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组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数学教研组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研组记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并掌握了其面积计算公式。
同时在摆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极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是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
如在比较分数“”与“”的大小时,我给学生这样的问题:
把一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的多还是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的多?
大家分分看,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心理活动,他们会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这个比例中,学生很快就明白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值小,分母小的分数值大,从而理解其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一种学习的欢乐。
对学习数学也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三、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是老师。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是对象,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
从数学的角度,并用数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知到平时学习是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
在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教师请学生任意举一个数,教师能快速判断出它是否能被2整除。
随着学生列举的数的增多,教师依然十分快速地判断出结果。
秘密何在呢?
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学习的热情很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这样学习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我引导下得以活跃,使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的研讨气氛中。
四、在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
“学习是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追求;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的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
例如在教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我运用吗、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
一天,猪八戒带着20只小猴子到果园去摘了90个桃子,然后对小猴子们说:
“90个桃子,你们20人来分,每人分4个,剩1个就给俺老猪吧。
”他怕小猴子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
2=4……1,小猴子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着自己的桃子吃开了。
直到孙悟空赶来,才戳穿了八戒的骗局。
同学们,你们知道聪明的孙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术吗?
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主动去研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同课异构别具一格
最近,新湖小学五、六年级数学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六位老师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相同的教材,不同的教法,让大家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评析
三节课的特点
1.注重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节课创设了贴进实际的分东西的情境,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所取的份数也不同,而各人所得到的东西的大小却是一样的,引发学生探究规律的欲望。
2.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三节课都重视了学生操作实践活动,通过几次对折正方形或圆形纸,建立表象,让学生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分子、分母的变化,探索分数大小不变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探究乐趣。
三节课都精心设计板书,为学生总结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3.注重理解知识,沟通内在联系。
三节课都紧紧抓住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关键词,强化理解,能有效地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
4.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三节课都以适量的练习,巩固运用知识,使学生应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位老师都很重视练习的指导,体现思维的过程,注重思维的方法指导,数形结合得比较好(每对折一次,实际上是前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并且关注教学的细节,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
三位老师都能把握好“0除外”的教学时机。
总之三节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师生双向互动,知识在数学活动中自主生成,效果都比较好。
三节课不同之处:
陆惠琴老师的课显得比较稳重大气,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板书清晰流畅,让人赏心悦目。
陆老师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有异曲同工之处,陆惠琴老师注意将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进行类比,沟通联系,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从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孙洪根老师的课富有激情,课堂气氛热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
设计的练习题也是由浅入深,形式多样。
既复习了新知识,又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提升,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体现了自主学习。
戈亚芳老师的课比较开放,大胆实施生本教育,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
师生课前预习工作很充分,四人小组团结合作,整个课堂创设了一种“猜想——验证——反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得快乐,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充分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陆老师在时间控制上有些欠缺,最后的练习处理显得仓促;
孙老师在折纸时没有让学生涂色,缺乏直观性;
戈老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时,对于课堂上的一生成问题没有很好地处理,有些问题只是走过场,因此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
六年级《正比例的意义》一课评析
三位老师的特点:
1.顾老师这节课是从提问学生两种相关联的量开始导入,从生活中观察,切合实际,联系生活,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东西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去。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这节课老师还结合了表格的形式设计板书,这样我觉得更加形象,直观,与后面的反比例相联系,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徐永琪老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既尊重了教材,又突出了创新,着力于通过增多教学素材与教学活动的预设,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之处,使学生经历“构建素材——参与活动——探究归纳——应用提高”的过程,把抽象、枯燥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
徐老师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图表观察两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在此引导学生意识到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为定值这一区别,为后续知识的探究埋下伏笔。
在再次呈现了两个成正比例的量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行分类,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特征。
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的实在,重难点突破较好,教学过程是扎实有效的。
3.滕老师的这节课有效性强,很实用,她利用多媒体,采用了简洁、朴实、有效的方式,能充分利用素材,让学生静心思考,充分交流,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滕老师的练习设计多样,有层次,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
尤其是最后一道的精心设计,年龄和身高数据的出现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认识到非对应的两个量不能组成比例,使比例意义得到深化,使课堂显得的更丰满,是这堂课的又一个亮点。
顾老师课堂上让学生齐答的方式较多,这样不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徐老师的板书不够清晰,缺乏实用性;
滕老师在时间安排上欠合理,过于谨慎,放的不开,最后练习时有些伧促。
为了进一步探讨课堂教学艺术,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4月26日上午,桃溪镇中心学校在桃庄河小学举行了六年级数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桃溪镇中心学校的侯新奇副主任、张长伟老师和来自全镇的高年级数学教师共十余人参加了研讨活动。
来自桃溪小学的魏炎镜老师、桃庄河的李双燕老师、东川小学的付文志校长、石碑营的黄艳英老师分别在不同的班级上了六年级《数的运算》第二课时。
四位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灵活地运用了县教研室提出的“学导练”的教学模式。
付文志、李双燕两位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遵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引导学生,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黄艳英老师亲切的鼓励、有效及时的评价;
魏炎镜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上同学们活跃的参与,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集体评议课中,作课的四位老师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做了教后反思;
听课教师就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处理、学情的把握、不同设计的不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四位教师的课堂表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心学校副校长侯新琦在肯定四位老师课堂教学的成功做法后,从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程序、学情把握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高年级要坚持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在鼓励学生、调动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上,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上多功夫,多探讨,让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此次教研活动,使老师们在交流、碰撞、反思、学习、升华中,对学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有了更深入、更科学的把握,起到了课堂优势互补、教师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的目的,活动的实效性、指导性明显增强。
俗话说: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同样的授课内容,不一样的课堂设计,不一样的教学风格,即便是同一教学内容,也会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今天下午,在龙洲校区多媒体教室里,六年级的数学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
由新河弄校区的 沈璐 老师和龙洲校区的 孙慧晶 老师执教同一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孙 老师的课直入主题,从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入手,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再牵引到百分数的意义,并对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作了深入而细致的理解,让学生对百分数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
而 沈 老师的课堂则从投球比赛开始,由分数引出百分数,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剖析,并引用了形式多样的习题,从各种不同的题型中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
虽然两位老师的课中都还有值得商榷的设计,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对于百分数的教学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又夯实了基础,短短的两节课,还是让大家受益匪浅。
当我听了刘老师的课后,感觉刘老师的课上,学生很放松。
自然学生学得就愉快也扎实。
刘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是我要学习的。
让我联想到自己的不足:
1.在教学百分数的好处时,没有让学生切身感受;
对于百分数是分母是一百的分数
的另一种写法,我没有引导。
而是把它放到了学生自学的环节。
2.对于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学生对于百分率的解释还不是很好。
3.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效果不是很好。
也希望老师们能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有效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同时我
的教学语言也欠简练。
课堂调控能力也欠好。
在教学的道路上,我还是一个婴儿,需要学习模仿,更需要有自己的创新,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评刘老师《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真切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
一、初步认识百分数
刘老师通过学生课余查找百分数来引入课题,一上课就让学生两人或者三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从插座的30%,衬衫含棉量63.2%,涤纶32.8%,空气中氮气含量80%,氧气含量20%左右,让学生读写百分数,学生反馈的信息是刘老师的课学生能轻易掌握。
二、百分数的意义
刘老师出示姚明、易建联的投篮命中率表格,根据统计表提出“谁投篮比较准”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后认识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来进行比较,并将分数改写成用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让学生初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特点。
同时通过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记得这样一句话:
只有激情才能点燃激情。
看了刘老师的课我想我要学的还有很多,比如自己的课堂感情还不够投入,语言缺少很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缺少风趣与幽默,不能很好地调控课堂氛围。
总之还要将99%的汗水付诸于教学。
孟老师课前布置让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和相关信息,引发学生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
对于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大部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如何激活学生学生已有的认识,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是百分数意义教学的关键。
孟老师以衣物成分为知识背景引导学生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
孟老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说说自己课前收集的百分数意义,让学生分析交流,理解这几个具体的百分数含义。
让知识在学生的交流中升值;
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通融。
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揭示百分数的本质意义,是学生完成了一个对百分数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非将相比的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分离出来,赋予具体的内容,深刻感知百分数的本质属性。
同时通过比较,突出了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引起新旧知识的矛盾,促进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新的知识点。
从具体事例让学生自己经历难点,它们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主要是分数可以表示比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比的关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区别。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为后面的百分数的计算打好基础;
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方法。
评孟彩琴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
孟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熟悉的衣服商标上面的百分数引入百分数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百分数表示某种物质的含量,在这里仅表示部分与整体的百分比关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孟老师采用了“学生自学课本”的方法,把百分数的意义从只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拓展到百分数还表示两个数之间的百分比关系。
以下是几点商榷意见:
1、在让学生解释“今天,五(3)班的出勤率是98%”中的“98%”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是不是五(3)班的总人数有100人,今天出勤的人数是98人?
借此进一步让学生明白“98%”中的“100”和“98”不代表实际数量,它只表示出勤人数和班级总人数的百分比关系。
2、在让学生把判断题“今年宜昌的柑橘产量是80%万吨”改成正确的说法时,我认为应该这样改:
今年宜昌的柑橘产量是0.8万吨;
今年宜昌的柑橘产量是
万吨。
孟老师只是简单地指明了“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因为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评刘云娟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最突出是“练中学”。
刘老师在教学环节中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在这节课中接触到的百分数非常丰富,包括酒精浓度、羊毛含量、命中率、近视率、单元试卷分数的百分比等等。
从百分比的大小来分,有比100%小的、等于100%的、还有比100%大的。
其中还利用百格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百分数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百分比关系。
刘老师的练习设计也非常丰富,有线段图练习、看成语写百分数、用百分数评价课堂学习情况等。
刘老师的这节课学习容量很大,对于优秀学生非常适合,弥补了他们“吃不饱”不足;
对于个别学习后进生,学习效果怎样要课后立即检测,这样可以适度调整教学策略,在学习材料的选择上面可以更加合理。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
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
细细地回味这两位老师的课,我觉得在很多地方是做得成功的,值得我学习。
一、设生活情境引入,让人倍感亲切。
两位老师都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来让孩子来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如孟老师从面料100%引入讲解意义,刘老师从啤酒的酒精度3.1%、从姚明、易建联投篮比赛中得出百分数的意义。
二、练习有层次,容量大。
刘老师一节课下来,练习设计围绕教学难点来设计。
如用线段图帮助孩子理解“甲速度是乙速度的70%,甲速度是乙速度的100%,甲速度是乙速度的110%”,让孩子明白百分数可以是超过100%的,这个设计非常出彩。
好的环节很多,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的是:
孟老师讲衣服面料成份的时候,孩子说:
“涤纶是这件衣服的百分之六十八分之一”,说成:
“涤纶是这件衣服总成分的百分之六十八分之一”会更确切。
刘老师有一题看格子图写分数“这个分数不可以化简成,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在这里不应该用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记录2011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
2012年月日地点:
大会议室出席:
全体教师主题:
新学期工作安排记录人:
(一)校长讲话:
1、对本组上期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给本组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
勤奋务实、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做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要有对工作的热情。
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
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要积极勇跃参加各项教育研究活动。
鼓励老师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二)教务主任安排布置本期校本研修工作1、教研文化建设。
2、小黑板工程,教师用书工程。
3、小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展示活动安排。
4、本期教研活动安排(见教研计划)6、本期要准备的资料及工作要求。
(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二备、三备)(三)互动交流:
老师们对本期研修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当今农村小学,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教师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已、发展自已。
校本教研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力平台。
学校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教师的认识,让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不断地调整个人的行为习惯,角色地位;
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使其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吻合;
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当今农村小学,由于出生人口的不断下降,以及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转出,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大多数乡镇,为优化教育资源,通过撤销合并或实行寄宿制,只存在中心校和一两所基点校,村小逐渐减少,过去纯意义的村小可以说已经消亡。
在这种新形式下,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就摆在了我们农村学校的每一位教导主任面前。
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学校的工作谈谈――当今农村小学,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一、教研组的设立要随学校的变革而变革
过去我们镇有1所中心校8所村小,各年级班数多,学额足。
我们设立了语文、数学、艺体三个中心教研组,其中语文、数学两个中心教研组分别包含6个年级教研组。
教研活动由中心教研组统一安排,各年级教研组分别开展活动。
后来只剩下两所基点校和一所中心校。
我们又把三个中心教研组改成三个校教研组(一个中心校教研组,两个基点校教研组),由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领导,各校教研组分别独立开展活动。
每个校教研组开展活动时,其它校教研组要派出教师观摩学习。
现在学校把两个基点校全部撤掉,全镇的学生都集中到中心校。
一个年级有三—四个班,我们又把全校分成了九个教研组,一个艺体组(音、体、美、科学),一个英语组,一个思想品德组,语文、数学分别分成高、中、低段共六个组。
九个教研组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各组分别组织开展活动。
以后再随着各年级班数的减少,我们计划下一步全校教研组将减少到五个即艺体组、英语组、思想品德组、语文组、数学组。
教研组的设立随学校的变革而变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教导处组织管理,有利于教研活动高效地开展。
二、教研组建设与时俱进
1.选拔组织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任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每学年聘任一次,学年初先通过由教师推荐,也可自荐的形式报名,再由学校教导处对其教学成绩、教育教学六认真完成情况等进行审查,最后产生。
2.建立教研组档案。
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①组内成员名单②组内成员介绍③组内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统计表④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课、公开课、示范课情况⑤教育教学论文、成果,获奖情况⑥教研组计划⑦每期教研工作总结等。
3.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
经济时代,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就无法调动教师的教研热情,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科研潜能。
学校每期要对每位教研组长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每期都要对各教研组进行评比,对优秀的教研组长、教研组进行奖励。
在年度考核中,还要对教研组长给以适当加分。
4.创造机会,让教研组长快速成长。
学校定期不定期组织教研组长外出培训学习;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都要组织教研组长交流经验;
教研组长每学年至少要在组内上一次示范课;
教研组长每学年至少要有一篇论文在县级及以上交流或获奖等。
通过这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使教研组长很快成长起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