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416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非政府组织管理.docx

非政府组织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

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合作伙伴的五个原因是:

它能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

它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它成为汇总和整合公众选择意向的载体:

它促使政府更加透明和负责:

它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1社会多元治理结构的重要一员

2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

3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

4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

5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

6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使者

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非政府组织的某些消极因素主要存在如下方面:

1以个别利益挤压公共利益

2以错误的方式进行社会活动

3成为消极政治势力的工具

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然性

必然性就是自然,就是趋势,就是不以人得主观意志为转移

1寓于人的社会属性中的必然性

2寓于正确利益观念中得必然性

(非政府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体现工艺或者互益的利他)

3寓于公民社会体质中的必然性

4寓于多元治理结构要求中得必然性

内尔·吉尔伯特提出了“能力促进型国家”

能力促进型国家的理念具体内容如下:

1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向民间提供公共服务转型

2从国家直接拨款支持向国家间接支出转型

3从劳动力非商品化向商品化转型

“市场失灵”这一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巴托教授于1956年首次创造并使用

“政府失灵”的概念是由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于20世纪70年代“滞涨”时期提出。

那些对政府公共政策和提供的公共物品不满意的消费者可以有几种不同形式的替代性选择:

1移民2形成较低层次的政府3求助于私人市场4求助于非政府组织

合约失灵理论是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提出的理论

所谓“非分配约束”是指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

在汉斯曼看来,“非分配约束”(即不得分配盈余)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性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

第三方管理理论又称为志愿失灵理论,由美国着名NGO组织研究专家莱斯特·萨拉蒙提出

萨拉蒙提出了“志愿失灵”理论来说明非营利部门的缺陷,进而论证了政府支持志愿部门的必要性,在他看来,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在于:

1慈善资源的供给不足2慈善实施的局限3慈善捐助者干预4慈善的业余性

政府-NGO关系理论

这是吉德伦、克莱默和萨拉蒙等人提出的理论

他们认为,所有的福利服务中有两个关键要素:

一是服务的资金安排和授权:

二是服务的实际实施。

这两类活动可以由不同的制度来实施,他们以这两种要素为核心变量,提出了政府与非营利部门的四种关系模式:

1政府支配模式2第三部门支配模式3两者并存模式4合作模式

三部门相互依赖理论,这是罗伯特·伍思努提出的理论

“两维度四组合”的理论模型是国内学者在综合国外的有关理论,特别是韦斯布罗德和汉斯曼的观点基础上所提出的

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阶段

一、自然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7世纪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

二、国际间的扩张阶段(这个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

三、全球普遍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现在)

四、具有联合国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包括以下三类:

1一般咨商地位2专门咨商地位3注册咨商地位

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于发展大会《地球宪章》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历史轨迹

划分为跌宕起伏时期、低迷中断时期、引导发展时期这三个阶段

一跌宕起伏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反映的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民间组织的总体情况)

1895年9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的改良派团体-强学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接近现代意义的社团

二低迷中断时期(这个阶段包括从1949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间大约30年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措施对民间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一个是“取缔”措施,另一个是“改造”措施

三引导发展时期(这个阶段从开放改革开始一直到今天)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部社会团体法规,条例委托民政部门作为唯一的登记注册机关。

在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将非政府组织称做“民间组织”。

它包含了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类组织。

境外在我国大陆的非政府组织的组织类型有4种:

国际非政府组织:

中介非政府组织:

跨国非政府组织:

对华非政府组织

他们在中国主要的活动类型有5种:

资助型;合作型;网络型;本土型;互益型

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得问题:

1发展不够充分2角色功能混乱3行为不够规范4自身能力欠缺5结构不合理

非政府组织管理中得问题

1在管理的围观层面过分偏重控制

2管理中得定性于分类存在不确定性

3在管理中才在人治对法治的干扰

4因为双重约束导致多头管理的弊端

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创新与发展

一管理观念变革与非政府组织发展

1调整思维理念

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的合作伙伴“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

2务实开放合作

对境外来华非政府组织作用的估计

对境外在我国大陆的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原则:

首先,必须明确在华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界限;其次,应针对境外来华非政府组织建立专门且统一的管理与服务机构;再次,加强对境外在我国大陆的非政府组织的依法监督

二管理制度创新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1实行科学的分类

改进登记的前提是有合理的分类,为此至少应考虑三个标准:

一是活动性质,二是利益导向,三是法律地位

2改进登记方法

从上述合理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三个登记平台。

即,一个从普遍备案的“初级平台”,到强制登记的“中级平台”,再到严格审批的“高级平台,这样一个区别性质、梯度管理的制度安排

3排除准入障碍

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减少审批关卡

4创新管理体制

5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等级评估制度建立退出机制建立个人责任追究制度

三管理行为改进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1实现政社分开

坚决杜绝现职党政机关干部兼任非政府组织的领导职务

民间组织的人财物和办公场所要与政府部门脱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民间组织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2减少人治色彩

3依法进行监督

严格信息披露规定严格重大活动报告规定实施现场检查措施

4促使建立诚信自律制度

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

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类型分为预防制管理和追惩制管理

非政府组织登记方式分为注册登记制和审批登记制度

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形式

法人非政府组织非法人非政府组织

登记管理的一般原则:

1自由注册原则2简便快捷原则3最少限制原则4无歧视原则5信息透明原则

6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登记管理的机构设置

1业务部门分散登记管理2法院的登记管理

3统一机构的登记管理4双重机构登记管理

设立、变更与注销的一般规范

非政府组织的设立登记主要包括:

遵守成立的法律规范、满足相关条件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经过法定的登记程序。

登记的要求:

1申请材料的准备

2章程的内容要求

非政府组织的名称和住所;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会员资格及其权利和义务;组织管理制度和执行机构的产生程序;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章程的修改程序;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3登记的一般限制

活动内容的限制;个人不能有额外的经济利益;特定活动范围的要求;成立的必要性要求;资金要求

非政府组织变更是指在非政府组织存续期间内所发生的法律人格、组织机构、活动方式和范围、宗旨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以及其他等级事项的变化。

非政府组织的注销登记

一自愿解散

1因非政府组织的目的达到、事业完成或无法完成而解散

2因非政府组织章程所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而解散

3因非政府组织内部管理机构的决议而解散

4社会团体法人因会员不足法定人数而解散

5法人破产

二强制解散

中国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志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我国社会团体成立登记采取的是审批登记制

社会团体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登记管理机关审核登记的程序是受理、审查、核准、发证、公告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

申请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条件是:

1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2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3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5有必要的场所

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举办者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1登记申请书。

包括举办者单位名称或申请人姓名

2拟任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3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4场所使用权证明(即须有产权证明或者一年期以上的使用权证明)

5验资报告(应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有验资资格的机构出具)

6章程草案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事项为:

名臣、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者单位负责人、开办资金、业务主管单位

对核准成立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由登记管理机关发布成立登记公告,成立登记公告的内容包括:

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开办资金、宗旨和业务范围、业务主管单位、登记时间、登记证号

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简称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简称非公募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公平是税收的核心价值

免税经济活动和应税经济活动区分的办法一般采用宗旨检验法和比例限制法

国际社会对公益组织经济活动有五种税收政策:

1对公益组织一切经济活动的获利实行全面征税

2对公益组织一切经济活动的获利全面免税

3只对无关公益使命的经营收入征税

4对公益组织超过规定限额的营利收入纳税

5公益组织经营收入可享受低于企业所得税率的税收政策

围绕非政府组织的税赋优惠涉及两个方面:

一个是有关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税赋优惠;一个是有关非政府组织捐赠者的税赋优惠

非政府组织的一般收入来源包括:

1赠与、资助和会员缴费2投资行为

3与活动有关的贸易和经营活动,扩展公共组织非营利活动的收入

4无关的贸易和经营活动,利润用于支持非营利目的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公益组织承担的最主要的单一税收负担

税赋优惠的管理要见;

1统一捐赠收据2统一纳税申报制表3采用相应的会计标准

4实行记录和存档制度5提供规范的年度报告6通过公告披露运营信息

中国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税赋管理

非政府组织的税赋管理环节

1税务登记2帐薄与凭证管理3纳税申报4税款征收的处罚性条款

5税务检查6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

第七章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概说

公益使命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核心价值

一非政府组织的监督范围

1对设立与解散程序的监督2对减免税赋资格的监督3对组织管理规范性的监督

4对经济活动的监督5对政治与宗教活动的监督

6对资产管理与使用的监督

(对公益组织支出的监督;对非常规交易的监督;对公益组织资产复归的监督)

7对诚信与透明的监督8对服务品质的监督

二非政府组织的报告制度

1区别对到2内容简洁3适度审核4信息披露5隐私保护6对象相关

(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向政府税务部门报告;向核发执照机构报告;向捐赠者和公众披露信息)

三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1业务活动的监督

(了解和指导其服务规划;审批重大业务活动;日常活动的监督;特殊活动的审批制度;对非政府租住进行评估)

2年度检查

(执行法律和遵守章程的情况;开展业务活动情况;财务管理和经费收支情况;组织治理机构情况;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情况;其他情况)

3法规制裁

中国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对违规违法社团的处罚:

1警告2限期停止活动3撤销登记4罚款5取缔和没收非法财产6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规违法基金会的处罚:

1取缔和没收非法财产2撤销登记3警告和责令停止活动4赔偿损失

5退还非法财产和追究刑事责任

日本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

1会计制度2事业报告书制度3现场检查制度4相应的处理措施5非刑事性罚款

非政府组织管理有宽有严,规定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共性

第一,都有法可循,依法管理

第二,都坚持监督的有限性

第三,都是用监督保证发展

第八章对非政府组织的评估

广义的评估是指评估主体对评估客体的价值大小或高低进行判断、评价、预测的活动。

狭义的评估是指在一定得时间内,尽可能系统地、有目的地对实施过程中或已完成的服务项目、计划政策的设计、实施和结果的相关性、效率、影响进行判定和评价。

它的特点:

1时限性2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3学习性

评估的类型:

按照时间顺序,评估可以分为前评估、中期评估和后评估

按照评估者的来源,可分为自我评估和外部专家评估

传统钓评估理论。

1“三E”评估理论。

所谓“三E”即指经济、效率与效果

2“三D”评估理论。

所谓“三D”是指诊断、设计与发展

3”顾客满意度”理论

4平衡记分法理论

(平衡记分卡从财务、顾客、组织内部执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来评价组织的管理业绩)

对非政府组织评估的意义

第一,围绕诚信的评估能够促进组织的责任

第二,围绕绩效的评估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第三,围绕能力的评估能够增强组织的生命力

第四,围绕战略规划的评估能够强化组织的使命感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加强努力,做好非政府组织诚信工作

1登记管理机关的诚信建设是非政府租住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

2建立以非政府组织信息披露、诚信守则、遵守章程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自律诚信制度建设

3建立以诚信评估、分类监管为核心的诚信评估制度建设

德鲁克提出了着名的“5个最重要的问题”:

第一,公益组织的使命是什么第二,公益组织的客户是谁(基本客户;支持客户)

第三,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第四,公益组织期望的结果是什么

第五,公益组织的计划是什么

根据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性,对其使命和战略规划进行至少三个反面的再评估,即需求评估、创新性评估和灵活性评估

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能力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的价值观2管理技能3组织结构4工作人员与志愿者5信息管理系统

6领导的艺术7动员资源8公共关系

与上述不同的另一套能力评估方法,是从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两个基本维度入手来对组织的能力实施评估,涉及四个方面

1有行硬指标的评估2组织结构的评估

3组织资源网络的评估4筹款能力的评估

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

1NCIB慈善组织评估指标2CBBB慈善组织评价标准

3明尼苏达慈善评论协会标准

通用评估框架指标

欧洲通用评价框架由两大类要素构成,即促成要素和结果要素。

促成要素共有五个,即:

1领导力2人力资源管理3战略与规划4合作伙伴关系与资源5流程与变革管理

结果要素有四个,即:

1员工结果2顾客或公民导向结果3社会结果4关键绩效结果

与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其他模型相比,欧洲通用评估框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它主要立足于自我评估2通用性3简便易用4强调证据5要求达成一致

一非政府组织评估的方法

1逻辑框架法(简称LFA)

逻辑框架法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第一,LFA的四个层次。

即投入、产出、微观目的和宏观目标。

第二,垂直逻辑关系

第三,水平逻辑关系

2对比法

对比法有很多类型,其中主要有:

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和综合对比法

前后对比法即将项目完成后的情况与项目实施前的情况进行对比,以评估项目效果的方法

有无对比法是选定一个与项目近似的但没有实施的项目,通过对实施项目的结果与未实施项目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评估实施项目效果的方法

综合对比法是比较实施项目的前后测值之差与未实施项目前后测值之差,以评估项目效果的方法

3快速乡村评估法

4参与评估法

理事会治理的意义:

理事会对于非政府组织的使命、监督、资源以及对外沟通负有全部的责任,因此,标志着这个非政府组织的诚信度和透明度。

理事会的作用:

第一,负责组织使命第二,负责选聘执行官第三,负责保证组织资源第四,负责对外沟通和宣传

有效理事会的标志:

1明确的目标和愿景2追求积极的社会效果3有效利用社会资源4高度诚信与负责

5有应变和创新能力6有团队协作精神7工作环境愉快友好

会员大会的权力:

1最高决定权2审议权3选举权4罢免权5监督权

理事会不同的决策方式

1参与型2专制型3秘密投票型4法定人数型

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的程序划分为五个阶段,即组织准备、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阶段

一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程序

1组织准备阶段。

组织准备阶段是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的开始。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决定是否要进行战略规划,如果确定进行战略规划的话,成立战略管理领导机构,并确定大致的规划程序与进度安排。

最后进行战略规划动员。

准备阶段的具体程序和内容有:

第一,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的首要步骤是决定是否有条件进行战略规划

第二,成立战略管理领导机构

第三,聘请专家顾问

第四,召开战略规划动员会

2战略分析阶段。

战略分析阶段主要进行资料的收集、管理与分析,主要是分析非政府组织的内外部环境,以作为战略规划的基础。

战略分析阶段包括组织诊断和环境分析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租住诊断,又叫组织分析与评估,焦点放在非政府组织的内部环境上,组织分析的结果是完成“组织诊断报告”

第二部分为环境分析,又叫趋势分析,焦点放在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环境上,环境分析的结果是完成“环境分析报告”

3战略规划阶段

一个好的战略计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战略范围,规定了非政府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发生作用的范围,即说明要达到哪一方面的目标;第二,资源部署,要阐明如何部署资源;第三,战略计划应该说明自身范围内的机会与威胁;第四,最佳协调作用,在战略计划范围内,要使资源部署与竞争优势相互协调

从战略规划的技术角度分析,战略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环节有1信息输入2匹配3决策

评估包括四个方面:

适用性评估,可行性评估,可接受性评估,对利益相关者的评估

从战略规划的程序角度分析,战略规划阶段的中心任务是:

通过召开战略管理机构的一系列战略规划会议,讨论和制定非政府组织中长期比如未来3-5年的规划。

会议的主要议题和程序有:

第一,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宗旨、任务与愿景的讨论

第二,关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的讨论

第三,关于非政府组织策略与行动方案的讨论

第四,关于环境变化的讨论

第五,完成战略规划书

4战略实施阶段

战略实施过程包括诸多环节或功能活动。

一般的说,战略实施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发动、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准备、资源准备、战略实验、全面实施、战略控制等环节。

非政府组织战略实施涉及一下三类活动

1利益相关者管理2组织职能结构管理3资源管理

5战略评估阶段

二非政府组织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1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的适用前提

使命比较;管理模式比较;组织性质比较

2需要转化才能适用的工具

五种竞争力模型。

迈克·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通过供应商、购买者、竞争对手、替代产品、行业潜在进入者这五个因素,分析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压力。

五种竞争力模型是一种常用于营利企业战略制定的行业分析方法

波士顿矩阵。

高增长、强竞争地位的“明星”业务;高增长、低竞争地位的“问题”业务

低增长、强竞争地位的“现金牛”业务;低增长、弱竞争地位的“瘦狗”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