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516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docx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艺术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音乐篇

1.音乐的定义、特性: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但它采用的声音材料具有非语义的特征。

音乐还是一门非描绘性的艺术,它不可能描写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场景,而是通过时间展开音响构成的各种要素,以直接激发和呼唤听者的情绪、情感和意志。

2.音乐的功能: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实用功能

3.音乐构成的最主要的物质材料:

乐音

4.音乐的声音材料的主要来源:

嗓音、器乐

5.音乐的最基本要素:

音高、节奏

6.音乐中的曲式:

二部曲式(AB)、三部曲式(ABA)、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

7.中古时期(秦——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体裁有:

鼓吹乐、相和歌、歌舞百戏

8.清商乐是南北朝时期在南方占主导地位的音乐总称。

9.琵琶乐器在中古时期传入华夏。

10.宫廷燕乐是隋唐时期音乐成就的代表。

11.燕乐大曲的代表作品是《霓裳羽衣》。

12.梨园——是唐朝建立的音乐管理机构是有艺术水平最高的音乐舞蹈家组成。

13.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

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

14、杂剧在元朝达到鼎盛。

15.宋元时期最主要的说唱体裁是:

鼓子词、诸宫调。

16.宋代诞生的古琴曲是:

郭沔(mian)的《潇湘水云》

17.元代反映少数民族狩猎生活的琵琶曲是《海青拿天鹅》

18.18世纪末京剧诞生在“皮黄腔”基础上。

19.中国近代音乐作品及作者:

沈心工、李叔同、曾志齐《送别》

萧友梅、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问》

黎锦晖《可怜的秋香》

刘天华《光明行》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黄自《旗正飘飘》

贺绿汀《牧童短笛》(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文献)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20.中国现代《伤逝》揭开了新时期歌剧创作的新篇章。

21.古希腊罗马音乐最发达的是它的音乐理论。

22.中世纪西方音乐的的主要形式是:

格里高利圣咏、赞美诗

23.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发源地是:

英国和欧洲大陆偏北地区。

24.文艺复兴音乐的主要风格样式是:

声乐复调,尤其是无伴奏的多声部歌唱

25.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流派及风格。

时间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主要音乐成就

早期(15末—16上)布艮第乐派、佛兰德乐派J.奥克冈、约斯堪弥撒曲、经文歌、世俗复调歌曲

中期(鼎盛时期)法国尚松、意大利牧歌

晚期罗马乐派帕勒斯特里那声乐复调的宗教音乐

26.巴罗克时代复调音乐达到颠峰,并产生了代表新趋势的主调音乐。

27.巴罗克音乐风格的标志是:

歌剧、清唱剧、康塔塔

28.歌剧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以蒙特威尔第、威尼斯和那坡里等为代表。

音乐篇(倪)

定义: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音乐的功能:

认识、教育、审美、实用功能

乐音:

音乐建立于特殊的声音-乐音,是有规律振动的声音。

声音的两个来源:

1、人类的天然器官嗓音,2、另一种声音材料来自于乐器

节奏:

音时间的艺术,音乐时间通过节奏来表现,节奏构成了音乐的生命。

特点是周期性地有规律的延续,音乐的奥秘在于这种周期性律动的无限多样性。

速度:

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旋律:

音高和节奏构成了音乐的最基本的要素,几个不同高度的乐音和某种样式的节奏组合在一起,就获得了最简单和最具有生命力的音乐形式-旋律

复调音乐:

是一种多线条的音乐,独立旋律同时奏出,

主调音乐:

突出一个主要的旋律曲调,其他的作为和声背景,辅助作用

曲式:

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

现代:

歌剧:

洪湖赤卫队、刘三组、江姐

   舞剧:

鱼美人、红色娘子军

   大型声乐套曲:

红军不怕远征难

   管弦乐:

瑶族舞曲

   交响诗:

嘎达梅林、长征交响乐

   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无所有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开始

巴洛克时期:

复调音乐达到巅峰,代表新趋势的主调音乐兴起

      歌剧、清唱剧、康塔塔这些音乐体裁是其风格的标志。

      歌剧产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歌剧大师蒙特威尔第

巴洛克晚期:

德国的作曲家巴赫,和亨德尔

古曲主义时期:

三位主要的音乐巨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浪漫主义时期:

舒伯特、韦伯、门德尔松、舒曼、柏辽滋、肖邦、李斯特、威尔第

浪漫主义晚期:

施特劳斯

中国传统音乐:

四大类、宫廷乐、民间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

民间音乐:

1、歌曲、2、歌舞、3、说唱、4、戏曲、5、器乐

     民歌:

号子、山歌、小调

            号子:

信天游、山曲、花儿、客家山歌、西南山歌

            小调:

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绣荷包调

       民间歌舞:

秧歌、采茶、花鼓、花灯

       说唱音乐:

京䪨大鼓、苏州弹词

       民间乐器: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广东鼓吹、十番锣鼓

       文人音乐:

高山流水、瀟湘云水、广陵散、梅花三弄、阳关三叄

歌剧:

包含了器乐、声乐,声乐还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独唱包括了朗诵化的富叙调和歌唱化的咏叹调。

第一部歌剧作品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

音乐剧:

最后的音乐剧具有非常鲜明的通俗性。

清唱剧:

由独唱、合唱和乐队完成,

康塔塔:

在表现形式上和音乐剧很类似,有一些叙事特点,突出的代表人物巴赫

交响曲:

四个乐器组、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四个乐器组由:

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器组。

奏鸣曲:

一般指钢琴独奏,或与其它一件乐器合奏

协奏曲:

一般指独奏乐器与大型管弦乐合作的表演形式

室内乐:

一般由几个独奏者合奏,每个乐器担任一个独立的声部

交响诗:

新的管弦乐体裁,常常以小说、诗歌、戏剧和绘画作为题材,施特劳斯为代表

世界音乐的多元性:

亚洲:

歌舞伎、日本民谣(日本),盘索里(朝鲜),甘美兰(印度尼西亚)印度古典音乐

   阿拉伯马卡姆音乐(流行于阿拉伯地区)

拉丁美洲:

墨西哥的“松”,古巴的伦巴,阿根廷的探戈,巴西的桑巴

中国音乐名曲及作曲家

1、传统名曲:

阳关三叠、扬州慢、满江红

2、民间歌曲:

小白菜、绣荷包、蓝花花、走西口、康定情歌、小河淌水、茉莉花、风阳花鼓、嘎达梅林

3、民族器乐独奏曲:

梅花三弄、广陵散、瀟湘云水、百鸟朝凤、二泉映月、光明行、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

近现代名曲名家

问:

萧友梅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

赵元任曲,刘半家词

毕业歌:

聂耳曲田汉词(桃李劫)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

松花江上:

张寒晖

大刀进行曲:

麦新

在太行山上:

冼星海曲、桂涛声词  黄河大合唱

南泥湾:

贺敬之词、马可曲

我的祖国:

乔羽词、刘炽曲

我们走在大路上:

李劫夫词曲

红星照我去战斗:

邬大为词,傅庚辰曲

祝酒歌:

韩伟词 施光南曲

歌剧:

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刘三姐、江姐

外国音乐名家名作

J.S.巴赫:

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乐

享德尔:

清唱剧弥赛亚、

海顿:

伦敦交响曲、

莫扎特:

第四十交响曲

贝多芬:

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

舒伯特:

声乐套曲,冬之旅

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舒曼:

钢琴套曲,狂欢节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李斯特:

交响诗:

前奏曲

肖邦:

C小调“革命”练习曲

布拉姆斯:

C小调第一交响曲

威尔第:

弄臣

柴可夫斯基:

舞剧天鹅湖

马勒:

大地之歌

理查施特劳斯:

歌剧莎乐美

德彪西:

交响诗牧神午后

勋伯格:

华沙幸存者

戏剧篇

1、戏剧的本质:

演员扮演人物故事

2、话剧的由来:

戏剧家洪深将西方戏剧定名为“话剧”与中国戏曲的程式化表现相区别

3、演员与观众同处一个空间,演员以各种动作、语言等手段演人物故事,观演之间以及观众与观众之间形成了交流。

4、戏剧的四大功能:

审美、娱乐、交流、教育

戏剧的特性

动作本质论

没有动作就没有戏剧

动作的含义:

如台词、表演、内心动作与外部形体动作,都是戏剧的动作。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在戏剧中边“停顿”都是一种动作

戏剧冲突

戏剧是对生活的提炼,发现冲突,表现人的命运

冲突是一系列戏剧矛盾酝酿发展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摊牌的结果。

戏剧情境

人物关系与情境:

是对戏剧中矛盾的人物关系及其作用的一种概括性描述

外来事件、矛盾冲突与情境:

通常要借助外来事件的推动与催化。

戏剧的体裁

1、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分成四种:

复杂剧、苦难剧、性格剧、情景剧

2、悲剧由古希腊人创立

3、喜剧稍晚于悲剧,起源于希腊祭祀酒神时表演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

4、正剧也称为悲喜剧,有三个特点:

更贴近普通人,表现内容更丰富、具有道德目的

戏剧发展的历史线索

1、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戏剧史上第一部戏剧理论经典

2、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代表人物西班呀的维加和英国的莎士比亚

3、17世纪进入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

高乃依、拉辛、莫里哀

4、19世纪进入浪漫主义时期,雨果的《欧那尼》上演标志着这个新时代的开始

5、现实主义流派,代表易卜生、肖伯纳、契珂夫、布莱希特

6、美国戏剧尤金.奥尼尔《毛猿》《榆树下的欲望》《安娜.克里斯蒂》《走过黑夜的漫旅程》

7、美国戏剧阿.米勒《推销员之死》

8、古希腊戏剧: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民主政治成长时期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安提弋里》民主政治繁荣时期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安德洛玛刻》《俄勒克特拉》民主政治危机时期

        阿里斯托芬《鸟》《阿卡奈人》

9、埃斯库罗斯:

他被称为“悲剧之父”

10、奇迹剧的代表作品:

法国作家博德尔《圣尼古拉剧》罗特波夫《德奥菲勒的奇迹》

11、道德剧:

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青鸟》

12、笑剧:

《巴特林的笑剧》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1、德-维加,西班牙人文主义戏剧最完善的代表《狗占马槽》《羊泉村》

2、莎士比亚: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喜剧: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维洛那二绅士》

古典主义戏剧

1、兴盛于法国,强调为君主政治服务

2、高乃依与拉辛:

《熙德》《费德尔》

3、莫里哀《伪君子》《悭吝人》

启蒙主义戏剧:

开始于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1、博马舍《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法国)

2、哥尔多尼《女店主》《一仆二主》(意大利)

3、莱辛《艾米莉.迦绿蒂》以及席勒的《强盗》《阴谋与爱情》(德国)

浪漫主义戏剧

1、雨果《欧那尼》(法国)

现实主义戏剧

1、易卜生《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社会支柱》(挪威)

2、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芭芭拉少校》(英国)

3、果弋里《钦差大臣》(俄国)

4、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无辜的罪人》(俄国)

5、契珂夫《樱桃园》《三姐妹》《万尼亚舅舅》

现代戏剧:

主要包括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和荒诞派戏剧

象征主义戏剧:

1、梅特林克《青鸟》《群盲》(比利时)

2、霍普特曼《沉钟》

3、约朝翰.沁孤《骑马下海的人》

4、安德烈耶夫《人之一生》

表现主义戏剧

1、斯特林堡《去大马士革》是第一部表现主义作品   《鬼魂奏鸣曲》

超现实主义戏剧(开始于1917年)

1、法国作家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

2、蒂塞尼《刀子的眼泪》《黄莺》

3、鲁塞勒的《非洲印象》和科克托《奥尔菲》

存在主义戏剧

1、萨特《苍蝇》《死于葬身之地》《可尊敬的妓女》

2、加缪《正义者》

荒诞派戏剧

1、第一部荒诞剧贝克特《等待弋多》《快乐的日子》

2、尤奈斯库《秃头歌女》《椅子》

3、热奈《女仆》

4、美国的爱德华.阿尔比《动物园的故事》

5、英国的品特《生日晚会》

美国戏剧:

尤金.奥尼尔  阿瑟.密勒

1、尤金.奥尼尔作品:

《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琼斯黄帝》《榆树下的欲望》

2、阿瑟.密勒作品:

《全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考验》

现代西方演剧学派

20世纪西方戏剧两个重要的学派

1、是以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字命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2、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创立的亦称“叙事体戏剧”

中国话剧的历史发展线索

1、1907年欧阳予倩等《黑奴吁天录》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肇始

2、田汉的《名优之死》是20年代中国最成功的话剧作品

3、《雷雨》部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真正成熟

4、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家》

5、夏衍《上海的屋檐下》

6、老舍《茶馆》

戏曲篇

1.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古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戏曲是以唱、做、念、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艺术。

3.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4.戏曲艺术的三种活动方式:

庙会演出、宴会演出、剧场演出、广大民众的自娱演唱活动。

5.几种不同的戏曲演出队伍:

江湖班、家班、业余班社。

6.中国戏曲的源头主要是:

民间歌舞、民间说唱、滑稽表演。

7.宋代杂剧和金院本的角色有5中——末泥、引戏、副末、副净、装孤。

8.南戏又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戏文”。

9.南戏的首创剧目是《赵贞女》、《王魁》。

10.南戏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外、末、贴等。

11.元杂剧中关汉卿:

《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

马致远:

《汉宫秋》

白朴:

《梧桐雨》、《墙头马上》

郑关祖:

《倩女离魂》

纪君详:

《赵氏孤儿》

12.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13.“三小戏”中三小——小丑、小旦、小生。

14.“三鼎甲”——余三胜(汉班)、张二奎(四喜班)、程长庚(三庆班)。

15.梅兰芳——“古装新戏”。

16.1942年,延安成立平剧研究院,成功地创作改编和演出了《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毛泽东提出了“推陈出新”的方针。

17.“五五指示”其内容可概括为——“改戏、改人、改制”。

18.京剧——《狸猫换太子》、《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野猪林》、《将相和》

秦腔——《三滴血》、《火焰驹》、《铡美案》

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七品芝麻官》、《朝阳沟》

越剧——《梁山泊与祝英台》、《碧玉簪》、《红楼梦》、《祥林嫂》

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

评剧——《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

川剧——《柳荫记》、《白蛇传》、《玉簪记》、《拉郎配》、《鸳鸯谱》。

19.川剧是五种声腔共存的剧种——高、昆、胡、弹、灯。

20.王实甫——《西厢记》

21.汤显祖——《牡丹亭》、《玉茗堂四梦》、《邯郸记》、《水浒记》、《玉簪记》、《红梅记》。

22.洪升——《长生殿》

23.孔尚任——《桃花扇》、《雷峰塔》

24.田汉——《白蛇传》、《西厢记》、《江汉渔歌》。

25.戏曲表演的四种主要手段——唱、念、做、打都有程式,程式的含义:

规律性、规范性。

26.近代戏曲界的代表任务:

韩世昌——《闹学》、《游园惊梦》、《思凡》、《刺虎》。

俞振飞——《贩马记》、《太白醉写》、《金玉奴》、《振飞曲谱》

周信芳——《徐策跑城》、《乌龙院》、《四进士》、《追韩信》

梅兰芳——《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穆桂英挂帅》

27.古装在1915年由梅兰芳始创,首次运用在《嫦娥奔月》等话剧中试用。

28.“守旧”是对门帘的一种称呼。

29.“砌末”——戏曲演出所用的大小道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

电影篇

电影的物质层面:

其一作为科技的产物,是一种技术活动,其二电影存在的基础层面包括三个方面:

透视成像、视觉暂留、视听结合。

美学层面是指电影艺术

电影片种:

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科技片

   美术片:

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

   纪录片:

历史记录片、传记记录片、政论记录片

   科教片:

科学普及片、科学教育片、科学研究片

电影的性质:

物质基础、心理基础、综合性、艺术性、产业性、科技性

电影的功能:

再现功能、表现意义、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传播媒介

影像镜头:

被摄物体在画框内所呈现的范围

景别: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定

   远景:

表现广阔空间和场面的景别

   全景:

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

   中景:

表现成年人身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景别

   近景:

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

   特定:

表现人身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物体的微小局部的景别

运动与造型:

主要的运动主体有两类:

被摄物体与摄像机

   包含6种形式:

推镜头、拉、摇、移、跟、升降镜头等

声音:

主要有三种,对话、旁白、独白

声画关系:

从形式类形上把声画关系分为两种,声画合一、声画分立

   声画合一:

又称作“声画同步”

   声画分立:

又称作声画分离,把声音来自于镜头画面外,即通常所讲的“话外音”

   从内涵层面分:

即“声画合一”“声画对位”

中国电影发展简况

1、1895年世界电影诞生,1905年中国电影出现“定军山”

2、30年代左翼电影的影响:

改变创作倾向、显示进步电影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方向

3、代表作品:

“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神女”

4、40年代的电影成就“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太太万岁”

5、真正意义上第一部香港电影是1913年的故事短片“庄子试妻”

6、第一部台湾电影“阿里山风云”张英、张彻,另候孝贤的乡土电影 杨得昌的都市电影

西方电影发展简史

1、美国《火车大劫案》有意识在运用了时空交叉前辑手法进行创作

2、《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作美国电影艺术的形成

3、美国电影界四大谐星:

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哈洛德劳埃德、哈莱兰登

4、卓别林主要代表作品:

淘金记、大独裁者、城市之光、摩登时代

5、法国1985年12月路易、卢米埃尔兄弟 工厂大门、婴儿的午餐、火车到站

6、意大利,帕索里尼的生命三步曲:

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一千零一夜

7、前苏联电影:

蒙太奇学派,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

8、其中“敖德萨阶梯”是对蒙太奇结构的经典运用,出自“战舰波将金号”

中国电影名家名作

1、张石川、郑正秋:

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

2、第一部长篇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3、第一部蜡盘配音的《歌女红牡丹》

4、夏衍《狂流》第一部左翼电影《春蚕》

5、吴永刚《神女》

6、袁牧之《马路天使》

7、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史诗悲剧艺术典范

外国电影名家名作

1、格里非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剪辑,他倡导的平等剪辑、最后一分钟营救,至今延用

2、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他提出“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3、奥逊 威尔斯《公民凯恩》现代电影的典范之作

4、法国的左岸电影《广岛之恋》对话和内心独白成了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5、英格玛伯格曼《野草莓》

6、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情感三部曲:

《奇遇》《夜》《蚀》

7、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具有民族审美形态的大师

8、黑泽民《罗生门》现代性、开放性的影响观念使影片成为日本、世界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

广播电视艺术

1、1906年加拿大人费森登在美国运用电磁波调幅方式,进行语言、音乐的传送和接收

2、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正式电台

3、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的

4、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5、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标志着新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

6、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开播的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1978年改)

7、1986年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开始使用卫星传送节目

8、广播中的文艺节目:

新闻时事、文艺类节目、各种讲座、服务性节目

9、电视中的文艺节目

10、1964年12月,北京电视台用黑白录像机录制了豫剧《朝阳沟》第二场和京剧《红灯记》这是电视媒体第一次采用录制方式制作文艺节目

11、1973年开始出现彩色电视试播,1974年正式播出

12、分类方式:

按内容:

新闻节目、文艺节目、教育节目、服务节目

       按组合方式分:

综合节目、专题节目

       按播出方式分:

直播节目、录播节目

       按播出时间分:

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

13、1953年成立中央广播文工团,1980年改称中国广播艺术团

14、声音的三要素:

音色、音调、响度

15、广播电视中的声音三大类:

语言、音乐、音响

16、音响分类:

客观音响、主观音响、描绘性音响

17、电视画面的三要素:

框架(普通画面长宽比1:

1.37,宽频1:

1.66)、影像、构图

18、构图应该注意三个方面:

画面的影调、色彩、形状、线条

             画面的主体、客体、前景、背景、空白 

             三维空间的二维处理

19、影视画面的两重含义:

即真实又虚拟

20、镜头:

固定镜头、运动镜头、长镜头

21、景别:

摄像机在与实物不同距离下拍摄的画面

22、景深:

画面主体与景物的清晰度,体现其间的空间感与虚实关系。

23、轴线:

运动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画面上表现出不同的运动方向。

要求拍摄时摄像机一位置保持在同一侧的180º以内。

实际上就是一条无形的限制线,称作轴线。

24、光效:

分两大类:

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全景光、气氛光

声像结合的表现技巧

1、电视时间:

作用于观众感受的屏幕时间形态,一种假定性、艺术性的时间形态,是现实时间、屏幕时间、心理时间三方面结合的复合形态。

2、电视空间:

作用于观众感受的屏幕空间形态。

它并非现实的空间,而是在二维平面再现三维空间瓣立体影像,即屏幕创造的空间,属于空间幻觉。

3、蒙太奇:

主要有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

加速、平等、交叉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

积累、重复、隐喻、对比、心理、杂耍蒙太奇

4、声像剪辑:

也就是镜头组接,强调声画一体的剪辑技巧

5、声画同步:

声音与画面同步配合,即“同期声”

6、声画分立:

声音与画面分立平行,声音在画外,与画面不同步,属“画外音”

7、声画对位:

就是将截然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声音与画面进行蒙太奇组合,产生新意义

8、镜头剪辑分为叙事剪辑与表现剪辑

9、剪接点:

镜头与镜头的衔接处称剪接点(或称切换点)保证镜头转换的连贯与流畅

10、转场:

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

11、1981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进行调频立体声音乐试播,1985年三套正式播出

12、1924年《危险》英国伦敦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部广播剧。

13、1930年英国播出的皮兰德楼《花言巧语的人》第一部电视剧

14、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5、1983年第三届起定名为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大人电视》1983年“金鹰奖”

节目、栏目及作品举要

1、《文学之窗》1980年3月

2、《长篇连续广播》1954年连阔如说的《三国演义》评书

3、《今晚八点半》1987年元旦开播

4、《空中大舞台》1992年开办

5、《戏曲之友》创办于1980年4月

6、《神州剧坛》开办于1983年

7、《广播剧》开始于1950年

8、《恐怖的回忆》我国最早的广播剧,苏祖圭编导

9、《皇帝的新装》195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出

10、《蘑菇的故事》1983年第一次全国少儿题材广播剧评选中名列第一

11、九州方圆,1987年开播1988年停播

12、文化生活、文化园林于1961年开播

13、《艺苑风景线》1992年7月开播

14、戏曲欣赏,1984年7月开播

15、外国文艺,1978年8月开播

16、正大综艺、1990年4月开播

17、综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