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221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吉林省辽源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源五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

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

《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

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

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

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

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

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

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识。

如果我们承继这种东方智慧,并学习西方对产品刚性要素的重视,应该会带来东方诗意和西方精准的美妙融合,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浮气躁,制造业普遍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工匠精神少有用武之地。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正在由“生存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工匠精神”。

《周礼·考工记》有言:

“知者创物,巧者速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对应于现代语境,“知(智)者”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设计者、科技的创新者,而“巧者”便是将设计与创新转化为优质产品的工匠。

对于我国正在开疆拓土、万马奔腾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这二者缺一不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追求“精益求精”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因为文化属性和发展形态不同,两者在具体的表现样式上又有差异。

B.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取法于自然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建筑既讲究实用,又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C.在当下重提“工匠精神”,一方面要吸纳我国古代工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西方工匠追求精准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D.西方的工匠精神比较重视影响产品质量的刚性要素,其产品在设计、用材、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各方面始终都有统一的严格标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切”“磋”“琢”“磨”四字描述了当时人们对玉石等的精细加工,而《周礼·考工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则高度评价了我国古代工匠们创造的作品。

B.东西方在区域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追求工艺设计和制造上的精美、卓越和典雅,这样做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

C.改革开放以来,“工匠精神”在我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和停留在满足生存需要层面的消费理念等有一定的关系。

D.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要想让巧妙设计和科技创新转化为具有现实价值的优质产品,还必须依赖工匠的锤炼琢磨和精工细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工匠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常常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虽说是慢工出细活,但也可能造成生产效率的低下,这与现代工业追求效率的价值取向是不太一致的。

B.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扬,这应该是他们的工业产品质量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C.“哈氏4号”航海钟以精准度高而著称,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则以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著称,两者的差异正是西方和东方对工匠精神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D.工匠精神在一些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缺失,但只要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不破灭,它就不会消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面具

魏炜

  海森是一个二流演员,他的经纪人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大富翁费德诺聘请他去给父亲老费德诺演场戏。

老费德诺病重住院了,费德诺先生本该在医院里陪着他,但费德诺先生很忙,根本挤不出那么多的时间。

但他又怕这事传出去会败坏自己的形象,这时他就想到了和自己长得很像的海森。

海森是个演员,经过两天的练习,已学得惟妙惟肖,就连费德诺先生本人也分辨不出来。

再戴上根据费德诺先生的面貌特制的橡皮面具,简直就是费德诺先生再生了。

他就和费德诺先生签下了合同,正式演出了。

第一次走进病房时,海森还有些忐忑,他老老实实地坐到床边。

老费德诺先生看到他到来很高兴,絮絮叨叨地说起了他童年的趣事。

海森不敢搭腔,只是在一边不时地应和一句,或是笑笑。

但老费德诺先生似乎已经很满足了,脸上一直带着微笑。

海森看规定陪护的时间到了,就站起身来。

老费德诺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乞怜地望着他,“再陪我一会儿吧,我知道你很忙,但我真的想跟你再说说话呀。

好吗?

”海森看到老人眼睛里那份热切的期待和隐隐的凄楚,不忍拒绝,就又坐到床前。

老费德诺先生又说了10分钟,这才和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并热切地要求他明天准时赶过来。

一出医院,经纪人就递给他一张支票,海森高兴地收起了支票。

这时,过来一个年轻人,声称是《太阳快报》的记者,听闻费德诺先生放弃了很多生意,每天都赶到医院来陪伴父亲,很是感动,特地来采访的。

海森不愧是一个演员,很快就酝酿出了情绪,来了一个现场表演。

他诉说了自己对父亲的爱,诉说了父亲对自己的好,说到动情处,还流下了几滴眼泪,感动得记者眼圈儿都红了,不失时机地给他拍了一张大特写。

第二天一早,费德诺先生就打来了电话,说《太阳快报》登出了那篇专访,非常精彩,有很多人打电话对他表示敬意,还有几个合作伙伴要尽快跟他签订供货合同。

他要提高付给海森的酬金,还要把合同期延长。

之后,海森继续如约赶到医院,慢慢地他不仅听老费德诺先生说话,还给他讲些笑话。

老费德诺经常笑得前仰后合。

像个孩子一样兴奋。

这天下午,海森像往常一样赶到医院。

老费德诺脸色很不好,主治医生告诉海森,老费德诺的血液化验中发现了一种病毒变异。

这种病毒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药物可以抑制它,它会要了老费德诺的命。

海森立刻给费德诺先生打了电话,通报了老费德诺的病情,恳求他抽出一些时间到医院去陪陪老费德诺,这可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了。

费德诺连连推辞:

“我没有时间,希望你能多陪陪他,我可以给你更多的钱。

海森生气了,“费德诺先生,在你的眼里只有钱吗?

他是你的父亲,他现在需要你。

费德诺也生气了,“不用你来教训我,我知道该怎么做。

请你按照合同做,不然……”他话里的意思很明白。

海森将面临巨额合同赔款。

海森给气病了。

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海森开上了玩笑:

“你不会说是在我的血液里化验出了变异的病毒吧?

”医生点了点头。

海森猛地一惊,愤怒地吼道:

“费德诺,这个混蛋,他骗了我!

他是制药公司的老板,是赫赫有名的病理学专家,他一定猜到了老费德诺身体里的病毒有传染性。

这个混蛋,他让我替他得了病!

第二天下午,又到了他该去陪伴老费德诺的时间。

他本来已经恨透了费德诺,下定决心不再替他装下去了,但时间一到,他就再也坐不住了,还是悄悄溜出医院,换上了行头,戴上了面具,赶到了老费德诺的病房。

老费德诺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对他说:

“我以为你不会来了。

海森笑了,“为什么不来?

我听到了好几个笑话,一定要讲给你呢。

老费德诺欣慰地望着他,点了点头,眼睛里竟闪烁着泪光。

他一挥手,从门外进来两个年轻人,他们是老费德诺的律师。

老费德诺对海森说:

“先生,请告诉我你的名字。

我已经立下了遗嘱,要把财产全都转给你。

海森一愣,“你早就看出了我不是你的儿子?

老费德诺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辛酸,“儿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装在了我的脑子里。

自打你一进门,我就看出你是假冒的了。

但我很喜欢你,孩子。

你给我带来了快乐,我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我每天都在盼着你来呢,就连那个可怕的病毒,也被你的快乐赶跑了。

我真要谢谢你啊,孩子。

海森更是惊愕了,“你都好了?

那,那个病毒……”老费德诺得意地笑了,“那是我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就是要考验考验你,我的孩子。

海森心下一松,伸手准备去揭下脸上的面具。

老费德诺拦住了他,“别揭掉它,孩子。

海森愣住了,“你都知道我是假冒的了,我还戴着它干什么呢?

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的一点儿希冀吧!

海森点了点头,重新又把那个费德诺的面具戴好。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海森的经纪人介绍他去替代富翁费德诺陪护他病重的父亲,他很卖力模仿费德诺,并在陪护的时候用尽各种笑话取悦老费德诺,这一切都源于他需要钱。

B.小说中的标题“面具”有丰富的涵义,它既是指费德诺用来欺骗父亲特制的橡皮面具,也指费德诺的充满欺骗的伪善面孔,极具讽刺意义。

C.当海森被当成费德诺被《太阳报》记者突然现场采访,海森说到了自己对父亲的爱,父亲对自己的好,感动了记者,这些都是因为他是一个很好的演员。

D.老费德诺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使得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悬念顿生,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

E.小说借助神态、动作、语言和肖像描写塑造人物,更好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5.小说中海森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征?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分)

 

6.小说结尾说到海森得知身份早已暴露,准备揭下面具时,“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的一点儿希冀吧!

’”这句话,既是理解老费德诺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百岁科界泰斗一生赤子情怀

1927年,年方14岁的张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预科班。

1933年12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到交大访问,张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欢迎仪式的全过程。

与大师面对面,极大地鼓舞了张煦,为了激励自己,他在宿舍里贴上了马可尼的大幅照片。

随后的岁月里,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常年压着一张马可尼的标准照。

与大师的一面之缘,成了他一生修身治学的精神支柱。

  1936年,年仅23岁的张煦带着优异的成绩和简单的行李,远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通信工程学科。

在美国求学的四年,张煦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工作,每天的学习和实习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在哈佛听课,他总是坐在台下的第一排,一面专心听,一面认真记,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刻在心里。

实验课上,他从来不肯仅仅照着书本演示一遍就完事,总是要亲自动手,边思考,边测试,直到对实验方法、测试仪器都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留美的学习和生活,不仅给张煦后来从事通信工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HighThinking,LowLiving(勤奋思考,简单生活)。

  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张煦怀着“祖国培养我,我要报效祖国”的理想,回到抗战艰难时期的祖国。

回国后,他就开始了通信科学的教学和科研生涯,成为我国通信科教事业的奠基人。

在他从事通信科技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

张煦顺应通信科技的发展潮流,始终站在世界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引领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他不失时机地更新教学内容,率先编写相应的中文教材,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和出版新著,并乐此不疲地把通信学科中的新理论、新技术传送到工厂、企业,无偿地帮助相关行业培训人才,指导生产和研发工作,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在学术上,张煦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而生活上,他却十分简朴。

一双老式中国布鞋、一身半旧中山装,这就是张煦几十年一贯的“行头”。

即便是1996年交大百年校庆之际,坐在江泽民主席身边合影的张煦,依然是这样的穿着。

  张煦对自己的生活克勤克俭,对学生却关怀备至。

从90年代开始,他捐出自己的院士津贴和部分稿费收入,在电子工程系设立了“张煦奖学金”,资助贫困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

有意思的是,奖学金设立之初曾规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本科阶段不许谈恋爱,这在校园里传为趣谈。

“多做贡献,少想享受”,这是张煦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学子的殷殷期望。

  年逾八旬,对别人来说,这个年龄也许在颐养天年,张煦却幽默地说自己“八十尚不老,犹可登讲台”,坚持继续为学生们上课。

2005年,92岁的张煦还亲临学校的“饮水思源”BBS论坛,与学生们在线聊天,谆谆告诫青年学子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建功立业。

  (摘编自张文清《百岁科界泰斗,一生赤子情怀》)

  【相关链接】

  ①1978年11月,离开他心爱的母校已整整22年的张煦终于调回了上海交通大学,担任电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

上任后,他大胆地作了几项重要决策。

首先是将原来的“无线电系”改名为“电子工程系”。

其次,尽快培养师资,培育科研力量。

他一方面将基础比较好的青年骨干教师派出国外进修,另一方面着手自己培养研究生。

  (王延峰《百岁院士张煦:

驰骋在信息高速公路》)

  ②1994年,已届八旬高龄的张煦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一书。

半个世纪以来,张煦先后亲授近千名高级科研与教学人才,著述(译著)近900万字。

荣膺诺贝尔奖的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高锟认为,张煦对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不遗余力,被称为“中国通信界元勋”当之无愧。

  (张光武《百岁院士张煦的故事》)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煦在交大就读时,与到访的无线电领域的大师——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有过一面之缘,这为他以后修身治学提供了长久的精神支撑。

B.在美国学习通信工程学科的期间,张煦的博士论文能够获得优秀的成绩与他认真专注的求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是分不开的。

C.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张煦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从事通信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心。

D.为资助生活贫困但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张煦设立了“张煦奖学金”。

自设立以来,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本科阶段都不许谈恋爱。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张煦从事通信科技教学和研究几十年,能够顺应通信科技的发展潮流,始终站在世界通信科技发展前沿,使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

B.张煦在通信科技领域不只是关注理论研究,埋头教书,还把先进的理论技术送到各地工厂、企业,帮助相关行业培训人才,指导生产和研发。

C.1978年重新调回交通大学的张煦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培养师资,培育科研力量:

一方面派青年骨干出国进修,一方面自己培养研究生。

D.1994年,已届八旬高龄的张熙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一书,被诺贝尔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高琨先生称赞为“中国通信界元勋”。

E.本该颐养天年的张煦依然坚持著述,并继续登上讲台为学生们上课,甚至还亲临学校论坛与学生们在线聊天,不忘对学生们进行诚挚的教育。

9.张煦院士的座右铭“勤奋思考,简单生活”在原文中有何体现?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7小题,28分)

课内部分(共3小题,9分)

10.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有穴窈然 深远幽暗B.便言多令才 言辞敏捷

C.齐彭殇为妄作死去的人D.体无咎言灾祸

1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不出,火且尽若属皆且为所虏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其无礼于晋

D.因击沛公于坐或因寄所托

12.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得复见将军于此长于臣

B.大王来何操何厌之有

C.渐见愁煎迫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课外部分:

(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吕原,字逢原,秀水人。

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久之,奉母南归,家益贫。

知府黄懋奇原文,补诸生,遣入学,举乡试第一。

正统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

十二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肄业,直经筵。

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

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

问何官,并以中允兼侍讲对。

帝曰:

“品同耳,何相兼为?

”进二人侍讲学士,兼中允。

寻进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

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明日,命入内阁预机务。

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原。

原朝会衣青袍,亨笑曰:

“行为先生易之。

”原不答。

寻与岳正列亨、吉祥罪状,疏留中。

二人怒,摘敕谕中语,谓阁臣谤讪。

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

“正大胆敢尔!

原素恭谨,阿正何也?

”正罢去,原得留。

李贤既复官入阁柄政,原佐之。

未几,彭时亦入,三人相得甚欢。

贤通达,遇事立断。

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

其年冬,进翰林院学士。

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

诏葬毕即起视事。

原乞终制。

不允。

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

体素丰,至是羸瘠。

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

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

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

性俭约,身无纨绮。

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节选自《明史·吕原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B.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C.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D.父嗣芳/万泉教谕/兄本/景州训导/嗣芳老/就养景州/与本相继卒/贫不能归葬/厝于景原时/至墓恸哭/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乡试,明清两代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所以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C.《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原俭朴节约,关心族亲。

他不穿绸缎,回家穿的衣服只有皇帝赐予的几套,他将自己的俸禄分出来接济宗族亲戚。

B.吕原不媚权贵,是非分明。

当权的石亨要帮他换去代表低官职的青袍,但吕原却和岳正—起列举石亨的罪状上奏朝廷。

C.吕原十分孝顺,依礼守丧。

归葬父兄时,他在船中睡在草垫上,因为过度哀伤身体受到损害,回到家中刚办完丧事就去世了。

D.吕原文才罕见,熟读经典。

他和倪谦讲解经典,符合皇帝心意,皇帝认为二人的才能高而官品低,所以提升了二人的官职。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大怒,坐便殿,召对,厉声曰:

“正大胆敢尔!

原素恭谨,阿正何也?

”(5分)

(2)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

诏葬毕即起视事。

原乞终制。

不允。

(5分)

 

(2)古代诗歌鉴赏(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

就着山势。

③北庭:

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7.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

每当边草变白大雪飘飞的时候,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

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是枉然。

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18.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题,5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

(1)《氓》中描写嫁氓为妻的女主人公多年来早起晚睡一直辛勤劳作操持家务的两句是:

,。

(2)《氓》中以河水和湿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无边的两句是,。

(3)《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是,

(4)《赤壁赋》中用,两句侧面描写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5小题,18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②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③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④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⑤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种职业发展起来。

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A.①②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⑤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临近岁末,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也渐渐“白热化”了。

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