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036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docx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

感动宿迁十大人物文字事迹

2012年度“感动宿迁”入围人物事迹简介

一、建功兴业类

编号01、胡道亮:

为国争光的残奥冠军

胡道亮,男,1980年4月生,家住沭阳县新河镇解桥村,沭阳县残疾人联合会运动员。

 曾经囿于乡村,如今名扬四海。

在2012年英国伦敦残奥会上,胡道亮获得2枚金牌,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胡道亮3岁时得了小儿麻痹而致下肢残疾,再也无法行走。

2002年9月,江苏省残联在全省范围内挑选残疾人运动员,胡道亮来到沭阳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挑选。

双臂肌肉发达,伸展长度达185厘米的他,被教练认定是天生的击剑运动员,就这样他被选进省残疾人运动队,当年,胡道亮第一次穿上击剑服,走进省击剑馆,开始了拼搏世界冠军的道路。

每天第一个起,最晚一个睡,艰苦的训练,让他的击剑水平突飞猛进,迅速跻身世界一流高手的行列,而坎坷童年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使得胡道亮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成了令对手胆寒的“剑客”。

  2004年,胡道亮代表祖国出征雅典残奥会,在男子团体花剑的比赛中,他与队友一起为我国拿下了第1枚轮椅击剑的金牌,一举成名。

  2008年北京残奥会是他最辉煌的时刻,夺得花剑、重剑两枚金牌,成为我国轮椅击剑冠军史上第一个“双冠王”。

2010年,胡道亮又在世界残疾人击剑锦标赛上获3枚金牌。

在2012年英国伦敦残奥会上,他又获得2枚金牌。

  “我喜欢击剑,是击剑带我走出家门,走出国门,改变了生活,开阔了眼界。

如果条件允许,我还要练10年。

”已为人父的胡道亮,坐在轮椅上出剑时的劲头很帅,颇有点“佐罗”的风范。

追求无止境,奋斗无穷期。

在2011年在广州举行的亚残会上,胡道亮当选中国代表团旗手。

几年来,胡道亮在国内外赛事上共获得金牌43枚,银牌12枚,铜牌8枚。

编号02、卢秀强:

创造秀强发展神话

1958年5月出生的卢秀强,是宿迁市宿豫区人,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第六届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家、宿迁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家、宿迁市总商会副会长,宿豫区政协副主席、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他,一手创建了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

他用20年的艰苦奋斗,缔造了一个创业“神话”——如今,公司已从只有3个人的小门市发展到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固定资产达26420万元,厂房面积10.25万平方米,2011年产值79798万元,利税16630万元,同年1月,“秀强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宿迁市首家上市民营公司。

公司近千个品种,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韩华新能源、赛维、英利、阿特斯等太阳能电池公司的重要供应商,同时与海尔、LG、格力、惠而浦、伊莱克斯、松下、东芝、夏普、三星、三洋等20多个国内外著名家电企业都有业务往来。

  多年来,公司纳税额逐年增加,2009年纳税2912万、2010年纳税3342万、2011年纳税6663万,年年受到地方政府表彰。

他的创业故事,在当地妇孺皆知,口口相传。

 白手起家不畏难

  1992年,卢秀强从江苏玻璃厂下岗,当时的他在县城没有住处、没有生活保障,在巨大的压力下,凭着一股勇气、一股冲劲,借了2000元钱在城区的马陵公园租了一间门面办起了一个玻璃门窗装潢门市,踏上了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

那时候,他白天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活,晚上回到公司切割加工,每天都要干到深夜。

尤其是到农村去切门窗玻璃,饿了吃凉馒头,渴了喝自来水,一年下来,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先后住过三次医院,好不容易才赚了3000多元钱。

虽然艰辛了一点,但毕竟还算顺利。

可接下来的不测,却让他第一次受到了严酷的打击!

  那是1993年,他用挣来的全部积蓄买了一台空气压缩机。

他多次跑美菱冰箱厂请求合作,为冰箱专用的玻璃打毛加工。

他用真诚打动了美菱冰箱厂。

然而,就在生意刚刚有点起色的时候,空气压缩机发生了爆炸,而此时送到美菱冰箱厂的玻璃因为做工不细也被退了回来。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啊!

瞬间,卢秀强变得身无分文,还欠了3000多元的债。

  怎么办?

“我不能倒下!

”骨子里原本就不服输的卢秀强毅然决定:

在玻璃上倒下就要在玻璃上站起来!

可是,从头再来,钱从哪里来?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钱却一分没着落。

经过苦思冥想,卢秀强终于想出了一个不用求人借钱也能筹到钱的“好办法”——卖血!

他一次次地走向医院,终于攒到了600元钱。

  凭着这600元钱,他再次踏上了继续做玻璃装潢生意的征程。

只不过,这次没了固定的“据点”,成了单打独斗的“游击队员”。

进了料,找到活,可没地方加工!

这一冒失,让他自己都笑了。

精明的他,没有放弃。

经过苦心争取,他再次赢得了合作机会,宿迁城南灯具厂同意他把玻璃送到该厂加工。

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又挣了3000多元钱。

此时的卢秀强,1.74米的个子,瘦得只有107斤。

他用这3000多元本钱,又买了一台空气压缩机,重新租起了门市。

  经受过第一次的挫折,他以为后面的路应该平坦了,但幸运之神就是和他过不去,以后的十几年中又遭受了三次更大的濒临破产的打击。

  一次是在1996年6月,公司发展到50多人,给新飞冰箱生产玻璃面板,由于工人疏忽大意,产品上的小鸟头部标识没有印上去,导致一批价值15万元的2万多片玻璃盖板全部退货。

这一变故使公司立即处于破产境地!

危急时刻,卢秀强董事长托亲拜友,四处借钱,好不容易才凑了20万元度过难关。

  还有一次是在2000年10月,公司准备购买6台价值300万元的进口注塑机,而当时公司只有300万元流动资金,买了设备就没有流动资金。

在得到银行“只要手续齐全就行”的答复后,卢秀强用所有的流动资金购买了6台进口注塑机,而此时银行方面却说企业小不够贷款条件。

流动资金的断裂使公司又一次立即停止运转,不得不再次通过各种渠道,甚至借高利贷才借到200多万,使企业转危为安。

  第四次的打击是在2005年4月,轰动一时的“科龙冰箱事件”发生了,500多家为科龙冰箱配套的公司拿不到货款,秀强公司也是其中之一。

眼看着1200多万元的货款就要打水漂,卢秀强焦急万分的从楼上下来,又不小心扭了脚。

此时,公司要还银行贷款、缴纳各种费用,员工两个月的工资还未发。

面对公司将要破产的巨大压力,加之脚上打了石膏动又动不了,卢秀强急得头发都渐渐变白了,2个月内有5次在深夜突发心脏病送到医院抢救。

  资金断裂事件发生后,卢秀强最着急的是员工的工资发不出来,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宿迁人,他必须对得起宿迁的父老乡亲,否则抬不起头!

为了要回科龙冰箱的货款,他坐飞机到广州,连夜找到科龙冰箱厂的罗总,盯了3天没有作用,又去“缠”科龙集团刘总裁。

几天下来,费尽口舌,刘总裁最终批3000多台冰箱给他抵款。

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卢秀强四处奔波,费尽周折,终于将冰箱拿到手。

于是他又卖了两个月冰箱,虽然还是损失了200多万元,但总算把企业从倒闭边缘拉了回来。

  创业路上遭遇的四次挫折对于卢秀强来说是一次次的磨难、一次次生与死的洗礼,每一次的磨难都使他变得更加理智、更加充实、更加坚强。

二、见义勇为类

编号09、徐桂荣:

“最美农妇”舍身救人

  在车祸来临的瞬间,宿豫区保安乡农家妇女徐桂荣出于善良的本能,用力将身边的孩子推出去,自己倒在血泊中,再也没有醒来。

徐桂荣牺牲后,她事迹在附近乡村广为传颂,人们都称赞她是“最美奶奶”。

  10月23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本是合家团聚的日子,这天在保安乡街头却发生了这件悲壮的事情。

  现年57岁的徐桂荣,家住紧邻保安街的保安社区居委会六组,这天下午3点多钟,刚刚忙完秋收秋种的徐桂荣,从繁荣路与兴张路交叉路口的一菜店,买上几个菜,准备回家过节。

在路旁,她遇见熟人黄泥村陈新侠在接孙子小吴俊放学。

徐桂荣刚同陈新侠打个招呼,忽然,一辆满载黄砂的大货车,从兴张路自北向南快速行驶,在离他们不远处,货车连撞路旁三四辆电动车,眼看就要撞上正在玩耍的小吴俊,徐桂荣一步跨过去拉开小吴俊,自己还未来得及闪开,就被货车无情地碾压在了车底。

目睹这所发生一切的人们无不为之落泪。

徐桂荣舍己救人事迹发生后,《宿迁日报》、《宿迁晚报》、省市电视台对徐桂荣先进事迹先后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11月14日,宿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徐桂荣“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向徐桂荣亲属颁发抚恤金一万元。

而后,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也追授徐桂荣“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近日,又被宿豫区文明委、广播电视台评为“宿豫十佳文明之星”的助人为乐之星。

并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徐桂荣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编号10、王猛:

车祸现场抢救小男孩

王猛,男,1976年生,市313路公交车驾驶员。

2012年2月8日上午10点50分左右,距宿迁市宿豫区红星美凯龙家具城不远处、宿豫区基督教堂旁红绿灯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一辆蓝色广州本田与一辆小型面包车相撞,其中面包车发生侧翻。

事故发生时,市公共交通第二有限公司309公交车驾驶员施栋恩驾驶车辆行至此处,他立即停下车和随车熟悉线路的王猛同志下车施救,公交车上一些乘客也下车参与救援,众人将面包车抬起把被压妇女救出,面包车驾驶员受伤较轻。

把女子从车底拉出来后,出于职业习惯,王猛又扫了一眼现场。

这才发现十多米外的红绿灯下有个小孩脸朝地趴着。

糟糕!

还有孩子受伤。

他急忙跑过去,抱起孩子,这是一个1岁左右的男孩,满脸鲜血,眼睛紧闭,双手平伸,初看已经没有了气息。

王猛一下子懵了,本能地抱起男孩就往千米开外的宿迁市中医院奔去。

一边跑,他一边用嘴对着孩子的口腔送气。

  “这一千多米的路真是长啊!

”回忆起当日救孩子的过程王猛说,跑了几百米后,一辆黑色轿车停了下米。

王猛一下子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走,快点救人!

”王猛几乎是在对驾车人咆哮。

到了中医院门前,王猛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找医生!

”但越急越乱,他一时居然找不到急救室了。

这时,一辆120车开过来,他二话不说抱着孩子就爬了上去,让救护车直送到急救室门口。

医护人员也迎了上来,王猛把孩子小心地放到急救室床上,奇迹发生了:

男孩的嘴张了张,“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还有救”,医护人员立刻开始实施抢救。

王猛这时才长长的松了口气,走到急救室门外,他已经再也迈不动脚步,一屁股坐到地上,剧烈地干呕。

  这时,一辆供电公司的车子也来到了急救室外,车内,车祸中面包车的司机抱着受伤的女子,这名女子正是男孩儿的妈妈,王猛拉开车门,把受伤的女子接了下来。

“你放心吧,孩子没事了。

”王猛对着女子轻声说道。

女子下意识地“嗯”了一声。

“如果再晚一点,就危险了”,医护人员感慨:

“这个孩子遇上救星了。

”经过紧急的抢救,由于抓住抢救孩子的最佳时机,最终孩子得救了。

当得知是王猛救了孩子时,孩子的舅舅激动地跪在地上抱着王猛的双腿说感谢。

王猛的事迹于2月11日在《扬子晚报》头版头条报道后,宿迁市运管部门就在公交系统内,发起向公交司机王猛学习的倡议。

市运管部门的领导说:

“从王猛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可以看出,他这种见义勇为,并且事后不留联系方式,不接受任何酬谢的行为,不仅体现出了自身极高的素质,也为广大驾驶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王猛路见突发事故见危必救的侠义心肠在所在公司乃至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宿迁市宿城区区委书记李健得知此事后,当即作出批示。

李健在批示中说:

“早晨看了《宿城新闻》中的王猛同志的事迹很受感动,义行善举,好人好事,就在身边,可敬可学。

学习好人,不能止于感动,而要付诸行动。

全区上下要深入学习王猛同志的先进事迹,要把学习王猛同志与当前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赞美先进,尊重典型,争当好人,乐做好事,让“王猛”在宿城越来越多,让宿城的“群英谱”越聚越多。

人因城市而骄傲,城市因人而美丽。

好人好事,体现着一个地方人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水平,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好风尚的形成,唯此为大。

 

三、敬业奉献类

编号14、唐明清:

情系群众的派出所所长

唐明清,男,1968年生,江苏盐城人,宿城公安分局府苑派出所所长。

窝囊做法 宽容带来信任的力量

提起府苑派出所,宿迁市民都知道这个派出所位于宿迁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域环境十分敏感,仅上访事件就有几百起,维稳情况是唐明清每天吊在心口的一块石头。

老百姓心中有诉求需要申诉,这需要理解和支持;违法上访,阻碍执法人员执法,这需要依法处理和严惩。

一个看似矛盾和两难的问题,唐明清用他的“窝囊”一次次把最尖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中。

时光回溯,2011年中旬,在宿豫区洋北镇的一处新建民宅上,一位老人因失足从楼顶上掉落,不幸身亡。

老人去世的消息让老人的子女无法接受,在和对方协商无果的情况,老人子女召集众多亲戚前往市政府,寻求一个说理的地方。

这事本来和唐明清无关,但此时却和唐明清有了关系。

“当时我到了现场,对方非常激动,在劝说中,老人子女的一个亲戚就用手指把我的脸抓破了。

”唐明清说,上访人群很快被安排到信访局,但是袭警这个事情如何处理?

市公安局的领导打算征求唐明清的意见。

一般袭警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脸被抓伤了,唐明清却选择了处罚的最下线,拘留5天,并且在这5天时间,反复和这名男子谈心、做思想工作。

“唐所,你放心。

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我保证他们不会再闹了。

”这名男子深受感动地说。

唐明清原以为事情就结束了,但双方还是起了争执。

“老人子女要求对方赔偿2万元,由对方六个子女承担,一人3000多元。

但是这六个子女有5个人都把钱交了,还有一个因家庭实在困难拿不出来,双方又僵在了一起。

”在了解情况后,唐明清悄悄地垫付了3000元,直到现在,那名拿不出钱的子女还不知道。

“有民警很不理解我,为什么被人打了,还要对对方这么好,是不是太窝囊了?

我总说,吃点小亏没什么,事情不是圆满解决了嘛,如果把对方关个一年半载的,反而会让矛盾更加激化。

”唐明清笑着回应着。

连唐明清的爱人也觉得不理解。

当对方打电话道歉时,唐明清的爱人抢过电话正准备评理时,唐明清却一把夺过电话和对方随意闲聊,丝毫不提脸被抓破的事。

奇怪做法爱心带来感化的力量

出身于父母残缺型家庭的孩子,心灵往往会过早地蒙受创伤,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教育,甚至觉得自己是包袱是累赘,开始一步步走向无知的违法犯罪道路。

宿城区河滨街道的李兵(化名)就生活在这样的单亲家庭。

李兵13岁那年,在宿迁城区的黄河公园盗窃电缆线。

唐明清了解情况后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

为挽救这个迷失方向的孩子,帮他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唐明清确定了一个针对类似于李兵这样违法犯罪少年而开展的“关爱工程”,针对这些孩子的家庭及个人特点,关心其生活,帮助其学习,纠正其行为,斧正其思想,用真诚的关爱唤回这群孩子迷失的心,让他们的人生重新洒满阳光,让他们的生活进入正常轨道。

“有一个叫徐奇(化名),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从小就缺少教育但他的品性不坏。

为了帮助他改造成功,我利用一个周末赶到盐城看守所,特意买了几本励志书籍送给他,并和负责看管的干部沟通了一下,希望帮助徐奇积极改造。

”唐明清的探监,让这名管教干部深受感动,因为在他印象中,第一次有办案单位来看望他们处理过的犯人,并表示一定会积极帮助徐奇,否则对不起唐明清的一片苦心。

“每天都会和她在QQ上聊上几句,她喜欢喊我爸爸。

”提到福利莉这个女孩的名字,唐明清的脸上总是挂着宽慰的笑容。

其实,这个女孩本来无名无姓,是唐明清给她取的名字,一语双关──姓福又幸福。

那是二十五年前,福利莉因为腿脚残疾,刚出生便被父母抛弃,收养于沭阳县福利院,她的未来罩上了厚重的阴霾。

时任沭阳武警中队负责人的唐明清带领战士到福利院义务打扫卫生时,知道了福利莉的一切。

他伤心得流下了泪来。

唐明清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

十二年如一日。

如今,福利莉早已长大成人,有了如意的工作,有了幸福的家庭。

每次见到唐明清的时候,她总是脱口而出:

“爸爸!

”“他貌不惊人,语不豪迈,却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警察这个神圣职业的无比热爱和满腔热血,抒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

”公安部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评选组,曾如此点评他。

攻坚做法 智慧带来平安的力量

那头是一个个居民百姓,这头是肩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责任的警察。

在唐明清的心里,平安是一根线,只是无数根线的这头,连着的都是他这样的小片警。

有一段时间,偷盗行为在居民居住区十分猖獗。

“每次听到辖区群众财产被盗,我都有一种负罪感。

”唐明清说。

“这不是咱社区民警高警官嘛!

这下可以24小时为我们‘站岗’了。

”12日上午,宿迁市区府苑小区的蔡女士注意到小区南门口竖起了一块社区民警高新舜的“真人秀”模型,好奇地走上前去看了又看。

按照社区民警的真实身材,按照1比1的比例,并将这些真人模型,陆续放置在各住宅小区出入口。

民警手中的提示牌除了一些安全提醒,还有一些防盗窃、防诈骗、防传销、防毒品的温馨提示。

除了上述做法,唐明清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反复实践论证,攻坚克难,自主研发了“阵控”平台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为每位业主配发一张智能卡,进出小区必须刷卡,无卡进入则会自动报警,小区内多处摄像头开始跟踪录像可疑人员,警方接警后会在第一时间赶至事发现场。

既节省了出警时间,又可以将犯罪嫌疑人真正阻挡在小区之外,并对小区内的流动人口做到了有效掌控,为每位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该系统应用至今,抓获了一大批违法犯罪嫌疑人,破获了一系列案件,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阵控”平台系统也因具备快速高效等特点,迅速在全省乃至其他省份推广应用。

2012年10月28日上午9点许,一男子为制造影响来到市区移动公司大楼楼顶,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跳楼自杀。

唐明清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带领2名民警上楼对该男子进行劝说,并让该男子的表哥与其通话,分散注意力稳定情绪,在进行正面情绪疏导的情况下,让另外两名民警迂回至该男子后面,在该男子走到楼顶边缘准备纵身跳楼之际,唐明清与另外两名民警果断出击,迅速擒住该男子,将3人安全救下。

唐明清担任府苑派出所所长以来,妥处各类上访事件2200余起,有效化解自杀、自残、自焚等极端方式上访事件13起,帮助辖区40余名失足青少年步入了人生正轨,其本人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荣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在唐明清同志带领下,府苑派出所连续5年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公安派出所”,13次被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表彰为服务群众、执法办案、安全保卫、科技强警先进单位、示范所队,该所民警先后有29人次立功受奖。

编号23、王永祥:

行走在渔船上的“最美乡村医生”

王永祥,男,1954年生,湖滨新城洋河滩卫生室乡村医生。

为省一毛钱,他弃“官”从医

  王永祥今年58岁了,虽然快到退休的年龄,但他还是和年轻人一样,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洋河滩居委会卫生室,医务人员只有王永祥一个人,因为年轻时看的书太多,高度近视的他给渔民们把脉问诊总是小心谨慎,以避免出差错。

提起他从医的经历,王永祥脱口而出。

“我是为了节省一毛钱,才发誓学医的。

  1973年,作为洋河滩大队仓库保管员、综合厂会计的他,被当时的大队书记看好,几次和他谈心说,要培养他作为大队干部的接班人。

“那时候我年龄小,工作也很积极,听说要培养我当干部,心中的抱负是远大的。

但是那时候我的老父亲患有慢性哮喘病,常年需要吃药打针,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洋河滩没有一个‘赤脚医生’,给我父亲打针的人每次都挣走我家一毛钱。

”王永祥回忆说,当时的支口乡康堡大队有一个土医生,是他每次步行十多里路来给他父亲打针,往返的路上,这位医生还顺便拾粪。

  “我当时就和大队书记说,骆马湖畔没有医生,自己不想当官了,想去学医,既能为渔民服务,也能给父亲打针。

书记不同意,我就说大队其他干部都推荐我去学医,就这样,我就到皂河医院去学习,后来又到宿迁参加‘赤脚医生’技能培训,获得了行医资格。

”王永祥说,学成归来,他成为当时骆马湖公社洋河滩大队的第一名乡村医生。

随船去巡诊,身影遍及骆马湖

  和其他乡村医生所不同的是,洋河滩卫生室虽然设立在岸上,但服务的对象很多都在湖里打鱼。

为了服务广大渔民,他大多数时间就是随船巡诊,随时为在湖里打渔的渔民解除病痛。

  “我记得在1975年的时候,渔民打渔是‘大锅饭’,属于‘大集体’性质,渔民到湖里打鱼实行‘五统一’,就是统一出去打渔,大队统一集中、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和统一分配,和陆地上的农民一样,渔民靠打鱼产量挣工分。

”王永祥说,每次渔民集体出去打渔时,都是驾着帆船出航,船队都在距离洋河滩数十里开外的戴场岛附近湖域打渔。

当时大队专门有鲜鱼船,专门去收集渔民们打上来的鲜鱼。

王永祥每次出诊,都乘坐大队的鲜鱼船出航。

“过去船只没有机动的,动力全靠船帆,没有风,船就不能航行了。

”王永祥说,正常情况下,他乘坐帆船到渔区至少要3个多小时。

  “渔民过去生活条件差,肠炎、感冒是常见病,我每一次到湖上巡诊都带足了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

”王永祥介绍说,他们一次随船出去巡诊,至少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在水上巡回为渔民们看病,生活艰苦不说,最让王永祥受不了的是就是晕船了。

天气晴好,湖面平静,王永祥在湖面巡诊感觉很自如,一旦到了大风天气,船只就会在水中上下起伏,抗晕能力较差的王永祥就头昏脑胀,晕船最严重的时候,他呕吐都吐出了胆汁。

半辈子辛劳,只为渔民能健康

  就这样,王永祥坚持不懈在湖上巡诊,哪里有渔民打渔,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渔民们都说他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洋河滩渔民的健康上。

  随着渔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渔船随之升级了,往日挂帆起航去捕鱼的情景在改革开放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动船只成为广大渔民的捕鱼工具,生产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渔民们打渔可以早出晚归,在湖上巡诊也随之减少。

  洋河滩的避风港内,常年有渔船停泊,很多渔民阖家居住在渔船上。

作为一名居委会的医生,王永祥除了在卫生室接待上门求医问诊的病人,还要到船上去巡诊,向渔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让渔民们感动的是,王永祥年近花甲,不论白天黑夜,不论严寒酷暑,他都是随叫随到,送医上门。

由于他常年为渔民服务很辛苦,渔民们夜间头疼脑热的,都不忍心惊动王永祥。

王永祥发现夜间出诊机会少了,深知渔民对他的体贴,就在巡诊中告诉渔民们,只要感到身体不适,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告诉他,哪怕是3岁孩子招呼一声,他都不会怠慢的。

最多的时候,王永祥一夜出诊4次。

  40年来,王永祥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渔民们长期在水上作业,最容易患椎间盘突出。

为了给渔民解除病痛,他多年来悉心研究中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中药。

渔民李树奎50多岁就因椎间盘突出疼痛不能打渔,王永祥给他开了16剂中药服用后,如今又能正常打渔了。

这些年来,像李树奎这样药到病除的渔民就有20多位。

  “虽然快到退休年龄了,即便我退休了,也还要发挥余热,给渔民们看病。

”采访中,王永祥这样说。

四、助人为乐类

编号27、邱晓梅:

耄耋老人“捡来”的好闺女

邱晓梅,女,1967年生,泗阳县人,泗阳农村商业银行职员。

1994年3月,时任李口信用社柜面会计的邱晓梅,无意间发现一位老太婆名叫刘玉华,她1933年出生,老伴已过世多年,家中只有一个儿子和她共同生活,由于儿子没有什么职业,家境十分贫困。

春耕时节到了,她已经连续几天来李口信用社转,想借点贷款买种子等。

邱晓梅了解到,由于她家里太穷,包片信贷员不愿放贷款给她。

邱晓梅看着老人那无助的眼神,心中特别难受,当即给了老人100元钱(那时邱晓梅的月工资是200多元),让老人回去买种子。

看到这突如其来的“巨款”,老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眼中噙着泪花,用颤抖的手接过邱晓梅给的100元钱。

从那以后,每到逢年过节,她都要带上一些鱼、肉和几百元钱给刘老太。

每当老人生日之际,她还带着丈夫、儿子一起前往老人家中为老人祝寿。

  为了帮助老人解决一些生活困境。

邱晓梅了解到,老人的儿子小蔡虽然不识字,但是修理自行车有一套,邱晓梅资助小蔡开个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