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406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9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docx

高中生物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汇总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生物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细胞 。

2、作为多细胞的动物,由细胞依次构成 组织 、 器官 、 系统 ,直到动物个体。

3、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 种群 。

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 群落 。

而生物群落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生态系统 。

4、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细胞 。

例: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和所有的青鱼组成两个种群。

在生物学上,各种生物在自然界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存在的单位是种群。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考点:

1、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看到细胞数目最多、面积最大、体积最小的镜头组合。

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4、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5、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

相反。

6、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亮度的变化关系:

7、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

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2)“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的变化:

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例:

原来目镜10×物镜10×,现在目镜10×物镜40×,与原来相比放大了4倍,那么

  

(1)原来一行能看到8个细胞,现为:

8÷4=2

(2)原来圆形视野内能看到64个细胞,现为64÷42=4

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关于生物类群的举例或概括表格。

无细胞结构

病毒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病毒只有含

DNA或RNA

SARS病毒。

只含RNA。

烟草花叶病毒。

只含RNA。

噬菌体。

只含有DNA。

有细胞结构

原核生物

细菌

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蓝藻

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引起水华)

真核生物

真菌

酵母菌、霉菌、蘑菇

植物

低等植物如藻类(海带、紫菜)、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动物

单细胞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

例:

酵母菌、霉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乳酸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分类依据:

细胞内有无以 核膜 包被的 细胞核 。

3、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膜状细胞器。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5、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三、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由 施莱登 和 施旺 共同建立。

其主要思想是阐明了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 性。

2、细胞学说的要点是: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只能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中的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C 。

2、元素的差异性和统一性: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种类及含量

(1)无机化合物有 水 和 无机盐 。

(2)有机物主要有 蛋白质 、 糖类 、 脂质 和 核酸 。

(3)占细胞鲜重最高的化合物是 水 。

(4)占细胞干重最高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 。

2、几种主要化合物所含基本元素及举例

物质

种类

单体

举 例

基本元素

糖类

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只有C、H、O

二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

葡萄糖

淀粉、糖原、纤维素

脂质

脂肪

主要C、H、O

磷脂

固醇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蛋白质

氨基酸

结构蛋白、胰岛素、抗体

大多数酶、血红蛋白

C、H、O、N、(S)

核酸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C、H、O、N、P

RNA

核糖核苷酸

水浴

加热

3、有机物的检测

(1)还原糖+ 斐林  试剂―→ 砖红色沉淀 。

(2)蛋白质+ 双缩脲 试剂―→ 紫 色。

(3)脂肪+ 苏丹

 染液―→染成 橘黄 色。

(4)脂肪+ 苏丹

 染液―→染成 红 色。

三、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1、元素:

 C、H、O、N 等化学元素在细胞内含量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 化合物 的基础。

2、化合物

(1)以 碳链 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框架。

(2) 糖类 和 脂肪 是提供生命活动能源的主要物质。

(3)水和无机盐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细胞中各种 各种化合物 的有机结合,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 20 种。

其结构特点是:

每种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 一个氨基 和 一个羧基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 同一个碳原子  上。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 R基 的不同。

2、注意下列结构式。

(1)氨基:

-NH2   

(2)羧基:

-COOH(3)氨基酸的分子式:

C2H4O2N-R    

(4)肽键:

-CO-NH-或

(5)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6)二肽:

 

二、蛋白质的结构

1、形成方式: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羧基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 氨基 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 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 肽键 。

2、肽链和蛋白质: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 肽链 。

肽链再经过 盘曲、折叠 ,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三、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因素

(1)氨基酸的 种类 ;

(2)氨基酸的 数目 ;(3)氨基酸的 排列顺序 ;(4)多肽链的 盘曲、折叠 方式;(5)肽链形成的 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四、蛋白质的作用

1、构成 细胞 和 生物体结构 的重要物质。

如结构蛋白。

2、催化作用:

如 绝大多数酶 。

3、运输载体作用:

如 血红蛋白 。

4、免疫作用:

如 抗体 ()。

5、调节作用(信息传递作用):

如 胰岛素 。

五、蛋白质变性

高温、重金属盐、乙醇、紫外线等因素使蛋白质 空间结构 发生变化,称为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变性过程中,不发生 肽键 断裂,蛋白质 化学结构 不发生变化。

六、蛋白质结构中的几种数量关系

1、氨基数和羧基数:

每条肽链中至少有 一 个氨基和 一 个羧基。

2、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水分子数×18

例题:

胰岛素分子由A、B两条肽链组成,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

(1)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个;

(2)形成该分子时,脱去的水分子的数目为  个;

(3)若每个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则该胰岛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例题:

有某一肽链,组成该肽链之前的氨基酸共有810个,并有815个氨基和812个羧基,问组成肽链之后有氨基个,羧基个。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 遗传信息 的物质。

在生物体的 遗传 、 变异 和 蛋白质 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核苷酸 。

每个单位由一分子 含氮碱基 、一分子 五碳糖 和一分子 磷酸 三个部分组成。

3、根据 五碳糖 的不同,核苷酸可分为 脱氮核苷酸 和 核糖核苷酸 两大类。

4、DNA的中文名称是 脱氧核糖核酸 。

一般由 2 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含有的碱基是 A、G、C、T 四种。

含有的五碳糖是 脱氧核糖 。

5、RNA的中文名称是 核糖核酸  。

一般由 1 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含有的碱基是 A、G、C、U 四种。

含有的五碳糖是 核糖   。

6、利用甲基绿-吡咯红染液分别对DNA和RNA的 亲和力 不同,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甲基绿可使DNA呈现绿色,吡咯红可使RNA呈现红色。

7、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 细胞核(染色体) 中,在 叶绿体 和 线粒体 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 细胞质 中,核糖体中也含有RNA。

原核生物的DNA不形成染色体,在拟核与质粒中

8、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

组成元素:

 C 、 H 、 O 三种元素。

糖类又称为 碳水化合物 。

糖类是主要的 能源 物质。

(一)单糖

1、特点:

不能 水解 ,可被细胞直接吸收的糖。

2、实例:

“生命的燃料”指 葡萄糖 ,分子式为 C6H12O6 。

常见的单糖还有 果糖 、 半乳糖 、核糖和 脱氧核糖 。

(二)二糖

名称

组成

分布

蔗糖

一分子 葡萄糖 和一分子 果糖 

 植物 细胞

麦芽糖

两分子 葡萄糖 

 植物 细胞

乳糖

一分子 葡萄糖 和一分子 半乳糖 

人和动物乳汁

(三)多糖

1、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由许多 葡萄糖 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2、实例:

常见的多糖有植物细胞中的 淀粉和 纤维素 。

人和动物细胞中的 糖原。

3、功能:

 淀粉 和 糖原 是储能物质, 纤维素 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4、特点:

二糖和多糖必须分解成 单糖 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二、细胞中的脂质

1、组成元素:

主要有 C 、 H 、 O ,有的还含有P和N。

2、种类及功能

种类

功能

脂肪

(1)细胞内良好的 储能物质 。

(2)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皮下的脂肪层起到 保温 作用。

(3)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减压作用,保护内脏器官。

磷脂

构成 细胞膜和 多种细胞器膜 的重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构成 细胞膜 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 脂质 的运输

性激素

促进 生殖器官 的发育及 生殖细胞 的形成

维生素D

促进人体和动物肠道对 钙、磷 的吸收

三、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分别为 单糖 、 氨基酸 、和 核苷酸 。

每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 碳链 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 多聚体 。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

1、自由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以 自由水 形式存在的,可以 自由流动 的水。

其主要功能:

(1)细胞内的良好 溶剂 。

(2)细胞内的 生化反应 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 液体 环境中。

(4)运送 营养物质 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 废物 。

2、结合水:

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 细胞结构 的重要成分。

3、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大小决定了细胞或生物体的代谢强度,比值越大代谢越强,比值越小抗逆性越强。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一)无机盐的存在形式

1、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 离子 的形式存在。

2、含量较多的阳离子:

 Na+、K+、Ca+、Mg2+、Fe2+、Fe3+;

 含量较多的阴离子:

 Cl-、SO42-、PO43-、HCO3- 。

3、内钾外钠

(二)无机盐的功能

1、是细胞和生物体的 重要组成成分 。

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 化合物 的组成成分。

如Fe2+参与组成血红蛋白;Mg2+参与组成叶绿素。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 生命活动 ,如哺乳动物的血液中若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 抽搐 等症状。

3、维持细胞的 渗透压 和 酸碱平衡 。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1、选材:

选用人和其他 哺乳动物成熟的 红细胞。

2、原因:

这样的红细胞中没有 细胞核 和众多的 细胞器 。

3、过程:

把细胞放入 清水 中,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

 凹陷 消失,细胞体积 增大 ;随后细胞很快 破裂 ,内容物流出。

二、细胞膜的成分

1、细胞膜主要由 脂质 和 蛋白质 组成,还含有少量的 糖类 。

2、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 磷脂 。

3、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的是 蛋白质 的 种类 和 数量 。

三、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1、基本结论: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有的附着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糖类结合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形成的 糖蛋白 或糖脂,称作糖被,与 细胞识别 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2、结构特点:

组成生物膜的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即生物膜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例:

人鼠细胞荧光标记杂交融合实验

四、细胞膜的功能

1、基本功能

(1)将细胞与 外界环境 分隔开。

(2)控制 物质进出 细胞,这种控制能力是相对的。

(3)进行细胞间的 信息交流 。

2、功能特点:

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五、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作用

1、组成:

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有 纤维素 和 果胶 。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2、作用:

对植物细胞有 支持 和 保护 作用。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课本P46图3-7“细胞亚显微结构图”、P50基础题1。

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 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

观察线粒体时,需用活细胞染料 健那绿 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

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 光合作用 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

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 网 状结构,是细胞内 蛋白质 合成和加工以及 脂质合成的“车间”。

4、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 蛋白质 进行加工。

在植物细胞中与 细胞壁 的形成有关。

5、核糖体是“生产 蛋白质 的机器”。

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6、 溶酶体 是“消化车间”,内含许多水解酶。

7、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 细胞液 。

其内含有水溶性的色素

8、中心体存在于 动物 细胞和某些低等 植物 细胞,与细胞的 有丝分裂 有关。

9、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 和 叶绿体 。

10、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 内质网 和 高尔基体 。

11、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 液泡 和 叶绿体 。

12、代谢过程中中有水生成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二、细胞器的分布

1、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 核糖体 、 溶酶体 、 内质网 、线粒体。

2、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 、 液泡 。

3、动物细胞及低等植物(如衣藻)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

三、关于膜结构

1、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

 线粒体 、 叶绿体 、 细胞核 。

2、具有单层膜的细胞结构有: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溶酶体、 液泡、 细胞膜。

3、无膜的细胞结构:

 核糖体 、 中心体 。

四、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1、分泌蛋白

(1)概念:

在 细胞内 合成后,分泌到 细胞外 起作用的蛋白质。

(2)举例:

 消化酶 、 抗体 和部分激素(如 胰岛素 )。

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靠小泡分泌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

此过程在运送蛋白质的同时,伴随这生物膜成分的更新。

图解:

见书上3H标记实验

五、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构成成分:

 细胞器 膜、 细胞 膜和 核 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 相对稳定的内部 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运输 、能量转换和 信息传递 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广阔的 膜面积 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许多 化学反应 的进行。

(3)细胞器膜把各种 细胞器 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 化学反应 ,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分布与功能

1、分布:

除高等植物成熟的 筛管 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 红细胞 、 血小板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 代谢 和 遗传 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具有 双 层膜,把核内物质与 细胞质 分开;核膜上可能附着有核糖体。

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 物质交换 和 信息交流 。

2、染色质

(1)组成及作用:

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DNA上贮存着 遗传信息 。

(2)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 同一 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 存在状态。

3、核仁:

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 核糖体 的形成有关。

三、细胞的概述

1、特点:

(1)细胞作为基本的 生命系统 ,其结构复杂而精巧。

(2)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 整体 ,使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 自我调控 、 高度有序 地进行。

2、地位:

细胞既是 生物体结构 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 代谢 和 遗传 的基本单位。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概念:

 水 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 半透膜 的扩散。

2、条件:

(1)具有 半透膜 。

(2)膜两侧溶液具有 浓度差 。

3、水分渗透方向:

水分由 低 浓度溶液向 高 浓度溶液渗透。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其中 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膜两侧的

 细胞质 与 外界溶液 组成两个溶液体系。

2、细胞吸水:

当 细胞质 浓度大于 外界溶液 浓度时。

3、细胞失水:

当 细胞质 浓度小于 外界溶液 浓度时。

4、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 细胞质 浓度和 外界溶液 浓度差的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其中由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 液泡膜 组成的 原生质层 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

膜两侧 细胞液 与 外界溶液 组成两个溶液体系,往往存在浓度差。

2、质壁分离或复原发生的原因:

(1)内部原因:

 活 的 成熟 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2)外部原因

原 因

质壁分离

(1)原生质层具有 选择透过性 。

(2) 外界溶液 浓度> 细胞液 浓度,细胞 失 水。

(3) 原生质层 比 细胞壁 的伸缩性大。

质壁分离复原

(1) 细胞液 浓度> 外界溶液 浓度,细胞 吸 水。

3、当外界溶液为 硝酸钾 等合适浓度溶液时,植物细胞常先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请分析其原因?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分析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选择透过性 膜,具有 控制 物质进出的功能。

这种膜可以让 水 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则不能通过。

2、红心萝卜条上撒盐后,会有大量的水出现,且水会变红。

水变红的原因是:

原生质层失去 选择透过 性,丧失 控制 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色素分子被释放出来。

3、一块地连续多年种花生后,产量不高,后改种玉米,产量又提高。

上述事实反映出生物膜具有 选择透过 性,使得不同作物的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 选择 性。

●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小分子运输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物质运输方式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水、氧气、二氧化碳、(乙醇、苯、甘油、尿素、胆固醇、脂肪酸)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多数情况下无机盐离子、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影响因素

浓度差

浓度差、载体数量

载体数量、能量供应

表示曲线

二、大分子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

1、胞吞和胞吐是 大分子物质 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

例如:

 蛋白质 。

2、胞吞和胞吐的进行要依赖于细胞膜的 流动性 。

3、胞吞和胞吐需要 消耗能量 。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原理和化学本质

1、活化能:

指分子从 常态 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 活跃状态 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作用原理:

酶通过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

3、酶的本质:

酶是 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 有机物 ,其中绝大部分是 蛋白质 ,少数是 RNA 。

二、酶的特性

1、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 无机催化剂 的107-1013倍。

2、专一性: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一种或一类 化学反应。

看书,说明原因

3、酶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1)最适温度、pH: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 最高 。

(2)空间结构与活性

 过酸 、 过碱 或 高温 使酶的空间结构 遭到破坏 ,使酶永久 失活 。

0℃低温能使酶的活性 明显降低 ,但酶的空间结构 保持稳定 。

三、酶的反应速率:

四、酶的竞争性抑制: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的结构及特点

1、中文名称:

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

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特点:

(1)含有2个 高能磷酸键 ;

(2)远离 腺苷 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放出大量能量。

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1、释放能量过程:

ATP-→ADP+Pi+能量

2、储存能量过程:

ADP+Pi+能量-→ATP

3、不同生物中ATP的能量来源

(1)植物: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动物:

呼吸作用。

三、ATP的利用

1、吸能反应与 ATP水解反应 相联系;放能反应与 ATP合成反应 相联系。

2、ATP为生命活动 直接提供能量 ,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特点及方式

1、特点: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 或其他产物,

 释放出能量 并生成ATP。

2、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 、 无氧呼吸 。

二、有氧呼吸

1、特点:

(1)条件:

有 氧 参与,多种酶催化。

(2)反应物质:

 葡萄糖 等有机物。

(3)过程特点:

彻底 氧化分解有机物 。

(4)生成物质:

 二氧化碳 、水、 ATP 。

2、场所及物质变化

(1)第一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

物质变化:

C6H12O6―→丙酮酸+[H]+少量能量

(2)第二阶段:

场所:

 线粒体基质 。

物质变化:

 丙酮酸+H2O-→CO2+[H]+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

场所:

 线粒体内膜 。

物质变化:

 [H]+O2-→H2O+大量能量  

3、总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三、无氧呼吸

1、特点:

(1)条件:

 不需氧气参与 ,多种酶参与催化;

(2)反应物质:

葡萄糖等有机物;

(3)过程特点:

有机物分解 不彻底 

(4)能量释放:

释放 少量能量 。

(5)生成物质:

 酒精和二氧化碳 或 乳酸 。

2、场所及物质变化

(1)第一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

物质变化:

C6H12O6―→丙酮酸+[H]+少量能量

(2)第二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

物质变化:

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 酒精 和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