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8882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20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中国人民大学《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会计的发展与会计目标

 

1.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答:

一般认为,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主要时期。

古代会计的标志有:

会计专职人员的出现,会计机构的建立,以及“会计”名词的形成等;近代会计的标志是复式簿记(也称复式记账法)的创建与传播;现代会计的标志是会计目标的变化,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分离,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以及随世界经济一体化而兴起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等。

2.答:

会计产生和发展表明:

会计是适应人类对经济活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在古代会计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决定了会计不可能有快速的发展。

在近代会计阶段,会计在民间得到了广泛应用,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复式簿记诞生并取代单式簿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现代会计阶段,特别是在产业资本主义推动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多元性,要求会计不仅要服务于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更要服务于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

由此可见,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3.答:

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成果。

会计目标的代表性观点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

决策有用观认为,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其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财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方面的经营成果信息。

受托责任观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作为资源管理的受托方,接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委托,应承担有效管理和运用受托资源,并促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

为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同时应承担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义务。

4.答:

在会计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有所不同,对会计进行定义的角度也有较大差别。

因此,会计的定义并不是唯一的,但具有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管理活动论观点认为:

“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功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的管理活动实现的。

”信息系统论观点认为:

“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的一些会计学者将其表述为:

“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5.答:

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集中反映特定服务对象的经济活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在于:

只有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空间围;只有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本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会计主体所有者个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别开来;才能对本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性质进行正确判断和处理。

6.答: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明确界定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在于:

第一,只有明确持续经营前提,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时间围。

即会计所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交易或事项必须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主要容。

第二,只有明确持续经营前提,才能为会计分期假设提供必要基础。

7.答: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相互连续的期间,即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假设强调,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明确界定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在于:

第一,只有明确会计分期前提,才有利于建立有条不紊的会计工作基本程序,便于及时结算账目,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与其经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

第二,只有明确会计分期前提,才能合理处理那些可能跨越若干会计期间的交易或事项。

8.答:

会计对象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容。

一般认为,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在企业则是指其经营资金的运动。

会计对象的具体容是指对会计对象基本容,即资金运动作进一步划分而形成的具体容,也是资金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产品生产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容可概括为以下六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企业类经济组织的资金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

9.答:

产品生产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主要有:

体现为循环与周转方式;具有并存性和继起性;各种资金形态按比例并存;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

10.答: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建立在会计信息可靠性基础上的一条要求,是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前提的相关性。

若会计信息不具有可靠性,则难以使其达到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的目的。

因此,可靠性与相关性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应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相关性质量要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

11.答: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可比,也称纵向可比。

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对不同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一般不得随意变更,以使各个会计期间的同类信息具有相互可比性。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可比,也称横向可比。

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对于同一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12.答: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经济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所具有的经济特质。

如前所述,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某些方面的变动。

这说明交易或事项总是体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所具有的经济性质。

法律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所引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方面的权利或义务。

如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表明企业对其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方面的权利;而负债是企业应当负担的经济义务,须以企业的资产或劳务进行清偿等。

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构成了交易或事项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一般而言,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统一的。

如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的材料和设备等,其经济性质属于能够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从法律形式来看,企业对其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一致的。

但在有些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经济性质和法律形式会产生一定的分离。

如企业在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时,根据双方的协议,承租方应分期向出租方以租金形式支付设备款。

在设备款未付清之前的会计期间,从法律形式上,设备的所有权并没有完全转移给承租方,会产生承租方对该设备是否具有所有权的争议。

从经济实质上,也会产生该设备是否属于承租方资产的争议。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企业对这类比较特殊的交易或事项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注重其经济实质,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

融资租入设备在未付清设备款之前,承租方已经实际使用该设备,并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经济利益,符合资产要素的本质特征,因此可以将其确认为承租方的资产。

1.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本章无)

 

第2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2.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答: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对象基本容(资金运动)进行分解归类,使之形成独立的畴,并用会计术语加以描述的具体容。

企业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答:

资产要素具有如下特征: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3.答:

负债要素具有如下特征:

(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2)负债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

4.答: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在股份公司类企业,所有者权益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即向企业投入资本的投资者。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资后对企业资产拥有的一种要求权,包括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分享权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权等。

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5.答:

收入要素具有如下特征:

(1)收入是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收入的组成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收入即收入的定义所界定的企业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主要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统称为营业收入。

广义的收入是指除以上容,还包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之外产生的非经常性的经济利益流入,即营业外收入(利得)。

6.答:

费用要素具有如下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组成容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费用即费用的定义所界定的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主要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如产品销售成本等)、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投资损失、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等。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统称为营业成本。

广义的费用是指除以上容,还包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之外产生的非经常性的经济利益流入,即营业外支出(损失)。

7.答: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是指企业在其日常活动的一定会计期间所实现的全部收入减去该期间所发生的全部相关费用后的差额,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营业外收入)和损失(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8.答:

会计确认即会计要素确认,是指将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企业的资产,除应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9.答: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企业的负债,除应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10.答:

将一项经济利益流入确认为企业的收入,除应符合收入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

(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11.答:

静态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等式,其组合方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静态会计等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1)静态会计等式实质上体现了企业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

(2)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金额应当是相等的。

(3)资产会随着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而发生相同变化。

12.答:

动态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等式,其基本组合方式为:

收入-费用=利润。

对动态会计等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1)利润的实质是企业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的结果。

当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时为亏损。

(2)利润会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发生相同变化。

即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获得的收入越多,利润也会越多;收入减少,利润也会随之减少。

(3)利润会随着费用的增减发生相反变化。

即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发生的费用越多,利润越少;反之,发生的费用越少,利润越多。

13.答:

交易或事项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发生的,能够采用会计的方法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经济活动。

其中,交易一般是指企业与外部的其他企业或有关部门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活动;事项一般是指企业部发生的,与其他企业或部门没有关系的经济活动。

从对会计等式影响的角度,可以将交易或事项分为四类:

(1)影响会计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使双方要素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

(2)影响会计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使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3)只影响会计等式左方会计要素,使这些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4)只影响会计等式右方会计要素,使这些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

14.答:

这是由于企业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事项从影响会计等式的角度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具有两大规律。

一是影响会计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发生同增或同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等式双方的总额会在原来平衡的基础上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一个相同的金额,因此等式双方数额仍会保持平衡;二是只影响会计等式某一方的会计要素发生有增有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会计要素变化的某一方其增减金额相抵,原来的总额保持不变,而会计等式另一方的会计要素并没有因为交易或事项的发生而受到影响,其总额并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会计等式双方的数额仍然保持平衡。

即企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交易或事项,也无论这些交易或事项会引起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双方的平衡关系。

15.答:

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容,它深刻地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在的规律性联系,清晰地描述了各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的严密的平衡相等关系,为财务会计方法特别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财务会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赖以存在的基石。

企业财务会计是一个完整而缜密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都是以会计等式的平衡理论为依据的。

因此,掌握会计等式的基本容,认识会计等式中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对于理解财务会计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进而熟练运用会计记录与报告方法方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6.答:

会计方法主要是指对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和报告的方法。

具体由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财务报告编制等七种方法构成。

以上各种会计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会计核算中应当相互配合地加以使用。

在企业进行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过程中,以上七种会计方法的应用程序大体如下:

(1)应根据企业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建立完整的账户系统,并将应当设立的账户开设在各类账簿中,以便为交易或事项的记录提供必要的载体;

(2)应当选择科学适用的账簿记录方法,即复式记账法;(3)在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应当取得能够证明交易或事项发生的原始凭证,按照所设置的账户和复式记账的要求编制记账凭证,为交易或事项在账簿中的记录提供直接依据;(4)应根据编制的记账凭证,按照预先设置的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法,对交易或事项在账簿中进行记录;(5)在登记账簿的基础上,对于有些按要求应进行成本计算的交易或事项进行成本计算,借以确定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6)为保证账实相符,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采用财产清查的方法对企业财产物资等的实有数进行清查盘点,并将清查盘点结果与相应账户的记录情况相核对;(7)会计期末,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所积累的资料定期编制财务报告。

2.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

一、会计要素

解题指导:

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其基本组成容的熟练掌握程度,应在熟练掌握会计要素含义及其基本组成容的基础上完成。

应注意各类会计要素在组成容上的区别,对会计要素的组成容可结合教材相关部分容加以把握。

参考答案:

二、会计等式

解题指导:

该练习题主要考核学习者对会计等式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应在熟练掌握会计等式知识,尤其是熟悉综合会计等式的基础上完成。

因为在交易或事项的确认与计量过程中,涉及了绝大部分会计要素,简单会计等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当然,还需要明确什么是会计确认,什么是会计计量。

只有熟悉了以上所有知识,才能顺利完成作业。

参考答案:

 

交易或

事项序号

作业要求

综合会计等式

资产 +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2009年8月1日余额

2000000

0

500000

1500000

0

1

交易或事项类型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58500

+58500

等式变动结果

2058500

2058500

2

交易或事项类型

等式左方要素(或资产要素部)有增有减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固定资产+200000银行存款-200000

等式变动结果

2058500

2058500

3

交易或事项类型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150000

+150000

等式变动结果

2208500

2208500

4

交易或事项类型

等式左方要素有增有减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600

+600

等式变动结果

2208500

2208500

5

交易或事项类型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12000

+12000

等式变动结果

2220500

2220500

6

交易或事项类型

等式双方要素同减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90000

-90000

等式变动结果

2130500

2130500

7

交易或事项类型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100000

+100000

等式变动结果

2230500

2230500

8

交易或事项类型

等式双方要素同增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1500000

+1500000

等式变动结果

3730500

3730500

试分析归纳交易或事项影响会计等式的规律:

当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增加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会计等式双方的合计数会同时增加,双方保持平衡关系;当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减少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会计等式双方的合计数也会同时减少,等式双方仍保持平衡关系。

当影响会计等式左方或右方要素有增有减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会计等式双方的合计数不变,等式双方仍然保持平衡关系。

说明无论发生什么类型的交易或事项,会计等式双方的平衡关系都是不会被打破的。

 

第3章

账户设置

 

3.4.1 思考题参考答案与指导(要点)

1.答:

会计记录是指将交易或事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和载体进行记录的过程。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记录的规要求并不是很多,但也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例如,要求企业的会计处理采用借贷记账法,规定了“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方法等,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特色。

2.答:

会计记录方法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记录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

具体包括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账簿登记、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

以上六种方法可按其在会计记录环节中发挥的作用分类:

(1)存储会计信息的基本方法。

主要包括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和账簿登记方法。

(2)保证会计记录质量的方法。

主要包括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方法。

3.答:

会计科目是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定,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构成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

设置会计科目并在此基础上设置账户是会计的一种专门方法。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对各类企业的会计科目作出了统一规要求,为企业进行会计科目设置提供了依据。

这些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包括利润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包括收入类和费用类)等五类。

4.答: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有:

(1)系统、全面地核算会计要素容的需要。

(2)设置会计账户记录交易或事项的需要。

(3)提供企业相关信息实现会计目标的需要。

5.答:

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有:

(1)应能全面地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容。

(2)应能满足使用者掌握企业信息的需求。

(3)应能满足账务处理需要又相对稳定。

(4)应能体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密切结合。

(5)会计科目应简明清晰并方便准确使用。

6.答:

会计科目的级次是指企业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在整个会计科目体系中所处的层次。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会计信息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1)总分类科目。

是对会计要素容进行总括分类形成的项目,也称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

总分类科目是在会计上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容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利用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可以提供总括的信息指标。

(2)明细分类科目。

简称明细科目,是在对会计要素容进行总括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详细分类而形成的项目。

明细分类科目是在会计上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容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利用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指标。

7.答:

会计账户简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具有一定结构形式,用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交易或事项,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并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工具。

设置会计账户是财务会计的一种专门方法。

对会计账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1)会计账户设置的主要依据是会计科目。

(2)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

(3)设置账户的基本目的是用来记录交易或事项。

(4)设置账户的主要目的是为财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

8.答:

在设置账户时总体上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应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设置;

(2)应便于进行会计信息的加工和整理。

9.答:

账户的基本结构是账户全部结构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具体包括用来登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的结构部分。

10.答:

设置会计账户的主要作用是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交易或事项,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并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数据资料。

11.答:

账户的主要功能是可以提供一系列有用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是以价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在会计实务中,有些账户还可以提供实物量方面的信息数据)。

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1)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开始时该账户的结余金额,这个余额一般是从上一个会计期末结转而来的余额。

(2)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

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是指在本会计期间新发生的若干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该账户增加额的合计数。

(3)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

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是指在本会计期间新发生的若干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该账户减少额的合计数。

(4)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终了时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