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常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9528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文学常识.docx

《语文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文学常识.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文学常识.docx

语文文学常识

目录

标点符号…….…………………………….……………..…………1-10

词语…..………………………………………………………...…..11-13

短语类型……..………………………………………………..…..14-15

句式变换与运用(单.复.多重复句)…..…………….………….16-21

修改病句…………...……………………………………...………..22-26

仿写和续写…………..………………………………..…….…………27

语段概括…………………………………………………...…….…28-39

修辞方法…….……………………………………………...………30-31

说明文阅读…………………………………………..…………….32-37

议论文阅读……...………………………………..………….……..38-41

记叙文阅读………………………………………………...……….42-50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

分为标号和点号两大类。

点号:

句末点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

句内点号: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的停顿)

标点:

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破折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考试中标点符号的误用类型:

一顿号(、)的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的最小的停顿。

常用的并列词或词组之间。

但易出现下列错误现象:

1.表示约(概)数的数字间误用顿号:

例:

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线条柔和……

不应用顿号

2.并列的数字间缺顿号

例: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应顿号(三四并非一个班)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例: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大专院校是集合名词,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例:

来这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中学生”与“广西”中的顿号应该为“,”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例: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平方米的喝道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不是句内成分并列,而应该为“,”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

”也错,应将顿号改为“,”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例:

花园里的花儿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析:

名词加了“啊、呀呢”等成了短句,应用“,”

二、逗号的误用

1.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例:

我校是邵逸夫捐资百万元,跨省办起的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析:

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是动词,有的并列短语,而且有无层次上的区别,所以三者之间的两个逗号应该为顿号。

2.在话语人的最后误用逗号

例:

李三问:

“去哪里?

”“操场!

”王二答道,这两个字吐得很重,让李三有些发蒙。

析:

在引用的话语结束后,再“说”(道、讲、问、答)之后的标点只能用句号,不能用逗号及其它标点。

3.独立的引文前误用逗号

例:

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析:

完整地直接引用前应该使用冒号。

4.总结语前误用逗号

例:

桃花开了,红的像火;梨花开了,白的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析:

“好一派……春光”是总结前三层,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三、分号的误用

1.总结语前面误用分号

例: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析:

总结语前应用冒号

2.句中无逗号直接用分号

例: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

一是身体体健康;二是作风踏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析:

分号是在仅用逗号已无法区分层次的情况下不适用。

3.句中有句号再用分号

例:

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析:

“自觉”“刻苦”后句号改逗号或“自我加压”后的分号改句号。

四、冒号的误用

1.同一句中误用两个冒号

例: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

今天有两个号消息告诉大家:

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里表扬,二是……

析:

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大家”后应用“,”

例:

耿大妈对儿子说:

“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给人笑话,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吗。

析:

说后的冒号改为“,”

3.部分引号前误用冒号

例: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析:

此句引文仅做句子成分,冒号删去。

4.混淆了句号与冒号的作用

例: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析:

“这是……”与前文不是并列的而是总结。

将“;”改为“:

五、问号的误用

1.非疑问句用问号

例:

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

哪里的近千株树木怎么办?

析:

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有些句子含有疑问词但是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用问号。

该句前一问号应改为逗号,后一问号应改为句号。

2.选择问句多用问号

例:

今天去呢?

还是明天去呢?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析:

选择疑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故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3.选择问句句群少用问号

例: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析:

有相关的几个疑问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句群各句的句末都要用问号。

4.倒装句之间误用问号

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同志们。

”厂长严肃的说。

析:

引号句属于成分倒置,是一个句子,因而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否则会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且只能用于句末。

六、省略号的误用

1.省略号与等并用

例: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析:

表示列举的省略号功能和“等、等等”相同,只能保留其一。

七、破折号误用

1.与“即”“就是”等词并用

例: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

析:

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同“即”“就是”等意思只能保留其一。

2.少用了破折号

例:

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析:

“秦山第二核电厂”是解释前面的,且属于句子的有机成分,前面应加“破折号”,去掉引号。

八、书名号误用

1.改用引号却用书名号

例:

他们从报纸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动了,立刻写信去报名。

析:

书名号表示书报、文章、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属于此,乃机构名称,可用引号表示强调。

九、括号误用

1.非注释语误用括号

例: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

务必在汇款单上写请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析:

括号里的话是用来注释前文的,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看括号的文字是不是在注释前边的内容。

此处不应使用括号,应删去。

在第之后改加逗号。

2.括号未知错误

例:

A.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

(姜夔《白石诗说》)

B.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析:

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号应紧贴被注释内容之后,如A句的句号移至括号外:

如果是注释整个句子,应放在句号外,B句的句号应提前到“成了路”后

十、引号误用

1.滥用引号

例: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

析:

“海尔--波普彗星”是一个专有名词,应全引。

2.非直接饮用误用引号

例:

吴名早上跟我说:

“他脚崴了一下,今天不能来上课了。

析:

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3.加引范围不清

例:

耿大妈对儿子说:

"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

析:

此句中“嘛”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他是说话人的语气词。

4.引语句末标点未知错误

例:

A、陆游诗云: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B、作文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析:

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

故A、B恰好相反。

那么即使作为作者的话的组成部分一般也要保留。

如,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

”;引号中还有需要引用的再用单引号。

*****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

句号的形式“。

”还有一种形式,即是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A、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一般用句号。

B、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尾,也用句号。

如:

请您稍等一下。

2.问号:

A祈使句末尾的停顿。

B反问句的末尾也用句号

3.叹号:

A感叹句末位的停顿

B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尾。

如:

你给我出去!

C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尾。

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逗号

A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

B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C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D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5.停顿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6.分号

A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B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C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

7.冒号

A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B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引起下文”。

C用在总说性话语后边,表示引起下文得分说。

D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指出解释或者说明

E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总结上文。

8.引号

A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B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C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D引号里外还需用引号时,外用双引,里用单引

9.括号

小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方头括号【】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

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括号紧贴在被注释的词语后面;注释句子的放在总括好之后。

10.破折号

A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B话题突然转变

C声音延长,象声词后D

11省略号

A引文的省略B列举的省略C说话断断续续

12.着重号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

13.连接号

A两个相关的词语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B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C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之间,表示产品型号

D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

14.间隔号

A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内部

B书名与篇(章、卷)之间的分界

15书名号

A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称等

B两重的里单、外双

16专名号

形式为“——————”

A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边B专名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等

 

词语

现代汉语的词可分为12类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6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6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如:

黄瓜、计算机、今天、春天、先生等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

如:

“云南”“李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叫做“抽象名词”

如:

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

3.表示方位的角防伪名词。

如:

上、下、左、右等

二、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可能意愿等意义。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

如:

来、去、跑、学习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

如:

想、重视、尊敬、了解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意愿的意思,叫“能愿动词”。

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发展、愿意学习”。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

如“来、去、上、下、进、出”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是”也称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颜色、状态等。

如多、胖、死板、丑恶、红等

四、数词

表示人或事物数目的词(确数、概数、序数)

五、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名量词、动量词)

1.名量词:

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词

单位量词:

个、张、支、本、架

度量词:

寸、尺、丈、斤、吨

2.动量词:

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

如“次、下、回、趟”

(数词和量词常常合在一起构成数量词,在句子中做定语或补语)

如:

两个人向这边走过来了(作定语)

你亲自走一趟吧(做补语)

六、代词

替代任何事物的名称,或起区别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

A人称代词(代人或事物的名称)分一二三人称代词

B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

谁、什么、哪

C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

这、那、那里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在句子中一般做主语或宾语)

七、副词

总是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如:

很、颇、极等

八、介词

总是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

把、从、向。

朝、为了、往、于、比、被、在、对

九、连词

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

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可以看成连词)

一十、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可分为三类

一类: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

动态助词“着、了、过”

一类:

语气助词“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叹词总是独立成句“喂、呦、嗨”

十二、拟声词

是模拟声音的词。

如“汪汪、轰隆”

 

短语类型

一、主谓短语

由表示陈述和被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合而成,前面(表示被陈述对象)是主语,后面(用来陈述的)是谓语。

名+动:

春天来临老师讲课大家唱歌我们回去

名+形:

头脑清醒样式新颖任务繁重露珠晶莹

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二、动宾短语

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有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前面是动词,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

动+名(代词、名词性短语):

敬畏生命、热爱工作、上中学、登泰山

三、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车覅或者形容词与他们前头其修饰作用的词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前偏后正,偏的部分(名词前头的修饰成分,动词、形容词钱的修饰成分)是定语或者状语,正的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

定+名:

汉语语法、团结的力量、崇高的理想、我的老师、一位顾客

(偏正部分之间有时间“的”“地”坐标志)

状+动(形):

恭敬地鞠躬、完全相信、非常高兴、多么可爱

四、后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组成部分之间又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

前整后补,正的部分市中心语,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动+补:

跳起来、走得快、跑一趟

形+补:

好起来、快得很、高兴的流泪(正补部分之间有时间“得”坐标志)

五、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组合而成,词语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常用顿号或“和、及、又、与、并”等连词。

构成短语的词语词性相同。

名+名:

语文和数学、知识与技能、工农兵学商

动+动:

讨论并通过、赞成或反对、摸爬滚打、改革开放

形+形:

庄严而美丽、又高又大、幽默风趣、聪明、美丽、又善良

词语的感情色彩

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大类

1.凡是带有赞扬、喜爱、尊敬、礼貌等肯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做褒义词。

如:

高尚、美好、善良、聪明、伟大、真诚

2.带有贬斥、憎恨、轻蔑、粗俗等否定感情色彩的词叫做贬义词。

如:

卑劣、丑恶、凶恶、愚蠢、渺小、虚伪

3.介于褒义和贬义之间的词叫做中性词。

如:

结果

考点分析:

中考要点A词语的含义,词的本身与语境意义

B辨析近义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C结合语境判断词的褒贬及正确理解发生变化后的次的感情色彩

D词语成语的恰当运用

E关联词语的运用

F多义词的辨析G造句等

中考中对词的要求要做到四会:

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

句式变换与运用

一、单句

(一)句子成分:

包括主谓宾语(主干);定状补语(枝叶)。

1.主语

是句子中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一般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用“”表示。

如:

我们是一列树。

2.谓语

是对句子的主语做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有时名词名词也能作为与。

用“”表示。

如:

我们家的台阶低。

3.宾语

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凡是能愿动词后面的一般都是作宾语处理。

一般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常用“”表示。

如:

敌人监视着苇塘。

4.定语

是句子中主语和宾语前面的修饰成分,起修饰和限制作用,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了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一般由名词。

形容词、动词、代词、数量词充当;一般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有“的”字连接。

用“()”表示。

如:

(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

5.状语

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与前面的修饰成分,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一般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名词充当。

一般状语与中心语之间有“地“字连

接。

用“”表示。

如:

画眉在树边婉转的唱歌。

6.补语

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会打“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的问题。

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充当。

一般补语与中心语之间有“得”字连接,用“<>”表示。

如:

树叶绿得<发亮>。

他又白跑了<一趟>。

(二)句子主干:

包括主语、谓语、宾语

(三)提取句子主干要注意的问题

1.碰到有否定词“不、没、没有”等句子要把否定词保留早句子主干中。

2.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词是并列结构的,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找出。

如: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

主干:

我清楚的看见他来了。

三、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

(一)复句组成方式

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

1类:

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

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类:

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

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二)一般复句: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1.并列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

单用:

还,也,同样,有,另外,同时,一面,一边;

配对使用:

既…又…不是…而是…是…不是…

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2.递进复句

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

单用:

况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并,甚至,更,以致,何况,还,甚至于

配对使用:

不但(不仅、不知、不光)……而且(并且,甚至,还,也,又)尚且(况且)……何况(更不用说,还)……

如:

这种桥不但形式有没,而且结构坚固。

3.选择复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

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

与其…不如…与其…宁可(宁肯,宁愿)

宁可…也不(也要)…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

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如:

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4.转折复句

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做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

分句间构成转折关系。

常用关联词:

单用:

虽然,虽说是,但是,但,可是,只是,就是,却,而,反而,然而,尽管,固然,不过,只不过,倒,竟然

配对使用:

虽然(虽说是,虽说,岁,尽管,固然)…

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

如:

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5.假设复句

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

两个分句之间是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

单用:

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不然、否则、要不然、要不是、假使

配对使用: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

再…也…,如果说…那么…

如:

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6.因果关系

前面分局说明原因,后面分局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和果是客观事实。

常用关联词:

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

推论结果:

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

常用的关联词:

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

因果关系单用的词语:

由于,因为,所以,因此,故而,从而,以致,致使,可见,既然。

如:

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7.条件复句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

常见关联词:

只要,只有,除非,一旦;

配对使用:

只要…就…除非…才(不)…(充分)只有…才…(要条件)

无论(不管,不论)…都…(完全条件)

例:

A、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B、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多重复句

结构上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

由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

例:

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

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

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

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

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1.总览全局,确定分局数目

2.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3.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完整的句子成分:

定+主+状+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