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文言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8668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七下文言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文言文.docx

《七下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文言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下文言文.docx

七下文言文

《世说新语》两则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学而时习之(时常)

3.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古义:

离开;今义:

前往)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

儿子和女儿)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

约定;今义:

日期)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

玩耍;今义:

戏剧,杂技)

下车引之(古义:

拉;今义:

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

回头看;今义:

照顾或顾客)

4.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

5.文言句式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倒装句,宾语前置)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

6.字音字形

谢太傅(fù) 谢道韫(yùn) 陈寔(shí) 尊君在不(fǒu)

7.重难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

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

去后乃至(乃,才;至,到)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8.文章主旨

《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论语》十二章

1.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4.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

可以凭借;今义:

表示许可或能够)

5.文言句式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

6.字音字形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â) 愠(yùn) 三省(xǐng) 传不习乎(chuán)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好之者(hào) 曲肱(gōng) 笃(dǔ)

7.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人不堪其忧(忍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于我如浮云(对,对于)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逝者如斯夫(逝,流逝;斯,这,指河水)

不舍昼夜(舍弃)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仁在其中矣(仁德)

8.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9.文章主旨

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

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虽有嘉肴

1.通假字

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â)

2.古今异义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古义:

指示代词,这;今义:

判断动词,与“否”相对)

教然后知困(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

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疲乏想睡)

3.词类活用

弗学,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4.字音字形

嘉肴(yáo) 弗食(fú) 然后能自强也(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 兑命(yuâ) 学学半(xiào)

5.重难词语

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不知其旨也(甘美)

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6.成语归纳

教学相长

7.文章主旨

《虽有嘉肴》一文在论述时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河中石兽

1.通假字

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2.古今异义

渐沉渐深耳(古义:

罢了;今义:

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

一种学科)

二石兽并沉焉(古义:

一起;今义:

并列)

阅十余岁(古义:

经历;今义:

阅读)

是非木杮(古义:

指示代词,这;今义:

判断动词,与“否”相对)

盖石性坚重(古义:

句首语气词,表猜测;今义:

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知其一(古义:

只;今义:

表转折,但是,却)

3.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暴涨的洪水)

4.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众服为确论(是)

啮沙为坎穴(成为)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求之地中”这件事)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5.文言句式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省略句,省略“于”)

求之(于)地中(省略句,省略“于”)

6.字音字形

河干(gān) 圮(pǐ) 棹(zhào) 曳(yâ)铁钯(pá)木杮(fâi) 湮(yān) 啮(niâ) 溯(sù) 臆(yì) 欤(yú)

7.重难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

山门圮于河(倒塌)

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棹数小舟(划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讲学,教书)

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木杮(这)

湮于沙上(埋没)

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啮沙为坎穴(啮,侵蚀、冲刷;坎穴,坑洞)

转转不已(停止)

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溯流,逆流)

如其言(依照他的话)

但知其一(只)

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8.文章主旨

这则故事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主观臆断。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

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寓言四则

1.古今异义

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

逃跑;今义:

死亡,灭亡)

居数月(古义:

经过;今义:

居住)

2.一词多义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但使龙城飞将在(大将)

3.词类活用

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近塞上之人(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接近)

有善术者(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精通)

4.字音字形

天雨墙坏(yù) 邻人之父(fǔ) 何遽(jù) 髀(bì) 弦(xián) 跛(bǒ)

5.重难词语

智子疑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天雨墙坏(yù下雨)

不筑(修补)

其邻人之父亦云(夫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也这样说)

暮而果大亡其财(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上,长城一带;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

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居数月(经过)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带领)

家富良马(多)

堕而折其髀(大腿)

丁壮者引弦而战(丁壮,壮年男子;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此独以跛之故(此,此人,这个人;跛,瘸腿)

父子相保(保全)

6.文章主旨

《智子疑邻》说明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世隶耕(属于)

称前时之闻(相当)

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完全)

贤于材人(贤:

胜过。

材人,有才能的人)

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为: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

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

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

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

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文采或道理。

今义:

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

平常人。

今义:

许多人,大家。

三、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

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木兰诗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旦辞爷娘去(早晨)

西市买鞍鞯(马鞍下的垫子)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的战马)

万里赴戎机(战争)

策勋十二转(记功)

赏赐百千强(有余)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出郭相扶将(扶持)

雄兔脚扑朔(动弹)

双兔傍地走(并排跑)

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④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

指父亲。

今义:

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

只,副词。

今义:

常用作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

外城。

今义:

仅用作姓氏。

二、句式积累

1.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可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2.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

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

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应当)

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

只。

今义:

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研究。

今义:

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

历史。

今义:

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

到。

今义:

经过。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口技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者,...的人)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宴,宴请,用作动词)

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众宾团坐(围绕而坐)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其夫呓语(说梦话)

妇抚儿乳(喂奶)

众妙毕备(全、都)

宾客意少舒(意,心情。

少,稍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虽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

以为妙绝(以为,认为。

妙绝,极点)

变色离席(色,脸色。

席,座位)

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两股战战(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

走,跑)

曳屋许许声(拉)

②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

③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古义:

适逢,正赶上。

今义:

聚在一起,合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

隐隐约约。

今义:

小,细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

其中夹杂。

今义:

里面。

几欲先走(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④一词多义

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

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2.众宾团坐(动词,坐)

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

⑤古今异义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

只。

今义:

表示转折的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

听。

今义:

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古义:

大腿。

今义:

屁股。

几欲先走(古义:

跑。

今义:

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义:

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

今义:

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

会宾客大宴(古义:

适逢。

今义:

会议。

宾客意少舒(古义:

稍微。

今义:

数量少。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可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倒装句

“会宾客大宴”中的“宾客大宴”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会大宴宾客”。

短文两篇

一、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聪明)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饮于河、渭(黄河、渭水)

北饮大泽(大湖)

化为邓林(桃邻)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见两小儿辩斗(争辩,争论)

问其故(缘故,原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

去,距离)

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日中,正午)

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冷的意思)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两小儿笑曰:

“孰为人多知乎?

”(讥笑)

②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中“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去北方”的意思。

“道渴而死”中“道”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的意思。

“孔子东游”中“东”是名词,在这里作壮语,“到东方”的意思。

“而日中时远也”中“远”是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离人远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1.化为邓林(动词,成为)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判断动词,是)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

2.孰为汝多知乎(动词,说)

1.问其故(代词,那)

2.及其日中如探汤(代词,它)

3.弃其杖(代词,他的或是他们的)

④古今异义

夸父与日逐走(古义:

跑。

今义:

走路。

河、渭不足(古义:

黄河。

今义:

泛指一般河流。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

热水。

今义: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孰为知多乎(古义:

代词“你”。

今义:

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

距离。

今义: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主语:

1.“未至,道渴而死”中“未至”前省略了主语“夸父”,可补充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2.“问其故”中省略了“问”的主语“孔子”,可补充为“孔子问其故”。

省略介词:

3.“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

省略宾语:

4.“未至,道渴而死”中省略了“未至”的宾语“大泽”,可补充为“未至大泽,道渴而死”。

省略状语: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中省略了壮语“去人”,可补充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缀行甚远(紧跟)

屠惧,投以骨(惧,害怕。

以,用)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困窘,处境危急)

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场主积薪其中(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遮蔽)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倚,靠。

弛,卸下)

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一狼径去(离开)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目似瞑,意暇甚(瞑,闭眼。

暇,空间)

屠暴起(突然)

又数刀毙之(杀死)

一狼洞其中(打洞)

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打算)

止露尻尾(屁股)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

狼亦黠矣(狡猾)

只增笑耳(罢了)

②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

2.“一屠.晚归”中“屠”是动词,这里作名词,“屠户”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

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4.“恐前后受其敌.”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中“遂”是名词,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6.“狼不敢前.”中“前”为名词,这里作动词,“上前”的意思。

动词作使动动词

7.“又数刀毙.之”中“毙”是不及物动词,这里作使动动词,“毙之”即“使之毙”。

③一词多义

1.止有剩骨(副词,只有)

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1.久之(补充音节,无义)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

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

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

2.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

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

2.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

4.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词,指屠户)

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2.盖以诱敌(介词,用)

④古今异义

止增笑耳(古义:

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

耳朵。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

大腿。

今义:

屁股。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宾语: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

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倒装句

7.“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