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933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docx

3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地原因

第1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8年4月10日第七周星期二总第22课时

【课标导航】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二、课标解读

1.了解生物物种减少的现状,掌握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2.了解森林资源破坏的现状,掌握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

3.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生态功能。

4.了解湿地的破坏现状,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

5.了解生态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特点。

6.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教材梳理】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物物种减少

(1)现状:

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

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2)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过度捕猎、开发和走私,可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

(1)现状:

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2)原因:

树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原因。

3.湿地减少

(1)概念:

湿地指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半咸或咸的水域地带,静止或或流动、淡的、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功能:

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而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现状:

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泛滥平原也在不断退化。

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4)原因:

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

③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

④环境污染使湖泊、沿海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

【知识探究】

探究点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角度

(1)分布区域

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

因而首先要明确分布的区域。

(2)形成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基础(如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等问题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化往往发生在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而目前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从人为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危害

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环境自身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森林的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中其他要素的改变,也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4)解决措施

联系实际,针对成因、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2.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表现

 

3.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图3-1-2读图点拨“近300年来人口与物种灭绝数量的增长趋势对比”图表显示,近300年来,物种灭绝数量呈增长趋势,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

其中,1850年以前,鸟类、哺乳类灭绝数量增长比较慢,但从1850年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世界人口的增长,鸟类和哺乳类灭绝数量迅速上升。

拓展延伸“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入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下。

因此,那些外来物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

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上下级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或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

3.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

热带森林砍伐

 

图3-1-6读图点拨:

读“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图时要注意充分地从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热带雨林的分布区(除了亚马孙平原外还有巴西的东南沿海),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区域的分布特点(分布在热带雨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交通线沿线及铁矿比较丰富的地区),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就不难分析出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其中一些原因。

拓展延伸分析破坏森林后带来危害的一般思路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大面积砍伐,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一系列生态灾难。

其一般分析思路如下:

4.湿地减少的原因

造成湿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近代人类活动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泊、沼泽消亡的过程。

 

 

图3-1-8读图点拨:

读“湿地的功能”时应结合图中的景观和箭头来理解和记忆。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图表清楚地表达了湿地的功能:

①调蓄洪水吸纳洪水,一部分时间排出,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对河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②河流湖泊都可直接供水给居民、工业和农业利用。

这都是可直接利用的地表水。

③湿地可补给地下水。

④湿地可降解污水。

⑤碳积累和碳循环。

湿地中的泥炭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机物,不参与二氧化碳的循环,有利于减缓大气的“温室效应”。

光合作用使无机碳转变为植物形式的有机碳。

植物被降解后,碳则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

图3-1-9读图点拨:

“云梦平原水面变化示意图”显示:

云梦平原水面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迅速减少,主要从洞庭湖、洪湖、长湖、汈汊湖、梁子湖水面变化中看出。

这主要是围湖造田与淤塞所致。

以洞庭湖为例,由5000多平方千米缩小到2000多平方千米,面积已小于鄱阳湖,尤为可悲的是湖泊形态也变得支离破碎,部分湖区已经泯灭,被人戏称为“洞庭河”。

【典例展示1】2012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湿地与旅游”。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纳木错 ②三峡水库 ③东海滩涂 ④日本海 ⑤尼罗河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2.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森林破坏③泥沙淤积④工农业用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在黄河的入海处,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湿地,下列关于湿地生态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使温差增大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涵养水源④使黄河入海泥沙大大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题,海洋不是湿地,滩涂、河湖、水库等属于湿地。

第2题,围湖造田、森林破坏及工农业大量用水都是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

第3题,湿地具有涵养和净化水源、调节气候(使温差减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入海泥沙量的增减没有太大影响。

答案:

1.C2.C3.B

方法技巧分解法理解湿地的概念

 

探究点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大兴安岭两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过牧严重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导致。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十分脆弱。

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图3-1-10读图点拨:

读“中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图的关键是把握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地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很多,类型多样。

例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次生盐碱化、森林破坏严重等。

生态问题地区差异显著,如西北地区主要是荒漠化,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问题,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破坏严重。

拓展延伸我国生态问题形成的背景

 

【典例展示2】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

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等省的山区。

(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生态林工程:

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长江流域的目标。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林业资源的主要分布区、生态林建设情况及森林的生态作用。

我国主要有三大林区: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

我国的生态林工程主要有:

“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其所在地区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不相同。

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主要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答案:

(1)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横断山区 台湾、福建、江西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

(3)①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②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③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4)对径流量的作用:

使径流量的变化趋缓。

对水质的影响:

由于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使入河泥沙减少,使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学以致用】

情景材料

2012年8月16日凌晨,陕西榆林市神木县红碱淖景区管委会主任党亚波奔走布置,打出人工增雨的第一炮,希望通过增加降雨,控制住湖面迅速下降的趋势。

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沙漠淡水湖,曾是汉蒙两族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生命禁区”毛乌素沙漠中的绿洲天堂,而现在,随着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红碱淖水面萎缩了一半,正一步步走向死亡。

据专家测量,其pH值为9.0-9.42。

遗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临灭绝物种之一。

每年夏天,近90%的遗鸥都会前往红碱淖的红石岛筑巢繁衍。

1.结合材料和上图,分析该湖泊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湖泊水质下降;湖泊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2.分析造成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答案:

原因:

降水减少,蒸发量大;河流上游的大坝拦水,使进入湖泊的水量减小;过度的开采矿产和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水位下降,湖泊萎缩;工业废水流向湖泊及河流,导致水质变坏;水质下降和湖泊萎缩带来生物多样性减少。

 

【思维点击】

1.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完全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

生态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只是人为原因是大部分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如水土流失在人类社会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人类活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物种灭绝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只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2.中国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吗?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提示:

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

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就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

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却是过度开发,结果造成了森林的锐减。

3.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有人说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下面有一些形象比喻,各蕴含了森林各种生态功能,请思考搭配:

①天然“氧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路“吸尘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然“蓄水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然“消声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城市“美容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①净化大气②吸烟滞尘③涵养水源④减弱噪声⑤美化环境

4.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最为突出,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②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而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落差较大,水流急,冲刷能力强。

②人为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而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5.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与中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有什么关系?

提示:

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一方面加剧了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中游湖泊、水库、河床淤积,影响湖泊、水库的蓄洪能力和河道的泄洪能力;另一方面,涵养水源、削峰补枯功能减弱,加剧中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思考点拔】

“探索”发现生态系统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从图3-1-1所示可以看出:

当推倒第一排骨牌,倒向第二排,第二排会倒向第三排……一直倒向最后一张,并且速度一个比一个快。

如果重新摆好骨牌移走第三张,推倒第一张,只有前两张倒下,由于没有第三张骨牌传递能量,后面的不会倒下。

例如在一片草原区,草地、兔子、狼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为猎杀等原因,使狼突然减少,甚至消失,那么生态稳定性破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被打破,可能出现兔子急剧增长,草场退化等现象。

这就给区域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再如,在非洲热带稀树草原上,草原(或树)、鹿、狮子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假设有人猎杀狮子,狮子减少,甚至消失,那么生态系统稳定性就会破坏,可能出现鹿急剧增长,造成草原(或树)退化,给区域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不但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思考1读图3-1-2近300年来人口与物种灭绝数量的增长趋势对比,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物种灭绝呈现出什么趋势?

答案: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呈上升趋势。

(2)人口的增长对物种的灭绝有什么影响?

答案:

人口的增长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思考2读图3-1-5、3-1-6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和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回答下列问题。

(1)查阅资料,试分析亚马孙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状况,解释森林遭破坏的原因。

答案:

巴西及亚马孙地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受过去殖民经济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亚马孙地区为湿热的雨林气候,交通不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几乎未被开发。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可用下图表示:

(2)分析亚马孙地区森林破坏严重对世界环境有哪些影响。

答案:

毁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思考3读图3-1-8湿地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湿地功能的?

答案:

湿地可以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

(2)与森林和海洋相比,湿地的生态功能有什么特殊意义?

答案:

与森林和海洋相比,湿地能为人类提供水资源,尤其是淡水资源;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利于碳积累,减缓大气的“温室效应”等特殊意义。

思考4读图3-1-9云梦水面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50年来,云梦平原面积有何变化?

答案:

云梦平原水面面积大幅减少。

(2)查阅有关资料,分析云梦平原水面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

①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导致湖泊淤积;②围湖造田,导致水面面积大为减少。

思考5读图3-1-10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主要地区在哪里?

答案:

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地区指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和西南林区。

(2)我国次生盐渍化的两个主要地区在哪里?

为什么会发生次生盐渍化?

答案:

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西部地区(松嫩平原地区)。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活动,而导致土壤盐渍化叫次生盐渍化。

上述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排水不畅,可溶盐较多,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所致。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分布在哪些省份?

南方和北方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何不同?

答案: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鄂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晋、陕、甘、内蒙古、宁。

南方水土流失是地形崎岖,降水多,土层薄,生态环境较脆弱,人为破坏植被所致。

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是土质比较疏松,夏季多暴雨,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所致。

(4)我国土地荒漠化集中分布的省份主要哪些?

答案:

土地荒漠化主要涉及我国北方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区。

案例研究2003年我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状况

思考6我国的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因为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主要采取了生态恢复(如水土保持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预警监督和监测预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