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268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docx

常见职业病预防措施

粉尘与尘肺病预防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逸。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

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

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关,粒径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其危害也就愈大。

粉尘按性质可分为无机尘、有机尘和混合性粉尘。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我国古代对尘肺就有认识,中医古典文献有”焦肺必死“的记载。

这里的焦肺,就是指石工尘肺。

尘肺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才有效。

患尘肺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闷、咳嗽、咳痰,随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

在尘肺治疗上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外已将重点转移到尘肺的预防上,主要措施有配置除尘设备,加强个人防护,接尘岗位职工定期到防保机构检查。

   矽肺病人由于两肺发生广泛性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的微血管循环受到障碍,抵抗力下降,因而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常见合并症有如下几种:

1、矽肺合并肺结核。

这是危害矽肺病人最主要的合并症。

Ⅱ期矽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比Ⅰ期多,Ⅲ期又比Ⅱ期多,而肺结核又可促使矽肺病发展与恶化,在短期内即可发生较大变化。

2、肺原性心脏病。

矽肺患者由于肺广泛纤维化使肺血液循环阻力增高,从而加重右心负担,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右心肌肥厚,右心扩大,产生肺原性心脏病,最后可引起心力衰竭。

3、自发性气胸。

矽肺患者因肺气肿使肺泡壁变薄,若剧烈咳嗽,肺泡内压力增加就会引起肺泡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自发性气胸。

4、肺部感染。

矽肺患者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均下降,且支气管引流不畅,故容易并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非典型肺炎、急性卡他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等,是造成矽肺病人的死亡原因之一。

    尘肺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防尘。

防尘工作做好了,劳动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就会大幅度下降,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就基本上可以防止尘肺的发生。

防尘的主要措施可归纳为“宣、革、水、密、风、护、管、查”几个字,其意如下。

    1.宣,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2.革,生产工艺技术革新,是消除尘肺的根本措施。

具体又包括改干式作业为湿式作业,尽量使用不含游离二氧硅或含量较低的原料,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

3.湿,湿式作业。

4.密,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

5.风,利用通风达到除尘的目的。

6.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

7.管,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

8.查,对接尘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定期进行测定以及督促检查。

 

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生产劳动中,由于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疾病,称之为职业性皮肤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包围着整个人体,直接与周围环境接触,任何生产性有害因素,皮肤总是最先接触,因而职业性皮肤病在职业病中,占有较大比例。

在我国规定的法定职业病中,职业性皮肤病有7种类型,而常见职业性皮肤病有以下8种:

1.接触性皮炎(湿疹)。

这一类型最常见,主要致病原因是化学物质剌激,可发展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过程。

2.痤疮、毛囊炎。

多发于接触焦油、沥青、机油、润滑油等物质的青工。

3.溃疡。

主要致病物质为重铬酸钾、氟化铍或硫化铍、砷化物以及各种强酸、强碱等。

4.皮肤瘙痒。

由化学性粉尘、烟雾、蒸气引起。

5.皮肤干燥、皲裂、角化。

长期接触脂溶剂、碱性物质可引发。

6.疣状赘生物。

长期接触沥青、焦油、机油、润滑油可发病。

7.皮肤色素变化。

常见致病物质如煤焦油、砷化物、氟化物;

8.指甲改变。

长期接触生石灰,碱液、矿物油可发生。

职业性皮肤黑变病是一种以外露部位弥漫性色素沉着为特点的皮肤病,其病因尚不明了。

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石油制品等因素都可促发黑变病,日光敏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它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长期使用含有感光性物质的化妆品等,也可发生皮肤黑变病。

黑变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红斑、脱屑及斑片状弥漫性灰褐性色素沉着,境界不清。

色素沉着多发生于皮肤瘙痒后不久,病程缓慢,呈渐进性。

常伴有毛囊角化、毫毛折断、最后出现表皮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呈皮肤异色病改变。

多发部位主要见于颜面、颈侧,也可见于双手、前臂、前胸、上背部及其它暴露部位。

焦油黑变病尤以眼周为甚。

对于黑变病的防治,应寻找病因,避免诱发因素,避免日光晒。

补充富含维生素A、D及菸酸的饮食,口服维生素B及大剂量的维生素C,局部外用各种防光剂、脱色剂,如3%氢醌乳剂、5%-10%的降汞等。

也可用白术醋剂:

生白术40g,陈醋250ml浸泡一周后,外涂,每日二次。

三氯乙烯引起的剥脱性皮炎是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死亡率高,多发生与初次接触三氯乙烯,对三氯乙烯有敏感体质的人,发病多在初次接触的3周内,常伴有严重的肝损害、黄疸,严重者可死于肝肾衰竭和合并感染。

三氯乙烯敏感体质者避免接触三氯乙烯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及时脱离和治疗可减轻病情发展、提高治愈率。

 

职业性眼病的预防

化学品溶液、粉尘或气体进入或接触眼部,都可引起眼部损伤,统称为化学性灼伤,一般多发生在化工厂、实验室或施工场所,其中最多见的有酸性和碱性灼伤。

酸、碱灼伤,可带来严重后果,引起视功能或眼球的丧失。

因化学灼烧是进行性的,尽快清除进入眼部的化学品是阻止病情发展的关键。

现场急救处理极为重要。

现场急救处理主要措施是冲洗眼部。

可就地取材,用大量清水或其它水源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眼脸,转动眼球,暴露穹窿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彻底洗出或至少冲洗30分钟后,现场处理完后,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工业电焊、紫外线消毒灯、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等都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

二者只是称谓和致病方式不同,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一样。

现实生活中以电焊工发生率最高。

紫外线对组织有光化学作用,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角膜上皮坏死脱落,一般在照射后3-8小时发病,有强烈的异物感、剌痛、畏光、流泪及睑痉挛,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

24小时后症状减轻或痊愈。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减轻疼痛。

可用1%潘妥卡因眼药水滴眼,每天2-3次,其次用抗生素软膏包扎。

预防电光性眼炎的主要措施为加强个人防防,在电焊操作或置身高强度反光环境时,应配戴防护罩或眼镜。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

在众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中,现已肯定化学性毒物中部分物质可引起接触者体细胞突变、癌变和生殖过程异常而发生畸胎,这便是职业性“三致”作用。

致癌作用199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834种化学物质和生产过程已有的致癌性评定资料,认定了75种化学物质和生产过程对人有致癌性。

其中,23种对人体肯定有致癌性,如砷及砷化合物、苯、石棉、煤焦油沥青、强硫酸烟雾、镍化合物等。

20种为可疑致癌物。

余为癌症高发职业。

致畸作用。

指某些化学物有胚胎毒作用,作用于受精卵的卵裂到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可造成后代的先天畸型。

现已调查发现、致畸化学物已不下数十种,作用较为明显的物质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醇、汞、三硫化碳等。

致突变作用。

指某些化学毒物作用于人体的遗传物质,使之发生突然的、根本的变异。

这种变异除少数情形外,绝大多数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如不孕、早产、遗传性疾病、癌变等。

接触苯、氯乙稀、氯丁稀等的工人较易发生。

职业性肿瘤是指接触职业性因素引起的肿瘤。

判定某职业与肿瘤发生有关系,是指该职业人群中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超高,肿瘤发病和死亡年龄提前,频发罕见肿瘤,在个体身上有多发肿瘤。

职业性肿瘤一般具有如以特点:

⑴职业性肿瘤,有明确的病因可寻;⑵职业性肿瘤发病率较其他职业病低,但很少有自律性;⑶与特定的接触毒物方式有关,如吸入不溶性的镍化物有致癌性,而可溶性的镍盐则无;⑷职业性肿瘤有固定的癌变部位;⑸通常在接触职业因素15-20年发病。

最短者要2-5年,长者可达30-40年;⑹职业性肿瘤的细胞类型和临床经过也有相对的规律。

职业性肿瘤一旦发生,即按其自身规律演进,少有自愈,故应及早治疗。

预防职业性肿瘤,首重识别、鉴定、严格控制与管理职业性致癌因素,使其不超标或降低到最小量。

其次,对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严格执行就业前体检,筛选出敏感者并使其不接触。

再次,对已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定期体检,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高温与中暑的预防

生产作业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及气压。

高温属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温度达到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当机体获热与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水和缺盐、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

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及医疗预防。

在高温或同时存在高气温和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一般将散热量大于8.37×104J/(m3.h)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

常见作业场所有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

对流热作用于体表,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

辐射热除作用于体表外,尚作用于深部组织,加热作用更快更强。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大量出汗,且易于蒸发散热。

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于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高温高湿作业。

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均高,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尚不很高,但由于蒸发散热困难,大量出汗而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故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可发生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产生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血压下降、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中暑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

这种疾病的分类,国内外尚不一致。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规定有热射病、热痉挛及日射病三种,但实际常按临床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三型。

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过程中,作业人员有轻微头晕、头疼、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数、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尚能勉强坚持工作。

轻症中暑。

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工作。

重症中暑。

作业人员具有前述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并在该工作日未能恢复工作或在工作中出现突然晕厥及热痉挛。

从事高温作业,出现上述中暑症状时,应积极救治。

发生中毒时,应将患者撤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荫凉的地点静卧休息,给予十滴水、霍香正气水、含盐清凉饮料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可逐渐恢复。

重症中暑必须紧急送医疗单位抢救。

高温作业工人排汗量明显增加,其增加量与劳动强度成正比。

排出的汗中含有大量盐分,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丢失,因此,高温作业工人在排汗量较大情况下,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十分必要的。

饮水是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补充水分方式,但不恰当的饮水不但不能使高温作业者补充已丢失的水分,反而会损害健康,甚至诱发中暑。

高温作业工人恰当的饮水应遵循三条原则:

1.补足补够原则。

一般来说,要比平常每天多饮水3-5升,食盐20克;2.饮水方式以少量多饮为宜,暴饮会加重心、肾和胃肠道负担,又促使大量排汗;3.饮水和补盐同时进行,不能单纯补充水分。

单纯暴饮淡水会引起热痉发(中暑)的发生,故以含盐饮料为佳。

含盐饮料种类很多,既可自制,也可直接购买成品。

含盐茶水、绿豆汤既方便自制,效果也十分可靠,值得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