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130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包扎(zā) 殷红(yān)  损兵折将(zhé) 还看今朝(hái)B劲敌(jìng) 答理(dá) 转弯抹角(mò) 悄无声(qiǎo)

 C.阡陌(mò) 膝盖(qī) 舐犊情深(shì) 刚愎自用(bì)D镌刻(juān) 恪守(kè) 迄今为止(qì) 煽风点火(shàn)

【参考答案】A解析:

本题要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

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B答理应为dā;C膝盖应为xī;D煽风点火应该是sh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   博弈   清澈见底   鞭辟入里B.夜宵   边陲   涣然冰释   稳操胜券

C.遒劲   晋升   搬师回朝   返璞归真D.诀窍   蓬松   不谋而合   崭露头角

【参考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搬师回朝”应为“班师回朝”。

【备考提示】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形近词。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

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参考答案】D

【解析】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即时,立即。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中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意思是说一个大户人家再穷也起码剩个架子,好过一般穷人家。

用错对象。

而且,褒贬也失当。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秦少游《踏莎行》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髓。

B.很怀疑人类对这个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有穷尽的一天?

按照事物的相对性推导,是否还存在一种与物质相对的反物质?

C我们班有个“班妈妈”,说话霸道而幽默。

“班妈妈”这个外号是她自封的,理由实在让人无语:

“我的地盘我作主,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孩子了。

D.不用说别的.就是光听听这些课程的名称——《公正》《幸福》《聆听音乐》——你就有听下去的冲动。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A“迷”应该加引号。

B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D项书名号均改为引号。

【备考提示】应该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记住标点的常见错误。

注意分析标点也要从分析句子内部关系入手。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

完成第5~7题。

   在前不久举行的世界报业和出版业展览会上,德国一份堪称“革命性”的个性化报纸———“niiu”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还能像传统报纸一样投递到户。

   一切很简单:

订户只需在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前登录“niiu”的网站,从其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国内外部分报纸和网站)中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排版.由专门的公司负责处理印刷,连夜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l6页彩版日报。

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固定套餐的食堂开始提供幕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兴奋。

翌日8时许,订户就可以一边翻阅自己“主编”的报纸.一边享用早餐了。

   仅仅30天,“niiu”就吸引了超过1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

“niiu”作为一个垮越两种媒介形态的互动产物,既可被视为纸质媒体转型的有益尝试,也可被视为网络媒体的大胆试水。

“niiu”的成功说明.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之间可以超越竞争与对抗,做到互补共赢。

“niiu”的模式有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并对纸质媒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niiu”的合作伙伴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使其内容得到保障。

“niiu”的内容供应商依据其被选择的内容数量获取利润,从而增加了额外收入,提高了“隐形”发行量。

这种网上发行还促使传统媒体在提升新闻品质上更下功夫,增强竞争力。

此外,传统媒体还可以通过分析“niiu”订户选择文章的偏好,辅助调整报纸的内容定位。

第二,这种新的形式开拓了纸媒的潜在阅读群,使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并带动了“网际”印刷。

“niiu”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学生,因为他们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这种新形式为重构报纸与年轻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对广告商而言,个性化报纸使他们有可能实现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广告投放,使广告效益最大化。

“niiu”还实现了网络媒体与印刷行业之间的新合作,推动“网际”印刷技术的发展。

利用新科技、新理念,赋予读者更大权利,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既旧又新的“niiu”给了我们一个网络时代报纸生存的全新答案。

5.下列育关“niiu”报纸的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根据读者从网上选择的不同内容编成的报纸B.根据读者不同阅读习惯而选择不同纸张形式的报纸

 C.由订户自己主编内容、网站排版和印刷的报纸D.利用了新科技、新理念,既旧又新的报纸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由“这份报纸的内容可以在网上根据读者的个性化要求量身定做,并以最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纸张形式印刷出来。

”“连夜生成一份独一无二的l6页彩版日报。

”知A、B、D正确。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易错提醒】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题肢相对照。

【备考提示】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

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6.下列对“niiu”模式可能产生的效果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它让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在竞争与对抗中实现了互动、互补和共赢。

 B.它让内容合作伙伴可以依据其被选择内容的数量而获取额外收入,也提高了其报纸的发行量。

C.它让传统媒体调整了内容定位,也吸引了广告商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的广告投放。

D.它充分利用了纸质媒体的优势,让读者参与到报纸定制中来,开拓了纸质媒体的潜在读者群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B项“它让内容合作伙伴可以依据其被选择内容的数量而获取额外收入,也提高了其报纸的发行量。

”错。

原文为“iiu”的内容供应商依据其被选择的内容数量获取利润,从而增加了额外收入,提高了“隐形”发行量。

7.下列推断,符台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niiu”让报纸从固定套餐变成了菜式丰富的自助餐,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

B.niiu在矩短的30天时间就吸引了超过l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说明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

C.niiu要求台作伙伴要有内存的保障和广泛的影响力,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

D.“niiu”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大胆试水,将会逐渐获得更多愿意接受新生事物的订户的喜爱。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A项“能改变读者阅读习惯,养成鲜明个性。

”,原文为“这无疑就像素来只供应固定套餐的食堂开始提供幕式丰富的自助餐一样令人兴奋。

”B项“说明世界报业和出版业“革命”的成功.” 原文为“niiu”就吸引了超过1000人上网订阅,远超预期。

”C项“这将使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缺乏公信力的现状得到改变。

”原文为“网络媒体提供的新闻时常被人批评缺乏公信力,而“niiu”的合作伙伴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报纸,使其内容得到保障。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

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1日积。

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

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是时闽、楚告警。

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

“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2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

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3,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

柳僻南服,俗犷悍。

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

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

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饷应期至,军乃戢。

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

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

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

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

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

公日:

“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

”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

公仰视木顾使者日:

“何如?

”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

“是不可取。

”公曰:

“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

”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

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

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

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

拖欠的赋税   ②渠魁:

首领   ③军兴旁午:

军队征敛繁多

【参考译文】江公皋传(清)蓝千秋江公名皋,字在湄,号磊斋,世代居住在桐城的龙眠山下。

生性敏捷聪慧,不到二十就在乡试中中举。

不长时间,成为进士,授官瑞昌令。

瑞昌隶属九江,背靠山以湖为衣带,民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

江公到的时候,以前的县令因为收不上赋税被囚系的有三任,其中一个竟然因为受牵累死去,妻子儿女不能回家,江公慨然禀告府县,自身承担拖欠的赋税,让前任的县令回家,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县里的城郭连着河,河岸崩溃堵塞了原先的河道,江公捐出俸禄首先倡议集资筑堤,作为完完长久的计策,百姓号称它叫“江公堤”。

这时闽、楚告警。

瑞昌与楚地相邻,奸民乘机行剽劫之事,惯例吏提议发兵围剿,江公说:

“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于是勒令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促有才能勇敢的丁壮巡察,刺探取的他们的首领击杀,盗贼于是平息。

不久,升迁巩昌守。

当时大军进入蜀地,取道巩昌,军兴旁午,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

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过了四年,调任柳州刺史。

柳州地方偏僻穿着蛮服,民俗犷悍。

当时刚刚收收粤西,军队留镇柳州,军中经常掠夺妇女,妇女们哭泣着想回家。

江公禀告大府,命令营帅登记.掠夺的妇女到郡中讯问,想回家的妇女衡量路的远近给钱遣还,总共数百人。

第二年,柳州的统帅去世,粮饷不能接继,士穿着盔甲在军门喧哗,江公立刻出来,与他们约定一个月供给粮饷,士卒相信江公,慢慢散去。

江公立即派人骑马送信禀告台省催促发饷。

粮饷应期至,军乃安定。

粤西的山险峻陡峭,柳州尤其深邃险峻,数万石头分散挺立,斧子砍伐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巨木。

当时皇上正修建太和殿,使者采购木头将要到柳州,柳州的百姓非常恐慌。

不长时间,使者来到,江公就招呼柳州的百姓问产巨木的地方,让他们做向导,江公骑马偕同使者前往看木头。

走了数里,到了陡峭的山下,山石嶙峋,树木繁密挺出,下面临近崖谷,马不能向前走。

江公解下马鞍,坐在地上稍微休息,徒步邀请使者登山,使者面有难色。

江公说:

“这是皇上的命令,木头如果能运出,我应当亲自做示范。

”于是穿着短衣拿着手杖,扶着两个小吏先登,使者勉强跟随,到了半崖道路断绝,没有放脚的地方。

公抬头看着树木回头对使者说:

“怎么样?

”使者咋舌,大呼立刻回去,说:

“这是不能运出的。

”江公曰:

“木头都在这里,依靠使者对皇上说不能取的的情形。

”使者于是返回,上奏免除采购木头,柳州的百姓欢呼感激皇上的恩德。

江公享年八十一岁,在康熙乙未年去世。

江公生性廉明,故任官的地方都有声绩。

为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生性恬淡,通达时务,熟悉吏事。

自始至终品格高洁坚守一种节操,贤达的人赞叹仰视他。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籍:

登记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

通“趋”,前往

 C.使者采木且及柳         且:

将要D.公仰视木顾使者日       顾:

回头看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

趣,通“促”,催促。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通假字“趣”,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参考答案】B

【备考提示】排除法。

1句,突出其聪明,2句,写他以身殉国的精神。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

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B.江皋能体谅民情。

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

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

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

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解析:

是前任县令中有三个因此受到牵连,其中一个还因为受牵累死去,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离去,让牵累死去的县令的妻儿回了家。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l.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3分)

【参考答案】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赋分:

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

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

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②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4分)

【参考答案】(江皋)呵斥他们停下来,审问得到实情,立刻捆绑起来送到大帅那里斩首示众,从此驻军纪律严明.没有谁敢危害百姓了。

赋分:

实,1分,省略句1分,斩以徇1分。

肃然1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参考答案】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目/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翻译:

君子射箭的时候,内心态度端正,外表身体站直,拿着弓箭瞄准,这样以后才可以射中靶子。

所以古人通过射箭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

品德,是从内心中体现出来的。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4分)

 【参考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2分)

【参考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徘徊在长江岸边,几番求渡却不得;江上风雨烟波一如旧时模样,而我这渡客却又添了新的愁绪。

夕阳易逝,岁月催人老,两岸的巍巍青山冷眼看着我一路向北,它自岿然不动也无所谓人世的岁月无情。

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难以承受对故乡的思念,我那经历了一路颠沛而破旧不堪的裘衣,似乎还沾染着京都的风尘。

旧日里一起游学论道的相投之人如今四散分离,都不止漂泊何处了,只剩我孤身一人对着沙鸥吟诗发愣,伤感着离别与孤寂。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6分)

(1)故余若将不及兮,       。

(屈原《离骚》)

(2)梦入神山教神妪,         。

(李贺《李贺箜篌引》)

 (3)歌曰:

“桂棹兮兰桨,   。

”(苏轼《赤壁赋》)(4)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5)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          体的传记。

 (6)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

【参考答案】

(1)恐年岁之不吾与

(2)老鱼跳波瘦蚊舞(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击空明兮溯流光(4)出师一表真名世(5)寓言(6)川靖康成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论诚意     朱自清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

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

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

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

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

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

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

这就是态度。

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

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

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

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

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

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

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

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

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

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

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

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

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

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

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

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

   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

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

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

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

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

古语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

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

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

   

   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

在不伤害自己身分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

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

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

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

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

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

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

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

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

(有删节)

14.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4分)

【参考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及对主要内容的把握。

能力层级D级。

文章第三段集中谈了客气的必要性及客气也需要适度。

15.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6分)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

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解题思路】分析文章的思路就是考察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

本文分三部分,先提出观点,然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l6.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6分)

【参考答案】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

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

”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解题思路】此题考察议论文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

17.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6分)

【参考答案】

(1)辩证(对比)思维,本文通篇使用辩证思维,开头作者就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