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031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docx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一:

苗期要紧病虫害:

日期:

7月中—8月中。

时间:

约30天。

基本情况:

此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在育苗时要做到防虫(防病毒),防病,防雨,防晒(防高温)。

重点是防治病毒病和苗期病害。

主要病虫害:

种子带病、土壤带菌或温、湿度不相宜,会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和沤根。

白粉虱、小地老虎。

防治办法:

1、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50—52ºC热水浸泡种子20分钟,可杀死种子内外的大部份病菌。

2、土壤处理:

1、每平方米苗床土加5-10克左右金雷多米尔充分混均,可防治苗期病害的发生。

2、或喷施金雷多米尔锰锌400-600倍液于土面。

3、或亩用敌克松1斤,拌细土40-50公斤,沟施或穴施后播种,

3、小地老虎:

咬食幼苗根、茎、嫩叶及生长点。

可于傍晚时喷施功夫2000倍液,或撒施用功夫拌青草、菜叶制成的毒饵。

4、育苗圃要有防虫网,遮阳网,防雨棚等防护设施,以防止高温,积水及传毒昆虫。

5、定植前在苗圃内喷金雷多米尔600倍液加阿克泰5000倍液(预防疫霉性根腐病和白粉虱)。

二:

定植至结果期主要病虫害:

日期:

8月中旬---9月底。

时间:

30—40天。

基本情况:

气温逐渐凉爽,幼苗处在营养生长的关键时期,前期斑枯病和病毒病是重点,后期叶霉病是重点,兼防早疫及其它病害。

主要病虫害:

病毒病、晚疫病、早疫病、叶霉病、斑枯病、灰霉病、青枯病、灰霉病,白粉虱

防治方法:

1、所有的通风口都要用防虫网封好,防止传毒昆虫侵入。

2、定植后气温凉爽时畦面要加盖地膜,采用膜下浇水或滴灌措施,可以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发病。

3、定植后15天左右,喷达科宁600倍液,预防斑枯病,早疫病,叶霉病等。

4、间隔10-15天,喷金雷多米尔600倍液并加入杀病毒剂预防疫霉菌根腐病和病毒病,兼治早疫病。

5、如果仍然有白粉虱的危害,可以用阿克泰5000倍液加功夫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三:

结果期主要病虫害:

日期:

10月上旬-1月底。

时间:

约120天。

基本情况:

前期棚内气温适中较适合番茄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产量形成,但也适合各种病害的发生。

前期镰孢菌根腐病(死棵),早疫病,叶霉病是重点,个别棚有可能发生菌核病;进入11月份要重点预防灰霉病,再往后容易发生晚疫病。

主要病虫害:

灰霉病,早疫病,叶霉病,晚疫病,白粉虱

1、结合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幼果上的残存花瓣,降低灰霉病的侵染。

结合蘸花在激素药液中加入内吸性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对结果期灰霉病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2、在第1-2穗果实开花期:

间隔10-15天连喷达科宁600倍液2次,重点预防灰霉病,同时预防早疫病和叶霉病。

世高1000-1500倍液2次,防治早疫病,叶霉病。

有镰胞菌根腐病发生时要用世高1500倍液加生根剂灌根。

3、阿米西达1500-2000倍液连用2-3次,预防和防治大多数常见真菌病害。

4、在中后期温室内气温较低时使用金雷多米尔600倍液,重点预防晚疫病。

5、在番茄生长的后期视病害的发生情况喷施阿米西达2000倍液(拉秧前20-30天可以停止用药,1月底-2月初拉秧)。

)。

6、如果仍然有白粉虱的危害,可以用阿克泰5000倍液进行防治。

以上药剂及组合按顺序喷施,在没有发病以前每10-15天左右喷施一次。

虫害的防治要在刚刚发生的初期连续喷施2次杀虫剂,争取彻底消灭,杜绝后患。

当大棚内发生病情后,要根据不同病害选用有针对性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喷药间隔要缩短到5-7天一次。

常见病虫害分述:

主要病害:

1:

病毒病:

病毒病是番茄上的重要病害,分布普遍,尤以秋番茄受害最重。

有花叶型、条斑型和蕨叶型三种类型。

花叶型病毒病由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引起。

通过接触传病,吸烟和各种农事操作都可传播。

蕨叶型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CMV)侵染而致病。

该病毒由蚜虫吸毒并迁飞传播。

高温、干旱、管理粗放的田块发病重;感病越早的植株病越重;果实膨大期缺水、干旱;土中缺钙、缺钾易发病;光照强易发病。

防治措施:

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清洗干净后备用;

防止作业时传病,整枝打杈时先整健株,后整病株。

喷施阿克泰7500-10000倍液防治蚜虫,以消灭病毒传播媒介。

2:

晚疫病:

属低等真菌病害。

全生育期都可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

适温(18-22oC)高湿条件下易发病;田间湿度大、阴雨天、露水重、早晚多雾、植株结露时间长易发病。

雨季温度下降、湿度增高利于病害蔓延。

此病若控制不力,发展很快。

田间种植密度大病害重。

防治措施:

远离马铃薯地块。

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打去底部老叶,清除病果病叶。

雨后及时排水。

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施药封锁周围植株,并开始全田防治。

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4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600倍液;均匀喷施叶背和叶面。

发病前可喷施75%达科宁300-500倍液。

以上药剂,交替使用,7-10天喷一次。

发病严重时,可用金雷多米尔或杀毒矾400倍液灌根。

也可喷施阿米西达1200-2000倍液。

3:

早疫病(又称轮纹病):

属高等真菌病害。

植株全生育期都可发病,侵害叶、茎、果实各个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

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

高温(26-28)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田间湿度大、夏季多雨或连续阴雨易发病。

防治措施:

用52oC温水恒温处理种子30分钟。

药剂防治,发病前用75%达科宁300-5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喷施世高1000-1500倍液或阿米西达1200-2000倍液。

7-10天一次。

4:

叶霉病:

属高等真菌病害。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茎、花、果实上都可发生。

高湿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

21-25oC最易发生,湿度高于90%,病害易流行。

若防治不力,半月内可流行成灾。

防治措施:

种子处理,50oC温水浸25分钟,再浸入冷水中3-4小时后催芽播种。

合理密植;及时摘去下部老叶、病叶;发病前喷施75%达科宁300-500倍液;发病初期喷施世高1000-1500倍液。

7-10天一次,连续3-4次。

5:

斑枯病(又称白星病):

属高等真菌病害。

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侵害叶片、叶柄、茎、花萼及果实。

适温22-26度、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多雨、特别是雨后转晴易发病;植株生长衰弱、肥料不足容易发病。

防治措施:

52oC温水浸种30分钟。

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

合理密植,注意田间排水降湿。

发病前喷施75%达科宁300-500倍液;发病初期喷施世高1000-1500倍液。

7-10天一次。

6:

灰霉病:

属高等真菌病害,病原是弱寄生菌。

发病适温23oC,低温高湿易发病。

防治措施:

减少浇水次数,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

药剂防治:

初花期在蘸花激素中加入0。

1%的速克灵,防病效果可达90%以上。

发病初期可喷施万霉灵1000-1500倍液或速克灵1000倍液。

7:

青枯病:

又称细菌性枯萎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

植株长到30厘米时才开始发病。

首先是顶部叶片萎焉下垂,随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萎焉最迟。

病株起初白天萎焉,夜间则恢复正常。

若遇气温高,土壤干燥,2、3天后病株就会死亡;反之,可维持7天左右才会死去。

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时有白色粘液渗出。

这是与真菌性枯萎病区别的重要特征。

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适宜PH6.6。

生长适温为30-37oC,土温20oC时病菌开始活动,25oC活动最盛,土壤湿度25%有利病菌侵入。

久雨放晴,土温急增,常引起病害流行。

土质偏酸,温湿度适宜,发病重;重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防治措施:

勿与茄科和豆科作物轮作;调节酸碱度,亩撒施石灰50-100公斤。

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病穴浇灌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

主要虫害:

棉铃虫、温室白粉虱、蚜虫、侧多食跗线螨。

1:

棉铃虫:

以幼虫蛀食蕾、花、嫩芽及果肉,造成花叶花芽脱落或烂果、落果而严重减产。

气温25-28oC,相对湿度70%以上有利于害虫发生危害。

防治措施:

在棉铃虫3龄以前进行药剂防治。

用绿色功夫2000倍液防治,生长后期不使用。

2:

温室白粉虱:

年发生10余代,世代重叠,繁殖力强。

冬季在温室内繁殖危害,春季迁飞至露地,春末夏初种群数量上升,夏季高温多雨数量有所下降,秋季迅速上升达到高峰。

成虫活动最适温度为25-30oC,具有趋黄性和趋嫩性,有选择嫩叶群居和产卵的习性。

8-9月为露地危害盛期,常以成虫和若虫密集于叶背吸食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污染叶片、果实,影响光合作用,还可传播病毒。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发生初期,将黄板涂上机油,挂于植株行间,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

A、喷施绿色功夫2000倍液;B、喷施阿克泰7500倍液;

C、阿克泰1克+绿色功夫5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

3:

蚜虫:

危害番茄的主要是桃蚜。

一年发生十余代,世代重叠。

4、5月份危害桃树,6月以后产生有翅蚜迁飞到番茄上危害。

刺吸汁液,排出蜜露、污染叶片果面,影响光合作用,还传播病毒,导致病毒病发生。

施氮肥过多,叶片柔嫩发生重。

桃蚜发育最适温度为24oC,高于28oC则不利其发育。

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繁殖速度很快。

春秋两季大发生,夏季受到抑制。

微风有利其迁飞,暴风雨则有强烈的冲刷作用。

桃蚜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而对银灰色则有负趋性。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设置黄板诱蚜,铺银灰色地膜避蚜;

药剂防治:

A、绿色功夫3000倍液;B、阿克泰7500-10000倍液;

C、绿色功夫3000倍加阿克泰10000倍液喷雾。

两种药剂交替使用或混配使用。

4:

侧多食跗线螨:

又名茶黄螨。

食性杂,主要危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萝卜、芹菜和多种经济作物。

发生特点:

一年发生多代,越冬成螨5月开始危害,露地蔬菜6月开始发生,7-9月危害最重。

成螨活泼,有强烈的趋嫩性。

卵多散产于叶背、幼果凹陷处和嫩芽上。

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5-30oC,相对湿度80-90%时发生危害严重。

危害状:

成螨和幼螨集中在作物的幼芽、嫩叶、花、幼果等处刺吸汁液,受害叶背呈灰褐或黄褐色,油浸状,叶缘向下卷曲。

受害番茄,叶片变窄,僵硬直立,皱缩或扭曲畸形,最后秃尖。

防治措施:

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及残株,消灭越冬虫源。

 

蕃茄几种要紧病虫害的防治方式

蕃茄主要的病害有:

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溃疡病、病毒病;主要的虫害有:

棉铃虫、美洲斑潜蝇、蚜虫。

1、主要的病害症状及防治

1.1蕃茄早疫病:

又称轮纹病,是蕃茄的主要病害,蕃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叶、茎、果均受侵害,叶片受害最重。

叶片受害时产生圆形至椭圆形暗褐色病斑,边缘多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有同心轮纹,天气潮湿病部表面有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早枯。

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黑色霉状物;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果实发病,病斑多发生于果蒂附近的肩部,暗褐色凹陷,有同心轮纹,病部较硬,一般不腐烂,后期病部开裂。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

植地要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2)发病前,蕃茄第一穗果膨大期,基部叶上出现早疫病零星病斑,可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七天一次,连续3~5次。

1.2晚疫病:

该病是蕃茄毁灭性病害,可侵染蕃茄的幼苗和成株,包括叶、茎、果,以叶和青果受害重。

叶片染病时,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高湿时,叶背病健部交界处长白霉;茎上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导致植株萎蔫;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渍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不明显云纹不规则,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2)药剂防治:

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雷多米尔8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12%绿乳铜600倍液灌根,隔5~7天1次,连喷4~5次或连灌根3次。

1.3蕃茄青枯病:

又称蕃茄细菌性枯萎病,主要侵害根部和茎部,先顶端叶片萎蔫下垂,继而中部叶片凋萎,发病初期白天植株萎蔫,傍晚恢复,病叶色变淡,茎杆下部增生不定根,空气潮湿,病茎上可见水渍状后变褐色的斑块,病茎丝管束变褐色,横切病茎可挤压出白色菌液,7~8天后死亡,植株仍保持青绿色。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用无病地培育幼苗或嫁接苗可有效防治青枯病;

(2)在发病初期用3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2000型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灌根,每株0.3~0.5公斤液,连续2~3次。

1.4蕃茄溃疡病:

该病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

成株染病,初下部叶片凋萎或卷缩,似缺水,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并向上、下扩展,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开裂,茎略变粗,产生许多不定根,湿度大时病菌从病茎或叶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污状物,后期茎内变褐至中空,最后全株枯死;果实发病多由茎部扩展至果柄,延伸果内,使幼果皱缩,生长停滞或变畸形,成株期的病害再次侵染,可在叶片产生不定形的青褐色斑,果实上产生乳白色略隆起的圆斑,后期病斑中心变成褐色的木栓化突起,称“鸟眼斑”,严峻时果皮病斑连成一片,使果实失去经济价值。

防治方法:

(1)发现病株时及时消毁,在病穴撒生灰消毒;

(2)在发病初期或暴风大雨过后及时喷药防治,农药可选用:

2000型可杀得粉剂500倍液,加瑞农粉剂6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20%龙克菌可溶性粉剂500倍液。

2、主要虫害

2.1棉铃虫:

以幼虫蛀食蕃茄植株的蕾、花、果,食害嫩茎、叶、芽,主要为害蕃茄果实。

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虽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果蒂部,雨水、病菌易侵入引起腐烂、脱落,大量减产。

防治方法:

关键掌握百株卵量达30粒左右,幼虫尚未蛀入果内(盛孵期至2龄盛期)的时期施药,农药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40.7%乐斯本乳油1000倍,1.8%虫螨克乳油200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