取的信息讲故事,在朗读和讲故事中水到渠成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鲧的儿子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

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范读“三过家门而不入”。

2.课件出示语段,指名填空。

课件出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年。

这()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3.体会大禹“治水时间之长、治水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

(1)创设情境朗读:

禹治水十三年没回过一次家。

传说禹的儿子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

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因为洪水害得百姓无家可归,禹心里装着百姓,所以他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2)指导朗读:

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明白了。

学生练读。

(3)教师介绍:

为了治水,万水千山都留下了大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

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亮就又出发了。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课文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他——“到处奔走”。

(课件出示大禹到处奔走的图片)

课件出示:

当大禹遇到高山,他___________;

当大禹遇到大河,他___________。

他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一个个血泡,可他仍然_____________。

(4)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你最想用哪个词赞美禹。

(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5)小结:

十三年里,禹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看一看。

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非常感动。

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

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顾大家不顾小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设计意图:

本环节抓住一组数字,体会数字背后蕴藏着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填写这组数字,然后透过数字,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大禹心系百姓的精神,接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后抓住“到处奔走”,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大禹治水的决心。

阅读课文后,进行人物形象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让学生品味大禹无私的品格,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五、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练习按“谁、怎么治理、结果如何”的思路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

2.学习第一层,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体会大禹的智慧。

(1)读第4自然段,画出禹治理洪水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禹是怎么让洪水乖乖听话的。

(3)借助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理解“疏导”的意思。

师:

大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

把许多条大河挖通,把许多座大山挖开,让水能流入大海。

这就叫作——疏导。

同学们猜一猜:

“疏”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验证一下吧!

(除去阻塞,使畅通)

(4)禹的做法与他的父亲鲧一样吗?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5)齐读禹治理洪水的语句,感受禹的智慧。

3.学习第二层,体会百姓的“安居乐业”。

(1)指名读描写禹“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课件出示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孩童无忧无虑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闲暇之余吹笛、歌唱等)

(2)理解“安居乐业”:

洪水终于被治理好了,老百姓有屋可住,有田可种,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叫——安居乐业。

(3)指名对比朗读课文写“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禹治水成功后,百姓会怎么感激禹?

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结:

人们非常感谢禹的功绩,因此尊称他为“大禹”。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取以图代讲,两次展示图画,结合课文,让学生感受大禹治水的英雄壮举。

通过看图、说图,让学生巧妙理解“疏导、安居乐业”的意思。

通过对比朗读,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大禹的形象与功绩,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进一步的训练。

六、总结全文,练讲故事。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禹除了功绩伟大,你还觉得他的哪些方面堪称一个“大”字?

(提示: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今天咱们学习了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回家后要讲给爸爸妈妈听,该怎么讲述呢?

老师给大家四个提示,你们可以根据提示,在小组里各自选定一个方面的内容,先练习讲一讲。

然后把大家的讲述合起来,就是整个故事了。

课件出示:

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既总结了全文,提升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又提供支架给学生练习讲述故事,化难为易,让他们有法可循,帮助他们梳理思路,更好地学会讲述故事,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文字的运用。

1.随文识字,多种方法识记。

结合语境帮助学生构筑画面,通过联想记忆来识字。

比如,“洪、毒、蛇、兽、伤、灾、难”7个生字,可组合成“洪水、毒蛇猛兽、伤害、灾难”4个词语,构成洪水泛滥的画面。

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读准这组词语;接着联系生活或图片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然后再读这组词语或这些生字所在的句子,加深对生字、词语的理解。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或课文内容为生字组成词语并搭配短语来识字。

如“训、退、恢”3个生字,可组成“教训、退去、恢复”3个词语,搭配短语为“吸取教训”“洪水退去”“恢复农业生产”等,然后启发学生边读短语边想象画面,既识记了生字又为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2.归类教学,提高写字效率。

在写字前指导学生观察结构,找出共同点,将生字进行归类教学并归纳同结构字的书写要领,将书写要领编成儿歌,既便于学生记忆与运用,又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

练写后指导学生对照范字紧扣书写要领进行评价,在“看”和“写”以及“评”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使写字教学逐步变“老师教”为“学生学”,提高写字效率。

3.提供支架,练习讲述故事。

学习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取信息,然后指导学生用提取的信息讲故事,用“谁、怎么做、结果怎样”讲述这一段内容,为后面讲述大禹治水做好铺垫。

全文学完后,帮助他们梳理思路,提供故事发展的线索,引导学生借助线索练习讲述故事,这就好比给了学生一个支架,将讲故事化难为易,让他们有法可循,从而更好地实现语言文字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