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0210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docx

中考复习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典题精练无答案

生物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受环境的影响

生态因素

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

a.生物因素:

影响某生物生活的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不同种生物)。

b.非生物因素:

生活环境中的________、空气、________、土壤、温度等。

(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只有________环境才能生存,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和生活方式。

(1)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是为了适应缺水环境。

(2)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2.生物影响环境

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环境。

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泄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等。

【针对练习】

1.当环境中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  )

A.对生物没有影响B.对生物影响不大

C.对生物有影响D.会影响生物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2. 水稻分早稻和晚稻。

早稻春天播种,夏天收割;晚稻夏天播种,秋天收割。

如果将早稻种子误认为是晚稻种子而在夏天播种,则长成的植株虽会抽穗、开花和结果,但产量很低;如果将晚稻种子误认为是早稻种子而在春天播种,则长成的植株一般不会抽穗、开花和结果。

那么,影响水稻抽穗和开花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高低    B.光照长短C.空气质量    D.矿物质营养

3.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C.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环境

D.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

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

5.对于农田中的蝗虫来讲,它的生活环境指的是(  )

A.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因子B.农田中的其他蝗虫

C.农田中的其他各种生物D.以上三项都是蝗虫的生活环境

6.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

“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B )

A.共生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合作关系

8.[2018·广东]“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9.[2017·济宁]同一株水毛茛,漂浮在水面的叶呈扁平状,淹没在水中的叶呈丝状,下述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该生物的性状不是基因作用的结果B.该生物的性状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

C.该生物性状仅是基因作用的结果D.该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0.[2017·呼和浩特]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

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

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11.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12.如图为某湖泊近100年来每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

在长期的变化中,能终年生存于该湖泊的鱼类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第12题图第13题图

A.需水较深的湖泊B.具有能快速游动的流线型身体

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D.在环境恶劣时可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

13.如图所示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组生物(  )

A.水稻和稗草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D.衣藻和甲藻

14.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活动中,数据记录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①裸地组

②草地组

③灌木丛组

早、中、晚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1)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组。

(2)比较①②两组数据,能说明的问题是____。

(3)比较②③两组数据,能说明的问题是____。

(4)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

15. 在实验室里用一定的容器培养某种酵母菌,每隔4小时统计容器中酵母菌的个数如下表:

小时

0

4

8

12

16

20

数量

10

71

350

595

656

665

  

(1)酵母菌数量的增长主要通过________生殖。

(2)在0~4小时,酵母菌的数量增长最快,是由于这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根据达尔文学说,酵母菌在容器里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西双版纳有一种能预报风雨的粉红色小花——“风雨花”。

暴风雨来临前,由于气温高、气压低,“风雨花”体内的开花激素猛增而开放出许多花朵,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___的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___的环境中生活;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支持体重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

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

1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

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多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m减至1.5m。

这些都说明地球在变暖。

(1)图___所示为北极狐。

其推测理由是____。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____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

____。

(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

2、种群

(一)什么是种群

概念:

生活在________内的________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说明 理解种群概念时应注意的三个要点:

①一定区域:

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

一个种群所生活的区域可以是一小块区域,也可以是一大片区域。

“小”可以小到一个生态瓶,“大”可以大到整个地球,这要看被研究的范围而定。

②同种生物:

该群体内只能有一种生物(一个物种的生物)。

这些生物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

③个体的总和:

该物种的所有个体。

如果缺少或不符合上述三个要点中的任意一点,就不能叫种群。

(二) 种群特征

种群是由同一物种的许多生物个体组成的,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

1.________:

在一定的范围内某种生物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

2.________:

一个种群内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3.________:

某种群中雄性个体数与雌性个体数的比值。

性别比例=

×100%

4.出生率与死亡率

【针对练习】

1.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种群密度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2.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草原上的所有动物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草

C.一块农田中的所有蝌蚪D.一块稻田中的所有水稻

3.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及其他生物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段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4..统计表明,截至2014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数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2014年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则201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  )

A.5‰    B.5%C.12.3%    D.12.3‰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杀灭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这将使害虫的种群数量(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6.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和b分别是(  )

A.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B.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C.种群,一个鲤鱼种群D.种群,一条鲤鱼

7.在一个池塘中,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

A.所有的植物B.所有的草鱼C.所有的浮游生物D.所有的细菌

8.一个年初有1000只大雁的大雁种群每年能繁殖250只幼雁,在年底共有大雁1200只。

则这个雁群的出生率为( B )

A.208‰B.250‰C.500‰D.1000‰

9.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数量

10.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种群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时间越长,酵母种群数量和密度越大

B.培养时间越长,酵母种群数量和密度越小

C.酵母种群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充足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②我国北方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水稻是一个种群 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②③⑤B.①④⑤C.④⑤D.③⑤

12.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某地区环境条件也发生恶化,有关该地区的生物种群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种群迁入,出生率增加B.种群的数量会增加,死亡率减少

C.种群迁出,出生率减少D.死亡率小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会减少

13.如图是某水域中三种单细胞藻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分别用Ⅰ、Ⅱ、Ⅲ表示)。

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13题图第14题图

A.藻类Ⅰ的数量总是最多

B.8月份水温较高,最适宜三种藻类的生长

C.三种藻类对季节变化的反应几乎相同

D.4月份时三种藻类合计的数量最多

12.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和乙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分别是(  )

A.减小、增大B.增大、减小C.减小、稳定D.增大、稳定

13.图1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图2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乙表示稳定型,甲表示____型,丙表示____型。

(均选填“增长”“稳定”或“衰退”)

(2)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

(3)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

(4)乙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

(5)甲种群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图2的____段。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6)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图中____所示的类型。

(7)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中___所示。

(8)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剩下的被捕捞鱼的年龄组成为图中___所示类型。

组别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酵母菌母液(mL)

培养温度(℃)

A组

A1、A2、A3

10

0.1

20

B组

B1、B2、B3

10

0.1

10

C组

C1、C2、C3

10

0.1

5

1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表格所示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图中代表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

曲线c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比曲线a大的原因是__。

(2)该兴趣小组探究的课题是:

探究____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3)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至少列举出两种)。

15.科学家对某地区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种群的关系为___。

(2)在3、4月份甲种群的数量下降,据图推测其原因很可能是____。

(3)该地区甲、乙种群变化的周期约为___。

3、群落

(一)群落的组成

生物群落

1.概念:

在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_。

2.理解群落概念的三个要点

(1)一定的生活环境,即一定的区域,如一段朽木、一个花坛、一块农田、一个水池、一片草原、一片森林等。

(2)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吃与被吃的关系、树为鸟提供栖息场所等关系。

(3)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

3.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

种群

群落

区别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联系

群落是由很多种群组成的

4.植物群落

(1)概念: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______的总和。

(2)植被的概念: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被称为________。

(3)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

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________。

(二)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有一定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1.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2.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树冠的疏密度、光照的明暗、土壤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3.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针对练习】

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

B.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

C.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同种个体

D.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2. 在森林中,鸟雀在上层采食,柳莺在中层筑巢,还有血雉在苔藓地衣层觅食,这种现象从群落的结构分析属于(  )

A.分层分布    B.结构密度C.结构组成    D.适应

3. (衢州中考)衢州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述自然景观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B.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

C.开化古田山中所有生物D.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

4.下列对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群落由种群构成

C.群落中的地域范围必须比种群大D.群落中的生物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B.海南岛上红树林中的所有生物

C.无菌培养基接种后长出的所有大肠杆菌菌落D.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所有生物

6.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  )

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

7.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的全部鱼B.一个花坛和花坛内的苔藓、蚯蚓、细菌等

C.一片草地里的蟋蟀和蝗虫D.一片沼泽中的芦苇、鱼类、鸟类、真菌等全部生物

8.形成一个群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一定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个体 ③有相互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④同一自然区域内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对于某个特定的自然区域而言,下列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范围从小到大的是(  )

A.群落、种群、个体B.群落、个体、种群C.个体、种群、群落D.种群、群落、个体

10.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1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组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2.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池塘中的一只青蛙、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和池塘中的所有水绵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

A.个体、种群、群落B.个体、群落、种群C.细胞、种群、群落D.细胞、群落、种群

1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城市里的所有小孩是一个种群B.一块草地上的所有昆虫是一个群落

C.一个群落里有多个种群D.一个种群所生活的区域肯定比一个群落的小

14.如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代表的可能是(  )

第14题图第15题图

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C.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D.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15.如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物种数目明显减少

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

16.我国在鱼类饲养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掌握了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的混合放养技术。

在一个湖泊中,有水草、多种鱼、虾、蟹等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

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在不同水层中生活,这说明它们在垂直方向上有____现象。

其中,一些鱼以水草为食,所以鱼与草是____关系。

16.如图甲为某岛屿群落中植物存在的分层现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反映出的空间结构为____。

(2)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有关,它的意义是____。

(3)森林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这与____有关。

(4)该岛屿后来引入外来物种环颈雉,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环颈雉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乙)。

该环颈雉在岛屿中前5年的数量变化是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可能是____。

在第20~30年间增长率为____。

17.在自然界的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间有着各种联系,包括种群之间或种群内部。

图甲鹞鹰是一种中型猛禽,喜在近水沼泽地区栖息及繁殖。

图乙表示鹞鹰对不同鸽群进行攻击时成功的概率。

(1)鹞鹰与鸽子都属于鸟类,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填字母)。

A.种内互助B.种内斗争C.种间互助D.种间斗争

(2)根据图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更小

B.鹞鹰攻击数量较大的鸽群时更容易成功

C.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

D.攻击成功的概率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3)某科考队员在野外调查时,发现鸽子一般是成群结队的,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看到了图乙后恍然大悟,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