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8943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Ⅱ 4矿体选矿试验1.docx

Ⅱ4矿体选矿试验1

 

****矿业有限公司

Ⅱ—4矿体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处

2008年11月

 

试验名称:

Ⅱ—4矿体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试验负责人:

试验技术指导:

试验人员:

岩矿鉴定人员:

分析检测:

报告编写人员:

报告评审人员:

试验承担单位:

报告完成时间:

2008年11月

 

目录

0前言1

1矿石性质简述1

1.1矿石工艺类型1

1.2矿石种类1

2样品制备1

3选矿试验1

3.1氰化浸出对比试验1

3.1.1试验物料1

3.1.2试验条件1

3.1.3工艺流程2

3.1.3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与讨论2

3.2原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2

3.2.1试验物料3

3.2.2试验条件3

3.2.3工艺流程3

3.2.4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与讨论4

4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建议4

5结语5

5.15

5.25

5.35

0前言

应公司技术处要求,对三采场Ⅱ—4矿体的金矿石进行全泥氰化浸出试验,其目的是确定该矿体金矿石的氰化浸出效果,并最终确定一种合理的选矿工艺,为该矿体明年准备进行的坑采提供初步资料。

试验样为该矿体自然粒级混合矿石,矿石类型为构造角砾岩(以灰岩为主)、花岗细晶岩。

试验中进行了原矿直接氰化浸出对比试验,试验浸出效果不尽人意,进而我们进行了原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初步确定原矿焙烧—氰化浸出为处理该矿石合理的工艺流程,在焙烧—氰化的情况下获得了理想的浸出技术指标:

1矿石性质简述

1.1矿石工艺类型

试验样为该矿体自然粒级混合矿石,矿石类型为构造角砾岩(以灰岩为主)、花岗细晶岩。

构造角砾岩大部分呈灰色、深灰色致密块状,花岗细晶岩有一定程度的风化,表面呈黄褐色、土黄色。

1.2矿石种类

矿石中含有石英等非金属矿物。

2样品制备

将试验样品分成三份,其中一份直接进行筛分,另一份破碎后筛分,最后一份备用,然后各个粒级取样分析金品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原矿各粒级金品味分析结果

由表1分析结果可看出,原矿金品味在4~5.5g/t之间。

3选矿试验

3.1氰化浸出对比试验

3.1.1试验物料

试验物料Au品味分析结果见表1。

3.1.2试验条件

试验在室外15℃温度和环境压力下进行。

氰化:

pH10~11,NaCN质量分数0.07%~0.13%。

3.1.3工艺流程

原矿筛分后氰化试验工艺流程见图1,原矿破碎筛分后氰化试验工艺流程见图2。

工艺过程:

原矿经过筛分或破碎筛分处理,然后进入氰化浸出桶进行常规氰化。

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鄂式破碎机、藤筛、氰化浸出桶等

原矿(<50mm)

原矿(<50mm)

破碎

筛分

筛分

<30mm矿石

30~50mm矿石

<6mm矿石6~15mm矿石

氰化

氰化

氰化

氰化

图1原矿筛分后氰化试验工艺流程图2原矿破碎筛分后氰化试验工艺流程

3.1.3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与讨论

原矿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见表2。

表2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原矿进行筛分后氰化浸出试验,获得30~50mm粒级浸出率为32.99%、<30mm粒级浸出率为40.34%、总浸出率为36.58%的技术指标,其浸出率是很低的。

采用原矿破碎至<15mm氰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总浸出率明显降低17.54个百分点(肯定含有“劫金”物质)。

氰化浸出试验总体效果差是因为矿石中可能含有氰化浸金时的“劫金”物质(石墨、无定性炭、腐殖酸)和砷、硫等有害元素,而破碎后“劫金”物质比表面积与活性增加,使得氰化浸出效果更差,本次试验处理的这种矿石属于难浸矿石。

3.2原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

对于难浸金矿石在氰化浸出前一般要进行预处理,目的是使金与包裹体解离或减小矿石中“劫金”物质的影响。

对于包裹金矿石有三条途径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一是采用传统焙烧、加压氧化和细菌氧化等预处理方法,使包裹金的砷、硫化物氧化,金呈暴露状态;二是通过细磨打开包裹;三是利用其它方法对某些难浸金矿的物料颗粒造成扩展裂纹和裂缝,使金暴露。

对于含有“劫金”物质矿石一般采用传统焙烧、竞争吸附、钝化、浮选等工艺手段。

该矿体属于含金氧化矿,含泥高,不符合浮选要求,而焙烧预处理不仅可以使金与包裹体解离,还可以烧掉“劫金”物质,然后对焙砂进行氰化浸出。

考虑到生产现场和实验室现有条件,我们对备用原矿进行了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

3.2.1试验物料

试验物料采用原矿备用样品,备用样品品位取30~50mm粒级、<30mm粒级加权平均Au品位,为4.47g/t,见表2。

3.2.2试验条件

焙砂氰化浸出对比试验在室外15℃温度和环境压力下进行。

氰化:

pH10~11,NaCN质量分数0.07%~0.08%。

3.2.3工艺流程

原矿碎磨后焙烧—氰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见图3,原矿直接焙烧—氰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见图4。

焙烧:

焙烧时采用箱式电阻炉,焙烧时每隔20min开一次炉门对焙砂搅拌充氧,以使矿石中含有的“劫金”物质充分氧化燃烧,或使包裹金的砷、硫化物氧化,使金呈暴露状态。

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烘干箱、磨矿机、箱式电阻炉、鄂式破碎机、氰化浸出桶等。

备用原矿

(<50mm)

备用原矿

(<50mm)

烘干

烘干

焙烧

碎磨

<200目占90%700℃,90min

焙砂

焙烧

700℃,90min

焙砂(CaO以10kg/t加入)

破碎

<25mm

加入CaO(10kg/t)

氰化

氰化

 

图3原矿碎磨后焙烧—氰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图4原矿直接焙烧—氰

化浸出试验工艺流程

3.2.4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与讨论

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见表3。

表3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原矿直接焙烧—氰化浸出,获得浸出率为的技术指标,

采用破磨后焙烧—氰化浸出试验流程,获得浸出率为技术指标,提高个百分点,总浸出率为,较原矿直接氰化工艺流程总浸出率提高近个百分点,达到了满意的试验效果。

4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建议

参照相关焙烧—氰化浸出生产实践,建议采用的工艺流程见图5,对原矿焙烧—氰化浸出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总提金生产成本为元/t矿石。

原矿

焙烧

工艺要求:

700℃,

120min,冲空气/20min

石灰:

8kg/t

破碎<25mm

常规堆浸

 

含金富液浸渣

图5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

5结语

5.1

原矿直接氰化浸出不能达到满意的试验效果,说明该矿属于难浸矿石,经过破碎效果更差,说明含有“劫金”物质。

5.2

原矿经直接焙烧—氰化浸出,浸出率为。

原矿经过破磨后焙烧—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提高个百分点,所以控制原矿焙烧进炉粒度是必需的。

5.3

原矿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原选矿指标很好,且经济效益高,建议进一步进行试验,最后生产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