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196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7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docx

成像理论第一阶段复习题

第七章X线成像理论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A1/A2型题

1.应用光或其它能量表现被照体的信息状态,并以光学影像加以记录的技术是

A.扫描

B.激发

C.摄影

D.影像

E.成像系统

答案:

C

2.下列与X线影像信息的形成无关的是

A.被照体原子序数

B.被照体密度

C.X线质

D.散射线

E.被照体面积

答案:

E

解析:

被照体面积对X线信息的形成没有影响。

3.X线照片影像的要素,不包括

A.密度

B.锐利度

C.宽容度

D.颗粒度

E.失真度

答案:

C

解析:

宽容度是胶片特性曲线的感光特性,不是照片影像的要素。

4.下列不属于X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的是

A.密度

B.失真度

C.颗粒度

D.对比度

E.锐利度

答案:

B

解析:

失真度属于几何因素,其余均为物理因素。

5.关于光学密度,叙述正确的是

A.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称为阻光率

B.照片阻挡光线的能力称为透光率

C.光学密度是阻光率的对数

D.光学密度是透光率的倒数

E.光学密度是透光率的对数

答案:

C

解析:

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称为透光率,照片阻挡光线的能力称为阻光率,光学密度是阻光率的对数。

6.影响X线照片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

A.照射量

B.管电压

C.摄影距离

D.被照体厚度

E.被照体面积

答案:

E

解析:

前4项都是影响因素,被照体面积与照片密度无关。

7.X线穿过人体后,强度分布出现差异,称为

A.物体对比度

B.X线对比度

C.天然对比度

D.吸收对比度

E.影像对比度

答案:

B

8.关于公式

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X线透过物质后的分布差异

B.μ为吸收系数

C.d为X线传播的距离

D.KX与物质的特性无关

E.μ随管电压升高而降低

答案:

D

解析:

物质不同,则μ不同,KX就不同。

9.关于公式

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X线对比度

B.(μ’-μ)为对比度指数

C.d为X线传播的距离

D.KX与物质的特性无关

E.随管电压升高(μ’-μ)降低

答案:

D

解析:

物质不同,则μ不同,KX就不同。

10.关于X线对比度叙述错误的是

A.是透过物质后X线强度的差异

B.符合指数规律

C.受X线吸收系数影响

D.与人体吸收无关

E.对比剂可改变对比度

答案:

D

解析:

正是人体对X线的吸收形成了X线对比度,故选D。

11.不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是

A.X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

B.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

C.物质的线性吸收系数

D.人体组织的密度

E.X线波长

答案:

A

解析:

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是:

①线吸收系数μ;②物体厚度d;③人体组织的原子序数Z;④人体组织的密度ρ;⑤X线波长λ。

12.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强度差异,称为

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X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

答案:

C

解析:

X线照射被照体时,因被照体组织的厚度、原子序数和密度的不同,使透过物体两部分的X线强度不同,产生X线对比度。

13.X射线通过人体后,透射线强度与原射线的关系是

A.指数衰减关系

B.线性衰减关系

C.与距离平方成正比

D.康普顿散射效应关系

E.透射线强度是原射线强度的一半

答案:

A

解析:

X射线通过人体后,透射线强度与原射线的关系是指数衰减关系,即I=I0e-μd。

14.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称为

A.物体对比度

B.X线对比度

C.胶片对比度

D.光学对比度

E.天然对比度

答案:

D

15.关于光学对比度,叙述错误的是

A.依存于被照体对X线的不同吸收

B.受胶片特性影响

C.被照体的天然差别是基础

D.是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

E.单面药膜与双面药膜对比度无差别

答案:

E

解析:

双面药膜产生的对比度是单面药膜的2倍。

16.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不包括

A.胶片γ值

B.摄影距离

C.X线量

D.被照体因素

E.X线管电压

答案:

B

解析:

照片对比度与胶片γ值,X线质和线量及被照体因素有关。

17.关于胶片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直接影响照片对比度

B.胶片γ值决定对比度的大小

C.使用增感屏可提高对比度

D.冲洗条件对对比度无影响

E.γ值不同则对比度不同

答案:

D

解析:

冲洗条件直接影响照片的对比度。

18.射线因素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高千伏时对比度低

B.增加mAs可改善对比度

C.显影处理不改变照片对比度

D.照片灰雾可使对比度降低

E.散射线会降低对比度

答案:

C

解析:

暗室处理也是照片对比形成的重要环节。

19.被照体因素对照片对比度无影响的是

A.被照体的原子序数

B.被照体的密度

C.被照体的面积

D.被照体的厚度

E.组织中的空腔或对比剂

答案:

C

20.决定照片对比度的最大因素是

A.胶片因素

B.冲洗因素

C.射线因素

D.屏/片组合

E.被照体本身因素

答案:

E

解析:

胶片r值、冲洗条件、射线的质、屏/片组合和被照体本身等因素都影响着照片的对比度。

其中决定照片对比度的最大因素是被照体本身因素,被照体本身没有对比,其他因素则无法发挥。

21.利用以下何种手段使组织结构影像产生对比最明显

A.利用天然对比

B.利用生理功能

C.利用人工对比

D.利用专用设备

E.利用高反差胶片

答案:

C

解析:

采用人工的方法,将密度明显高或低的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引入需要检查的器官内或其周围,显示器官内部或外部的结构形态,可以观察其正常表现或异常改变。

借助人工对比使特定器官形态显示的X线检查方法称为造影检查。

22.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是

A.使用方便

B.刺激性小

C.理化性能稳定

D.易于吸收与排泄

E.以上都是

答案:

E

解析:

对比剂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与人体组织密度对比相差大,显影清晰;②无毒性,刺激性小,副作用少;③理化性能稳定,长久存储不变质;④易于吸收与排泄,不在体内存留;⑤使用方便;⑥价格低廉。

23.影响照片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是

A.管电流量

B.管电压

C.焦-片距离

D.焦点尺寸

E.显影加工

答案:

D

解析:

影响照片清晰度的因素有许多,诸如:

焦点的尺寸大小、放大率大小、使用增感屏和被照体运动等均可影响照片清晰度,在A、B、C、D、E五项中,焦点尺寸是影响照片清晰度的最主要因素。

24.照片密度值为2.0时对应的透光率是

A.10

B.1

C.1/10

D.1/100

E.1/1000

答案:

D

解析:

照片透光率是指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在数值上等于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如果照片密度值为2.0,则其阻光率为100,因为透光率为阻光率的倒数,所以该照片的透光率为1/100。

25.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称为

A.阻光率

B.光学密度

C.透光率

D.对比度

E.颗粒度

答案:

C

解析:

照片透光率是指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在数值上等于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26.密度分辨力又称为

A.密度函数

B.密度响应曲线

C.低对比度分辨力

D.高对比度分辨力

E.密度细节可见度

答案:

C

解析:

为区分密度分辨力与空间分辨力的差别,常将空间分辨力称为高对比度分辨力,密度分辨力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即在低对比情况下分辨物体微小差别的能力。

27.关于光学对比度叙述错误的是

A.指X线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

B.依存于X线对比度

C.双面药膜的对比度是单面药膜的2倍

D.主要受胶片γ值等因素影响

E.与被照体因素无关

答案:

E

解析:

光学对比度与被照体的原子序数、密度、厚度等有关。

28.影响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物理因素不包括

A.密度

B.对比度

C.锐利度

D.颗粒度

E.失真度

答案:

E

解析:

X线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为:

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和失真度。

前四项为构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

29.影响照片影像密度的因素错误的是

A.正常曝光时,密度与照射量成正比

B.管电压增加,照片密度增加

C.被照体厚度、密度增加,影像密度增加

D.摄影距离增大,密度降低

E.与照片的显影加工条件有关

答案:

C

解析:

照片影像密度随被照体的厚度、密度增加而降低。

30.与胶片将X线强度差异转换为光学密度的因素无关的是

A.荧光体特性

B.胶片特性

C.显影加工条件

D.观片灯亮度

E.X线对比度

答案:

D

解析:

观片灯亮度影响光学对比度。

31.关于X线影像信息的形成与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A.被照体的差异是基础

B.受荧光体特性影响

C.与胶片特性无关

D.与观片灯因素有关

E.取决于医师的知识、经验等

答案:

C

解析:

胶片特性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等,因而是有关的。

32.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

A.X线

B.被照体

C.增感屏

D.胶片

E.照片

答案:

A

解析:

X线成像的信息源是X线。

如X线摄影、DSA、CT等。

33.X线能使胶片产生

A.穿透作用

B.荧光作用

C.感光作用

D.电离作用

E.脱色作用

答案:

C

解析:

X线照射到胶片时,可使感光银盐发生感光作用,形成显影中心。

34.人体各组织对X线的衰减,由大变小的顺序是

A.骨、脂肪、肌肉、空气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脂肪、骨、肌肉、空气

D.肌肉、骨、脂肪、空气

E.肌肉、脂肪、骨、空气

答案:

B

解析:

人体各组织对X线的衰减按骨、肌肉、脂肪、空气的顺序由大到小。

35.关于X线管焦点叙述错误的是

A.灯丝电子撞击的面积为实际焦点

B.实际焦点在像面上的投影为有效焦点

C.实际焦点由主焦点和副焦点构成

D.有效焦点为圆形

E.有效焦点标称值没有单位

答案:

D

解析:

有效焦点是长方形,大小为a×bsinα。

36.关于标称焦点尺寸的表示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1.0

B.1.0mm

C.1.0mm×1.0mm

D.1.0cm

E.1.0cm×1.0cm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336号出版物(1982年)规定,标称有效焦点的尺寸用无量纲数字来表示。

37.关于焦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在阳极上撞击的面积是有效焦点

B.实际焦点在X线中心方向的投影是主焦点

C.有效焦点标称值是以㎜为单位

D.实际焦点包括主焦点和副焦点

E.有效焦点是圆形

答案:

D

解析:

电子在阳极上撞击的面积是实际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中心方向的投影是有效焦点,是矩形;有效焦点标称值是无量纲数字。

实际焦点包括主焦点和副焦点。

38.关于有效焦点大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像面的不同方位上实际焦点的投影

B.实际焦点在X线管长轴垂直方向上的投影

C.在X线管靶面下垂直方向上水平投影的大小

D.从灯丝正面发出的电子所形成的焦点

E.有效焦点为一矩形,大小为a×bsinα

答案:

D

解析:

从灯丝正面发射出的电子所形成的焦点,称为主焦点;从灯丝侧面发射的电子所形成的焦点为副焦点。

主焦点与副焦点形成实际焦点。

而实际焦点在X线管长轴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称为X线管的有效焦点。

39.关于焦点叙述错误的是

A.灯丝正面的电子形成主焦点

B.聚焦槽的形状和深度影响主副焦点大小

C.主焦点与副焦点共同构成实际焦点

D.有效焦点标称值的单位为毫米

E.实际焦点在像面上的投影为有效焦点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336号出版物(1982年)规定,标称有效焦点的尺寸用无量纲数字来表示。

40.关于照射野的X线量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A.近阴极端量多

B.近阳极端量少

C.沿球管短轴方向对称

D.关于球管长轴对称

E.近阴极端有效焦点小

答案:

E

解析:

近阴极端有效焦点大,X线量多。

★41.分辨率为5LP/mm时,线对宽度为

A.0.5mm

B.0.2mm

C.1.0mm

D.0.1mm

E.2.0mm

答案:

B

解析:

由分辨率公式:

R=1/2d计算可知:

分辨率为5LP/mm时,其线对宽度为0.2mm。

42.关于焦点的极限分辨力叙述错误的是

A.焦点大分辨力低

B.焦点面上X线量分布为单峰时分辨力高

C.可用星卡测试

D.R=1/2d

E.对成像结果无影响

答案:

E

解析:

极限分辨力越高成像效果越好。

☆43.关于焦点的MTF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值为0

B.大小与焦点大小无关

C.越大越好

D.是表示对比度的参数

E.为1时表示影像消失

答案:

C

解析:

MTF介于0与1之间,大焦点的MTF低于小焦点,越接近1越好,表示分辨力,为0时影像消失。

44.关于焦点的散焦值叙述错误的是

A.描述焦点极限分辨力随负荷条件相对变化的量

B.管电流大则焦点变大

C.一般大于等于1

D.散焦值越大越好

E.散焦值等于1时焦点成像性能稳定

答案:

D

☆45.根据公式H=F×b/a,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H表示几何模糊

B.F表示焦点尺寸

C.b表示焦-片距

D.a表示焦-肢距

E.H=0.2mm为模糊阈值

答案:

C

解析:

b为被照体与胶片间的距离,即肢-片距。

46.关于几何学模糊,叙述错误的是

A.焦点尺寸越大,影像越模糊

B.应使被照体靠近胶片

C.0.2㎜是半影模糊阈值

D.应减小焦-肢距

E.使用小焦点

答案:

D

解析:

应增大焦-肢距,以减小放大率。

47.关于

叙述错误的是

A.H表示半影模糊

B.F表示焦点大小

C.b表示焦-肢距

D.M表示放大率

E.

答案:

C

解析:

b表示肢-片距。

48.放大摄影X线管焦点为0.05,允许的最大放大率为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E.6倍

答案:

D

解析:

X线放大摄影中随着放大率的增加,焦点面积产生的半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也越趋明显。

人眼可观察到的模糊界限一般为0.2mm。

因此设计各种焦点的最大放大率时应受该数值的制约。

焦点最大放大率:

M=H/F+1=0.2/F+1=0.20/0.05+1=5

49.几何学模糊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焦点面积大小

B.焦-片距

C.焦-物距

D.物-片距

E.准直器(遮线器)

答案:

A

解析:

形成几何学模糊的原因有焦点面积、放大率等因素(H=F×b/a),但其根本原因是焦点面积的大小。

50.准直(遮线)器的作用是遮去不必要的

A.软射线

B.硬射线

C.散射线

D.α射线

E.原发X线

答案:

E

解析:

准直(遮线)器的作用是减少病人的受照射X线量,屏蔽不必要的原发X线。

5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线球管发射锥形X线束

B.入射于曝光面的大小为照射野

C.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大

D.X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E.锥形X线束的中心部分为中心线

答案:

C

解析:

X线摄影时,照射野的大小由被检部位的大小决定,被检部位越小,照射野也越小。

过大的照射野对病人的辐射防护及影像质量都是无利的。

52.X线中心线以外的线称

A.平行线

B.垂直线

C.轴线

D.斜射线

E.中心线

答案:

D

解析:

中心X线以外的线称“斜射线”。

53.关于影像变形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分为放大变形、位置变形和形状变形

B.远离胶片端放大多

C.X线中心线方向和角度对变形有较大影响

D.一般中心线应垂直于胶片

E.变形与被照体位置无关

答案:

E

解析:

变形与中心线、被照体、胶片三者的位置有关。

54.防止影像变形的措施错误的是

A.X线中心线方向和角度对变形无影响

B.被照体靠近胶片

C.中心线应垂直于胶片

D.中心线通过被检部位并垂直于胶片

E.使被照体平行于胶片

答案:

A

解析:

X线中心线方向和角度对变形有较大影响。

55.关于

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放大率

B.a表示肢片距

C.b表示焦片距

D.影像放大对像质的影响大于变形

E.放大对成像是有害的

答案:

A

解析:

a为焦-片距,b为肢-片距,影像放大对像质的影响小于变形,有时要利用放大达到特殊目的。

56.国际放射学界公认的半影模糊阈值是

A.0.2㎜

B.0.25㎜

C.0.3㎜

D.0.5㎜

E.0.05㎜

答案:

A

☆57.已知所允许的放大率为1.2,则焦点为

A.1

B.2

C.3

D.4

E.5

答案:

A

解析:

F=0.2/(M-1)=1。

58.放大摄影X线管焦点应等于或小于

A.0.01

B.0.05

C.0.1

D.0.3

E.0.5

答案:

D

解析:

由于X线管的焦点是面焦点,肢体离开胶片,半影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这会导致影像清晰度的下降。

为此,X线放大摄影使用微焦点(0.1~0.3)X线管。

使半影控制在0.2mm以内,则不会影响影像的清晰度。

59.放大摄影能将细小结构显示清楚,其原因是

A.空气滤过散射少

B.照射野小清楚度高

C.将高频信号转换成低频信号

D.焦点面积变小

E.模糊阈值变大

答案:

C

解析:

放大摄影能将细小结构显示清楚,其原因是将高频信号转换成低频信号。

比如:

原细小结构为8LP/mm,眼睛的视觉分辨率因而无法辨认,经放大后,将8LP/mm变成了4LP/mm,此时眼睛可将其辨别出来。

60.为防止影像变形,应遵守的原则是

A.使被照体与胶片平行

B.被照体远离中心线

C.被照体远离胶片

D.应减小焦-肢距

E.中心线应垂直于被照体入射

答案:

A

解析:

被照体平行于胶片时,放大变形最小。

61.关于散射线,叙述错误的是

A.随管电压增大而加大

B.与被照体厚度有关

C.照射野大,散射线多

D.主要来源于康普顿效应

E.对照片密度对比度无影响

答案:

E

解析:

散射线使照片对比度降低。

62.关于散射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X线波长越长,产生散射线越多

B.X线强度越小,产生散射线越多

C.物体受照面越大,产生散射线越多

D.物体越薄,产生散射线越多

E.散射线使照片对比度增大

答案:

C

解析:

原发X线穿过人体时,产生波长较长而方向不定的散射线;物体受照射面积越大、越厚,产生的散射线量越多;kV越高,X线波长越短、X线强度越大,产生散射线越多;散射线使照片对比度下降。

63.有关X线束、照射野的叙述,错误的是

A.X线球管发射锥形X线束

B.X线束入射被照体曝光面的大小称照射野

C.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大

D.摄影中的X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E.X线束中心部分的X线为中心线

答案:

C

解析:

X线摄影时,为减少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应将照射野缩小到能容下肢体被检部位。

64.关于滤线栅栅比叙述正确的是

A.栅比越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

B.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

C.栅比为铅条高度与其宽度之比

D.栅比为单位距离内铅条的数目

E.栅比表示单位体积中铅的重量大小

答案:

A

解析:

滤线栅的栅比(R)定义为栅条高度(h)与栅条间隙(D)的比值,即:

R=h/D。

栅比越大,透过的散射线越少。

65.关于滤线栅叙述正确的是

A.栅密度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

B.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差

C.栅比为铅条宽度与其高度之比

D.曝光量倍数越小越好

E.使摄影条件减小

答案:

D

解析:

栅密度越大,栅比越大,消除散射线能力越强;栅比为栅条高度(h)与栅条间隙(D)的比值;使摄影条件加大。

66.下列物质可用做滤线栅板填充物的是

A.钨

B.铝

C.锌

D.铜

E.铁

答案:

B

解析:

其余各项的物质原子序数较大,对X线吸收太多。

67.滤线栅使用原则中,X线管管电压须超过

A.55kV

B.60kV

C.65kV

D.70kV

E.75kV

答案:

B

解析:

在普通摄影检查原则中,一般摄影管电压超过60kV时应使用滤线器。

68.关于滤线栅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滤线栅置于焦点和被照体之间

B.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栅焦距相等

C.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的中心

D.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铅条排列间隙平行

E.原发X线与滤线栅铅条平行

答案:

A

解析:

在X线摄影中,应将滤线栅置于胶片和被照体之间。

69.X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

A.相干散射

B.光电效应

C.光核反应

D.电子对效应

E.康普顿效应

答案:

E

解析:

X线摄影中,因康普顿效应而产生的散射X线向四方传播,到达前方的散射线使胶片产生灰雾,到达侧面的散射线,对工作人员的防护带来困难。

70.滤线栅摄影中照片上密度出现一边高一边低,原因可能是

A.滤线栅反置

B.侧向倾斜

C.上栅焦距偏离

D.双重偏离

E.下栅焦距偏离

答案:

D

解析:

双重偏离可造成胶片不均匀照射,照片影像一边高一边低。

71.滤线栅摄影中照片影像中心呈现一定密度,两侧无密度原因可能是

A.滤线栅反置

B.侧向倾斜

C.上栅焦距偏离

D.双重偏离

E.下栅焦距偏离

答案:

A

72.同一部位,放大摄影条件与常规相比,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条件相同

B.需降低曝光量

C.需增加曝光量

D.很难确定增和减

E.两者必须使用同种增感屏

答案:

C

解析:

放大摄影时,因被照体与胶片的距离增大,透过被照体的直进射线的强度仍遵循与距离的平方呈反比衰减,故需增加曝光量。

73.保持感光效应不变,摄影距离增加1倍,则管电流量应为原来的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答案:

D

解析:

根据距离对X线衰减的平方反比定律可知,感光效应不变,摄影距离增加1倍后,若其他条件不变,管电流量应增加至原管电流量的4倍。

74.通过对线对测试卡的摄影,可以测量

A.密度

B.光晕

C.灰雾度

D.感光度

E.分辨率

答案:

E

解析:

空间分辨率的表示单位是LP/mm,可通过线对测试卡测得该值。

75.影响X线照片清晰度的观察条件,不包括

A.观片灯亮度

B.照明用电源电压

C.肉眼的MTF

D.室内照明条件

E.环境明暗程度

答案:

B

解析:

影响X线照片清晰度的观察条件是指观片灯亮度、肉眼的MTF、室内照明条件及环境明暗程度。

76.X线照片模糊的分析,错误的是

A.模糊度也称不锐利度

B.相邻两组织影像密度过渡的幅度

C.阳极端影像锐利度大于阴极端

D.模糊随物片距离的增大而加大

E.焦点的移动,不会引起影像模糊

答案:

E

解析:

焦点的移动,光源面加大,是造成影像几何模糊的原因之一。

其余四个选项的描述与分析都是正确的。

77.照片影像仅在某一部分出现模糊,可能性最大的是

A.检查床颤动

B.暗盒漏光

C.屏-片接触不良

D.患者移动

E.摄影时间长

答案:

C

解析:

当胶片尺寸大于暗盒尺寸,或增感屏粘贴不平造成屏-片局部接触不良,是造成影片中某一部分出现模糊的常见现象。

检查床颤动、患者移动、摄影时间长会造成影像的整体模糊。

暗盒漏光会使影像某一边缘部分过度感光。

78.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照体固定

B.选择适当的呼吸方法

C.缩短曝光时间

D.缩短焦-片距

E.肢体应靠近胶片

答案:

D

解析:

X线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方法之一是尽量增加焦点至胶片间的距离。

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