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8571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文言断句与翻译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呼喊。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6.《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巩固练

一、【2017届宁夏固原一中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15分)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

少慷慨,有志功名。

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

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

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

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

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

板为中兵参军。

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

天嘉元年,封益阳县子,邑三百户。

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

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

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

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

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

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

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

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

进爵为侯。

寻迁荆州刺史。

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

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

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

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赠散骑常侍,谥曰威。

子之武嗣。

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

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明彻于吕梁败绩,之武逃归,为人所害,时年二十二。

子隆弟子才,亦有干略,从子隆征讨有功,除南平太守,封始兴县子,邑三百户。

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四十二。

(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B.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C.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D.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8.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为表字。

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之为“字”。

B.参军,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蒋琬,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如文中的中兵参军。

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

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D.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

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

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子隆坚守节操,受到重用。

侯景叛乱时,他在家乡召集徒众,后随张彪镇守会稽。

世祖讨伐张彪时,其余部将都投降了,只有陆子隆奋力作战。

虽然失败了,却被世祖委以重任。

B.陆子隆足智多谋,战功卓著。

二年,周迪造反时,修行师响应,攻击子隆,遭遇埋伏,大败;四年,子隆抓住战机,大破陈宝应;华皎在郢州战败,子隆出兵击其后背,亦胜。

C.陆子隆治理有方,深得民心。

在治理荆州时,陆子隆积极修建城郭,安抚民众,与百姓和睦相处,当地百姓认为他很称职。

后来当地官吏和百姓上表请求为他立碑,称颂其功绩。

D.陆子隆死后得到追赠,泽被后代。

由于他生前功劳巨大,弟弟陆子才被任命为南平太守,儿子陆之武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9分)

(1)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

(5分)

(2)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

(4分)

二、【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

十岁能属文,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

主吴县簿。

未上,丁父忧。

服除,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

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

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

“朕治道不进,奈何?

”大昌对曰:

“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

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

”又言:

“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

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

”帝称善。

除浙东提点刑狱。

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

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

“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

”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

“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

”寝其命。

权刑部侍郎,大昌言:

“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

”帝以为然。

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

”逢原由是坐削两官。

累迁吏部尚书,言:

“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

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

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

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

“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

”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衷甲纵火为内应。

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

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父忧是指父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B.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最高长官。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绍熙,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正式创立并形成。

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

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也指官员退休。

同“致仕”意思相近的有“乞骸骨”、“填沟壑”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

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不必另外寻求奇方异策;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

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

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

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命令讨伐,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昌奏:

“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

”寝其命。

(2)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三、【2017届宁夏中卫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

少时,日记书数千言。

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

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

狷直忤物,十年不调。

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

“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

”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

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

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

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

酒酣以往,笔墨横飞。

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

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

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维桢谢曰:

“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

”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

“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

”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

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

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

“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

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瓚、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

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维桢徙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

两人既殁,与维桢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

(节选自《明史·杨维桢传》)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B.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C.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D.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16.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维桢朋友甚众甚杂,在松江居住时,经常与朋友饮酒赋诗属文,吹弹伴奏咏唱中,宾客皆翩翩起舞,以为是神仙中人。

B.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C.杨维桢年少时,他的父亲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然后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

维桢因此养成了急躁耿直的性格,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都没有升职。

D.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诗风奇谲瑰丽,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

(5分)

(2)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5分)

四、【2017届山西怀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铉,字鼎臣,博州博平人。

性纯厚,好学问。

中大定十三年进士,调滕州军事判官、补尚书省令史。

章宗为右丞相,深器重之,除陕西东路转运副使。

上疏论边戍利害,上嘉纳之,迁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

铉上书曰:

“亲民之官,任情立威,所用决杖,分径长短不如法式,甚者以铁刃置于杖端,因而致死。

间者阴阳愆戾,和气不通,未必不由此也。

愿下州郡申明旧章,检量封记,按察官其检察不如法者,具以名闻。

内庭敕断,亦依已定程式。

”制可。

复上书论山东采茶事,其大概以为“茶树随山皆有,一切护逻,已夺民利,因而以拣茶树执诬小民,吓取货赂,宜严禁止。

仍令按察司约束。

”上从之。

泰和三年,拜参知政事。

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有司捕治款伏。

值赦,大理寺议宜准伪造御宝,虽遇赦不应原。

已奏可矣。

铉奏:

“天子有八宝,其文各异,若伪造,不限用泥及黄蜡。

今用笔描成青龙二字,既非八宝文,论以伪造御宝,非本法意。

”上悟,遂以赦原。

明日,上谓大臣曰:

“已行之事,贾铉犹执奏,甚可嘉也,群臣亦当如此矣。

久之,铉与审官院掌书大中漏言除授事。

上谓铉曰:

“卿罪自知之矣。

然卿久参机务,补益弘多,不深罪也。

”乃出为安武军节度使,改知济南府。

致仕。

贞佑元年薨。

(节选自《金史·贾铉传》)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B.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C.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D.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古代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B.“除”是授予官职,“拜”是用一定的仪式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C.“上疏”和“上书”都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D.大理寺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机构,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铉入仕以后,积极向皇上建言,论述边防利害,得到皇帝赞许,采纳其建议,并升其为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

B.贾铉上奏,要求下诏于州郡,申明法纪,对州县官员非法用刑加以节制和管理,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C.贾铉不顾皇上对大理寺上奏案件决定的应允,坚持上奏,推翻了大理寺的决定,并获得皇上的夸奖。

D.贾铉在济南知府职位上退休,因病去世。

对他私下谈论朝廷官员升迁的罪,皇上没有过分追究。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而以拣(检查)茶树执诬小民,吓取货赂,宜严禁止。

(2)有司捕治款伏。

值赦,大理寺议宜准伪造御宝,虽遇赦不应原。

五、【2017届陕西长安区一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

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

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

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

俄授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

特进魏征甚礼之,将以侄女妻之,义方竟娶征之侄女,告人曰:

“昔不附宰相之势,今感知己之言故也。

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

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蛮俗荒梗,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之礼;清歌吹籥,登降有序,蛮酋大喜。

贞观二十三年,改授洹水丞。

时张亮兄子皎,配流在崖州,来依义方而卒。

临终托以妻子及致尸还乡。

义方与皎妻自誓于海神,使奴负柩,令皎妻抱其赤子,乘义方之马,身独步从而还。

先之原武葬皎,告祭张亮,送皎妻子归其家而往洹水。

转云阳丞,擢为著作佐郎。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

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

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

正义自缢。

高宗特原义府之罪。

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

母曰:

“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义方乃上奏。

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

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

母卒,遂不复仕进。

总章二年卒,年五十五。

门人何彦光、员半千为义方制师服,三年丧毕而去。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

B.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

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

C.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

D.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B.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贞观时代,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贞观之治”。

C.大理,即大理寺,古代管署名,是国家刑狱案件审理之地,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D.“秩满”指古代官吏任期届满。

因为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一般也是十年。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义方出身贫寒,孝顺,善良。

他在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途中,碰见了一个探父遇到困难的陌生人,便将自己所骑之马送给他,并且没有留下姓名。

B.王义方不附权势,洁身自好。

他之所以娶了魏征的侄女,是因为感激魏征的知己之言;他被贬为儋州吉安县丞,也是因为与刑部尚书张亮关系不和。

C.王义方教化有方,重诺守信。

到达吉安后,他以诗书礼乐教化人民,成效显著;在接受张皎的临终之托后,他历经艰难护送其棺柩和妻儿回乡。

D.王义方刚正不阿,仗义执言。

中书侍郎李义府位重权高,徇私枉法,尽管已经获得了高宗的原谅,但王义方坚持上奏弹劾,以致触怒高宗被贬官。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

(5分)

(2)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5分)

六、【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

“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

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

”公曰:

“何谓也?

”管子对曰:

“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

“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

“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

“楚可下矣。

”公曰:

“奈何?

”管子对曰:

“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

“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

“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

“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

“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

【1】隰朋:

春秋时齐国大夫。

【2】芊:

地名。

位于齐楚接壤处。

【3】衡山:

齐鲁之间的小国。

【4】修械器:

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2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

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

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

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本:

农耕

2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使人之楚买生鹿载粟而之齐

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2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30.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31.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4分)

①桓公___________②管子___________③衡山之君___________

32.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分)

七、【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