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246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docx

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

2020届二轮种群和群落专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9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三)如图表示一个群落从阶段1演替至阶段5的过程。

F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吋同*

A•阶段1〜5过程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可得出新物种的形成历时较短的结论

C.有些群落不具备演替至阶段5的气候条件

D.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据图分析,阶段1含有的生物种类比较少,并不是没有生物,因此阶段1〜5

过程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正确;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说明出现了新物种,

但是不能得出新物种的形成历时较短的结论,B错误;阶段5是森林阶段,有些群落条件不

适宜,不能演替至森林阶段,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2.(2019河南省洛阳市生物三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森林中群落的分层结构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B•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可预测该种群数量将上升

C.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存在单位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变化

[解析]森林中群落的分层结构是通过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A正确;直接影响种群

数量的因素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

具体存在单位,C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变化,D正确。

故选B。

3.(2019山东省德州市生物二模)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率,可表示为(Nt+1-Nt)/NtX100%。

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图A、B两条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B)

A•若曲线A表示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则X不能等于零

B.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1贝UNt+i/Nt=2

C.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D•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则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解析]若曲线A表示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率,则X可能等于0,此时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若曲线A表示某种群增长率,且X=1,则该种群第二年末的数量是第一年末的2倍,B正确;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迁入率等于迁出率,不知道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无法判断种群数量上升还是下降,C错误;若曲

线B是出生率,曲线A为死亡率,由图曲线可以看出,交点对应的年龄组成类型应是衰退型,D错误。

故选B。

4.(2019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导致估算出某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大

B•“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

C.修剪整齐的草坪内群落不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和垂直分层现象

D.弃耕农田的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解析]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导致所捕鲫鱼为鱼塘中个体较大的鱼,而个体小的鲫鱼未能捕捉到,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A错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

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B正确;修整过的草坪也既有垂直结构,

又有水平结构,C错误;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B。

5.(2019湖南省株洲市生物一模)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调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濒危动物金丝猴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的方法

B•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

C.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类群都有分层现象

D•群落演替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

A正确;

[解析]调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濒危动物金丝猴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的方法,

种群J”型增长曲线无K值,B错误;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都有垂直结构,

都有分层现象,C正确;群落演替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D正确。

故选B。

6.(2019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生物二模)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水稻的性别比率改变会影响种群密度

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C.种群的很多特征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D.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

[解析]水稻为雌雄同体的植物,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种群特征,A错误;蚯蚓活动范围

小,对蚯蚓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B错误;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

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C正确;教材中指出“稳定型

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但保持替补出生率不一定人口就会零增长,如需考虑到一代人所生孩子成长为做父母之前将有部分死亡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故选C。

7.(2019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o")中,入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解析]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o•鼻中,入表示该种群的增长倍数,A错误;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相对稳定的,B错误;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2

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

后减少,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D正确。

&(2019湖南省株洲市生物一模)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

典范。

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

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生物量/thm_2

砍伐强度/%

24.0

25.9

38.6

龄组/年

10

13.24

14.73

15.64

20

72.54

75.09

81.09

30

161.87

166.10

171.12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C)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适当砍伐,可以改变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从而减少竞争

D.适度砍伐,使人工林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

[解析]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A正确;通过表格数据

分析可知,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正确;种群无水平结构,

C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度砍伐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可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

故选Co

9.(2019湖南省郴州市生物一模)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A.图甲中,b点时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d点时不存在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D.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解析]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错误;群落演替

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正确;群落

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正

确。

故选Ao

10.(2019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期末)如图表示某草原中某一种群的入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

□_

A•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在5年后该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B•曲线所示20—30年间增长率入保持不变,说明该段时间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C.由图可知,0—30年间在第10年时该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

D.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在第15年时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

[解析]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在5—10年,1VN2,种群数量增加,A错误;入不表示增长率,入—1才是增长率,B错误;1—10年,1VN2,种群数量增加,到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大,故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在第20年时该种群数量

达到最小值,D错误;故选C。

11.(2019河北武邑中学上学期高三期末)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

稻。

海稻米硒含量比普通大米高7.2倍,因而呈胭脂红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经过长期进化海水稻能够正常生活在海水中

B.盐碱度是影响海水稻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C.海稻米富含硒说明海水稻的光合作用的能力高于普通水稻

D.种植海水稻后海边滩涂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不能得出经过长期进化海水稻

能够正常生活在海水中,A错误;盐碱度是影响海水稻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B正确;

光合作用过程不吸收硒,硒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水稻,故不能说明海水稻的光合作用的

能力高于普通水稻,C错误;种植海水稻后海边滩涂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

选B

12.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土层

物种数

个体总数

0〜5cm

11

79

5〜10cm

4

20

10〜15cm

3

13

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

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深度的土层物种数不同,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

正确;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B错误;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C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能反映该地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D错误。

13.(2019石家庄模拟)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赛达伯格湖时发现,某种鱼因年龄不同而食性不同:

幼年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成年鱼主要以小鱼为食(包括其幼年鱼)、小虾为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B.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之和

C.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因食物来源不同而分布在不同水层,属于垂直结构

D.若大量增加湖中养殖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一定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该鱼的成年鱼、幼年鱼和小虾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如竞争空间,A错误。

态系统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故生产者同化量大于所有消费者同化量之和,B正确。

垂直结构描述的是群落的特征,而该鱼的成年鱼和幼年鱼属于同种生物为种群水平,C错误。

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但其生物的数量增加,不一定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14.(2019百校联盟四月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B)

A.人类活动不仅可以破坏群落的结构,还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最终演替成的群落类型不同

C.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一般会逐渐增加

D.在一个群落中,两种生物间可能不只存在一种种间关系

[解析]人类活动既能破坏群落的结构,还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项正确;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B项错误;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

物种丰富度一般会逐渐增加,C项正确;在一个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能为捕食和竞争,D项正确。

15.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卉耕莊山一出早也生—槪木地生—茂电的界木料

*••**

■h***时阿

A•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光能的利用率保持不变

B.b阶段到c阶段,有机物的总量不断增加

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解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中,随着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复杂,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不断上升,A错误;b阶段到c阶

段,植物吸收光照的强度增加,有机物的总量也不断增加,B正确;群落的演替指的是

一个群落代替另外一个群落的过程,不只有植物,还有动物和微生物,C错误;腐生并不是

种间关系,是某些生物获取营养的一种方式,如某些腐生型真菌,D错误。

16.(2019湖南省株洲一模)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

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群落演替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增加

B•该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解析]群落演替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增加,A正确;

该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逐渐增高,B错误;生态系统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指的是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而不

是一只动物传到下一营养级的一只动物的传递效率,C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

食、互利共生等,腐生不是种间关系。

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2019•东省泰安市生物模拟)如图是距大陆同等距离的大小岛屿物种数目变化的研究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

(1)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

取样法—调查。

(2)岛屿上物种数目因受陆地迁入和岛屿上物种灭亡影响而不断变等病症患者不适合

化,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达到_相对平衡__。

图示表明岛屿上物

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_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受此启发,增大自然保护

区(陆地中“岛”)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_适当增大保护区的面积

(3)对甲、乙两个新迁入的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入值(入

=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表。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甲种群入值

2

2

2

2

乙种群入值

1.7

2.3

1.5

0.3

从表中可推知,甲种群4年来的数量增长曲线为_J__型。

若No表示种群起始数量,Nt

表示t年末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NoX2二。

甲、乙的种间关系最

可能是竞争。

[解析]

(1)不同群落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物种组成的不同,所以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

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

(2)迁入率和灭亡率

曲线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达到相对平衡。

图示表明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岛

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受此启发,增大自然保护区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适当增大保护区的面积。

(3)从表中可推知,甲种群4年来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

若No表示种群起始数量,Nt表示t年末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oX甲、乙

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竞争。

18.(2019四川省凉山州生物三诊协)研究人员对某河流的鱼类进行调查,发现鱼类资源

严重衰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该特征时,若标

记个体的标志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的估计值偏高(选填“偏低”“不变”或“偏高”)。

(2)调查发现鱼类资源严重衰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体污染(过度捕捞、河湖

湿地减少等)(答出一点即可)。

请提出一项合理的保护措施:

_治理污染(禁止过度捕捞:

定休渔期;放养鱼苗等)_。

(3)可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来治理该退化的生态系统,该技术主要利用生物群落演替理

论,群落的演替是指_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__。

[解析]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若已标记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重捕到

的动物中标记个数占总个体数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高。

(2)调查发现鱼类资源严重衰竭,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体污染(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等),可以通过治理污染(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放养鱼苗等)保护和恢复鱼类资源。

(3)群落的演替是指:

随着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9.(2019•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历史上是一处水草丰沛、森

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里已是茫茫

荒原。

三代塞罕坝林场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现已

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林海的形成属于一次生—演替,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

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__。

⑵人工造林时人们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则,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一抵

抗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⑶如今,塞罕坝每年能释放氧气55万吨并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成为守

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和科研教学基地。

在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

的价值中,通过以上叙述得到体现的是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不能建立起塞

罕坝式的林海?

请简述理由:

_不能。

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__。

[解析]

(1)由于演替的起点存在生物,所以塞罕坝林海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

由于自然

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变成茫茫荒原。

而后由于植树造林,建设了人工林海,塞罕坝现已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该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物种多样性增加,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3)塞罕坝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和科研教学基地,属于直接价值。

塞罕坝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属于间接价值。

(4)由于两地的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

替的最终结果不同,因此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20.(2017天津理综卷)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

具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__,主要原

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光逐渐减少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

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

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一一面积”曲线,

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

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

据图分析,调查乔

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火灾后群落中迅速出现了多种草本植物和灌木,这说明大火后还保留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可能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对光能的充分利用。

⑵从图中可以看出,火烧15年后草本和灌木丰富度下降,到40年后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

和灌木在与乔木的竞争中得到的光逐渐减少。

(3)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阔叶树,

因为针叶树的凋落物不易被分解,物质循环速度慢,而由题知乔木中除了针叶树就是阔叶树,

因此应该种植的是阔叶树。

⑷从样方大小和物种数间的关系可判断,坐标曲线中最下面的

S3时乔木的物种数就达到最大,

曲线为乔木对应的曲线,从该曲线可以看出,当样方面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